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經典古詩詞傳唱

經典古詩詞傳唱

發布時間: 2021-02-25 16:16:25

Ⅰ 有沒有什麼經典傳唱,意味無窮的唐詩宋詞介紹給我,並且要很詳細的賞析

醉花陰【宋】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簡析】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後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
上片與秋涼情景。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雲愁永晝。」這「薄霧濃雲」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凄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先點明節令:「佳節又重陽」。隨之,又從「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寫重九感懷。首二句寫重九賞菊飲酒。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間的關系來說,這下片寫的是結果。
早年,李清照過的是美滿的愛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作為閨閣中的婦女,由於遭受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她們的活動范圍有限,生活閱歷也受到重重約束,即使象李清照這樣上層知識婦女,也毫無例外。因此,相對說來,他們對愛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體驗也更細膩一些。所以,當作者與丈夫分別之後,面對.單調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來抒寫自己的離愁別恨了。這首詞,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字面上看,作者並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雲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並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採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於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設問手法也是詞中值得注意的藝術特點之一。明茅映在《詞的》中說:人們「但知傳誦結語(指「人比黃花瘦」句),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這話是很有見地的。「莫道」一句,實際上可以與賀鑄《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帶有反詰與激問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環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論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物。
蘇軾 柳永 陸游 姜夔 李煜 岳飛 秦觀 趙佶 韋庄 晏殊 蔣捷 張炎 陳亮 王安石 周邦彥 歐陽修 吳文英 范仲淹 范成大 文天祥 黃庭堅 劉克庄 辛棄疾 李清照 晏幾道 元好問 王沂孫 史達祖 溫庭筠 馮延已 其它作者

Ⅱ 經典古詩詞唱曲在那可以找的到

鄧麗君《在水一方》——《詩經》中的《蒹葭》
王力宏《蓋世英雄》中的《花田錯》——選自《花田錯》
劉德華最近的MV《繼續談情》中也加入了粵劇元素,曲風悲愴雅緻,歌詞更唱出「淚似簾外雨點滴到天明」這句經典的粵曲唱詞。
《新鴛鴦蝴蝶夢》——部分選自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
王菲的《但願人長久》
徐小鳳的《別亦難》
《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
毛寧的《大浪淘沙》。。。。。

