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帶昀的詩句

帶昀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0-12-19 18:41:03

『壹』 有關「昀」的七言詩句有哪些

關卿麗姿容顏秀復, 昀若嬋娟笑制回眸 。

我畫藍江靜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愁, 你我情深長相守。

『貳』 昀皓李白的什麼詩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作品
710年
唐睿宗景雲元年
10歲。讀諸子百家,通詩書。「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秋於敬亭送從侄卷游廬山序》)。
715年
唐玄宗開元三年
15歲。觀奇書,學劍術,好神仙。作《明堂賦》、《擬恨賦》。
718年
開元六年
18歲。隱居大匡山,往來旁郡。從趙蕤學縱橫術。《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約作於此年。
720年
開元八年
20歲。《大獵賦》初稿疑作於是年。
721年
開元九年
21歲。在成都瞻仰司馬相如琴台、揚雄故宅。此後幾年游歷蜀中各地。作《登錦城散花樓》。
724年
開元十二年
24歲。辭親遠游。有《別匡山》詩。游峨眉山,寫有《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出三峽,至江陵,遇司馬承禎,作《大鵬遇希有鳥賦》,還寫有《渡荊門送別》、《秋下荊門》等詩。
725年
開元十三年
25歲。游洞庭,南窮蒼梧。寫有《江上望皖公山》、《望天門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楊叛兒》、《長干行》等詩。
726年
開元十四年
26歲。春,自金陵至廣陵,又東南遊蘇州、杭州、越州、台州,東涉溟海。然後回舟北上,復至揚州,散金三十萬。卧病。寫有《金陵酒肆留別》、《夜下征虜亭》、《蘇台覽古》、《烏棲曲》、《越中覽古》、《淮南卧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等詩。在九華山題刻「金沙泉」三字。
727年
開元十五年
27歲。沿江西上,觀雲夢,寓安州北壽山。北游汝海、襄州,結識孟浩然。回安陸,沖撞李長史車馬。與元丹丘一起受安州都督馬正會和李京之長史接見。與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寫有《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上安州李長史書》等。
728年
開元十六年
28歲。春至江夏,改葬吳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廣陵。回安陸,寓居白兆山。寫有《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江夏行》等詩。
730年
開元十八年
30歲。隱於安陸白兆山,有《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山中間答》詩。遭受謗毀,有《上安州裴長史書》,要求雪謗。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寫有《酬崔五郎中》、《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烏夜啼》等。李白因元丹丘推薦,欲上終南山結交玉真公主,未果。
731年
開元十九年
31歲。下終南山。有《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寫有《古風》(大車揚飛上)。西遊邠州,有《贈裴十四》、《登新平樓》、《贈新平少年》等詩。
732年
開元二十年
32歲。春遊坊州,有《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詩。友人元丹丘寄書問候,作《以詩代書答元丹丘》詩。在長安窮途失路,作《行路難三首》(其一、其二)。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難》,寄寓功業難求之意。五月,離長安,由黃河東下樑園,作《梁園吟》。期間,李白二上終南山,欲結識玉真公主。
733年
開元二十一年
33歲。應元丹丘邀請,赴嵩山隱居。有《題元丹丘穎陽山居》、《元丹三歌》、《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冬夜宿龍門覺起言志》、《梁甫吟》等詩。
734年
開元二十二年
34歲。春在洛陽,寫有《古風》其十八(天津三月時)、《春夜洛城聞笛》。過襄陽,拜見荊州長史韓朝宗。寫有《與韓荊州書》。秋至江夏,有《江夏別宋之悌》等詩。
735年
開元二十三年
35歲。五月與元演越太行游太原,並曾北游雁門關。寫有《太原早秋》詩及《秋日於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等。期間,曾在北嶽恆山題「壯觀」二字。
736年
開元二十四年
36歲。春由太原經洛陽口安陸。岑勛千里尋訪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請李白再至嵩山相會。寫有《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著名樂府詩《將進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語,當作於此時。
737年
開元二十五年
37歲。閑居安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或作於此年。
738年
開元二十六年
