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詞格律集成

詩詞格律集成

發布時間: 2021-02-24 23:50:17

① 跪求: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的平仄格式

仙是平音韻。皇、揚是仄聲韻。在律詩中首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朋友都誤版解了一三權五不論的律例,例如: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這是首五言律詩,其首句以全詩的韻腳為先引,氣勢使人吸引,最後一句是全詩的高潮,其中奧妙請樓主慢慢體會,在這里是一言難盡的。
對仗的工井是與表迏詩人的思想構思有關的,不可以求工井而棄內容反之只求內容而工井差劣兩者都是律詩的靈魂互為緊扣!
在律詩中有:小破格之說,即是說:除了韻腳即尾韻保持外,其它部分的平仄聲韻可適予變動,古詩有很多如此毛主席的早期詩也有。所以出現可平可仄聲韻格律,要掌握這些必需多讀多看多寫,有一本書在講述平仄音律中都詳細講述了,書中還有各種聲韻平仄的單字,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如果國內沒有可以去香港買。這書是:書名:【詩詞韻律】徐志剛編著,濟南出版社,定價是港幣:65元。徐志剛是中國濟南大學的,是1998年的版本。

② 「詩詞格律集成」怎麼翻譯呢

《詩詞格律集成》以音韻和詩詞格律為主要內容,寬嚴適度,繁專筒恰當。書中既參考屬和選用了我國古代長期積累的有關字典、韻書等重要資料,又吸收了推廣普通話以來在音韻、詩律學方面的許多研究成果。不論對哪方面的成果,作者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創作實踐,融會貫通,斷以己見,應損者損,應益者益,使這部書豐富全面而又有自己的見地。這部書還具有工具書的特點。書中有大量的篇幅介紹了漢語音韻知識和詩詞格律知識等,這是十分必要的。現在有不少青年喜歡讀詩詞、寫作詩詞,但對音韻、詩詞格律卻了解得不多,這部書可以為他們提供參考。另外,現在有些學校,多少不等地都講授音韻和詩詞格律,這部書也可作為參考教材。單就以上幾點來看,可以說,這是一部有用的書。

③ 詩詞往往講究韻律,那麼詩詞講究哪些韻律呢

詩詞講究平仄,押韻,對偶來押韻的。讀起來郎朗上口。

④ 壓韻、格律、平仄到底是怎麼回事

1.看看王力的《詩詞格律》

2.平仄
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

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自元朝周德清後,平分陽陰,仄歸上去,逐步形成陰平,陽平歸平,上聲,去聲歸仄,入聲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調,平仄和不拘平仄之爭是永恆的話題。

3.
格律
,指一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准則。中國古代近體詩、詞在格律上要求嚴格,其他如古體詩、現代詩歌、歐化詩歌等沒有確定的、嚴格的格律要求。
【格律的來由】
格律本來自音樂,在音樂散佚後,經研究者總結古詩歌的共同規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
[【格律的要素】
詩詞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韻、平仄、對仗、字數。其中律詩最為嚴格,必須滿足全部要素。近體詩中的絕句以及詞、散曲一般不需要對仗。古體詩相對最為寬松,一般只有不嚴格的用韻的概念。

4.

壓韻
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韻和諧優美的形式叫壓韻。也叫押韻。
壓韻也是構成一首詩歌的主要因素,不論是古體詩(遠代少數詩例外)或近體詩,都要求壓韻,沒有韻就不能成詩。所謂壓韻,就是在詩詞中一部分句子的末一字用同一個韻的字,使詩歌具備音樂感,讀起來既順口,又悅耳動聽,藉以增加詩的藝術感染力。同韻的字在一首詩中用於一部分句子的末尾,就叫做「韻腳」。又因壓韻的字都在句子的末尾,所以又稱「韻角」。
一般壓韻詩都至少第2句和第4句壓韻,最多三句壓韻.
這里舉唐人盧照鄰的《曲池荷》一詩為例: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第二句末尾字
池chí和第四句末尾字
知zhī形成壓韻.