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張《淡淡幽情》的專輯,其中收錄了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戲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秦少游的《桃園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里,柳詠的《雨霖鈴》,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有台灣名聲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楊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這張專輯成為現代音樂史上足以傳頌的極品,《音像世界雜志》曾將該片評為「十張最適合在夜晚用心聆聽的專輯」。這張專輯里最有名的兩首,一個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個就是後來王菲翻唱的《但願人長久》,那倒是對這首古典佳作現代版詮釋了。這首詞其實在大陸也有多個譜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武松》中,張都監家的丫鬟,後來為武松跳樓的那個,就曾彈唱了這一曲。但這些多屬於聲樂作品的范疇,與流行隔著一段距離。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了經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我們再來換一個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現一種通俗文化,而古典詩詞的介入,恰好將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眾人面前,也正說明了,藝術其實並無雅與俗不可逾越之鴻溝,關鍵在於融合的手段了。
要說的是,很多拿來主義的詩詞歌曲,較為普遍地被運用在反映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恰到好處來表現或烘托劇中人物的一種情緒或胸懷。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岳飛的《滿江紅》,在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和其他一些與岳飛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都曾被譜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數張明敏的那個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俠劇和歷史劇中是最愛用這類作品的。而大陸方面,則多在表現某一主題的文藝活動中,喜歡講一些相關的唐詩宋詞譜曲演唱,比如孟郊的《遊子吟》等,來表現一種既定的主題,籍詩詞的影響力與歌曲的感染力來引導聽眾進入狀態,從而受到預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廣為傳唱的則是徐小鳳的那首《別亦難》,用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詩宋詞構成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創作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並成為其創作的一種表達方式.
文學創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主體的廣泛性.許多現代的流行詞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典故或內容,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而展現一段現代的故事情感。這方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個人,一是台灣的瓊瑤,她的很多歌詞里都喜歡借用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庭院深深幾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這與她一貫苦惱經營的古典婉約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創作出的各種形象,一派的詩情畫意,不食人間煙火狀。
另一個是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的領軍人物。他又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雲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有扯不斷的聯系了。《濤聲依舊》中他分別用到張繼的《楓橋夜泊》(「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白雲深處》則分別用到「白雲深處有人家」還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雲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捲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麼還慘不破這一霎那?別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啞」。後來他又寫了《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裡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講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過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範。不過他主要是以描寫個人情感為主.
後來有一個馮小泉,因為他本身史學民族樂器出身的,所以對民族文化自認就有很深的興趣與植根,他的詞作中也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詩詞來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一種氣魄,表達一種情懷,更偏重於一種社會責任和民族情懷的東西,比較熟悉的有《中華民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後,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哈有《秋水長天》等。
還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歡用唐詩宋詞的標題或名句來作為歌詞,這方面的例子就比較多了,有劉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聲聲慢》,AGIN樂隊的《烽火揚州路》,陳明的《回首燈火闌珊處有你》,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月夢》等等,這些歌詞創作只是借用唐詩宋詞或其中某個著名詞語,其實與原詩詞並無太大關聯,但卻提示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唐詩宋詞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詩詞的那種絲絲縷縷,扯不斷理還亂的密切關系了。
從創作的形式上看,唐詩宋詞也為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種思路,或是確立了另一種風格。
我覺得這也是整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結果。談到現在流行歌曲在寫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鑒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詩宋詞的語言格式和風格。用古典詩詞的形式來創作現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詞作上繼承了傳統詩詞語言上的提煉與表達方法上的含蓄內斂,另一方面,在主題表達上也無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捷徑,無論是說家國情懷,還是兒女情思,古典詩詞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從而增添許多回味無窮的空間和意境悠長的韻味。
先說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詞創作我一直都以為是一個很怪的現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現代的生活節奏聯繫到了一塊,那是因為香港本身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 曾經有一個時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歐美日本的熱門曲子譜上中文的詞,但是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詩詞的滲透卻明顯超出大陸和台灣兩個地方,我想,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俠劇和歷史劇的盛行是扯不斷干係的。另一方面很注重粵語文化的滲透,歌詞創作多以廣東方言用詞造句方式為基礎,廣東話本身就叫白話,其語言方式與文言有很多類似,所以很多香港詞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於一身。但也必須承認的是,香港的很多詞作家,他們的古文化功底相當深厚,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詩宋詞的寫作方式,規范來進行創作。
首先是黃沾,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滄海一聲笑,濤濤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清風笑,竟惹寂寞,豪情還膩了一襟晚照······」,還有《射鵰英雄傳》里的一首《千愁記舊情》「紅日/再不會升/熱心漸似冰/彼此星沉天際/剩我低回血淚凝」,(《射》里還有一首《四張機》。手法相當規整「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想對浴紅衣」,,不過這應算是金庸的作品了)。還有著名的《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風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俠,豪情奔放,熱情不羈。
再有鄧偉雄。他和黃沾一樣,寫了很多電視劇歌曲,這是當時香港音樂創作的一個主要源泉。在《京華春夢》中他寫到「如夢人生芳心碎/空對落花我淚垂/為何緣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無恨情深遭拋棄/漂泊如今怨恨誰/奈何又逢暴風雨/落花飛盡碎。」《萬水千山總是情》中說「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莫說水中多變換/水也請/水也靜/柔情似水愛共永」,《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仇怨/相伴到天邊/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懼雪霜撲面/射鵰引弓/塞外賓士/笑傲此生無厭倦······應知愛意似流水/斬不斷/理還亂/身經百劫也在心間/恩義兩難斷」。鄧的作品寫情事機遇,擅長描摹內心感受,頗有宋詞的詞風。
另外還有盧國沾也是這類高手,他總是背負著家國情重,作品中很濃的民族情懷與歷史評判的味道,這正是諸多唐詩宋詞名家為世人所景仰的品質。來看他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幗歷次勝男兒/男女代代對峙/曾否推測過/明天舉世/重由弱者再把持」。
再如許冠傑,也善用詩詞典範來描繪世態人生「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浪子心聲》,「夜風凜凜/獨回望/舊事前塵」《沉默是金》,寫情「曳搖共對輕舟飄/互傳誓約慶春曉/兩心相對影相照/願化海鷗清唱悅情調/艷陽下與妹相親/望諧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綠柳花間相對緣分/淚殘夢了燭影深/月明獨照冷鴛枕/醉擁孤衾悲不禁/半夜飲泣空帳獨懷恨」《雙星情歌》。
