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ppt詩歌

ppt詩歌

發布時間: 2020-12-19 20:51:57

『壹』 詩歌類型有哪些PPT

按音律分類
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題材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後人統稱為漢樂府。後來樂府成為了一種詩歌體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區出土了一件鈕鍾,上書錯金銘文:「樂府」,2000年在西安秦遺址出土「樂府承印」封泥一枚,進一步肯定了這一史實,而非始於漢武帝時期。)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從上到下,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後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內容分類
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現代詩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
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邊塞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嚮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描寫風景的詩歌。
概括一下,主要分為9種:1.諷刺2.愛情3.哲理 4.送別5.風景6.抱負7.想像8.故事9.思想

『貳』 ppt如何快速讀懂詩歌

自己默讀一遍,想像場景,大概就能懂了。然後積累素材,了解每種事物出現一般代表的意思,結合前面的,基本上就讀懂了。

『叄』 如何讀懂詩歌 用的.ppt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1、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一)、如何明白淺層意思?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例:漢江臨泛王維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大意:(我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遠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浪拍雲天,搖盪起(遠方的)天空。襄陽風光美麗,(似乎想要把我)留下,與山翁共謀一醉2、領會深層意思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1、品標題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可以這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例1:(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塢聞鍾覺寺深。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後,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鍾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像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例2:近試上張水部(唐)朱慶餘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解讀】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於提拔後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繫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後,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雲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緻,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後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後懷」正是該詩的思路。2、知作者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知人論詩」就是說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風格流派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目的等。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准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於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註,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例3:(全國Ⅱ卷)春日即事李彌遜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麼情感?【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後的寂寞愁緒。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後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例4: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註:這是南唐李後主亡國入宋後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麼情感呢?【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後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後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3、讀注釋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對這一內容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例5: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註: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例6:鵲橋仙·夜聞杜鵑①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②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③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鄭(今陝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後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②驚殘:驚醒。③故山:即家鄉。思考: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解讀】表現詩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4、析意象「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例7:(全國卷3)鷓鴣天晏幾道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思考: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解讀】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遊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例8:汴河曲唐李益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註: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思考: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盪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鬱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5、明典故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提高詩的質量。齊梁文學用典太多,晦澀難懂,但適當用典,的確有利於詩歌思想內容的表達。例9:慶庵寺桃花[南宋]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注]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後,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後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後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於隱居期間。思考: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解讀】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6、抓尾句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後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詩歌的尾聯,有利於把握詩歌的主旨。例10:(上海卷)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思考:這首詩體現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追求?【解讀】全詩抒發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羨慕自由自在的漁樵生活。三、小結詩歌鑒賞的步驟1、看題目和作者;2、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3、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捕捉並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麼;4、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表達的感情;5、看註解並反觀詩歌題目,做總體思考。6、仔細審讀題干,規范答題【特別提醒】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於答題,要有意識地把讀懂詩歌放在首位。課堂練習:1、讀《幽居初夏》(陸游),回答問題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問題:⑴詩中所寫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幽」。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問題:⑵本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2、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李益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大意: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領會《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這首詩的深層意思。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肆』 如何讀懂詩歌專用課件.ppt

憂愁傷感,或表現遊子在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陶淵明的詩淡專遠閑靜,這屬便是詩。由此可見,指的是要了解古詩詞作者的生平、思想。比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思的原因是「獨上」、蓮花、冰雪,或表現對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不滿,只有了解了形象、解讀「題材」,把握古詩詞的主題

『伍』 怎麼樣做一個古詩的PPT

1、啟動PowerPoint2013,切換到「插入」選項卡選擇「形狀」組中的「圓角矩形」版,插入到頁面中權。

『陸』 如何有效讀懂詩歌.ppt

每個人的詩歌會有不同的解讀,拋開寫作背景和個人特點來看,詩歌版一般是用活化的隱喻來表權達固定或不固定的意象,甚至是超驗感。這只是一個解題的點,想有效的讀懂還是要大量的閱讀,不斷的思索,和自己嘗試寫作。自己寫作最重要,否則有時候很難理解一句看似平常的句子或一個字到底怎樣的妙...