⑤ 詩詞歌賦的平仄、韻律有什麼嚴格要求這方面有什麼好的書籍可以閱讀

人們喜歡舊體詩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短小精悍、順口易記。為什麼順口易記?道理很簡單:舊體詩詞都是押韻的。有韻自然順口,順口便容易記憶。 那麼什麼是韻呢?詩詞格律中所謂的韻,簡單說來就是字的尾聲,大致等於現代漢語中的韻母。比如,「長」和「方」的尾聲,按普通話它們的韻母都是「ang」,這個韻母就是這兩個字的「韻」,且它們屬於同一個韻部。那什麼又是韻部呢?韻母相同或接近的字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一個個的韻部。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部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這種同韻部字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復,可以構成了聲音的回環,使作品聲韻諧和,也方便記憶。押韻所押的「韻字」通常都是放在句子的尾端,所以又稱韻腳。比如: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詩中韻腳「枝」、「思」兩字便屬同韻字押韻,它們隔句在同位置上重復出現從而造成一種和諧和回環的音韻之美,使得作品讀來朗朗上口。 關於押韻,現在有很多觀點,但主要的是押韻從寬從嚴、用舊韻還是用新韻的問題。新韻的韻書有很多版本,但若你普通話說得很好,這些韻書也就沒什麼必要,頂多備本新華字典什麼的就可以了。現在寫舊體詩詞,大多數人還是採用舊韻。舊韻的韻書也不少,但基本都是從《切韻》承繼而來的。目前使用的舊韻韻書,被普遍認同的是:寫詩用《平水韻》,填詞依據《詞林正韻》。個人看法,對於初學者最好不要貪圖便捷,還是從舊韻入手比較好。因為寫格律詩詞,有個繼承問題。學習舊韻,對更好地理解、把握前人的作品及其作品的音律、節奏等變化是大有裨益的。同時,也不至於鬧出說「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押韻」的笑話來。 最早的《平水韻》韻書,現在已經難見到了。清代以後人們寫詩時所用的韻書主要是依據《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這些韻書都是在《平水韻》基礎上重新編纂頒布的,都屬於「平水韻」類,因此人們習慣上依舊把它們稱作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106個韻部,其中: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韻書中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這只是因為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等於說平聲上卷,平聲下卷,與現代漢語里的陰平聲、陽平聲不是一個概念,這點應該注意。 在今天看來是同韻的一些字,在舊韻中可能屬於不同的韻部。比如「東」、「冬」二字,在舊韻中就分屬兩個韻部,前者屬於「上平一東」,後者屬於「上平二冬」。再比如「因」、「音」二字,前者屬「上平十一真」,後者屬於「下平十二侵」。至於這些字在舊韻中其讀音上有何分別,我們現在不需要過多的去追究它。只須知道:它們在最初的時候讀音是有區別的,只是後來隨著語言的變化混而為一而已。 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寬韻字多,寫詩挑選韻字就比較容易些;窄韻字少,選字就比較困難,窄韻的律詩也就比寬韻的律詩少見。 近體詩的押韻規則是: 1)除首句有時需要押韻外,其它都是逢偶相押,隔句相押,即在偶數句子的末尾字押韻,奇數位子上的句子不用韻。 2)一般只押平聲韻,且要求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也不允許通韻,當然也就不允許出韻了。 3)韻不能重出,即不許「重韻」。也就是說只能用同韻部的不同韻字,不能重復用同一個韻字。 此外,每首詩的首句尾字作平聲時,首句也須押韻。但由於首句本可不入韻(仄聲字收尾時),所以首句的押韻比其它位置的押韻,其要求相對寬鬆些,既可以使用本韻,也可以用鄰韻。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常見。 至於什麼是平聲字、什麼是仄聲字,放在下一日再談。這里先說說鄰韻。 所謂鄰韻,不是說韻書上鄰近的韻部就是鄰韻,而是指讀音上比較相近的那些韻部的字。「相近」不以上平聲、下平聲的界限而有所間隔。 鄰韻,若按中古音劃分,大致情況是: a)東冬兩韻為一類; b)江陽兩韻為一類(注意在古音中江陽不鄰近,江更接近於東冬,是為特例); c)支微齊三韻為一類; d)魚虞兩韻為一類; e)佳灰兩韻為一類; f)佳麻兩韻為一類(特例); g)真文與元(部分)三韻為一類; h)寒刪先三韻為一類; i)刪先與元(部分)三韻為一類; j)蕭餚豪三韻部為一類; k)庚青蒸三韻為一類; l)蒸侵兩韻為一類(特例);