再看台灣方面,台灣方面的歌詞創作更偏重於現代文本,更多關注風花雪月,但這也恰好是許多舊詩文的一個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覺得還是瓊瑤,她最善用古詩舊典,來表現戀愛兒女的浪漫情懷。如「綠草蒼蒼/白霧茫茫/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且拭今宵淚/留與明夜風/風而攜我夢/天涯繞無窮」《幾度夕陽紅》。
小蟲也有幾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現出古詩詞中的一些情懷,但距離唐詩宋詞,已經有些距離了,更像元曲什麼的。如他寫給陳淑華的《情關》:「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沒有了天/愛恨在淚中間/才能擁有這個夢」,《紅樓夢》「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傷心往事上心頭/今晨醒來夢已空/徒留紅樓在夢中/紅摟,紅摟/為何濃濃的紅妝遮不住你的輕愁/紅摟,紅摟/你輕愁只因為人們將你遺漏」,還有給潘越雲寫的《紅娘》「盼你來/盼到桃花謝又開/問天也不能明白/······/對望兩相愛/心似祝英台/這應是天的安排」。
台灣流行歌曲創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很多詞曲創作者表現出一種厚重的社會責任感,關注人群,重視表象之下的普遍現實,再就是較多的表現鄉愁的東西。在表現這些方面,古詩詞形式也會是一種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歡張洪量的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後來曇花一現了,這首歌卻讓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歌中寫到「是我將愁耽成醉醒作睡/還是愁與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賦詩詩賦我/非我飲酒酒飲我/何時鞋聲經已沾上蒼苔冷/世上何物最易摧少年老/半是心中積雪半是人影沓/非我離月月離我/非我思鄉鄉思我/歸得昔日橋邊紅葉不識人/究竟是我走過路/還是路正走著我/風過西窗客渡舟船無覓處/是我經過春雨秋/還是春秋經過我/年年一川新草遙看卻似歸/夜深孤燈照不悔/回首清江盡是淚/風清拍肩怕見明月間清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撤/夢在也葉聲聲盡處輕輕和「正是這種詩風詞韻的作詞方式,在當時一片直白地戀愛表白和翻來覆去的瑣瑣碎碎中顯得清麗脫俗,從而使得這首歌得以突出於當時的歌壇,也讓歌手風光一時,這正是古詩詞風的魅力所在了。
說到大陸的歌詞創作,其實是更多人才的,畢竟那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大陸方面除了陳小奇馮曉泉,還要說一個陳濤,他的詞作也是極具典雅風韻,這與他的頻頻借鑒引用古詩詞經典很有關系。看看他的作品,他寫過《霸王別姬》:「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擋住綿綿情痛/看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我心中/你最重/悲歡共/生死同/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精忠報國》(均為屠洪剛演唱),還有《紅花紅顏》:「一朵紅花在今夜,匆匆帶走殘陽如血」(書劍恩仇錄主題曲),最喜歡他近期的一首《雁銜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橫吹笛/引來了燕子銜春泥/燕子雙雙築柳堤/柳蔭深處傳來淺聲笑語/江南的春雨潤如玉/從來不濕行人衣/······/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急,」精巧別致,其意境又讓人想到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極富畫面感。寫過《苦樂年華》的張藜也有一首很有名的《未了情》。電視劇《夜深沉》的主題歌其中寫道「雖有靈犀一點通,卻落得勞燕紛飛各東西」恰好映襯了李商隱的那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有著戲曲創作的背景的閻肅老人也頗多諸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回首月明中/······/天浩渺/水迷濛/上下求索空繾綣/回望九州曙色紅」(電視劇《戊戌風雲》主題歌,那英唱)之類的作品。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與借鑒,在歌詞的寫作手法上,現代流行歌曲也是從唐詩宋詞身上汲取了不少營養。向講究韻律感與意境美,這都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詩宋詞里更常用到的比興手法,在現代歌詞的寫作中,例子那更是不勝枚舉。
盡管現代歌詞的創作沿襲著古典詩詞的創作的路子起步發展起來的,然而,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曲曲畢竟還是不同時代的產物,畢竟表現出不同時代的語言和內容特徵,並接受不同時代標準的審視與評判。
我們說文學是為了體現生活而存在的,那麼任何的一種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個時期的生活現實,體現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徵。正如我們都說唐詩宋詞,而並沒有泛稱為唐詩宋詞,就是因為它們分別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而流行歌曲則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不同於唐也不迥異於宋,所以它和前二者之間,還是有著更多顯而易見的區別,這也正是如今很少講他們主動放在一起比較的原因。
我們還是先從表現主題與內容上來講吧。誠然,詩歌,任何時代的詩歌,都不會沒有表達情感為主題,但不同時代的人,情感表達方式與內容卻經常會是大相徑庭的,這與每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內容與社會規范首先標准都不無關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使得人們更多地將目光主要投向國家家庭社會,求知求仕,江山社稷,祖國河山等方面在唐詩宋詞中,想必你更多讀到的是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這樣的憂國情思,或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無邊盛景,或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坦盪胸襟,又或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高無境界,也有「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個人感傷,也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人生頓悟。大文豪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更多地在描寫山河世事等,或是個人成敗得失間的情懷,而對於個人情感的東西,卻小心地收藏起來,較少提及。宋詞中描寫個人情感算比較多了,但大多極盡含蓄之能事,像寫離別,只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思念,明著不能來,只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兩情相悅,頂多也就企盼著一個「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更多的只能感嘆一下「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而現在的社會,人們對情感的態度更為開放,而個人化的東西也越來越受關注與重視,所以很多描寫個人感情的作品大行其道,而在語言表達上,剛更直接坦白,比如初次相見便「一見鍾情不能忘」,然後「為了這次約會,昨夜我想你想得無法入睡」,戀愛中總會問「我是不是你最疼的人」,分手時會說「捨不得你走,怎麼能讓我一個人留」,感情出變,居然連「第四者」都能出現,一方面大聲質問「為什麼背著我愛別人」最後只能面對「無言的結局」「分手時說分手,請不要說難忘記」,卻搞不清楚「為什麼思念總在分手後」,而這些東西,卻恐怕連以風流著稱的李後主恐怕也只是想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另外在用語上面,那時代特徵就更加明顯了,比如說很多流行歌曲都會提到電話,因為那是現代人交流的一個主要方式,這在唐宋時期就是聞所未聞的事情了,更不用提「穿新衣啦,剪新發型啦,奔騰電腦,WINDOWS98」和什麼「穿著風衣聽著MD」了。而唐宋時期的「宮牆柳,黃騰酒,紅酥手」或者什麼「一騎紅塵妃子笑」,什麼「酒榭歌台」,「紅袖添香」,也都只能是那個時代的浪漫了,很少會出現在現代的流行歌曲里。這些都是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的,那是任誰也改變不了的。
再從語言表達上來說。固然不少的現代歌詞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鑒或引用唐詩宋詞這些東西,但生活化的語言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現代歌詞創作的主流,現代詞彙與文法依然是始終占據著歌詞創作的主導地位。語言格式上要求也不同,唐詩宋詞對格式都有嚴格的要求,而流行歌曲則只要壓韻就行,甚至有的都不需要壓韻。唐詩宋詞的遣詞造句十分考究,歷史上曾有賈島的「推敲」佳話傳頌(「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而現代的流行歌曲的語言則重現代白話為基礎和主導,更為直白,也更加口語化。古詩中誠然有少數的敘事體,但依然是「賣炭翁,採薪伐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土色」這樣的文學腔,相信是不可能直白如「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和忙嗎,身體好嗎」的。
當今的歌詞很多在語言上不太講究規范性,更多是服務於曲調,所以其中的錯誤很多。尤以香港的歌詞創作為甚,奇怪地現象是,最好的詞作與最濫的詞作都出現在香港。相比較而言,台灣的一些老牌詞作家,更注重於詩詞文化的結合,而且注重結合的方式。香港的詞作愛用詩詞文化,但多是濫用甚至曲解,這也是香港城市快餐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探視宋詞永遠都會對現代包括今後的流行歌詞創作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現代文化對古典文化的借鑒與沿襲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唐詩宋詞會是流行歌詞創作中一個不可舍棄的的主題,一種取用不盡的源泉,一個無法迴避的誘惑,從遣詞造句,主題營造,已經鋪陳方面,都為現代的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很小的時候過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夜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女歌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的我雖未經風雨,仍是被那種憂傷的氣氛年感染----考慮直到現在,每當我看到映襯著歷史的雕梁畫棟時,耳畔仍會不知不覺地響起這首歌。後來,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後主李煜於國破後所填的詞《虞美人》,道不盡對故國的思念。這是我接觸由中國古代詩歌改編的現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它間在當年眾多咿咿呀呀的所謂「甜歌」中,竟有著一絲獨自綻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年紀再大些,陸陸續續又聽了好些這種由中國古代詩歌改編的歌曲,其中全文選錄編曲的,以鄧麗君演唱的蘇軾《水調歌頭》最為著名。詞風豪放清奇的東坡居士,肯定沒有想到,他在密州任所對天空奇妙景象的馳想,對月之陰晴圓缺及人生這悲歡離合的感嘆,於九百餘年後,竟會再度被譜上新曲,傳唱於大江南北,感動著更多新的痴男怨女。我個人認為古詩詞之新編新唱,此曲堪稱經典。

