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最短
1. 《敕勒歌》原詩全文及釋義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部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陰山:陰山山脈,起於河套西北,橫貫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偏西一帶。
3.穹(qióng)廬:游牧民族所住的圓頂帳幕。
4見(xiàn):同「現」。
<韻譯>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陰山腳下,這里的天幕象氈帳篷一樣籠罩著遼闊的大地。蒼天浩渺無邊,草原茫茫無際,每當大風兒吹來草兒低伏的時候,放牧的牛羊就顯現出來。
<評析>
這首古代民歌,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環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天蒼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的勾畫,沒有什麼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於牧草過於豐茂,牛群羊群統統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盪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於是,由靜態轉為動態,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後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於「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於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的事物,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贊美生活;我們並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
<文學常識>
體裁:北朝民歌
年代:南北朝
作者:北朝民歌
作者小傳:
北朝是指公元4——6世紀,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先後建立的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五個政權所經歷的歷史時期的總稱。北朝人民主要過著游牧生活,有許多民歌流傳下來。這些民歌豪放爽朗、慷慨激昂、語言朴實、極富生活氣息,表現了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現存的北朝民歌大約有60多首,大都收錄在《樂府詩集》中。
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於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的事物,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贊美生活;我們並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
2. 敕勒歌這首詩所寫的意思
敕勒歌的意思是:通過幾句草原生活的描寫,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原文: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彷彿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2)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最短擴展閱讀: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
「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3. 敕勒歌整首詩的意思
敕勒平原啊 在那陰山腳下
天像一頂大帳篷 籠罩著大地天涯
浩瀚的天空 無邊的茫茫原野
風吹得草海波浪起伏,在那草海里現出數不清的牛羊
4. 敕樂歌古詩的意思
《敕樂歌》的意思是:遼闊的敕勒川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帳篷,籠蓋了整個原野。蒼天遼遠空曠,草原一望無際,微風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原文:
敕樂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一、注釋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陰山:陰山山脈,起於河套西北。橫貫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偏西一帶。
穹廬:游牧民族所住的圓頂帳篷。即今蒙古包。
野:為了押韻,此處也可以按古音讀作yǎ。
見:同「現」, 這里不讀jiàn。
二、釋義:
遼闊的敕勒川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帳篷,籠蓋了整個原野。蒼天遼遠空曠,草原一望無際,微風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三、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5. 敕勒歌古詩全文意思
敕勒歌古詩全文意思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整個原版野。權
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
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5)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最短擴展閱讀:
《敕勒歌》的歷史背景: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據說,在公元646年,統治中國北部的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之間爆發一場大戰,東魏喪師數萬。軍心渙散,主帥高歡為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又據史書記載,這首歌辭原是鮮卑語,很早就譯成了漢語。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應該用敕勒語唱。因為東魏貴族多為鮮卑人,他才用鮮卑語演唱。也就是說,這首古老的歌辭,是經過了兩重翻譯的。
6. 敕勒歌這首詩的意思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版,一般認權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7. 敕勒歌這首古詩的意思簡短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部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陰山:陰山山脈,起於河套西北,橫貫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偏西一帶。
3.穹(qióng)廬:游牧民族所住的圓頂帳幕。
4見(xiàn):同「現」。
<韻譯>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陰山腳下,這里的天幕象氈帳篷一樣籠罩著遼闊的大地。蒼天浩渺無邊,草原茫茫無際,每當大風兒吹來草兒低伏的時候,放牧的牛羊就顯現出來。
<評析>
這首古代民歌,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環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天蒼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的勾畫,沒有什麼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於牧草過於豐茂,牛群羊群統統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盪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於是,由靜態轉為動態,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後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於「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於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的事物,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贊美生活;我們並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
8. 敕勒歌的古詩翻譯是什麼 謝謝啊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原文: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8)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最短擴展閱讀:
一、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徵,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涵著詠嘆抒情的情調。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
這兩句顯現出遊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
二、研究價值
《敕勒歌》在布局、結構、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許多傑特之處。但這首詩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文學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間互相影響、南北詩風互相融合的實例。
也是中華境內各族從征戰對抗走向和解交融的歷史見證,是一元主體、多元格局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典型個案。其史學和文化學乃至民族學上價值絕不低於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