38歲。游襄陽,有《贈孟浩然》詩。至穎陽元丹丘山居,旋別,有《穎陽別元丹丘之淮陽》。至陳州、宋城、下邳、淮陰、楚州,寫有《送侯十一》、《淮陰書懷寄王宋城》、《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等詩。
739年
開元二十七年
39歲。春在楚州安宜,有《贈徐安宜》、《白田馬上聞鶯》等詩,重遊揚州、蘇州、杭州,《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二首》:「潮水還歸海,流人卻到吳。」有《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秋至巴陵,遇王昌齡。昌齡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740年
開元二十八年
40歲。許夫人約卒於上年或是年。李白帶子女離安陸至東魯。寫有《五月東魯行答漢上翁》詩等。與韓准、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寫有《送韓准、裴政、孔巢父還山》等詩。
741年
開元二十九年
41歲。居東魯,游東魯各地。
742年
天寶元年
42歲。四、五月間,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這一年,元丹丘將李白多年前撰寫的《玉真仙人詞》呈給玉真公主,成功地將李白推薦給了玉真公主。秋,李白自南陵奉詔入京,有《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玄宗召見於金鑾殿,命待詔翰林。冬,侍從溫泉宮。寫有《侍從游宿溫泉宮作》、《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溫泉侍從歸逢故人》等詩。
743年
天寶二年
43歲。待詔翰林,草《和番書》或《出師詔》,醉寫《清平調》《宮中行樂詞》,自以為升遷有望,有《金門答蘇秀才》詩。秋,遭讒見疏,遂有歸隱之念。有《玉壺吟》、《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等詩。
744年
天寶三年
44歲。正月,賀知章請度為道士還鄉,李白有《送賀賓客歸越》詩。三月,上疏請還山,玄宗賜金放還。寫有《出金門後書懷留別翰林諸公》、《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等詩。秋,在梁宋間會見杜甫、高適,暢游梁宋,縱獵孟諸。冬,從高如貴道士受道籙於齊州紫極宮。寫有《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等詩。
745年
天寶四年
四十五歲。春,與杜甫同游東魯,寫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
746年
天寶五年
46歲。卧病東魯。秋,懷念杜甫,寫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詩。復思游越,告別東魯諸公,寫有《夢游天姥吟留別》。
747年
天寶六年
47歲。至越中,吊賀知章,寫有《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重憶一首》。返舟至金陵。
748年
天寶七年
48歲。在金陵,與崔成甫相遇,寫有《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等詩。游揚州江陽縣、廬江、舒州等地,寫有《敘舊贈江陽宰陸調》、《寄上吳王三首》等詩。期間,隱居舒州皖水之濱,寫有《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六首詩,並題刻於二祖寺石壁上。
749年
天寶八年
49歲。在金陵,懷念子女,寫有《寄東魯二稚子》、《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靜夜思》等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約作於是年暮春。冬,寫有《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
750年
天寶九年
50歲。歸魯郡,寫有《任城縣廳壁記》、《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井序》。秋,訪元丹丘石門幽居,寫有《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秋日煉葯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等詩。
751年
天寶十年
51歲。在梁苑,與宗楚客孫女結婚當在是年或此前。寫有《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冬,離梁苑北上幽州,寫有《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詩。
752年
天寶十一年
52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寫有《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贈臨洺縣令皓弟》、《贈清漳明府侄聿》等詩。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有《行行且游獵篇》、《幽州胡馬客歌》等。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寫有《北風行》、《遠別離》等詩。
753年
天寶十二年