⑥ 古詩韻律有哪些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詩詞中所謂的韻,大致等於拼音專中所謂的韻母。屬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古詩詞的范圍太廣了,以律詩為例。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明清代常查閱《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明清代的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上平聲15韻: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下平聲15韻:一先 二蕭 三餚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韻母的種類。有些字的發音,古代和現代不一樣,所以這些只能做為一種參考。

⑦ 各種古詩的格式及要求及韻律

韻是詩詞格律的來基本要自素之一。
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詩詞中所謂的韻,大致等於拼音中所謂的韻母。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
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古詩詞的范圍太廣了,以律詩為例。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明清代常查閱《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明清代的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
詩韻共有106個韻:
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
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上平聲15韻: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下平聲15韻:一先 二蕭 三餚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
這些只是代表字。
表示韻母的種類。
有些字的發音,古代和現代不一樣,所以這些只能做為一種參考。
供參考。

⑧ 求簡介古詩平仄 和押韻

關於押韻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詞中的用韻叫做押韻(壓韻),也叫「葉(xié)韻」,是語音學上的名詞。
從《詩經》、《楚辭》到後來的詩、詞、曲,包括民歌、歌詞、戲曲,只要是吟詠歌唱的,沒有不押韻的。韻又叫「轍」,押韻又叫「合轍」,所以人們常說「合轍押韻」。
所謂韻,大體就是漢語拼音音節中的韻母,押韻就是把同一個韻部(韻母相同)中的字,放在詩歌(包括詞曲)規定的固定位置,一般都用在偶數句最後一個字末尾,這樣就構成了押韻,所以又叫韻腳。
漢字大都是拼音字母拼出來的,一個字(音節)一般都有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聲在前,韻在後,比如「忠」字,用拼音字母表示,寫成「zhōng」,還有一些字和它的韻母是相同的,如「童」(tōng)、「弓」(gōng)、「空」(kóng)等,所以它們都是同一韻部里的同韻字。凡是同韻字就可以用為韻腳押韻。(字下帶點的字是入聲字,下同)例如:
陸游(宋)《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āi),尚思為國戍輪台(tái)。
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lái)。
句中的「哀」、「台」、「來」,它們的韻母都是「āi」,構成押韻。第三句按格律是不押韻的。
在漢語語音單韻母a、o、e的前面,還可以有i、u、ü這些韻頭,有了韻頭又可以組成若干韻母: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它們雖然韻頭不同,但主要的韻母(韻腹)相同,也是同韻字。例如:
范成大(宋)《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耕田夜績麻(má),村莊兒女各當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徬桑陰學種瓜(guā)
杜牧(唐)《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chén),流水無情草自春(chūn)。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rén)。
「塵」、「春」、「人」,都是押韻的平聲字。其中「春」(chūn)字的韻母「ūn」是「uēn」的略式。都是平水韻中「上平聲」的「十一真」里的字,讀起來也是押韻的。
押韻是為了聲韻的和諧,構成詩詞的音樂美,也便於吟詠、歌唱、記憶和傳誦。
但是有時候我們誦讀古詩時,覺得詩中的韻腳讀起來並不押韻,感到有些別扭。應該知道這是因為語言的發展,語音有了變化的緣故,如果按過去的語音讀,那是押韻的、合轍的。當然今天讓現代漢語誦讀,自然就覺得不押韻了。
