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怎樣讀懂古詩詞

怎樣讀懂古詩詞

發布時間: 2021-02-23 03:24:27

詩歌鑒賞——如何快速讀懂古詩

—.形象:1.人物形象2.藝術形象(構成、塑造方法)
二.藝術手法版/表現手法/寫作手法:1.表達方式:敘權事.抒情.描寫.議論:
(1)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借古詠懷;抑揚結合)

(2)敘事技巧:細節描寫;側面烘托;白描;渲染;伏筆;鋪墊
(3)描寫技巧:方位;感官;色彩;動靜;虛實;情/景
(4)議論技巧:與…結合:寫景、敘事;象徵;借古諷今;托物言志
2.修辭(按出現頻率):比喻,擬人,借代,對偶,誇張,設問,排比,對比,通感,雙關,頂真,彑文等
三.思想情感:1.與詩人實際感受相吻合2.作者在詩中表現多種情感
具體不分析,憑詩歌自身歷史背景與詩人身世遭遇而定

⑵ 如何讀懂詩歌

一、讀懂詩歌的作用
1、詩歌備考的四個環節
知識——讀懂——鑒賞——表述
2、知識包括形象、語言、技巧、思想內容和古詩詞常識
3、讀懂的作用
讀懂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讀懂是鑒賞和表述的基礎。
二、怎樣才算讀懂?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
3、例如: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
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遠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浪拍雲天,搖盪起(遠方的)天空。
襄陽風光美麗,(似乎想要把我)留下,與山翁共謀一醉。
三、如何讀懂詩歌
(一)、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練習:翻譯這首詩的大意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大意:
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
(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
(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
(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二)、如何領會深層意思?
1、聯系信息,揣摩語言
信息:題目、注釋、詩人生平、典故;意象語言、情感語言、首尾句
例1:閱讀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回答問題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問題:第2句中的「獨」字對全篇的結構有怎樣的作用?
第二句的「獨」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筆
問題:第4句採用了怎樣的方法?收到怎樣的效果?
第4句採用了烘托的寫法,把詩筆宕開,寄想像於故園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進一步托出了「想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遠。
例2讀《幽居初夏》(陸游),回答問題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問題:⑴詩中所寫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幽」。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 )
問題:⑵本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1)、標題
如:待儲光羲不至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
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鍾鳴上苑,疏雨過春城。
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這首詩緊扣標題中的「待」字,描寫詩人等待客人的種種情景:一大早打開重門等待儲光羲的來到,詩人坐立不寧,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坐下去,都在傾聽友人來到時的車馬聲。好像(「要欲」)聽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擊的清脆之聲,正要出門去迎接,誰知這是一種錯覺。可見詩人等待之急切。然而,從早一直等到晚(「晚鍾鳴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帶沒有到來。於詩人終於明白了(了自,已經明白),友人不會來了。「臨堂空復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復情,自多情)。可見本詩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表達了盼望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者說表達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後,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雲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緻,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後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後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2)、注釋
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作用: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
3)、典故
如:讀《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回答問題。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後,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後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後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於隱居期間。
問題: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4)、作者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長路的探索—屈 原
世外桃源:疲憊靈魂的皈依—陶淵明
詩中有畫:描摹景物的頓悟—王 維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張揚—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見證—杜 甫
強者宣言:永不放棄的追求—劉禹錫
明白曉暢:現實主義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難再的輓歌—杜 牧
委婉隱晦:迷惘無助的宣洩—李商隱
論世
盛唐建功立業的豪歌。
中唐亂離時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敗的輓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詩。
南宋的愛國情懷入詩。
5)、注意詩歌意象句,如杜甫的詩句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中意象「沙鷗」
6)、注意詩歌中的情感句,如崔顥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
通過聯想和想像,再現詩歌情境,設身進入這一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聯系意境、情感、思想態度等相關主題詞,確認詩歌的深層意思。
相關主題詞
意境主題詞:
宏闊:蒼涼、雄渾、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寧謐、婉轉、朦朧……
熱鬧:熱烈、繁華、淳樸、喧鬧、歡快……
清冷:凄清、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情感主題詞:
悲:憂愁、凄苦、悲涼、悲傷、傷感、惆悵、沉痛、消沉、怨憤、寂寞、孤獨、煩悶、思念、惜別、依戀、眷戀……
喜:歡樂、喜悅、愉悅、恬淡、閑適、悠閑、豪放、贊美、熱愛、仰慕……
思想(態度)主題詞:
積極進取、自信豪邁、建功報國、樂觀曠達、憂國憂民、
批判、諷刺……
消極、消沉、頹廢、退隱……
四、課堂練習:領會《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這首詩的深層意思。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
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五、課堂小結(板書)
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填充內容
調整語序
整合句意
如何領會深層意思?
聯系信息,揣摩語言
再現情境,設身體驗
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六、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⑶ 如何快速讀懂古詩詞PPT