繼而,在香港拍攝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中,出現了粵語版的《滿江紅》,羅文用他低則婉轉、高則激昂的中國古典式唱腔,把岳飛抗敵雪恥、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感和英雄氣慨演繹得暢快淋漓,於高昂處,那磅礴的氣勢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隨之動容 。

類似的感受,你也可以從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同時也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中獲取,「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豪氣,委實曾讓我有未生於斯世的遺憾。

將中國古代詩詞新編於現代流行歌曲中的嘗試,從些也漸漸屢見不鮮。全篇改編難免會有它的局限性,莫若取其數理化,用在新歌的關鍵之處,以求「畫龍點睛」。

於是港星蔣志光、韋綺珊的對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識》中,有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句子,所不同的是,白樂天欲抒發的是被貶謫的凄苦,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來呼喚久候的愛情。是啊,同樣的一句話,流入處在不同境遇、有著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自然觸動著不同的心事,自古就是如此。

又看到陳百強的歌曲中竟出現了《對酒當歌》的名字,不禁大惑:難道此君亦有著曹公「時光易逝、功業款就」的苦悶嗎?忙細細聽來:干凈的聲線,深情且難掩憂傷的基調,竟是在傾訴著一個「失了蹤」的愛情故事,「這顆心」雖「真的很痛」,但仍「不斷地尋夢」,「兩眼盡紅」地「依稀覺得這樣傻也只是為情重」。歌曲內容固然與《短歌行》所表達的相去甚遠,但感情之充沛、情調之悲涼,未必就遜之多少。

Ⅲ 請你談談對經典詩詞節目《經典詠流傳》的理解

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評析

郝靜靜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萬家團聚,共享歡樂。今年春節,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推出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它不僅創造著「文化過年新方式」,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遠絢爛,凝聚著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經典詠流傳》將中華優秀的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有機結合,兼顧內容上的意境悠遠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學經典喚醒、擦亮,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盡情飛翔,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經典詩詞」,彰顯時代精神

有五千年厚重積淀的中華經典詩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血脈相連。同時,它也是電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成為沁入觀眾心田的一泓清泉。然而,如何在繼承中發展是時代給每一個媒體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戰,也是時代賦予當代人應有的責任與使命。

經典詩詞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鏗鏘,踐行著中華兒女對「詩」的理解。無論是《尚書》中的「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還是陸賈《新語·慎微》中的「詩在心為志,出口為辭」,抑或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詩道志,故長於質」,都傳遞著詩詞的精神蘊涵、文化價值和思想意義。在中華傳統文化浸潤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總是能深切體會其中的壯懷激烈與愁緒萬端,鮮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與曾經滄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對經典詩詞產生不一樣的理解與認識,每一段經歷也會深化與升華對經典詩詞的體悟。事實證明,中華經典詩詞從未出現真正的斷層和停滯,它代代相傳、世世傳誦,並在世界文化長河中歷久彌新而長盛不衰,這是因為它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吐故納新、與時俱進。

《經典詠流傳》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傳播著中華優秀經典詩詞帶來的精神給養以及古代聖賢傳達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經典詩詞觀照現實生活,契合時代精神,深入百姓心裡,有機地將古人之思和今人之想融為一體,辯證地傳遞新的思想和觀念。

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好評,多首經典之作「霸屏」微信朋友圈,與此相關的關鍵詞也相繼登上熱搜榜。《明日歌》在時間的維度上讓我們重新思索著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台灣音樂家胡德夫將《天凈沙·秋思》結合古謠創作出《來甦·秋思》,歌聲所到之處盡是思鄉之情,又寄託著對逝去親友的無限追思;《將進酒》由四個國家的藝術家同台演繹,結合不同的民族樂器重新演繹著中華經典詩詞的韻味與風范;中英文版合體的《登鸛雀樓》將中國詩歌的意境美用英文娓娓道來,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經典詠流傳》將經典詩詞的精神內涵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既彰顯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重新詮釋和深度發掘,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古為今用」。

「和詩以歌」,融合流行元素

「君子以鍾鼓道志,以琴瑟樂心」。《經典詠流傳》獨具匠心地將經典詩詞配以流行音樂,將傳承使命交託於舞台上的經典傳唱人,讓觀眾在視聽盛宴中領略悠遠的詩詞意境,體味詩詞的韻致與光華,並以音樂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層層解剖經典詩詞中蘊含著的價值空間和情感世界。觀眾徜徉在內涵美和韻律美的雙重享受中,生命記憶和當下語境相互碰撞,在集體記憶中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經典詩詞的歷史厚重感和現代旋律的流行時尚感共同締造了一場文化盛宴。經典詩詞不再是「陽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它們紮根在人民的生活里,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並不斷汲取生活的智慧、萬物的靈性。因此,這檔節目集知識性、娛樂性、觀賞性於一體,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華經典詩詞的潤物無聲和春風化雨。平仄對仗結合節奏歡快的音樂旋律,讓經典詩詞在音樂旋律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經典傳唱人不僅有藝術名家,也有後起之秀,還有許多熱愛生活的普通人。當他們站到舞台上,就都成為經典詩詞的傳播者和守護者,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文化懷揣敬畏,展現給觀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驚艷的天籟之音。他們結合自身的音樂風格,巧妙地將經典詩詞轉化為優美的音符,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傳統經典。

整個節目中,既有舒緩優美的鋼琴曲,也有節奏歡快的流行說唱;既有熒屏經典的片段回放,也有精心設置的現場演繹;既有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合作,也有戲曲與音樂的結合;既有古典樂器的伴奏,又有西洋樂器的和鳴……它打破了地域與民族的界限,幾乎調動了當前音樂創作的所有流行元素。

鑒賞團的四位成員從多個角度對經典傳唱人進行專業點評,在歷史與現代、過去和當下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梁,使整個節目充滿了歷史感和人文情愫,展示了節目的文化品位,挖掘了經典詩詞背後的感人故事。