53歲。南下過魏州貴鄉,縣令韋良宰盛情招持。又西北游汾州,寫有《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回到梁園。又從梁園經曹南南下宣城。寫有《留別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國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獨坐敬亭山》、《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等詩。
754年
天寶十三年
54歲。春遊金陵,有《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詩。五月至揚州,與魏萬相遇,同返金陵,盡出詩文,請魏萬編集。寫有《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聞晁衡回國途中遇難,寫有《哭晁卿衡》詩。秋冬,游秋浦、涇縣,寫有《秋浦歌十七首》、《贈汪倫》等詩。
755年
天寶十四年
55歲。游皖南。回到宣城。與宣城太守趙悅交遊,寫有《贈宣城趙太守悅》、《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趙公西候新亭頌》。反對楊國忠發動的兩次征南詔之戰,寫有《書懷贈南陵常贊府》等,冬,北上樑國。適逢安祿山陷陳留、洛陽,李白攜宗夫人自梁園經洛陽西上華山。
756年
天寶十五年、唐肅宗至德元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
56歲。從華山南下宣城,寫有《奔亡道中五首》。過當塗,寫有《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抵宣城,又往越中,寫有《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過溧陽,寫有《扶風豪士歌》、《猛虎行》、《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至杭州,寫有《感時留別從記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秋,與宗夫人隱於廬山屏風疊,有《贈王判官時余隱居廬山屏風疊》。冬,永王璘水軍至尋陽,三次遣使聘請,李白下山入幕。寫有《贈韋秘書子春二首》、《別內赴征三首》等詩。
757年
至德二年
57歲。在永王璘水軍幕,隨軍東下。寫有《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永王東巡歌》詩。二月,永王兵敗,李白自丹陽郡南奔,有《南奔書懷》詩。被系潯陽獄,寫有《獄中上崔相渙》、《上崔相百憂章》、《萬憤詞投魏郎中》、《尋陽非所寄內》等詩。宗夫人奔走營救,經宋若思與崔渙為之清雪。出獄,入宋若思幕。寫有《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詩、《為宋中丞自薦表》等。旋卧病宿松,有《贈張相鎬二首》,及《贈閭丘宿松》。在宿松鯉魚山上題刻「聰明泉」三字。歲末,被判長流夜郎。
758年
乾元元年
58歲。在流放途中。自尋陽啟程,宗夫人弟宗璟送別,寫有《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憬》詩。至江夏、約州,寫有《流夜郎題葵葉》、《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泛沔州城南郎官湖》等詩。至洞庭,遇郄昂被貶,寫有《送郄昂謫巴中》詩。入三峽,寫有《上三峽》詩等。
759年
乾元二年
59歲。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東下江陵,寫有《早發白帝城》。在江夏停留很久,寫有《江夏贈韋南陵冰》、《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等詩。秋至岳州,遇賈至、李曄被貶,同游洞庭,寫有《巴陵贈賈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詩。獲悉崔成甫已卒,寫《澤畔吟序》。聞襄州叛將張嘉延襲破荊州,寫有《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九日登巴陵旨酒望洞庭水軍》等詩。至零陵,有《贈盧司戶》詩。
760年
上元元年
60歲。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漢陽》、《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等詩文。下尋陽,上廬山,有《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赴豫章,有《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豫章行》等詩。
761年
上元二年
61歲。暮春,送宗夫人上廬山,有《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東下重遊皖南。有《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等詩,來往於金陵、宣城間,有《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欲投李光弼軍未果,寫有《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至當塗依族叔李陽冰。寫有《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
762年
寶應元年
62歲。在當塗養病,有《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天門山銘》,及《姑孰十詠》、《九月龍山飲》、《九月十日即事》詩。冬,病重,「枕上授簡」,將詩文交李陽冰編集。十一月,賦《臨終歌》而卒。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龍山。