『柒』 怎樣做詩歌的PPT

你可以試試「美篇」!做出來不是ppt,但做成網頁後,可以列印出來的,和ppt看著差不多!給你發個二維碼你進去看看!

『捌』 輕叩詩歌的大門PPT內容

知識 你大可以寫你認識了哪些詩人,他們分別是哪個朝代的,對詩有了那些更深的認識專,詩歌能分成那些類屬別,是按詩人分,內容分,還是形式分等等,你都可以寫
喜歡的詩你大可參考111頁《詩中的秋》那課,分類按我剛說的分就行啦,你按你自己的想法吧
自己創作的詩是有,不過是現代兒童詩
樹葉的香味
夾在書頁里
一枚樹葉
有森林的香味
有天空的香味
只要小小的一枚樹葉
就能把偉大的
秋的森林
長久保持在心裡(這首詩是我在一本書上找到的,用不用就看你了,你有疑問大可來找我)

『玖』 ppt詩歌很長怎麼排版

沒實踐過。ppt的文本過長即使用向上的路徑動畫也會出問題。不過如果是我會這樣做:
1、分頁排版;
2、或外部鏈接到word。

『拾』 介紹古詩PPT的演講稿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歷史記載比較少,按《杜甫傳》看來,他的妻子姓楊,是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兒。
他有兩個兒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鳳兒,安史之亂才出生。隨後舉家流離,均到過四川,後面到川東,最後流落湖南。杜甫死後,妻楊氏無奈何,變賣衣物,買了棺木,草草成殮,帶了宗文、宗武,幾個姨姑,把靈柩送到岳陽。又把坐的船賣掉,才在當地勉強殯葬。後來宗文、宗武雖然成長,但是進身無路,家道還是那麼窮困。直到宗武的兒子嗣業長大,長年焦勞,費了不少事,求了許多人,才繼續先人之志,把杜甫的靈柩送到洛陽愜師。這時楊氏已早病死,嗣業才得把祖父母的靈柩合葬在首陽山。離開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安史之戰】
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是唐中葉朝廷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勢力分權的一場統治 階級內部權力再分配的斗爭。這場戰爭從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起兵反唐, 到代宗寶應二年(763年)史朝義兵敗,前後長達8年之久,中經洛陽之戰、常山之戰、 太原之戰、睢陽之戰、河陽之戰等重大戰役,最後以唐朝平定叛亂結束。
唐朝中期以後,府兵制度破壞,募兵制逐漸產生,駐守邊防城鎮的節度使大量招募 軍隊,在其防地內逐漸取得了政權、財權和兵權,勢力漸漸壯大。朝廷權力被藩鎮割據 勢力分割。節度使不服從朝廷調遣,聯合起來反對中央,甚至向皇帝興師問罪,形成與 中央抗衡的割據勢力。相比之下,京師禁衛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節鎮之兵,形成外重 內輕局面。
天寶元年(742年)唐全國有55萬軍隊,其中49萬駐守邊境,歸各地節度使掌握。 河北邊防重鎮平盧(今河北盧龍縣)、范陽(今北京市)節度使更是兵精將廣,勢力強 大。各地節度使都以養兵起家,極度姑息將領,士卒驕橫跋扈,廢易主帥為常事。如河 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縣)三鎮在位的57個 節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餘53人或擅立,或為士兵擁立,其中又有22人為 部下逐殺。因此,在藩鎮統治地區連年征戰,攘奪不休,這種局面使方鎮節度使爭奪最 高統治權力的野心不斷膨脹,終於釀成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以討伐權相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反唐。