同時,節目在融媒體背景下進行著與觀眾的多樣化互動,微信搖一搖使觀眾不再受限於電視的線性傳播規律,隨時隨地都可以暢聽經典旋律。心形的感測設備直接連接到背景大屏幕,客觀上達成了現場觀眾和經典傳唱人之間的心靈溝通。《經典詠流傳》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傳統媒體的積極轉型,與新媒體有效融通,實現傳播手段的即時化與多元化。

《經典詠流傳》的舞台設置也完全契合節目的內容表達,用筆墨山水畫的意境營造著古香古韻,與經典傳唱人所選曲目情景交融、渾然天成。整個舞台都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優美與優雅。

「歌以詠志」,唱響生命贊歌

經典詩詞中寄託著詩人們的情感和志趣,飽含著對人生況味的思索與探尋,將詩歌與人生相結合,主張「文以載道」和「直抒胸臆」,著重表現人在社會歷史中的起伏跌沉。他們用詩詞忠實地記錄著自己的人生境遇,訴說著對人生的感慨,對生活的希冀,將時代洪流的巨變轉化為自己的切身體驗,再融入經典詩詞的字里行間。中國傳統詩、詞、曲、賦、音樂、繪畫、舞蹈等傳統文藝樣式,是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深深地影響著當代文藝美學精神。中國古代聖賢和文人騷客也早已詮釋了這一美學精神內涵,那就是對「真善美」的追求,並深深影響著當下的每一位中國人。經典詩詞是對社會的描述、對情感的抒發,以及對生命的觀照。因而,盡管時移事遷、歲月更迭,我們仍能從經典詩詞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在其中看到高潔的品質、堅忍的性格和豁達的胸懷。

梁俊老師帶領貴州山區的孩子們傳唱的《苔》在一夜之間登上眾多網站的頭條,「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的這首《苔》,正是對每一個個體生命價值的真實寫照,對積極生活態度的真誠贊頌。遠在新加坡的中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巫漪麗老師年近九旬,當雙手在琴鍵上上下飛舞、輕盈跳動時,我們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爆發力,她的心中仍舊蘊藏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和執著堅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奧運冠軍孫楊演繹著劉楨的《贈從弟》,有著令人激奮的壯志豪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香港演員汪明荃、羅家英合唱《鵲橋仙》時,上演著現實生活中的伉儷情深。「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歌手黃綺珊唱著蘇軾的《定風波》,笑談自己人生道路的榮辱不驚、順逆成敗……

當舞台上仿若竹簡的LED屏幕緩慢落下,經典詩詞慢慢呈現,讓現在的我們跨越時空向經典致敬、向古人致敬。同時,經典傳唱人也在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繹的不僅是經典詩詞和優美旋律,更是自己的人生,每一首歌曲里都在訴說一個故事,談及一段過往,分享一則感悟。

《經典詠流傳》在文化傳遞和音樂創新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在滿屏喧囂浮躁的泛娛樂化包圍中脫穎而出,堅守自己的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將經典詩詞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讓人們重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它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復甦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更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

(作者:郝靜靜,系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南京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博士生)

Ⅳ 有多少古代詩詞歌賦被譜上曲傳唱

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秦少游的《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里,柳永的《雨霖鈴》,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由台灣聲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揚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岳飛的《滿江紅》,孟郊的《遊子吟》等, 另外一首廣為傳唱的則是徐小鳳的那首《別亦難》,用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中的領頭人物。他有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雲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扯不斷的關聯了。《濤》中他分別用到張繼的《楓橋夜泊》(「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白雲深處》則分別用到「白雲深處有人家「還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雲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捲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麼還參不破這一剎那?別為一首老歌把你的心唱啞」。後來他又寫了《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是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裡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將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範。不過他主要是以描寫個人情感為主。

Ⅳ 給推薦幾首帶有古典詩詞韻味的經典歌曲

鄧麗君《在水一方》——《詩經》中的《蒹葭》
王力宏《蓋世英雄》中的《花田錯》——選自《花田錯》
劉德華最近的MV《繼續談情》中也加入了粵劇元素,曲風悲愴雅緻,歌詞更唱出「淚似簾外雨點滴到天明」這句經典的粵曲唱詞。
《新鴛鴦蝴蝶夢》——部分選自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
王菲的《但願人長久》
徐小鳳的《別亦難》
《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
毛寧的《大浪淘沙》。。。。。