詩歌押韻自古就有,但將它格律化是從齊梁時期講究四聲開始,逐漸形成的,到了唐代,更是達到了高峰。同韻相押(即音節中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是詩人根據當時的語音用韻,後來語音的變化越來越大,用韻也就有所不同了。
古人寫近體詩是嚴格依照韻書用韻的,漢字的音節,都有三個重要的因素:聲、韻、調。韻書就是依照音節聲、韻、調的不同情況把漢字編排起來的工具書。按字韻分部編排,每一個韻部收有若干同韻的字,以便寫作用韻時查閱,這樣的韻書實際上就是查閱詩韻的字典。
關於韻書據文獻考證,我國最早的一些韻書,因為歷史的原因多已散失,並未流傳下來。到了隋代,陸發言繼承和總結了前代韻書的精華,編寫了《切韻》一書,盛行於世。這部書共二百零六韻,因太繁細,不便於使用。唐人孫緬把《切韻》改為《唐韻》,規定相近的韻可以同用,成了當時作詩用韻的官書,用韻的標准。到南宋時平水劉淵把同用的韻和並起來,編成一部《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分成一百零七韻。其後又有金人王文郁(山西平水)合並為一百零六韻,被稱為「平水韻」,也就是一般人說的《詩韻》,成為後世用韻的依據。康熙時代編輯的《佩文詩韻》和後來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都是根據「平水韻」整理而成的。
「平水韻」(佩文詩韻〉的韻目,共有一百零六個韻部,現分列如下:
上平聲(十五韻)
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下平聲(十五韻)
一先 二蕭 三餚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
上 聲(二十九韻)
一董 二腫 三講 四紙 五尾 六語 七麌 八薺 九蟹 十賄 十一珍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銑 十篠(筱)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ge) 二十一馬 二十二養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寢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xian)
去 聲(三十韻)
一送 二宋 三絳 四置 五未 六御 七迂 八霽 九泰 十卦 十一隊 十二震 十三問 十四願 十五翰 十六諫 十七霰 十八嘯 十九效 二十號 二十一個 二十二禡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徑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艷 三十陷
入 聲(十七韻)
一屋 二沃 三覺 四質 五物 六月 七曷(he) 八黠 九屑
十葯 十一陌 十二錫 十三職 十四緝 十五合 十六葉 十七洽
說明:
(一)在韻書里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這是因為平聲字多,故分為上下兩卷,無其他含義。
(二)韻部表示韻母的分類(種類),把同韻母的字歸在一起,找出其中一個字做為代表,就是所謂的韻部,如「一東」、「二冬」等等。
「平水韻」在金、元以後的知識界,影響很大,直到今天寫近體詩有時還要按照「平水韻」用韻。至於某一韻部中有哪些常用字,可參考後面的附錄《古詩韻常用字簡表》。
詩韻有寬有窄,韻部里同韻字數量多的是寬韻,使用時有更多選擇的餘地,用韻方便。字數少的叫窄韻,也叫險韻,使用時沒有更大的迴旋的空間,不大方便,故沒有堅實的基礎和出人的才華,會感到有較大的困難。
我們今天寫近體詩,如果通曉古韻,自然可以依照《詩韻》用韻,否則就不一定用古韻,可以按照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聲韻用韻。
目前我國詩詞界的宿老、專家們,在繼承「平水韻」的基礎上,通過共同研究集思廣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發表了《中華新韻》,把一百零六個韻部合並為十四個韻部,大大方便了近體詩的用韻。盡管《中華新韻》還在逐步完善中,但它已經為詩韻改革、繁榮詩詞創作,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是我國詩詞界的一件大事。
附: 關於《中華新韻》的韻部,現簡介如下:
中華新韻(十四韻)韻目
一麻 a ia ua
二波 o e uo
三皆 ie üe
四開 ai uai
五微 ei ui(uei)
六豪 ao iao
七尤 ou iu(iou)
八寒 an ian uan üan
九文 en in un ün
十唐 ang iang uang
十一庚 eng ing(ieng) ong(ueng) iong(üeng)
十二齊 i er ü
十三支 (-i) (★)零聲母
十四姑 u
這十四個韻部中的漢字,刊登在二零零四年第六期《中華詩詞》上。《中華新韻》(十四韻)常用字簡表,見後面附錄二。
近體詩在用韻上我們主張「平水韻」和《中華新韻》雙軌並行,互不排斥和影響,作者有自由選擇的權力,同時我們大力提倡使用新韻。但應注意的是:在一首詩作中新舊韻不能混用,用新韻要註明。如用舊韻仍要求不能鄰韻通押,不能出韻,否則就是混韻,這在創作時應引起重視。

