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清平樂春古詩

清平樂春古詩

發布時間: 2021-02-23 19:51:24

『壹』 清平樂古詩

清平樂·村居①
辛棄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⑤溪東,中兒正織⑥雞籠。最喜小兒無賴⑦,溪頭卧剝蓮蓬。
注釋
①村居:選自《稼軒長短句》。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②茅檐:指茅屋。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④相媚好:互相說喜愛要好的話。
⑤鋤豆:鋤掉豆田裡的草。
⑥織:編織。
⑦無賴:這里是頑皮的意思。
古詞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卧著剝蓮蓬玩。
【譯詞】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邊長滿綠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
聽起來溫柔面又美好--
那滿頭白發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豆地鋤草身在河東,
二兒,正忙於編織雞籠。
最令人歡喜是小兒的調皮神態,
橫卧在溪頭草叢--
剝食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說明】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發皤皤的老年人了。從"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卧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貳』 清平樂村居的古詩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亡 同:無)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裡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並非只在純客觀地作敘述描寫。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 」,親密無間,那種和協、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

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並不僅僅是限於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於吳國。「媼」,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片寫大兒子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點輔助勞動,所以在家裡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趴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並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卧」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趴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 、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叄』 清平樂村居古詩譯文

清平樂·村居來
[ 宋 ] 辛棄疾
原文 譯文對自照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肆』 清平樂的古詩

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蠻音相媚好。白發誰內家翁媼。
大兒鋤容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 注釋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伍』 清平樂 古詩

清平樂·村居①
辛棄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⑤溪東,中兒正織⑥雞籠。最喜小兒無賴⑦,溪頭卧剝蓮蓬。
注釋
①村居:選自《稼軒長短句》。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②茅檐:指茅屋。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④相媚好:互相說喜愛要好的話。
⑤鋤豆:鋤掉豆田裡的草。
⑥織:編織。
⑦無賴:這里是頑皮的意思。
古詞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卧著剝蓮蓬玩。
【譯詞】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邊長滿綠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

聽起來溫柔面又美好--

那滿頭白發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豆地鋤草身在河東,

二兒,正忙於編織雞籠。

最令人歡喜是小兒的調皮神態,

橫卧在溪頭草叢--

剝食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說明】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發皤皤的老年人了。從"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卧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陸』 清平樂·村居這首詩的詩意

  1. 詩詞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回,聽起來溫柔又美答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2. 作品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3.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4.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

『柒』 清平樂村居古詩的意思

清平樂·村居這首詞的意思: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7)清平樂春古詩擴展閱讀

詞的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清平樂·村居》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1],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謚號「忠敏」。

『捌』 《清平樂村居》古詩詞的原文是什麼

《清平樂村居》古詩詞的原文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玖』 清平樂詩詞大全

清平樂(春歸何處)
作者: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回春去處,
喚取歸來同住。答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飛過薔薇。
作品注釋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
溪頭卧剝蓮蓬。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
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遠還生。
清平樂·春歸何處 北宋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清平樂》 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

『拾』 李白《清平樂》的古詩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綉。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版,御理殘妝,御前權閑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李白 清平樂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惟有碧天雲外月,偏照懸懸離別。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李白 清平樂

李白 --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香凝,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寒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桿。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