『叄』 求帶「昀」字的詩詞

1、《來論詩五首》其一源

清代 趙翼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譯文:

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斷的運動發展,新事物,新思想層出不窮。

即使能預支五百年的新意作,到了一千年又覺得陳舊了。

(3)帶昀的詩句擴展閱讀

說明存在決定意識。人們只有用發展的眼光而不是靜止的眼光去看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實際,寫出有時代氣息有新意的好詩來。大自然是在不斷變化和進步著的,「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這句詩則表達了世界上欣欣向榮,人才輩出的大好景象。

作者簡介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

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肆』 有關昀字的句子詩詞裡面有昀字的

1、陀抄昀嶗桓(宋·辛棄疾·《菩薩蠻》) 6、渦胗昀崆(宋·趙長卿·《阮郎歸》) 7、媒柙祿昀從持(宋·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三首》) 8、慨前跡之昀陳(元·邵亨貞·《春草碧 南金契兄始託交時,與仆俱未弱冠,》) 9、慨前跡之昀陳(元·邵亨貞·《春草碧 南金契兄始託交時,與仆俱未弱冠,》) 10、痴兒自墮昀杓(宋·陸游·《對食》) 12、媒柙祿昀(宋·劉幾·《梅花曲》) 13、蘭昀緘一彈指(宋·方回·《武林書事九首》) 16、問毖逃昀(宋·黃庭堅·《代書》) 17、尾焉倭昀(宋·李處權·《再和》) 19、慚愧昀璺購籩(唐·王播·《題木蘭院二首》) 20、苫ㄓ昀錇趟蛞隆(元·完顏?·《漁父 中州集五》)

http://wenda.so.com/q/1378267729062080 出處

『伍』 含有昀字的詩句

《春來草碧南金契兄始託交源時,與仆俱未弱冠》

作者:邵亨貞 元

兵後避地溪濱,

復得旦暮握手。

慨前跡之昀陳,

預後期之可擬,

不能已於言也。

譯文:在士兵們避開河邊後,他們收回了雙手並握了握手,感嘆著前人的事跡,最後預測後面事情的可比擬性,控制不住自己說話的沖動。

(5)帶昀的詩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元末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聲勢浩大,在焚毀了元王朝腐朽統治的同時,也毀壞了大片的市集、村莊、農田,打破了百姓正常的生活秩序。戰火很快燒到了富庶的松江府,至正十六年(1356),松江府發生了慘絕人寰的「松江之變」,搶松江無數的家庭遭到搶劫,賤淫屠殺的婦女也不計其數。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詳細記載了其事,可謂字字有血、句句有淚。邵亨貞耳聞目睹、切身感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充斥內心,故而這一段時間的作品,多反映戰爭的殘酷、慘烈,以及黎民的驚懼、傷痛,本詩便誕生了出來。

『陸』 包含「昀」字 的詩句

http://www.ishici.com/search.asp?RR=1&TT=%EA%C0&scommand=%CB%D1%CB%F7

好象不多,自己看看吧版!權

『柒』 有『昀』字的詩詞、短語、成語

1、陀昀嶗桓(宋·辛棄疾·《菩薩蠻》)

6、渦胗昀崆(宋·趙長卿·《阮郎專歸》)
7、媒屬柙祿昀從持(宋·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三首》)
8、慨前跡之昀陳(元·邵亨貞·《春草碧 南金契兄始託交時,與仆俱未弱冠,》)
9、慨前跡之昀陳(元·邵亨貞·《春草碧 南金契兄始託交時,與仆俱未弱冠,》)
10、痴兒自墮昀杓(宋·陸游·《對食》)

12、媒柙祿昀(宋·劉幾·《梅花曲》)
13、蘭昀緘一彈指(宋·方回·《武林書事九首》)

16、問毖逃昀(宋·黃庭堅·《代書》)
17、尾焉倭昀(宋·李處權·《再和》)

19、慚愧昀璺購籩(唐·王播·《題木蘭院二首》)
20、苫ㄓ昀錇趟蛞隆(元·完顏?·《漁父 中州集五》)

世故牽掣,迨今未遂.兵後避地溪濱,復得旦暮握手,慨前跡之昀陳,預後期之可擬,不能已於言也.敬借前韻,述懷如左歲寒歸計曾商略.富貴與神仙,辜前約.儒冠已負平生,不羨揚州去騎鶴.蓬鬢老風霜,心如昨.惟應郢上高才,風斤慣削.相見問行藏,重評泊.無情最是桑榆,那得昌陽引年葯.山水有清音,同行樂.——《春草碧》南金契兄 邵亨貞

