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古詩
賞析:
詞中表達了作者常年宦遊在外,於清秋薄暮時分,感嘆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這種他鄉做客嘆老悲秋的主題,在封建時代文人中帶有普遍意義。但作者在具體抒情上,具有特色。
上片以寫景為主,但景中有情,從高到低,由遠及近,層層鋪敘,把大自然的濃郁秋氣與內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暢而又興象超遠。
從上片寫到的景色看,詞人本來是在登高臨遠,而下片則用「不忍登高臨遠」一句,「不忍」二字領起,在文章方面是轉折翻騰,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臨遠是為了看看故鄉,故鄉太遠是望而不見,看到的則更是引起相思的凄涼景物,自然使人產生不忍的感情。「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實際上這是全詞中心。
詞的下片由景轉入情,由寫景轉入抒情,寫對故鄉親人的懷念,換頭處即景抒情,表達想念故鄉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鄉思的矛盾心理。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這兩句向自己發問,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鄉的凄苦之情,回顧自己落魄江湖,四處漂泊的經歷。捫心問聲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問中帶恨,發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難歸的深切的悲哀。
全詞一層深一層,一步接一步,以鋪張揚厲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現了登樓憑欄,望鄉思親的羈旅之情。通篇結構嚴密,迭宕開闔,呼應靈活,首尾照應,很能體現柳永詞的藝術特色。
原詩: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宋代: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闌 一作:欄)
釋義: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凄涼的霜風一陣緊似一陣,關山江河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餘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高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麼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桿,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釋:
1、瀟瀟:風雨之聲。
2、一番洗清秋:一番風雨,洗出一個凄清的秋天。
3、霜風凄緊:秋風凄涼緊迫。霜風,秋風。凄緊,一作「凄慘」。
4、是處紅衰翠減:到處花草凋零。是處,到處。紅,翠,指代花草樹木。語出李商隱《贈荷花》詩:「翠減紅衰愁殺人。」
5、苒(rǎn)苒:漸漸。
6、渺邈:遙遠。
7、淹留:久留。
8、顒(yóng)望:抬頭遠望。
9、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
10、爭:怎。
11、恁(nèn):如此。凝愁:憂愁凝結不解
作者簡介:
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庄,崇安(今屬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
(1)八聲甘州古詩擴展閱讀: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適逢北宋安定統一,首都歌樓妓館林林總總被流行歌曲吸引,樂與伶工、歌妓為伍,初入世竟因譜寫俗曲歌詞,遭致當權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於是浪跡天涯,用詞抒寫羈旅之志和懷才不遇的痛苦憤懣。這首詞大約作於柳永遊宦江浙之時。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帶景。上片於壯麗的秋景之中含有凄涼傷感之柔情,下片於纏綿的離情中帶有傷感之景,前後情景交相輝映。上片寫觀景,雖未點明登樓而登樓之意自明;下片於「依欄桿處」再點登樓,起到了首尾呼應作用。筆法之高妙,於此可見,作者不愧為慢詞的奠基人。
㈡ 詩詞《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賞析】
此詞抒寫羈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約作於遊宦江浙時。上片寫景。以暮雨、霜風、江流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雨景:「瀟瀟」狀其雨勢之狂猛;「灑江天」狀暮雨鋪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風凄緊」以下寫雨後景象:以關河、夕陽之冷落、殘照展現驟雨沖洗後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江天境象,內蘊了蕭瑟、峻肅的悲秋氣韻。而「殘照當樓」則暗示出此樓即詞人登臨之地。「是處」二句寫「紅衰翠減」的近景細節,詞人情思轉入深致低回,以「物華休」隱喻青春年華的消逝。「長江水」視野轉遠,景中見情,暗示詞人內心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由景入情的過渡,引發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對登樓臨遠的反應,詞人便層層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遙望故鄉,觸發「歸思難收」;二是羈旅萍蹤,深感遊宦淹留;三是憐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層層剖述,婉轉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痴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轉進一層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這篇《八聲甘州》,早被蘇東坡巨眼識得,說其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須知這樣的贊語,是極高的評價,東坡不曾以此許人的。
㈢ 關於 柳永《八聲甘州》這首詩的賞析
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
開頭兩句寫雨後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於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遊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在「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雲「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在於詞人善於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遊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結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
【賞析】
此詞抒寫羈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約作於遊宦江浙時。上片寫景。以暮雨、霜風、江流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雨景:「瀟瀟」狀其雨勢之狂猛;「灑江天」狀暮雨鋪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風凄緊」以下寫雨後景象:以關河、夕陽之冷落、殘照展現驟雨沖洗後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江天境象,內蘊了蕭瑟、峻肅的悲秋氣韻。而「殘照當樓」則暗示出此樓即詞人登臨之地。「是處」二句寫「紅衰翠減」的近景細節,詞人情思轉入深致低回,以「物華休」隱喻青春年華的消逝。「長江水」視野轉遠,景中見情,暗示詞人內心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由景入情的過渡,引發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對登樓臨遠的反應,詞人便層層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遙望故鄉,觸發「歸思難收」;二是羈旅萍蹤,深感遊宦淹留;三是憐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層層剖述,婉轉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痴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轉進一層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這篇《八聲甘州》,早被蘇東坡巨眼識得,說其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須知這樣的贊語,是極高的評價,東坡不曾以此許人的。