1/7分步閱讀
一、注意詩的題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這首詩「寫的是什麼?」看看詩題,也許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杜甫的《月夜》詩題告訴我們寫作的背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作內容沒有離開夜,而且這是一個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綿綿細雨也罷,這一夜詩人無法入眠要給遠方的親人或是友人寄去綿綿情思;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勢必要描述洞庭風光,而題目還告訴我們這首詩要呈給張丞相,一個「上」字,又向我們透露出張丞相的身份、地位顯然是高於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順被貶到通州得了一場大病,險些要了他的命,這時《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他的心靈會受到怎樣的觸動?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從創作動機上講,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

2/7
二、抓住關鍵詞(句) 詩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例如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作於貶謫黃州後第三年,寫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詩中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兩句顯然是作者那種超然於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實反映。
3/7
三、注意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遭遇、心境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葉紅了,有人贊美「紅於二月花」,有人卻傷心地覺得「總是離人淚」。因此,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如何、境況如何,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如何,朝政如何。聯系這些背景,才能准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於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註,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在擔任宰相期間,力主改革,但最終因保守派的反對而失敗。王安石堅持自己的改革主張,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這樣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態度。不管處境如何,寒冷且無花為伴,梅花依然會開放,並逸香於世。
4/7
四、注意詩的語言特點。 詩歌的語言與散文的語言不同。 詩歌的語言是最凝

⑷ 怎麼讀懂古詩

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98562810.html?pn=0

⑸ 詩歌鑒賞(一)如何讀懂古詩詞

一、注意詩的題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這首詩「寫的是什麼?」不要急於作答,看看詩題,也許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杜甫的《月夜》詩題告訴我們寫作的背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作內容沒有離開夜,而且這是一個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綿綿細雨也罷,這一夜詩人無法入眠要給遠方的親人或是友人寄去綿綿情思;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勢必要描述洞庭風光,而題目還告訴我們這首詩要呈給張丞相,一個「上」字,又向我們透露出張丞相的身份、地位顯然是高於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順被貶到通州得了一場大病,險些要了他的命,這時《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他的心靈會受到怎樣的觸動?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從創作動機上講,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
詩歌的題目往往點明了詩的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閱讀時要注意將詩句的內容與詩歌題目結合起來理解。
如北宋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一詩,從題目就可以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春天登樓遠眺所見之景,抒的是懷念家鄉之情。「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這首詩出現在2005年高考的詩歌鑒賞題中,要求結合全詩分析詩人從「聊」到「驚」的感情變化。如果我們注意了詩的題目,就能不難分析出這是眼前之景觸動(驚)了詩人的思鄉之情,答題就不會有偏差。
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題目中就透露了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從題材上可以判斷,這是一首懷古詩;二是懷古的地點,在京口北固亭。順著這個思路下去,結合詩歌的背景,我們就能迅速地讀懂這首詩了。
又如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題目中包含了時令、地點、人物等因素,結合詩句中的「冷」、「獨」、「空」等字眼,我們就不難體會到作者在寒食節,思念京師諸弟時流露出的孤獨、寂寞、凄涼之情。

⑹ 如何讀懂古詩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作的詩歌作品。廣義的古詩包括詩、詞、回散曲,狹義的古答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中文名
古詩
別名
古代詩歌
代表詩人
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
代表作
《離騷》《蜀道難》《登高》等
快速
導航
形式特點名家名作
概念范圍
古詩,即中國古代的詩歌,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從廣義上說,中國古代詩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詩、詞、散曲等;從狹義上說,古詩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體詩、近體詩。[1]
1、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2、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
3、詞。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 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
4、散曲。一種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行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