『捌』 昀的組詞有哪些詞語


yún
【名】
日光〖sunlight〗
昀,日光也。——《玉篇》

『玖』 讀下面的句子,說說詩句押的什麼昀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鑒賞: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於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於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於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乾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佣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五古】 類別:【靜物】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張謂】 體裁:【七絕】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銷.
注釋
【詩文解釋】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發,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詞語解釋】
迥:遠.
傍:靠.
發:開放.
經冬:過冬.
銷:這里指冰雪融化.
【詩文賞析
全詩即在於寫一個「早」字.寒冬剛過,百花未開,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際,為世界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無數文人墨客踏雪尋訪,尋覓這凌寒獨放的早梅.在遠離道路的溪水橋邊,詩人終於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韻味十足,與詩人的精神心有靈犀.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豐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雲:「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雲:「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錄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蘊.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齊已】 體裁:【五律】 類別:【靜物】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樹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獨自律,先發映春台.
注釋
【詩文解釋】
萬木經受不住嚴寒的侵襲,枝幹將被摧折.梅樹的孤根卻吸取地下的暖氣,恢復了生氣.在前村的深雪裡,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獨開.它的幽香隨風飄散,一隻鳥兒驚異地看著這枝素艷的早梅.我想寄語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請先開到望春台來.
【詞語解釋】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義.
【詩文賞析】
齊已是鄉下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非常刻苦.幾年後,能夠吟詩作賦,被寺院長老發現,收進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已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後,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詩.全詩語言輕潤平淡毫無浮艷之氣,以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艷的風韻,創作了一種高遠的境界寄託了自己的理想,意蘊深刻.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體裁:【詞】
春草全無消息,
臘雪猶餘蹤跡.
越嶺寒枝香自拆,
冷艷奇芳堪惜.
何事壽陽無處覓,
吹入誰家橫笛?
憶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五絕】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注釋
【注釋】:
這是李商隱作幕梓州後期之作.寫在百花爭艷的春天,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一開始詩人的思緒並不在梅花上面,則是為留滯異鄉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離長安一千八百餘里,以唐代疆域之遼闊而竟稱「天涯」,與其說是地理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李商隱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況下應柳仲郢之辟,來到梓州的.獨居異鄉,寄跡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悶,想不到竟一住數年,意緒之無聊郁悶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這個痛苦靈魂的心聲.定定,猶「死死地」、「牢牢地」,詩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遠地被釘死在這異鄉的土地上了.這里,有強烈的苦悶,有難以名狀的厭煩,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哀.屈復說:「『定定』字俚語入詩卻雅.」這個「雅」,似乎可以理解為富於藝術表現力.
為思鄉之情、留滯之悲所苦的詩人,精神上不能不尋找慰藉,於是轉出第二句:「依依向物華.」物華,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對美好春色時親切留連的意緒.詩人在百花爭艷的春色面前似乎暫時得到了安慰,從內心深處升起一種對美好事物無限依戀的柔情.一、二兩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實際上「依依向物華」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兩種相反的感情卻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三、四兩句,詩境又出現更大的轉折.面對奼紫嫣紅的「物華」,詩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開,到百花盛開時,卻早花凋香盡,詩人遺憾之餘,便不免對它怨恨起來了.由「向物華」而憶梅,這是一層曲折;由憶梅而恨梅,這又是一層曲折.「恨」正是「憶」的發展與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會轉化為怨恨一樣.
但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對於李商隱來說,卻有更內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開、望春而凋的特點,使詩人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緊接著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擊,到入川以後,已經是「克意事佛,方願打鍾掃地,為清涼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緒頗為頹唐了.這早秀先凋,不能與百花共享春天溫暖的「寒梅」,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嗎?詩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風界風梅花》詩中,也曾發出同樣的感嘆:「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時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長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詩人不幸身世的象徵.正因為看到或想到它,就會觸動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詩人自然不免要發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詩寫到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調.
五言絕句,貴天然渾成,一意貫串,忌刻意雕鏤,枝蔓曲折.這首《憶梅》,「意極曲折」(紀昀評語),卻並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鍵在於層層轉折都離不開詩人沉淪羈泊的身世.這樣,才能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古】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
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台.①
猶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黃巢】 體裁:【七絕】 類別:【靜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注釋
又題作:不第後賦菊
這首詩的題目,《全唐詩》作「不第後賦菊」,大概是根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於此詩的記載.但《清暇錄》只說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題為「菊花」.