㈣ 《八聲甘州》 拼音版是什麼
1、拼音版:
《bā shēng gān zhōu ·ì xiāo xiāo mù yǔ sǎ jiāng tiān 》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sòng dài :liǔ yǒng
宋代:柳永
ì xiāo xiāo mù yǔ sǎ jiāng tiān ,yī fān xǐ qīng qiū 。jiàn shuāng fēng qī jǐn ,guān hé lěng luò ,cán zhào dāng lóu 。shì chù hóng shuāi cuì jiǎn ,rǎn rǎn wù huá xiū 。wéi yǒu zhǎng jiāng shuǐ ,wú yǔ dōng liú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bú rěn dēng gāo lín yuǎn ,wàng gù xiāng miǎo miǎo ,guī sī nán shōu 。tàn nián lái zōng jì ,hé shì kǔ yān liú ?xiǎng jiā rén zhuāng lóu yú wàng ,wù jǐ huí 、tiān jì shí guī zhōu 。zhēng zhī wǒ ,yǐ lán gǎn chù ,zhèng nín níng chóu !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
㈤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這是首詩是誰寫的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朝代:宋遼金
作者:柳永
原文:
對瀟瀟暮雨灑內江天,一番容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㈥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的詩句是什麼啊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㈦ 八聲甘州是思鄉詩嗎
《八聲甘州》不是古詩,是詞牌名,所以有很多首,不知道你指哪一首??
《八聲甘州》既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詞牌《八聲甘州》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是從唐教坊大麴《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後用為詞牌。因全詞前後片共八韻,故名八聲,慢詞。與《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詞不同。《詞語》以柳永詞為正體。曲牌《八聲甘州》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屬仙呂宮。
下面列舉三首:
第一首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抒寫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繪了雨後清秋的傍晚,關河冷落夕陽斜照的凄涼之景;下片抒寫詞人久客他鄉急切思念歸家之情。全詞語淺而情深,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寫出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典型感受,從而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
第二首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詞作。這是一首寄贈之作,表現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和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此詞上下闕均以寫景發端,議論繼後。景語中有情語,議論時亦輔之以超曠、閑逸、感喟之情,大氣包舉,襟懷高妙,風格豪邁超曠。
第三首
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游
朝代:宋代
作者:張炎
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並寄趙學舟。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游》是南宋詞人張炎的作品。全詞先悲後壯,先友情而後國恨,慣穿始終的,是一股盪氣回腸的「詞氣」。使讀者極能滲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寫身世飄萍和國事之悲感哀婉動人,令人如聞斷雁驚風,哀猿啼月。
㈧ 八聲甘州化用前人詩句
柳永《八聲甘州》中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一句,化用了(謝朓)的《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中的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和(溫庭筠)的《望江南》中的過盡千帆皆不是。
此詞抒寫羈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約作於遊宦江浙時。
上片寫景。以暮雨、霜風、江流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雨景:「瀟瀟」狀其雨勢之狂猛;「灑江天」狀暮雨鋪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漸霜風凄緊」以下寫雨後景象:以關河、夕陽之冷落、殘照展現驟雨沖洗後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江天境象,內蘊了蕭瑟、峻肅的悲秋氣韻。而「殘照當樓」則暗示出此樓即詞人登臨之地。「是處」二句寫「紅衰翠減」的近景細節,詞人情思轉入深致低回,以「物華休」隱喻青春年華的消逝。「長江水」視野轉遠,景中見情,暗示詞人內心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由景入情的過渡,引發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對登樓臨遠的反應,詞人便層層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遙望故鄉,觸發「歸思難收」;二是羈旅萍蹤,深感遊宦淹留;三是憐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層層剖述,婉轉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痴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轉進一層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
㈨ 八聲甘州柳永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閑愁。
賞析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
開頭兩句寫雨後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於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遊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在」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谿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雲「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在於詞人善於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遊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結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
㈩ 八聲甘州 原創詩詞
八聲甘州
◇薔薇泡沫◇
是多情夜月惹閑愁,朔風卷殘花。
剩蕭蕭落木,寥寥蛩語,燈回盡妝斜。
別夢依答稀縈繞,纖手拂窗紗。
幾度思還亂,心字難劃。
何處傳來琴瑟?
伴雁鳴清野,星漾寒沙。
憶當時初見,把酒賦桑麻。
到如今、哀弦聲楚,續亦難、尺素透霜華。
魂牽處,又生秋水,從此天涯。
八聲甘州 * 丁香花
文/長安麗人
*
落梅天、凄楚惹紛繁,一隅寄芳蹤。
恰紫晶凝淚,情空積郁,百結朦朧。
最是幽幽纖弱,清水出芙蓉。
酥雨纏綿里,碎染春風。
*
墜入詩家巷陌,覓江南水霧,紙傘涳濛。
奈佳人無跡,綺夢伴疏桐。
問前塵、青鳥彌遠,誤花期、香散曲聲終。
方言道、汗青深處,逝我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