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的古詩詞
⑴ 包含致的古詩詞
《滿江紅·倦客新豐》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倦客新豐,貂裘敝、征塵滿目。彈短鋏、青蛇三尺,浩歌誰續。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嘆詩書、萬卷致君人,番沈陸。
休感嘆,年華促。人易老,嘆難足。有玉人憐我,為簪黃菊。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酬黃犢。嘆當年、寂寞賈長沙,傷時哭。
《蝶戀花·海角芳菲留不住》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海角芳菲留不住。筆下風生,飛入青雲去。仙籙有名天賜與。致君事業安排取。
要識世間平坦路。當使人人,各有安心處。黑發便逢堯舜主。笑人白首歸南畝。
《水調歌頭·躡足半天下》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躡足半天下,作意賦歸歟。燕申經始不日,胸次出規模。千古神峰擁護,萬古橫江繚繞,佳致足方壺。一飲一詞美,還得似君無。十步樓、五步閣,恣安居。薰蒸和氣,襲人盎盎覺春如。況是庄椿不老,那更徐雞並秀,父子看名俱。駟馬高車蓋,不減漢之於。
《新婚別》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讀書》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憶昔年少時,把卷惟引睡,惰游過日月,自咎輒涕泗。
老來百事廢,卻覺書多味,豈惟時有得,聖域可坐致。
譬如入武庫,戃怳不暇視,淺陋安能名,出門但驚喟。
天球及河圖,千古所共秘,幸今發其藏,雖老敢自棄。
⑵ 關於包子的古詩詞有哪些
包子,真沒有!
因為包子是近代食物,古時候不叫包子
叫法不一,如饅頭、饃等
饅頭的詩:
唐多令
劉辰翁
零露下長洲。雲翻海倒流。素娥深、不到西樓。忽覺斷潮歸去也,飲不盡、一輪秋。城外土饅頭。人能飲恨不。古人不見使吾愁,莫有橫江孤鶴過,來伴我、醉中游。
詠安仁宰搗蒜
蔣貽恭
安仁縣令好誅求,百姓脂膏滿面流。半破磁缸成醋酒,死牛腸肚作饅頭。帳生歲取餐三頓,鄉老盤庚犯五甌。半醉半醒齊出縣,共傷塗炭不勝愁。
下文附上饅頭轉化為包子的來
《三國志》:「諸葛亮平蠻回至瀘水,風浪橫起兵不能渡,回報亮。亮問,孟獲曰:『瀘水源猖神為禍,國人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靜境內豐熟。』亮曰,『我今班師,安可妄殺?吾自有見。』遂命行廚宰牛馬和面為劑,塑成假人頭,眉目皆具,內以牛羊肉代之,為言『饅頭』奠瀘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罷,雲收霧卷,波浪平息,軍獲渡焉。」
後明人郎瑛《七修類稿》記:「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徵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自諸葛亮以饅頭代替人頭祭瀘水之後,饅頭剛開始就成為宴會祭享的陳設之用。晉束晰《餅賦》:「三春之初,陰陽交至,於時宴享,則饅頭宜設。」三春之初,冬去春來,萬象更新。俗稱冬屬陰,夏屬陽,春初是陰陽交泰之際,祭以饅頭,為禱祝一年之風調雨順。當初饅頭都是帶肉餡的,而且個兒很大。
晉以後,有一段時間,古人把饅頭也稱作「餅」。凡以面揉水作劑子,中間有餡的,都叫「餅」。《名義考》:「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餅』,又曰『籠餅』,即今饅頭。」《集韻》:「饅頭,餅也。」《正字通》:「〔焙換成飠〕〔愉換成飠〕,起面也,發酵使面輕高浮起,炊之為餅。賈公彥以酏食(酏:酒;以酒發酵)為起膠餅,膠即酵也。涪翁說,起膠餅即今之炊餅也。」「韋巨源《食單》有婆羅門輕高面,今俗籠蒸饅頭發酵浮起者是也。」
唐以後,饅頭的形態變小,有稱作「玉柱」、「灌漿」的。《匯苑詳注》:「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別稱也。」南唐時,又有「字母饅頭」。唐人徐堅《初學記》把饅頭寫作「曼頭」,《夢粱錄》中,又作「饅〔設換成飠〕」。《集韻》:「〔設換成飠〕音豆,與餖同,飣也」。」「飣」又作「〔月丁〕」,《玉篇》:貯食之義。《玉海》:「唐,少府監御饌,用九盤裝壘,名『九飣食』。今俗燕會,粘果列席前,曰『看席飣坐』。古稱『飣坐』,謂飣而不食者。按《唐書·李遠傳》雲:『人目為釘會梨。』今以文詞因襲,累積為餖飣。」這就是說,「飣」其實從「釘」來,「餖飣」是指供觀覺的看席。韓愈有詩;「或如臨食案,餚核紛飣餖。」可見當時饅頭是作為供觀賞的看席。但「餖飣」指的是點心之類,也就是把饅頭列為了點心。