重陽節有賞菊的風俗,相沿既久,這一天也無形中成了菊花節.這首菊花詩,其實並非泛詠菊花,而是遙慶菊花節.因此一開頭就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節那一天.不說「九月九」而說「九月八」,是為了與「殺」、「甲」葉韻.這首詩押入聲韻,作者要藉此造成一種斬截、激越、凌厲的聲情氣勢.「待到」二字,似脫口而出,其實分量很重.因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轉乾坤之日,因而這「待」是充滿熱情的期待,是熱烈的嚮往.而這一天,又絕非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來,時序更遷那樣,一定會到來的,因此,語調輕松,跳脫,充滿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樣呢?照一般人的想像,無非是菊花盛開,清香襲人.作者卻接以石破天驚的奇句——「我花開後百花殺」.菊花開時,百花都已凋零,這本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這里特意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凋零)並列在一起,構成鮮明的對照,以顯示其間的必然聯系.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那麼,與之相對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這一句斬釘截鐵,形象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三、四句承「我花開」,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地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的陣陣濃郁香氣,直沖雲天,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想像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採的壯偉,意境的瑰麗,都可謂前無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筆下,最多不過把它作為勁節之士的化身,贊美其傲霜的品格;這里卻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斗風貌與性格,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從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現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斗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斗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沖」、「透」二字,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軍攻佔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藝術想像和聯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觀和生活實踐的制約的.沒有黃巢那樣的革命抱負、戰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樣的奇語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的奇想.把菊花和帶甲的戰士聯結在一起,賦予它一種戰斗的美,這只能來自戰斗的生活實踐.「自古英雄盡解詩」,也許正應從這個根本點上去理解吧.
嘆庭前甘菊花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古】
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
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注釋
檐前:又作庭前
題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黃巢】 體裁:【七絕】
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注釋
【注釋】: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古往今來,確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自從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徵.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第一句寫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西風」點明節令,逗起下句;「滿院」極言其多.說「栽」而不說「開」,是避免與末句重韻,同時「栽」字本身也給人一種挺立勁拔之感.寫菊花迎風霜開放,以顯示其勁節,這在文人的詠菊詩中也不難見到;但「滿院栽」卻顯然不同於文人詩中菊花的形象.無論是表現「孤標傲世」之情,「孤高絕俗」之態或「孤孑無伴」之感,往往脫離不了一個「孤」字.黃巢的詩獨說「滿院栽」,是因為在他心目中,這菊花是勞苦大眾的象徵,與「孤」字無緣.
菊花迎風霜開放,固然顯出它的勁節,但時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難來」,卻是極大的憾事.在颯颯秋風中,菊花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不象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開放的百花,濃香競發,因此蝴蝶也就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舊文人的筆下,這個事實通常總是引起兩種感情:孤芳自賞與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別於此.在他看來,「蕊寒香冷」是因為菊花開放在寒冷的季節,他自不免為菊花的開不逢時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兩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發展,揭示環境的寒冷和菊花命運的不公平.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像,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統觀全詩,寓意是比較明顯的.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於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所謂「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像,到了那一天,廣大勞苦大眾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裡.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還體現了農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為百花之一,理應享受同樣的待遇,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不妨認為,這是詩化了的農民平等思想.
這里還有一個靠誰來改變命運的問題.是祈求天公的同情與憐憫,還是「我為青帝」,取而代之?其間存在著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的區別.詩的作者說:「我為青帝」,這豪邁的語言,正體現了農民階級領袖人物推翻舊政權的決心和信心.而這一點,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鐵門檻.
這首詩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壯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學士表達自己胸襟抱負的各種豪言壯語都相形失色.但它並不流於粗豪,仍不失含蘊.這是因為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而比興本身又融合著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的緣故.
菊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體裁:【七絕】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注釋
【注釋】: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簡析】:
最後兩句說明他偏愛菊花的原因,是歷來被人傳誦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菊 花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明刊本《唐詩畫譜》
詠菊,一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斗艷的景象.而是用了一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秋叢,即叢叢的秋菊.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他的名句.這里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像.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後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頓,迭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和錢員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古】
禁署寒氣遲,孟冬菊初坼.
新黃間繁綠,爛若金照碧.
仙郎小隱日,心似陶彭澤.
秋憐潭上看,日慣籬邊摘.
今來此地賞,野意潛自適.
金馬門內花,玉山峰下客.
寒芳引清句,吟玩煙景夕.
賜酒色偏宜,握蘭香不敵.
凄凄百卉死,歲晚冰霜積.
唯有此花開,殷勤助君惜.
[錢嘗居藍田山下,故雲.]