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張《淡淡幽情》的專輯,其中收錄了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戲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秦少游的《桃園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里,柳詠的《雨霖鈴》,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有台灣名聲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楊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這張專輯成為現代音樂史上足以傳頌的極品,《音像世界雜志》曾將該片評為「十張最適合在夜晚用心聆聽的專輯」。這張專輯里最有名的兩首,一個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個就是後來王菲翻唱的《但願人長久》,那倒是對這首古典佳作現代版詮釋了。這首詞其實在大陸也有多個譜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武松》中,張都監家的丫鬟,後來為武松跳樓的那個,就曾彈唱了這一曲。但這些多屬於聲樂作品的范疇,與流行隔著一段距離。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了經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我們再來換一個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現一種通俗文化,而古典詩詞的介入,恰好將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眾人面前,也正說明了,藝術其實並無雅與俗不可逾越之鴻溝,關鍵在於融合的手段了。
要說的是,很多拿來主義的詩詞歌曲,較為普遍地被運用在反映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恰到好處來表現或烘托劇中人物的一種情緒或胸懷。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岳飛的《滿江紅》,在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和其他一些與岳飛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都曾被譜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數張明敏的那個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俠劇和歷史劇中是最愛用這類作品的。而大陸方面,則多在表現某一主題的文藝活動中,喜歡講一些相關的唐詩宋詞譜曲演唱,比如孟郊的《遊子吟》等,來表現一種既定的主題,籍詩詞的影響力與歌曲的感染力來引導聽眾進入狀態,從而受到預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廣為傳唱的則是徐小鳳的那首《別亦難》,用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詩宋詞構成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創作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並成為其創作的一種表達方式.
文學創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主體的廣泛性.許多現代的流行詞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典故或內容,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而展現一段現代的故事情感。這方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個人,一是台灣的瓊瑤,她的很多歌詞里都喜歡借用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庭院深深幾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這與她一貫苦惱經營的古典婉約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創作出的各種形象,一派的詩情畫意,不食人間煙火狀。
另一個是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的領軍人物。他又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雲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有扯不斷的聯系了。《濤聲依舊》中他分別用到張繼的《楓橋夜泊》(「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白雲深處》則分別用到「白雲深處有人家」還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雲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捲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麼還慘不破這一霎那?別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啞」。後來他又寫了《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裡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講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過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範。不過他主要是以描寫個人情感為主.
後來有一個馮小泉,因為他本身史學民族樂器出身的,所以對民族文化自認就有很深的興趣與植根,他的詞作中也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詩詞來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一種氣魄,表達一種情懷,更偏重於一種社會責任和民族情懷的東西,比較熟悉的有《中華民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後,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哈有《秋水長天》等。
還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歡用唐詩宋詞的標題或名句來作為歌詞,這方面的例子就比較多了,有劉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聲聲慢》,AGIN樂隊的《烽火揚州路》,陳明的《回首燈火闌珊處有你》,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月夢》等等,這些歌詞創作只是借用唐詩宋詞或其中某個著名詞語,其實與原詩詞並無太大關聯,但卻提示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唐詩宋詞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詩詞的那種絲絲縷縷,扯不斷理還亂的密切關系了。
從創作的形式上看,唐詩宋詞也為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種思路,或是確立了另一種風格。
我覺得這也是整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結果。談到現在流行歌曲在寫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鑒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詩宋詞的語言格式和風格。用古典詩詞的形式來創作現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詞作上繼承了傳統詩詞語言上的提煉與表達方法上的含蓄內斂,另一方面,在主題表達上也無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捷徑,無論是說家國情懷,還是兒女情思,古典詩詞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從而增添許多回味無窮的空間和意境悠長的韻味。
先說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詞創作我一直都以為是一個很怪的現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現代的生活節奏聯繫到了一塊,那是因為香港本身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 曾經有一個時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歐美日本的熱門曲子譜上中文的詞,但是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詩詞的滲透卻明顯超出大陸和台灣兩個地方,我想,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俠劇和歷史劇的盛行是扯不斷干係的。另一方面很注重粵語文化的滲透,歌詞創作多以廣東方言用詞造句方式為基礎,廣東話本身就叫白話,其語言方式與文言有很多類似,所以很多香港詞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於一身。但也必須承認的是,香港的很多詞作家,他們的古文化功底相當深厚,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詩宋詞的寫作方式,規范來進行創作。
首先是黃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滄海一聲笑,濤濤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清風笑,竟惹寂寞,豪情還膩了一襟晚照······」,還有《射鵰英雄傳》里的一首《千愁記舊情》「紅日/再不會升/熱心漸似冰/彼此星沉天際/剩我低回血淚凝」,(《射》里還有一首《四張機》。手法相當規整「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想對浴紅衣」,,不過這應算是金庸的作品了)。還有著名的《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風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俠,豪情奔放,熱情不羈。
再有鄧偉雄。他和黃霑一樣,寫了很多電視劇歌曲,這是當時香港音樂創作的一個主要源泉。在《京華春夢》中他寫到「如夢人生芳心碎/空對落花我淚垂/為何緣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無恨情深遭拋棄/漂泊如今怨恨誰/奈何又逢暴風雨/落花飛盡碎。」《萬水千山總是情》中說「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莫說水中多變換/水也請/水也靜/柔情似水愛共永」,《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仇怨/相伴到天邊/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懼雪霜撲面/射鵰引弓/塞外賓士/笑傲此生無厭倦······應知愛意似流水/斬不斷/理還亂/身經百劫也在心間/恩義兩難斷」。鄧的作品寫情事機遇,擅長描摹內心感受,頗有宋詞的詞風。
另外還有盧國沾也是這類高手,他總是背負著家國情重,作品中很濃的民族情懷與歷史評判的味道,這正是諸多唐詩宋詞名家為世人所景仰的品質。來看他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幗歷次勝男兒/男女代代對峙/曾否推測過/明天舉世/重由弱者再把持」。
再如許冠傑,也善用詩詞典範來描繪世態人生「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浪子心聲》,「夜風凜凜/獨回望/舊事前塵」《沉默是金》,寫情「曳搖共對輕舟飄/互傳誓約慶春曉/兩心相對影相照/願化海鷗清唱悅情調/艷陽下與妹相親/望諧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綠柳花間相對緣分/淚殘夢了燭影深/月明獨照冷鴛枕/醉擁孤衾悲不禁/半夜飲泣空帳獨懷恨」《雙星情歌》。