⑺ 學習古詩,怎樣才能讀懂,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學習古詩,先要弄清詞語的意思,多讀幾遍,可以藉助參考書就能讀懂

⑻ 如何讀懂古詩詞

注意詩的題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這首詩「寫的是什麼?」看看詩專題,也許就有意想屬不到的收獲。杜甫的《月夜》詩題告訴我們寫作的背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作內容沒有離開夜,而且這是一個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綿綿細雨也罷,這一夜詩人無法入眠要給遠方的親人或是友人寄去綿綿情思;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勢必要描述洞庭風光,而題目還告訴我們這首詩要呈給張丞相,一個「上」字,又向我們透露出張丞相的身份、地位顯然是高於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順被貶到通州得了一場大病,險些要了他的命,這時《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他的心靈會受到怎樣的觸動?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從創作動機上講,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

⑼ 如何快速讀懂一首古詩

一、注意詩的題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這首詩「寫的是什麼?」看看詩題,也許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杜甫的《月夜》詩題告訴我們寫作的背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作內容沒有離開夜,而且這是一個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綿綿細雨也罷,這一夜詩人無法入眠要給遠方的親人或是友人寄去綿綿情思;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勢必要描述洞庭風光,而題目還告訴我們這首詩要呈給張丞相,一個「上」字,又向我們透露出張丞相的身份、地位顯然是高於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順被貶到通州得了一場大病,險些要了他的命,這時《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他的心靈會受到怎樣的觸動?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從創作動機上講,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

二、抓住關鍵詞(句) 詩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例如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作於貶謫黃州後第三年,寫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詩中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兩句顯然是作者那種超然於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實反映。

三、注意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遭遇、心境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葉紅了,有人贊美「紅於二月花」,有人卻傷心地覺得「總是離人淚」。因此,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如何、境況如何,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如何,朝政如何。聯系這些背景,才能准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於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註,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在擔任宰相期間,力主改革,但最終因保守派的反對而失敗。王安石堅持自己的改革主張,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這樣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態度。不管處境如何,寒冷且無花為伴,梅花依然會開放,並逸香於世。

四、注意詩的語言特點。 詩歌的語言與散文的語言不同。 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練的,同樣一件事用散文的語言來寫,會是很長的一句話,或者是幾句話,而詩歌卻只用幾個字。如「高樓聊眺望」,若是寫散文,會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樣的高樓,然後再寫極目眺望遠處的情景,而詩句只有5個字。 詩歌語言也富於跳躍性,在句與句之間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讀者通過想像作補充,還原詩歌的場景。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尋訪者與童子的三番問答,至少要用六句話來寫,但詩人採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四句二十個字。這就在句與句之間留下了空白,要我們讀者去想像補充。

五、注意詩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詩中描繪的藝術形象。詩歌藉助意象來表情達意。詩人「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解讀詩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蘊含於「山」「水」中的情意。在古典詩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時代不同詩人的筆下反復出現,其涵義也具有了穩定性。對這些常見意象應作為讀詩常識把握好。 常見意象一般具有的約定性的涵義。但這些常見意象有時在詩人筆下還會有非約定性的涵義,同時,詩中更多的是詩人即興描繪的意象,其涵義也不具有約定性,這些都需要從具體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六、注意詩的最後兩句。 卒章顯志,是詩文常見的寫法。古代詩詞常在末尾兩句點明題旨,閱讀時應該重點注意。 杜甫有一首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看前兩句,只是寫色彩明麗之美景,情感如何還難以確定。後兩句則點明了詩人思歸之情。詩人流落他鄉,一年又一年,思鄉心切而歸期難知,心中是何等的傷痛。由這後兩句可知,此詩用的是樂景寫哀的手法
七、詩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來不露痕跡,要注意識別 暗喻與明喻不同,其表現形式是比與被比的對象它們之間沒有比喻詞,而是用「是」、「為」、「當」、「化」等詞連接。如《孔雀東南飛》中「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以「磐石」和「蒲葦」作比,表達一種對愛情的堅貞之心,就是典型的例子。借喻,根本不露比喻痕跡,直接用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

⑽ 如何讀懂古詩詞

看完作品,再去看注釋,注釋的內容必然是重要的和不好理解的內容,看完注釋以後,仍舊有理解不了的內容,就要去查詢,如網路搜索字、詞,查找同樣的字詞在其他詩詞里的用法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