關於平仄
詩詞格律的第二個要素是要講平仄,毛澤東同志說:「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
什麼是平仄呢?
平仄是就漢字的聲調說的,是漢語音節聲調的研究。要學習平仄,首先必須知道四聲,所以要先從聲調說起。
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這是漢語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和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是聲調的主要因素。漢字讀音古代就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種聲調,並把它們分成兩大類。平聲自成一類,叫做「平」;上、去、入合為一類,叫做「仄」。「仄」是不平的意思,「平」、「仄」是相互對立的兩大類。
現代漢語普通話也有四個聲調,它們是:
(一)陰平聲 高平調
(二)陽平聲 中升調
(三)上 聲 降升調
(四)去 聲 高降調
古代漢語的四聲和今天普通話的四聲不完全相同,它高低、升降的具體形狀和讀法,現在已無法詳細知道了,但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個中平調,上聲是個升調,去聲是個降調,入聲是個短調。《康熙字典》前面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說明了古四聲的讀法特點: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這種描述雖然是不明確、不科學的,但從中我們也可了解古四聲讀法的大概,那就是:平聲要平讀,不上揚也不下降,尾音自然延長;上聲從下向上讀,猛烈高亢,沒有尾音;去聲從上往下讀,尾音哀遠簡短;入聲發音板滯短促,出聲即收,毫無尾音。
古代的平聲,現在已分為陰平和陽平;上聲字,現在有一部分變為去聲字;只有去聲字,現在仍為去聲;入聲字在某些地方方言中仍然保留著,但在普通話里已經消失了。
我們現在以普通話為標准來劃分平仄,通過古今四聲的對比就十分清楚了:
普通話四聲:平聲(陰平、陽平)
仄聲(上聲、去聲)
古代的四聲:平聲(上平聲、下平聲)
仄聲(上聲、去聲、入聲)
普通話里沒有入聲,古代入聲字都轉到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中去了,這就是人們說的「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入聲字派入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
這樣看來,古平聲字盡管現在分為陰平和陽平,但仍然是平聲;上聲、去聲仍是仄聲,這些都不必用心去記。只剩下一個入聲,入聲派入上聲、去聲中的仍然是仄聲,也可不去理睬,要辨認的是入聲派入到陰平、陽平中的字即可,而這類字數量並不太多,不難記憶。更何況《中華新韻》(十四韻)中把入派三聲的入聲字都整理得很清楚,已附在相關的韻部中,查用起來極為方便,入聲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
詩詞是一種可以詠唱的文學形式,講究平仄可以構成聲調高低、升降和長短輕重、抑揚頓挫、優美動聽的節奏感和強烈的音樂美,增強了詩詞聲情並茂的表達效果。
知道了四聲,平仄就好解釋了。平,就是平聲(上、下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平仄是詩詞格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平和仄這兩種聲調在詩詞語句中交錯使用著,使聲調多樣化,避免了平淡和單調,因而詩詞作品讀起來鏗鏘悅耳、優美動聽。
但平、仄在詩詞中是如何交錯使用的呢?簡單地說:
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交互(交錯、交替)使用的。
第二: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使用的。
如 杜甫(唐)《春望》首聯兩句: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它們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
第一句是仄起,仄仄(國破)後面跟著平平(山河),最後一個音節又是仄聲(在)。這就是平仄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第二句是平起,平平(城春)後面跟著仄仄(草木),最後一個音節又是平聲(深)。這也是平仄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但如果這兩句做為一聯成為對句的話,那麼「國破」對「城春」,是仄仄對平平;「山河」對「草木」,卻是平平對仄仄;句末的「在」對「深」又是仄對平。這就是平仄在對句中的對立使用。
