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關於六尺巷的詩句

關於六尺巷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1-02-24 15:54:03

1. 贊美六尺巷詩歌有哪些

1.《桐城六尺巷》文/海天游俠
各讓三尺 讓出了
一條溝通心靈的巷版
淳樸的佳話如酒
愈飲 愈能咂出權
小城豐厚的沉澱
巷寬六尺
心的寬度
豈可用尺來量?
2.《游六尺巷有感》文/楊玉能
走訪桐城六尺巷,
文明春風講禮讓。
張吳二家今不在,
故里鄉鄰遠名揚。
曾經滄海名利場,
那得如今盛世昌。
沽名釣譽盡瘋狂,
平淡處世學問長。
3.七律-復康立成《六尺巷》文/蘇坤
尺巷傳說美譽揚,謙和禮讓感心房。
當年憤筆求來助,絕句詩書化解方。
世上因緣才匯聚,比鄰勝地共芳香。
春花秋月等閑度,代代銘瑄譜樂章。
附:康立成原詩
立業興幫奮斗中,和諧禮讓古今同。
一條祖巷爭唇齒,幾字家書促股肱。
燕子飛來重細語,桃花謝去又嬌紅。
千門萬戶長相此,世代蔭承六尺功。
供參考。

2. 六尺巷中千古傳唱的詩

六尺巷的故事涉及到了一首千古傳唱的詩是
:千里捎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3. 詩中包含六尺巷的小詩

張英(清)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它幾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
據《桐城縣志》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 六尺巷牌坊
就是一筆糊塗賬。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 六尺巷記
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 六尺巷牌坊2
後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惟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來。

4. 六尺巷典故詩句到底是哪個版本對

無所謂罷…………不影響意思~

從格律上判斷長城萬里今猶在更合適…………

這首詩作者是誰歷來紛亂,至少俺就知道三種。連作者是哪個都說不清楚,流傳中個別詞字變化也就可以理解………………

5. 請問六尺巷詩句是『』千里修書」還是『』千里家書」

當然是千里修書了,向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防,萬里長城今由在,水見當年秦始皇。

6. 「六尺巷」的原文誰知

清代中期.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梧城人.兩家是鄰居,都起房專造屋.為爭地皮發屬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寫了封信要張英出面干預.
張英看完便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母看完信後,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了三尺,
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

7. 安微銅陵六尺巷詩詞典故

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尚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 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尚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村民們可以由此自由通過。六尺巷由此得名。

8. 六尺巷詩原文

《觀家書一封只緣牆事聊有所寄》

清代——張英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注釋:

1、修書:寄信。

2、猶:還,仍然。

譯文:千里寄信而來只是因為牆,讓他三尺又有什麼關系呢?萬里長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當年的秦始皇了。

(8)關於六尺巷的詩句擴展閱讀

六尺巷的由來:

清朝的康熙年間,安徽桐城縣發生了一件當朝宰相張英與鄰居葉秀才為了牆基爭地界打官司的奇聞。 因為張英家要蓋房子,地界緊靠葉家。葉秀才提出要張家留出中間一條路以便出入,但張家管家不願意。

這個葉秀才是個倔脾氣,一看張家把牆砌上了,咽不下這口氣,秀才自己能動筆,一紙狀文告到了縣衙,打起了官司,張家管家一看事情鬧大了,就連忙寫 了封信,把這事稟告了北京的張英。不久,就接到了張英的回信。信中沒有多話,只有四句詩:「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這首詩,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第二天早上,張家就動手拆牆,後退了三尺。葉秀才見了心中也很激動,就把自家的牆拆了也後退了三尺。於是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百來米長六尺寬的巷子,被稱為「六尺巷」。據說,這里成了桐城縣一處歷史名勝,一直保存下來。

9. 六尺巷的故事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清朝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比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版,為爭地皮,發生了爭權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沒想到,這位宰相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捎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見書明理,立即主動把牆往後退了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這個故事說明,鄰里之間相互謙讓、相互諒解,就沒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