再看台灣方面,台灣方面的歌詞創作更偏重於現代文本,更多關注風花雪月,但這也恰好是許多舊詩文的一個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覺得還是瓊瑤,她最善用古詩舊典,來表現戀愛兒女的浪漫情懷。如「綠草蒼蒼/白霧茫茫/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且拭今宵淚/留與明夜風/風而攜我夢/天涯繞無窮」《幾度夕陽紅》。
小蟲也有幾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現出古詩詞中的一些情懷,但距離唐詩宋詞,已經有些距離了,更像元曲什麼的。如他寫給陳淑華的《情關》:「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沒有了天/愛恨在淚中間/才能擁有這個夢」,《紅樓夢》「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傷心往事上心頭/今晨醒來夢已空/徒留紅樓在夢中/紅摟,紅摟/為何濃濃的紅妝遮不住你的輕愁/紅摟,紅摟/你輕愁只因為人們將你遺漏」,還有給潘越雲寫的《紅娘》「盼你來/盼到桃花謝又開/問天也不能明白/······/對望兩相愛/心似祝英台/這應是天的安排」。
台灣流行歌曲創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很多詞曲創作者表現出一種厚重的社會責任感,關注人群,重視表象之下的普遍現實,再就是較多的表現鄉愁的東西。在表現這些方面,古詩詞形式也會是一種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歡張洪量的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後來曇花一現了,這首歌卻讓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歌中寫到「是我將愁耽成醉醒作睡/還是愁與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賦詩詩賦我/非我飲酒酒飲我/何時鞋聲經已沾上蒼苔冷/世上何物最易摧少年老/半是心中積雪半是人影沓/非我離月月離我/非我思鄉鄉思我/歸得昔日橋邊紅葉不識人/究竟是我走過路/還是路正走著我/風過西窗客渡舟船無覓處/是我經過春雨秋/還是春秋經過我/年年一川新草遙看卻似歸/夜深孤燈照不悔/回首清江盡是淚/風清拍肩怕見明月間清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撤/夢在也葉聲聲盡處輕輕和「正是這種詩風詞韻的作詞方式,在當時一片直白地戀愛表白和翻來覆去的瑣瑣碎碎中顯得清麗脫俗,從而使得這首歌得以突出於當時的歌壇,也讓歌手風光一時,這正是古詩詞風的魅力所在了。
說到大陸的歌詞創作,其實是更多人才的,畢竟那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大陸方面除了陳小奇馮曉泉,還要說一個陳濤,他的詞作也是極具典雅風韻,這與他的頻頻借鑒引用古詩詞經典很有關系。看看他的作品,他寫過《霸王別姬》:「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擋住綿綿情痛/看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我心中/你最重/悲歡共/生死同/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精忠報國》(均為屠洪剛演唱),還有《紅花紅顏》:「一朵紅花在今夜,匆匆帶走殘陽如血」(書劍恩仇錄主題曲),最喜歡他近期的一首《雁銜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橫吹笛/引來了燕子銜春泥/燕子雙雙築柳堤/柳蔭深處傳來淺聲笑語/江南的春雨潤如玉/從來不濕行人衣/······/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急,」精巧別致,其意境又讓人想到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極富畫面感。寫過《苦樂年華》的張藜也有一首很有名的《未了情》。電視劇《夜深沉》的主題歌其中寫道「雖有靈犀一點通,卻落得勞燕紛飛各東西」恰好映襯了李商隱的那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有著戲曲創作的背景的閻肅老人也頗多諸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回首月明中/······/天浩渺/水迷濛/上下求索空繾綣/回望九州曙色紅」(電視劇《戊戌風雲》主題歌,那英唱)之類的作品。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與借鑒,在歌詞的寫作手法上,現代流行歌曲也是從唐詩宋詞身上汲取了不少營養。向講究韻律感與意境美,這都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詩宋詞里更常用到的比興手法,在現代歌詞的寫作中,例子那更是不勝枚舉。
盡管現代歌詞的創作沿襲著古典詩詞的創作的路子起步發展起來的,然而,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曲曲畢竟還是不同時代的產物,畢竟表現出不同時代的語言和內容特徵,並接受不同時代標準的審視與評判。
我們說文學是為了體現生活而存在的,那麼任何的一種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個時期的生活現實,體現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徵。正如我們都說唐詩宋詞,而並沒有泛稱為唐詩宋詞,就是因為它們分別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而流行歌曲則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不同於唐也不迥異於宋,所以它和前二者之間,還是有著更多顯而易見的區別,這也正是如今很少講他們主動放在一起比較的原因。
我們還是先從表現主題與內容上來講吧。誠然,詩歌,任何時代的詩歌,都不會沒有表達情感為主題,但不同時代的人,情感表達方式與內容卻經常會是大相徑庭的,這與每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內容與社會規范首先標准都不無關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使得人們更多地將目光主要投向國家家庭社會,求知求仕,江山社稷,祖國河山等方面在唐詩宋詞中,想必你更多讀到的是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這樣的憂國情思,或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無邊盛景,或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坦盪胸襟,又或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高無境界,也有「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個人感傷,也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人生頓悟。大文豪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更多地在描寫山河世事等,或是個人成敗得失間的情懷,而對於個人情感的東西,卻小心地收藏起來,較少提及。宋詞中描寫個人情感算比較多了,但大多極盡含蓄之能事,像寫離別,只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思念,明著不能來,只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兩情相悅,頂多也就企盼著一個「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更多的只能感嘆一下「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而現在的社會,人們對情感的態度更為開放,而個人化的東西也越來越受關注與重視,所以很多描寫個人感情的作品大行其道,而在語言表達上,剛更直接坦白,比如初次相見便「一見鍾情不能忘」,然後「為了這次約會,昨夜我想你想得無法入睡」,戀愛中總會問「我是不是你最疼的人」,分手時會說「捨不得你走,怎麼能讓我一個人留」,感情出變,居然連「第四者」都能出現,一方面大聲質問「為什麼背著我愛別人」最後只能面對「無言的結局」「分手時說分手,請不要說難忘記」,卻搞不清楚「為什麼思念總在分手後」,而這些東西,卻恐怕連以風流著稱的李後主恐怕也只是想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另外在用語上面,那時代特徵就更加明顯了,比如說很多流行歌曲都會提到電話,因為那是現代人交流的一個主要方式,這在唐宋時期就是聞所未聞的事情了,更不用提「穿新衣啦,剪新發型啦,奔騰電腦,WINDOWS98」和什麼「穿著風衣聽著MD」了。而唐宋時期的「宮牆柳,黃騰酒,紅酥手」或者什麼「一騎紅塵妃子笑」,什麼「酒榭歌台」,「紅袖添香」,也都只能是那個時代的浪漫了,很少會出現在現代的流行歌曲里。這些都是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的,那是任誰也改變不了的。
再從語言表達上來說。固然不少的現代歌詞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鑒或引用唐詩宋詞這些東西,但生活化的語言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現代歌詞創作的主流,現代詞彙與文法依然是始終占據著歌詞創作的主導地位。語言格式上要求也不同,唐詩宋詞對格式都有嚴格的要求,而流行歌曲則只要壓韻就行,甚至有的都不需要壓韻。唐詩宋詞的遣詞造句十分考究,歷史上曾有賈島的「推敲」佳話傳頌(「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而現代的流行歌曲的語言則重現代白話為基礎和主導,更為直白,也更加口語化。古詩中誠然有少數的敘事體,但依然是「賣炭翁,採薪伐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土色」這樣的文學腔,相信是不可能直白如「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和忙嗎,身體好嗎」的。
當今的歌詞很多在語言上不太講究規范性,更多是服務於曲調,所以其中的錯誤很多。尤以香港的歌詞創作為甚,奇怪地現象是,最好的詞作與最濫的詞作都出現在香港。相比較而言,台灣的一些老牌詞作家,更注重於詩詞文化的結合,而且注重結合的方式。香港的詞作愛用詩詞文化,但多是濫用甚至曲解,這也是香港城市快餐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探視宋詞永遠都會對現代包括今後的流行歌詞創作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現代文化對古典文化的借鑒與沿襲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唐詩宋詞會是流行歌詞創作中一個不可舍棄的的主題,一種取用不盡的源泉,一個無法迴避的誘惑,從遣詞造句,主題營造,已經鋪陳方面,都為現代的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很小的時候過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夜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女歌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的我雖未經風雨,仍是被那種憂傷的氣氛年感染----考慮直到現在,每當我看到映襯著歷史的雕梁畫棟時,耳畔仍會不知不覺地響起這首歌。後來,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後主李煜於國破後所填的詞《虞美人》,道不盡對故國的思念。這是我接觸由中國古代詩歌改編的現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它間在當年眾多咿咿呀呀的所謂「甜歌」中,竟有著一絲獨自綻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年紀再大些,陸陸續續又聽了好些這種由中國古代詩歌改編的歌曲,其中全文選錄編曲的,以鄧麗君演唱的蘇軾《水調歌頭》最為著名。詞風豪放清奇的東坡居士,肯定沒有想到,他在密州任所對天空奇妙景象的馳想,對月之陰晴圓缺及人生這悲歡離合的感嘆,於九百餘年後,竟會再度被譜上新曲,傳唱於大江南北,感動著更多新的痴男怨女。我個人認為古詩詞之新編新唱,此曲堪稱經典。