年代:【唐】 作者:【鄭谷】 體裁:【七絕】
王孫莫把比荊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注釋
【注釋】: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著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很明顯,這首詠菊詩是詩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種象徵手法.
「王孫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種野生雜草.菊,僅從其枝葉看,與蓬蒿有某些類似之處,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公子王孫,是很容易把菊當作蓬蒿的.詩人劈頭一句,就告誡他們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有高屋建瓴之勢,並透露出對王孫公子的鄙夷之情.作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鬢毛」,緊承首句點題.每年陰歷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和賞菊的習慣,飲菊花酒,佩茱萸囊,還采擷菊花插戴於鬢上.詩人提起這古老的傳統風習,就是暗點一個「菊」字,同時照應首句,說明人們與王孫公子不一樣,對於菊是非常喜愛尊重的.這兩句,從不同的人對菊的不同態度,初步點出菊的高潔.
三、四兩句是全詩的著重處,集中地寫了菊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露濕秋香滿池岸」,寥寥七字,寫秋天早晨景象:太陽初升,叢叢秀菊,飽含露水,濕潤晶瑩,明艷可愛;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令人心曠神怡,菊花獨具的神韻風采,躍然紙上.在這里,「濕」字很有講究,讓人想見那片片花瓣綴滿露珠,分外滋潤,分外明麗.「滿」字形象貼切,表現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絕如縷.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氛圍交織融合所產生的魅力.詩人在描寫了菊的氣質以後,很自然地歸結到詠菊的主旨:「由來不羨瓦松高」.瓦松,是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初唐崇文館學士崔融曾作《瓦松賦》,其自序雲:「崇文館瓦松者,產於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雖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用處,所以「桐君(醫師)莫賞,梓匠(木工)難甄」.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由來」與「不羨」相應,更加重了語氣,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氣節.這結尾一句使詩的主題在此得到了抉示,詩意得到了升華.
詠物詩不能沒有物,但亦不能為寫物而寫物.純粹寫物,即使逼真,也不過是「襲貌遺神」,毫無生氣.此詩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簡直就是詩人自己的象徵.
琴曲歌辭·幽蘭
年代:【唐】 作者:【崔塗】 體裁:【樂府】
幽植眾能知,貞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青春每到遲.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白蓮
年代:【唐】 作者:【陸龜蒙】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還應有恨無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注釋
【注釋】:
詠物詩,描寫的是客觀存在著的具體的事物形象;然而這形象在藝術上的再現,則是詩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感覺描繪出來的,多少總帶有一種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詠物,這樣,物我有情,兩相浹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寫到紙上,才是主客觀的統一體.陸龜蒙的這首《白蓮》,對我們有所啟.
鮮紅的夏天太陽,照耀著透出波面的蓮花,明鏡里現出一片丹霞.艷麗的色彩,是有目共賞的.蓮花紅多而白少,人們一提到蓮花,總是欣賞那紅裳翠蓋,又誰注意這不事鉛華的白蓮!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能夠見出蓮花之美的,應該是在此而不在彼.從這個意義來說,那紅蓮不過是「別艷」罷了.「素多蒙別艷欺」,白蓮,她凌波獨立,不求人知,獨自寂寞地開著,好象是「無情的」.可是秋天來了,綠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著頭,又似乎有無窮的幽恨.倘若在「月曉風清」朦朧的曙色中去看這將落未落的白蓮,你會感到她是多麼富有一種動人的意態!她簡直是縞袂素巾的瑤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著天人之別了.

『拾』 有關昀的七言詩句

關卿麗姿容顏秀
昀若嬋娟笑回眸
我畫藍江靜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愁
你我情深長相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