安祿山叛兵由范陽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陳留(河南開封市)、滎陽,直逼洛陽。唐朝 命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討伐叛軍。叛軍田承嗣、安守忠進 攻洛陽,守將封常清軍隊被叛軍騎兵沖殺,大敗潰逃,叛軍攻佔洛陽,封常清逃走。叛 軍追擊高仙芝軍隊,唐軍大亂,人馬踐踏,死者不可勝數。後唐軍退守潼關,才阻住叛 兵西進。在河北,平原(今山東德州市)太守顏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縣)太守顏杲 卿兄弟相約阻擊叛軍。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顏杲卿晝夜拒戰,終因糧盡無援,常山失 守,顏杲卿及一家30餘人被害。常山之戰雖然失敗,但卻牽制了叛軍攻打潼關的兵力, 減輕了關中的壓力。
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准備西進奪取長安(今陝 西西安市)。唐玄宗任命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扼守潼關。哥舒翰採用 以逸待勞戰術阻擊叛軍,等待決戰時機成熟。但玄宗屢次催促他出戰,哥舒翰不得已出 關與叛軍決戰,結果唐軍大敗,哥舒翰力戰被俘,投降了安祿山。潼關既破,長安已無 險可守,玄宗倉皇逃往四川。安祿山兵進長安,縱兵劫掠,搜捕百官、宮女、宦官押赴 洛陽。
當叛兵攻下長安時,玄宗之子李亨逃到靈武,即位稱帝,是為肅宗。肅宗整軍經武, 准備收復兩京,中興唐朝。唐將郭子儀率兵5萬赴靈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敵,肅宗政權 始能立足。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綰謀劃軍國大事,命他率兵收復兩京。房綰於是 分兵3路,向長安進發。他迂腐地效用古代車戰之法,用2000輛牛車,兩翼由步兵和騎 兵掩護,與叛軍安守忠在咸陽附近作戰,敵軍乘風縱火,拉車的老牛嚇得四處亂竄,唐 軍死傷4萬餘人,部將楊希文、劉貴哲投降叛軍,房綰只帶數千人逃歸靈武。 在抗擊安史叛軍的戰斗中,影響最大的是太原之戰和睢陽之戰。至德二年(757年) 正月,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
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10萬兩路圍攻太原,准備攻下太原,長驅朔方(今寧夏 靈武縣西南),消滅肅宗政權。唐將李光弼率領軍民於城外掘濠溝,在城內修堡壘,憑 險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驍騎兵攻城,命令軍隊攻東城西城接應,攻南城北城接應,百般設計,又 造雲梯、土山攻城,雙方相持月余。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軍攻城的人馬雲 梯陷入地道中,又製造大炮,斃傷叛兵2萬餘人,史思明才率軍稍稍後退。李光弼派偏 將詐降,親自率軍挖好地洞,嚴陣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備受降,突然一聲天崩地裂,叛 兵千餘人陷入地洞,頓時大亂,唐軍乘勢出去,殺傷1萬餘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 自己逃回范陽。李光弼選敢死士出攻,殺敵7萬,蔡希德敗逃,唐軍取得了太原保衛戰 的勝利。
與此同時,安慶緒命尹子奇率兵13萬攻打睢陽(今河南商丘市南),唐守將許遠向 守衛雍丘(今河南杞縣)、寧陵的張巡求援,張巡自寧陵率兵進入睢陽城,與許遠共同 堅守。二人齊心協力,張巡指揮戰斗,許遠調集軍糧,修造戰具,唐軍只有6000餘人, 但卻士氣百倍,晝夜苦戰,有時一天作戰20次,殺敵2萬餘人,尹子奇率軍回撤。三四 月間,尹子奇再度圍攻睢陽。張巡殺牛餉軍,士卒感奮,全部出戰。叛軍見唐軍人少, 麻痹輕敵,張巡率軍直沖敵陣,殺叛將30餘人,士兵3000人,追殺數十里,大獲全勝。