不僅近體詩講究平仄(有些古體詩,像入律的古風也講平仄),就是詞、曲也離不開平仄,所以懂得了近體詩的平仄,學習詞和曲的平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節 關於對仗
(一)什麼叫對仗
對仗又叫對偶、駢偶,古代的儀仗隊都是兩兩相對的,這就是「對仗」這個詞語的來源。對仗是一種修辭方法,也是詩詞格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仗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相互映襯、對比,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
一般來說,對仗是指上(出句)下(對句)兩句相對,構成一聯,所以詩中對仗的一聯也可叫「對聯」(對子)。
詩中的對仗,主要是字面相對,不一定句子結構也完全一致(當然結構相同更好,只是有時難於做到而已),一聯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平仄相對,詞性相同,意思相類、相關或相反。出句、對句的字,尤其是同一字位上的字和句尾押韻的字不能重復(相同)。
律詩和絕句是非常講究對仗的。如王之渙(唐)《登鸛雀樓》的首聯: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出句、對句都是五言句,字數相等。「白日」對「黃河」,是主語對主語,名詞相對;「盡」對「流」,謂語對謂語,動詞相對;「依山」對「入海」,狀語對狀語,動賓片語相對,分別修飾和形容動詞「盡」和「流」的具體狀態。詩句的意思是:太陽依徬著遠山落下去了,黃河向大海洶涌奔流。兩句的結構和詞性完全相對。其平仄格式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仄也完全對立,這是最工整、最標準的對仗句。
對仗的基礎是詞的分類,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的分類大致可分為九類:
⒈名詞 ⒉形容詞 ⒊動詞 ⒋數目詞 ⒌副詞 ⒍虛詞 ⒎代詞 ⒏方位詞 ⒐顏色詞。
同類的詞才可以組成對仗。
但下面的幾種情況要引起注意:
⒈數目詞 除數量詞一、二、三……萬、億等以外,如孤、半、獨、雙、單、群、匹等,也是數量詞,它們自成一類,一般不和其它的詞相對。
⒉顏色詞 自成一類,不和其它的詞相對。
⒊方位詞 自成一類,不和別的詞相對。
⒋形容詞和不及物動詞可以相對,組成對偶。
⒌連綿字只能和詞性相同的連綿字相對,如:「鸚鵡」、「鴛鴦」等,這是名詞性連綿字;「逶迤」、「磅礴」等,這是形容性連綿字;「躊躇」、「踴躍」等,這是動詞性連綿字。不同詞性的連綿字一般是不能相對的。
⒍疊字詞、雙聲詞、疊韻詞,都應是各自為對。
⒎副詞、連詞、介詞、助詞等,均應各自為對。
為使對仗工整,名詞還可以細分為若干小類:
⒈天文類:天、日、月、星、辰、雲、霧、風、雨、霞、宇、靄等。
⒉地理類:山、海、河、野、地、路、嶺、江、峰、郊、嶂、洋等。
⒊時令類:時、年、晝、夜、月、分、日、秒、春、晨、秋、寒等。
⒋器用類:舟、船、盤、盞、刀、戈、燈、鼓、屏、棹、鏡、杯等。
⒌服飾類:衣、冠、巾、帶、盔、衫、裘、鞋、襖、袍、釵、鐲等。
⒍動物類:犬、雞、馬、猿、虎、鷹、龍、獅、象、牛、兔、鼠等。
⒎植物類:草、木、桃、梨、書、竹、麥、枝、菊、松、葉、柳等。
⒏人倫類:父、子、兒、孫、友、女、叔、侄、婿、姑、舅、兄等。
⒐人事類:情、名、祿、恩、仇、慚、寵、志、利、妒、德、等。
⒑形體類:身、頭、指、法、心、肝、手、爪、唇、眉、胸、足等。
⒒宮室類:房、門、窗、台、閣、壇、宮、樓、殿、亭、榭、闕等。
⒓干支類: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等。
⒔代名類:吾、我、子、熟、爾、彼、君、誰、伊、余、他、之等。
⒕方位類:東、西、南、北、前、後、左、右、邊、角、內、外等。
⒖數量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千、億、群、兩等。
⒗顏色類:朱、尺、綠、紅、白、黑、紫、青、藍、灰、丹、黃等。
⒘文藝類:詩、詞、歌、賦、書、畫、典、章、文、句、簡、筆等。
⒙專有名詞類:具體的人名、地名等。
這些小類如能組成對仗則更顯工穩與巧妙。
這里順便解釋一下,我們平常說的對聯(對子),也叫楹聯,律詩中對仗工整的一聯,也可以用為對聯。所以對聯也要符合對仗的標准和要求(當然對聯更有它自己的格律要求)。如我們熟悉的一幅春聯:
五風十雨皆為瑞,
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春聯出句、對句,字數相等,用字對仗工整,平仄相互對立: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詞性和修辭來說,它的對仗很工整:「五風十雨」對「萬紫千紅」是兩個形容性成語相對,也是主語相對;「五風」、「十雨」和「萬紫」、「千紅」,都是形容性的偏正片語,分別在句中自對,又是兩句相對;「皆為」、「總是」,是副詞和動詞構成的偏正片語相對,也是謂語相對;「瑞」和「春」,是名詞賓語相對。
從句子結構看:
五風十雨(主語)皆為(謂語)瑞(賓語),
萬紫千紅(主語)總是(謂語)春(賓語)。
上下兩句對仗十分工整、巧妙。