宋時饅頭成為大學生的經常食用的點心,所以《武林舊事》中稱:「羊肉饅頭」、「大學饅頭」。岳珂有《饅頭》詩:「幾年大學飽諸儒,薄枝猶傳筍蕨廚。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枚白蓮膚。芳馨正可資椒實,粗澤何妨比瓠壺。老去牙齒辜大嚼,流誕才合慰饞奴。」
饅頭成為食用點心後,就不再是人頭形態。因為其中有餡,於是就又稱作「包子」。宋人王〔木永〕《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豬羊牛肉、雞鴨魚鵝、各種蔬菜都可作包子餡。同時仍然叫「饅頭」。如《飲膳正要》中介紹的四種饅頭,又都可叫包子:「倉饅頭(其形如倉囤):羊肉、羊脂、蔥、生薑、陳皮各切細,右件,人料物、鹽、醬拌和為餡。」「鹿奶肪饅頭:麂奶肪、羊屋子各切如指甲片,生薑、陳皮各切細。右件,入料物,鹽拌和為餡。」「茄子饅頭:羊肉、羊脂、羊尾子、蔥、陳皮各切細,嫩茄子去穰。右件,同肉作餡,卻入茄子內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此以茄子作皮,上屜蒸熟。)「剪花饅頭:羊肉、羊脂、羊尾子、蔥、陳皮各切細。右件,依法入料物,鹽、醬拌餡,包饅頭。用剪子剪諸般花樣,蒸,用胭脂染花。」《正字通》說,饅頭開首者,又叫「橐駝臍」。
唐宋後,饅頭也有無餡者。《燕翼詒謀靈》:「今俗屑面發酵,或有餡,或無餡,蒸食之者,都謂之饅頭。」元無名氏《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有當時饅頭的發酵方法:「每十分,用白面二斤半。先以酵一盞許,於面內跑(疑是「刨」之誤)一小窠,傾入酵汁,就和一塊軟面,乾麵覆之,放溫暖處。伺泛起,將四邊乾麵加溫湯和就,再覆之。又伺泛起,再添乾麵溫水和。冬用熱湯和就,不須多揉。再放片時,揉成劑則已。若揉搓,則不肥泛。其劑放軟,擀作皮,包餡子。排在無風處,以袱蓋。伺面性來,然後入籠床上,蒸熟為度。」
不管有餡無餡,饅頭一直擔負祭供之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有這樣多種饅頭,並附用處:「平坐小饅頭(生餡)、捻尖饅頭(生餡)、卧饅頭(生餡,春前供)、捺花饅頭(熟餡)、壽帶龜(熟餡,壽筵供)、龜蓮饅頭(熟餡,壽筵供)、春〔上爾下蟲〕(熟餡,春前供)。荷花饅頭(熟餡,夏供)、葵花饅頭(喜筵、夏供)、毯漏饅頭(卧饅頭口用脫子印)。」明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中記:「祭功臣廟,用饅頭一藏,五千四十八枚也。江寧、上元二縣供面二十擔,祭畢送工部匠人作飯。」
至清代,饅頭的稱謂出現分野:北方謂無餡者為饅頭,有餡者為包子,而南方則稱有餡者為饅頭,無餡者也有稱作「大包子」的。《清稗類鈔》辨饅頭:「饅頭,一曰饅首,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餚佐之。」「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鶴林玉露》曰:有士人於京師買一妾,自言是蔡大師府包子廚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辭以不能,曰:『妾乃包子廚中縷蔥綠者也。』蓋其中亦有餡,為各種肉,為菜,為果,味亦咸甜各異,惟以之為點心,不視為常餐之飯。」但《清稗類鈔》又把有甜餡者稱「饅頭」。「山葯饅頭者,以山葯十兩去皮,粳米粉二合,白糖十兩,同入擂盆研和。以水濕手,捏成饅頭之坯,內包以豆沙或棗泥之餡,乃以水濕清潔之布,平鋪蒸籠,置饅頭於上而蒸之。至饅頭無粘氣時,則已熟透,即可食。」
清代饅頭有名者,揚州的小饅頭。《調鼎集》:「作饅頭如胡桃大,籠蒸熟用之,每箸可夾一雙,亦揚州物也。揚州發酵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鬆乃高如杯碗。」《隨園食單》論「千層饅頭」:「楊參戎家制饅頭,其白如雪,揭之如有千層,金陵人不能也。其法揚州得半,常州、無錫亦得其半。」
饅頭之稱謂,今天仍很混亂。如北方之無餡者,有稱作「饃」、「卷子」,也有稱作「包子」的。南方之有焰者,也有稱作「面兜子」、「湯包」的。現時不管什麼樣的有餡的無餡的饅頭,其實都距諸葛亮當初創制的饅頭相去過遠。饅頭的饅字,最早作「〔曼字的又換成方〕」。盧湛《祭法》:「春祠用〔曼字的又換成方〕頭。」荀氏《四時列饌傳》:「春祠有〔曼字的又換成方〕頭餅。」
查唐趙〔磷字換成王字旁〕《因話錄》,則有另外的說法:「饅頭本是蜀饌(此說,似乎在諸葛亮之前已有饅頭),世傳以為諸葛亮征南時以肉面像人頭而為之。流傳作『饅』字,不知當時音義如何,適以欺瞞同音。孔明與馬謖謀征南,有攻心戰之說。至伐孟獲,熟視營障,七縱而七擒之,豈於事物間有欺瞞之舉,特世俗釋之如此耳。」
⑶ 包含燚的古詩詞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溫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⑷ 帶包字的古詩詞