此後雙方相持於睢陽,張巡命令士兵夜間在城上列隊擊鼓,作出要交戰的樣子,叛軍一 夜不敢休息,唐軍則在白天息鼓休整。如此數日,尹子奇不復防備,張巡率領勇將南齊 雲、雷萬春10餘將突襲敵營,直沖到尹子奇大帳,殺敵將50餘人,叛兵5000人,南齊雲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險些把他活捉,尹子奇率兵撤圍。七月,尹子奇第三次圍攻睢陽, 唐軍因傷亡無法補充,又無援兵,城中糧食也用完,張巡只好固守拒敵。叛軍用雲梯、木驢、土囊攻城,張巡隨機應變,千方百計破敵,迫使尹子奇做長期圍困的計劃。由於數月苦戰,唐軍只剩600人,孤立無援。張巡命南齊雲赴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向賀 蘭進明求援,但賀蘭進明忌妒張巡成功,拒不發兵。叛兵見援兵不到,城中鼠雀都被網 羅以盡,攻城更急,唐軍將士力竭不能出戰,城遂失陷,張巡、南齊雲、雷萬春等36將 被害,許遠押赴洛陽。
太原和睢陽保衛戰,牽制了叛軍大量兵力,對扭轉戰局起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 唐將郭子儀率兵攻取鳳翔,平定河東,肅宗由靈武進至鳳翔,會集隴右、安西和西域之 兵,又借回紇兵,收復兩京。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軍進攻長安,李嗣業率前軍, 郭子儀率中軍,王恩禮率後軍,與叛軍李歸仁交戰。唐軍初戰不利,為叛軍所敗。李嗣 業袒胸持刀,身先士卒,唐軍手執長刀,排陣推進,所向披靡。唐將王難得被敵箭射中, 肉皮下翻遮住了眼,他連箭帶肉拔去,血流滿面,戰斗不止。叛軍伏兵又被仆固懷恩和 回紇兵擊敗,士氣沮喪。叛軍大敗,被斬首6萬,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唐軍乘勝收復 長安。廣平王李俶與回紇王葉護、唐將郭子儀等率軍兵進洛陽,安慶緒殺所獲唐將哥舒 翰、許遠等逃回河北,唐軍收復洛陽。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大聖燕王,史思明由范陽率河北諸郡 兵南下攻汴州(今河南開封市),唐將許叔冀出降。史思明進攻鄭州。唐將李光弼在河 陽(今河南孟縣)拒戰。史思明攻打河陽,命勇將劉龍仙出戰,唐將白素德追殺龍仙, 叛軍驚恐。李光弼又命唐軍燒毀叛軍布置在黃河中的船隻,造浮橋炮擊叛軍,叛將高庭 暉、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軍。史思明親自率兵攻河陽,叛將周摯攻北城。唐將李抱玉、 荔非元禮、仆固懷恩等奮擊破敵,殺死千餘人,俘虜500人,周摯遁逃。李光弼把俘虜 曉示南城史思明,史思明見大勢已去而退走。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朝義殺史思明,自立為帝。
史朝義率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為唐將田神功所敗。寶應元年(762年), 唐代宗即位,命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仆固懷恩為副元帥,協同李光弼討伐史朝義。
唐軍在洛陽北郊大敗叛兵,殺獲甚眾,史朝義敗歸河北,唐將仆固煬又在貝州(今河北 清河縣)取勝。寶應二年(763年),史朝義敗走范陽,窮困自殺,延續8年的安史之亂 被平定。
安史之亂是中唐社會矛盾的產物。由於唐朝社會長期承平,不識戰斗,所以叛兵很 快攻下洛陽和長安。然而叛軍每破一城,都大肆劫掠婦女、財貨,男子壯者荷擔,老弱 則被殺死,漸失民心。安祿山攻陷長安後,日夜縱酒為樂,沒有進兵四川,使玄宗在蜀, 太子李亨在靈武立足,組織力量反擊。唐將顏杲卿、張巡、郭子儀、李光弼等力阻叛軍, 不但消滅了敵軍大量有生力量,而且穩住了戰局,為唐軍戰略反攻准備了條件。顏杲卿、 張巡抗擊叛軍的事跡,驚天地泣鬼神,為人千古傳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