⑨ 詩詞格律集成的介紹

《詩詞格律集成》以音韻和詩詞格律為主要內容,寬嚴適度,繁筒恰當。書中既內參考和選用了容我國古代長期積累的有關字典、韻書等重要資料,又吸收了推廣普通話以來在音韻、詩律學方面的許多研究成果。不論對哪方面的成果,作者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創作實踐,融會貫通,斷以己見,應損者損,應益者益,使這部書豐富全面而又有自己的見地。這部書還具有工具書的特點。書中有大量的篇幅介紹了漢語音韻知識和詩詞格律知識等,這是十分必要的。現在有不少青年喜歡讀詩詞、寫作詩詞,但對音韻、詩詞格律卻了解得不多,這部書可以為他們提供參考。另外,現在有些學校,多少不等地都講授音韻和詩詞格律,這部書也可作為參考教材。單就以上幾點來看,可以說,這是一部有用的書。

⑩ 如何掌握詩詞的平仄格律

詩詞平仄格律,這是個籠統的說法。
首先要了解古詩的分類:中國古詩,有不講格律的,如詩經的詩,楚辭,漢魏間的五言詩,都不講格律,那樣的詩今天也還可以寫的。格律詩是唐朝以來形成並且蔚為風氣。講到格律詩,那就又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當然還有排律,……
學格律詩,不妨從七絕學起,對七絕格律寫法掌握了,寫其他律詩就容易了。那麼,怎樣理解七絕的格律呢?這里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至少熟記,甚至於背誦五十首古代七絕。……這是個基礎。
下面將從平仄,押韻等方面細致道來。
(一)平仄問題:
主要掌握兩類,一類叫仄起式,可以賀知章《回鄉偶書》為代表;一類叫平起式,可以李白《早發白帝城》為代表。再直接說一點,你就記住這兩首詩的平仄,甚至就按它們的格律寫。記住些古詩詞,寫的時候按它們的格律寫,這其實是最簡便的古詩寫作訣竅之一。
既然講到平仄,那你首先應該有一定的漢語基礎吧?我們的普通話是有四聲的,因為平聲,就是指普通話的一二聲;仄聲,就是指普通話的三四聲。古代有所謂入聲,先不管他,因為古代所謂入聲字今天大都分別歸於四聲中了。就按普通話去套,總之普通話一二聲的字就是平聲字,三四聲的字就是仄聲字。按這個辦法,我們看看《回鄉偶書》的詩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少小離家老大回),
平平仄仄仄平平(鄉音無改鬢毛衰);
平平平仄仄平仄(兒童相見不相識),
仄仄仄平平仄平(笑問客從何處來)。
格式如此,個別字有出入,那是有變化的情況,先可以不深究。因為首字是仄聲,故叫『仄起式』。……經常推敲古代格律詩佳作的平仄格律關系,相信很快就可以提高寫作古代格律詩的水平。
(二)押韻問題
平仄,其實就是講的聲韻,屬於一句話中間的聲韻,平仄相間,錯落有致,讀來就有抑揚頓挫的韻律感,當然也涉及到與下一句的配合,即律詩或絕句的上一句與下一句的相同位置,平仄聲調應該剛好相反,上句此一二字是仄聲,下句此一二字就用平聲字。這沒別的什麼深意,就是為了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悅耳。……講究平仄,就是要調整好句子內部的字音關系,收到很好的聽覺效果。
押韻,講的是句子末尾,韻腳要相同。每句詩句末都押韻,這樣的詩古人也寫過,但流傳的名詩很少。至於絕句,只要求一,二,四句末尾押韻,有的首句也可以不押韻。
格律詩的寫作,一般要嚴格遵守押韻規則,所以古人編了很多韻書,如《詩韻集成》,《佩文韻府》,《中原音韻》,另外,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寫的《詩韻新編》比較簡明,書店容易買到。供參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