繼而,在香港拍攝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中,出現了粵語版的《滿江紅》,羅文用他低則婉轉、高則激昂的中國古典式唱腔,把岳飛抗敵雪恥、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感和英雄氣慨演繹得暢快淋漓,於高昂處,那磅礴的氣勢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隨之動容 。

類似的感受,你也可以從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同時也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中獲取,「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豪氣,委實曾讓我有未生於斯世的遺憾。

將中國古代詩詞新編於現代流行歌曲中的嘗試,從些也漸漸屢見不鮮。全篇改編難免會有它的局限性,莫若取其數理化,用在新歌的關鍵之處,以求「畫龍點睛」。

於是港星蔣志光、韋綺珊的對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識》中,有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句子,所不同的是,白樂天欲抒發的是被貶謫的凄苦,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來呼喚久候的愛情。是啊,同樣的一句話,流入處在不同境遇、有著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自然觸動著不同的心事,自古就是如此。

又看到陳百強的歌曲中竟出現了《對酒當歌》的名字,不禁大惑:難道此君亦有著曹公「時光易逝、功業款就」的苦悶嗎?忙細細聽來:干凈的聲線,深情且難掩憂傷的基調,竟是在傾訴著一個「失了蹤」的愛情故事,「這顆心」雖「真的很痛」,但仍「不斷地尋夢」,「兩眼盡紅」地「依稀覺得這樣傻也只是為情重」。歌曲內容固然與《短歌行》所表達的相去甚遠,但感情之充沛、情調之悲涼,未必就遜之多少。

Ⅵ 中央電視台經典都有哪些經典詩詞傳唱

《中國詩詞大會》CCTV-10
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回詩詞知識的答比拼及賞析,
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

Ⅶ 適合唱的古詩詞有哪些

適合唱的古詩詞有:

  1. 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名內《月滿西樓》

  2. 李煜的《虞美人容》,歌曲名《問君能有幾多愁》

  3. 陸游的《釵頭鳳》,歌曲名《釵頭鳳》

  4. 岳飛的《雨霖鈴》,歌曲名《滿江紅》

  5. 柳永的《雨霖鈴》,歌曲名《雨霖鈴》等等。

Ⅷ 經典詠流傳為什麼火了 16首經典詩詞盤點

今年春節,央視綜合頻道推出創新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在線觀看,探索流行音樂與詩歌的結合,讓詩詞之美走進千家萬戶。作為一檔文化類節目能如此大受歡迎,必然有其獨到之處。

經典詠流傳1-3期音樂/詩詞分享: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

1、《明日歌》

作者:錢福 經典傳唱人:王俊凱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2、《滾滾長江東逝水》

作者:楊慎 經典傳唱人:楊洪基、王晰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3、《苔》

作者: 袁枚 經典傳唱人:梁俊和孩子們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4、墨梅

作者:王冕 經典傳唱人:譚維維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5、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經典傳唱人:瘋馬樂隊

6、梁祝

《長沙銅官窯瓷器題詞》

唐·佚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經典傳唱人:巫漪麗

經典詠流傳第二期

1、《三字經》

作者:王應麟 經典傳唱人:王力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2、枉凝眉

作者:曹雪芹 經典傳唱人:陳力、余少群

一個是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 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 春流到夏!

3、聲律啟蒙

作者:車萬育 創作年代:康熙 出處:《四庫全書》 經典傳唱人:趙照

4、定風波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作者:蘇軾 經典傳唱人:黃綺珊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5、秋思

作者:馬致遠 經典傳唱人:胡德夫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經典詠流傳第三期

1、將進酒

作者:李白 經典傳唱人:鳳凰傳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送別

填詞:李叔同 經典傳唱人:沙寶亮、歐寧安娜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3、鵲橋仙

作者:秦觀 經典傳唱人:汪明荃、羅家英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亭亭山上松——贈從弟(其二)

作者:劉楨 經典傳唱人:孫楊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木蘭詩

作者: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

經典傳唱人:尚雯婕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