題烏江亭
作者: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回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答知。
秋懷
作者:歐陽修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乙卯重五詩
作者: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⑸ 描寫「包包」的詩句有哪些
1、《點絳唇·小小葫蘆》
年代: 宋 作者: 張繼先
小小葫蘆,生來不大身材矮。
子兒在內,無內口如何怪。
藏得容乾坤,此理誰人會。
腰間帶,臣今偏愛。
勝掛金魚袋。
2、《蝶戀花·巧結分枝黏翠艾》
年代: 宋 作者: 張炎
巧結分枝粘翠艾。
翦翦香痕,細把泥金界。
小簇葵榴芳錦隘,紅妝人見應須愛。
午鏡將拈開鳳蓋。
倚醉凝嬌,欲戴還慵戴。
約臂猶余朱索在,梢頭添掛朱符袋。
3、《滿庭芳·歸去來兮》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歸去來兮,不如歸去,算來都是便宜。
也無煩惱,也沒是和非。
選個岩前凈處,好蓋個、小小庵兒。
黃昏後,安眠一覺,直睡到大齊齋時。
此外別無事,逍遙快樂,幾個人知。
高官好做,也要追陪。
假若前遮後擁,金魚袋、厭損朝衣。
思量後,一個口裡,插得幾張匙。
4、《肩袋過水布袋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紹曇
這漢一生弄險,愛向風波里輥。
肩個布袋截流,腳下不知深淺。
劈箭機先,路通一線。
5、《乙卯重五詩》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⑹ 有關書包的詩詞
我把四季的春光,
裝進了書包。
我把寶貴的知識,
裝進了書包。
我把爸爸媽媽的殷切希望,
裝進了書包。
我把我的堅定決心,
裝進了書包。
書包里裝著我
一個充滿希望的勤奮童年
⑺ 古詩詞包不包括宋詞
唐詩來宋詞元曲都是指古詩詞源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
⑻ 關於「包子」的古詩詞有哪些
食野味包子戲作
珍餉貧居少,寒雲萬里寬。
疊雙初中鵠,牢九已登盤。
放箸摩便腹,呼童破小團。
猶勝瀼西老,菜把仰園官。
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
試覽鏡湖物,中流見底清。
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帆得樵風送,春逢穀雨晴。
將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賀生。
滄浪醉後唱,因此寄同聲。
清心鏡 戒掉粉洗面
出家兒,貪美膳。不顧拋撒,掉粉洗面。吃素簽、包子假黿,甚道家體面。美口腹,非長便。粗茶淡飯,且填坑塹。樂清貧、恬淡優游,別是
⑼ 帶有「包」的詩詞句
南北朝.民歌.(敕勒川復)
敕勒川,陰山下制;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草
作者: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春山游驥圖
人人說道,
牧童尚小。
那是我,
獨享最好。
多夢季節,
知音非少。
看:
鳥兒唱,
魚兒游,
馬兒跑。
春光依舊,
紅顏已老。
只可惜,
舊情未了。
朝思夜盼,
問君知否?
有:
片片雲,
淡淡風,
青青草。
⑽ 內容包送別的古詩詞
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餞別王十一南遊(唐 劉長卿)
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送友人(唐 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送靈澈上人(唐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唐 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送李端 (唐 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唐 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
世情已隨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五岡,送君不沒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