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丘逢甲注音版古詩
Ⅰ 清末著名詩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餘光中
丘逢抄甲所處的時期是19世紀末期甲午戰爭啊,清朝甲午戰爭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島由日本人來統治,丘逢甲也作為愛國將士與台灣軍民奮起反抗。體現是一種抵禦外敵的愛國主義精神。
而當代作家餘光中則是因為國民黨抗日戰爭之後內戰失敗逃到了台灣,台灣與大陸分裂了,無法與親人故土聯絡,是一種故土之死吧
Ⅱ 請問《春愁》(丘逢甲)的解釋和賞析
《春愁》寫於《馬關條約》簽定、割讓台灣一周年之際。詩僅四句,卻將憂國懷鄉之情表現得無比深沉強烈、動人心魄,是傳誦一時的名篇。
首句「春愁難遣強看山」。春天本來是草長鶯飛、花紅柳綠的美好季節,可此時的詩人卻沒有閑情逸致去欣賞,為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去「看山」。一個「愁」字寫出了詩人無時無刻不在為國事擔憂愁悶。但「看山」也並沒有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登高眺遠,那讓他心驚的揮之不去的往事此時又清晰地浮現在眼前,詩人禁不住涕淚交流了。次句「往事驚心淚欲潸」,一方面渲染了「春愁」的分量,另一方面又暗中懸疑,為後兩句蓄勢--到底什麼樣的往事讓詩人如此黯然神傷?詩的前兩句欲露又止,將吐還吞,極力蓄勢。
後兩句使足千鈞筆力,道出底蘊:「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原來到今天台灣被割已經整整一周年了,世代生息的故園就這樣被割讓給了異族,這怎能不讓四百萬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同胞放聲痛哭。作者格外地標明時間 -- 「去年今日」,就是由於這個日子對於他以及四百萬台灣民眾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同一哭」道出了全體台灣同胞的共同心聲,這是他們心底里發出的血淚呼喊,也是他們滿腔愛國激情的強烈迸發!由於前兩句的蓄勢,後兩句才一縱到底,略無滯礙,給人以強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這首詩語句警拔,撼人心魄,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全體國人的共同心聲,包含著詩人愛國愛鄉,盼望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感人至深,因而成為傳誦一時的名篇。一百多年過去了,丘逢甲的「台灣回歸,山河重完」的願望依然沒有實現,但我們相信,只要大家都有丘逢甲所倡導的「生作愚公死精衛」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台灣一定能回歸祖國,一個統一和富強的中國必將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Ⅲ 丘逢甲·春愁的注釋譯文
春愁難以排遣,強打起精神眺望遠山,往事讓人觸目驚心熱淚將流。台灣的四百萬同胞齊聲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國寶島被割讓的日子!
Ⅳ 丘逢甲寫的春愁中讀了這首詩你想說些什麼
綜觀全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字,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主要是由於作者與版自己的權人民同呼吸,共愛憎,淚灑在一起。詩歌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語言樸素通俗,毫無雕琢痕跡。這是詩人真實思想感性的流露,也是用血淚寫成的詩篇,充分表達了丘逢甲和廣大台灣同胞對祖國、對台灣省的無限熱愛之情和對日本侵略者以及對腐朽無能的清王朝的痛恨,真實而強烈地表達了全體國人的共同情感和心聲。(源於網路僅供參考)
Ⅳ 丘逢甲的春愁中第二句最後一個字怎麼讀
[shān]
Ⅵ 春愁 丘逢甲
1 1895年清政府割佔台灣給日本
2 痛苦,悲傷
Ⅶ 古詩詞 丘逢甲悲嘆
春丘逢甲在萬紫千紅的春天卻這樣悲嘆:「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灣詩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