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杜甫舊宅詩歌鑒賞
⑴ 杜甫的五言詩
岱宗夫如和,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⑵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鑒賞
一、《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鑒賞:
在杜甫的五言詩里,這是一首代表作。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的消息尚未傳到長安,然而詩人在長安往奉先縣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所以詩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這顯示出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
原詩五百字,可分為三大段。開頭至「放歌破愁絕」為第一段。這一段千迴百折,層層如剝蕉心,出語的自然圓轉。
杜甫舊宅在長安城南,所以自稱杜陵布衣。「老大意轉拙」,如同俗語說「越活越回去了」。說「笨拙」,是指詩人偏要去自比稷與契這兩位虞舜的賢臣,志向過於迂闊,肯定是會失敗的。濩落,即廓落,大而無當,空廓而無用之意。「居然成濩落」,意思是果然失敗了。契闊,即辛苦。詩人明知一定要失敗,卻甘心辛勤到老。這六句是一層意思,詩人自嘲中帶有幽憤,下邊更逼進了一步。人雖已老了,卻還沒死,只要還未蓋棺,就須努力,仍有志願通達的一天,口氣是非常堅決的。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杜甫自比稷契,所以說「窮年憂黎元」,盡他自己的一生,與萬民同哀樂,衷腸熱烈如此,所以為同學老先生們所笑。他卻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詩到這里總為一小段,下文便轉了意思。
隱逸本為士大夫們所崇尚。杜甫說:「我難道真的這樣傻,不想瀟灑山林,度過時光嗎?無奈生逢堯舜之君,不忍走開罷了。」從這里又轉出一層意思:「生在堯舜一般的盛世,當然人才濟濟,難道少你一人不得嗎?構造廊廟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這樣一個人,但我卻偏要挨上來。」詩人像這樣講,說不上什麼原故,只是一種脾氣性情罷了,好比向日葵老跟著太陽轉。忠君愛國發乎天性,固然很好,不過卻也有一層意思必須找補的。詩人想:「世人會不會覺得自己過於熱中功名,奔走利祿?」所以接下去寫道:為個人利益著想的人,像螞蟻似的能夠經營自己的巢穴;他卻偏要向滄海的巨鯨看齊,以至於把生計都給耽擱了。詩人雖有用世之心,可是因為羞於干謁,一直以來都是辛辛苦苦,埋沒風塵。
下面又反接找補。上文說「身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意思是:「堯舜之世,何嘗沒有隱逸避世的,例如許由、巢父。巢父、許由是高尚的君子,我雖自愧不如,卻也不能改變我的操行。」這兩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祿,又不忍像巢父、許由那樣跳出圈子去逃避現實,只好飲酒賦詩。沉醉或能忘憂,放歌聊可破悶。詩酒流連,好像都很風雅,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詩篇開首到此,進退曲折,盡情抒懷,詩人熱烈的衷腸非常真實。
第二段從「歲暮百草零」至「惆悵難再述」。這一段,記敘、描寫、議論並用。首六句敘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動身,清早過驪山,玄宗和貴妃正在華清宮。「蚩尤」兩句的舊注多有錯誤。蚩尤曾經作霧,即用作「霧」的代語,下面說「塞寒空」即是霧。在這里,只見霧塞寒空,霧重故地滑。溫泉蒸氣鬱勃,羽林軍校往來如織。驪宮冬曉,氣象萬千。寥寥數筆,寫出了真正的華清宮。「君臣留難娛,樂動殷膠葛」兩句亦即白居易《長恨歌》所說的「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說「君臣留歡娛」,輕輕點過,卻把唐玄宗一起拉到渾水裡去。上文所謂「堯舜之君」,不過是詩人說說好聽,遮遮世人眼罷了。
「彤庭」四句,沉痛極了。一絲一縷都出於女工之手,朝廷卻用橫暴鞭撻的方式攫奪來。然後皇帝再分賞群臣,叫他們好好地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視了這個道理,辜負國恩,就等於白扔了。然而王公大臣卻都是如此,詩人心中根本不能平靜。「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句中「如」、「豈」兩個虛詞,一進一退,逼問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卻擠滿了這班貪婪庸鄙、毫無心肝的傢伙,國事的危險如同千鈞一發,仁人的心應該是會戰栗的。
「況聞」以下更進了一步。「聞」者虛擬之詞,宮禁事秘,不敢說一定。不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樞」、「大內」的情形也不會比他們好一些,或者還要更加厲害。詩人聽說大內的奇珍異寶都已進了貴戚豪門,這應當是指楊國忠之流。「中堂」兩句,寫美人如玉,被煙霧般的輕紗籠著,暗指虢國夫人、楊玉環,這種攻擊法,一步逼緊一步,離唐玄宗只隔一層薄紙了。
詩中不宜再尖銳地說下去,所以轉入平鋪。「煖客」以下四句兩聯,十字作對,稱之為隔句對或者扇面對,調子相當地紆緩。因意味太嚴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聲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沖淡。其實,紆緩中又暗蓄進逼之勢。貂鼠裘,駝蹄羹,霜橙香橘,各種珍品盡情享受,酒肉凡品,不須愛惜。在這里,本來文勢稍寬平了一點兒,詩人又緊接著大聲疾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也不肯放鬆,一筆也不肯落平。這是傳誦千古的名句。表面上一往高歌,暗地裡卻結上啟下,令讀者不覺,《杜詩鏡銓》里評價說「拍到路上無痕」,講得很對。驪山宮裝點得像仙界一般,而宮門之外即有路倒屍。咫尺之間,榮枯差別這樣大,那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詩人不能再說,亦無須再說了。在這兒打住,是很恰當的。
第三段從「北轅就涇渭」至末尾。全篇從詩人自己憂念家國說起,最後又以他自己的境遇聯系時局作為總結。「詠懷」兩字通貫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敘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異文。仇兆鰲註:「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時正冬,冰凌未解也。」這一說法不妥,這首詩大約作於十月下旬,不必拘泥於隆冬時節。作群冰,詩意自愜。雖然冬天很寒冷,但高處的水流激湍,水還沒有凍結。下文「高崒兀」、「聲窸窣」,作「冰」更好。這八句,句句寫實,只有「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兩句,用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時勢的嚴重。
接著寫到家並抒發感慨。一進門,就聽見家人在號啕大哭,這是非常戲劇化的。「幼子餓已卒」,「無食致夭折」,景況是凄慘的。「吾寧舍一哀」,用《禮記·檀弓》記孔子的話:「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舍」字有割捨放棄的意思,這里的意思是:「我能夠勉強達觀自遣,但鄰里且為之嗚咽,況做父親的人讓兒子生生的餓死,豈不慚愧。時節過了秋收,糧食原不該缺乏,窮人可還不免有倉皇挨餓的。像自己這樣,總算很苦的了。」詩人當時不一定非常困苦,因為他大小總是個官兒,照例可以免租稅和兵役的,但他尚且狼狽得如此,那麼一般平民擾亂不安的情況,就要遠遠勝過他了。弱者填溝壑,強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詩人想起世上有很多失業之徒,久役不歸的兵士,那些武行腳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場鑼響,便要真殺真砍,大亂的來臨已迫在眉睫,他的憂愁從中而來,不可斷絕,猶如與終南山齊高,與大海一樣茫茫無際。表面看來,似乎窮人發痴,痴人說夢,但實際上過不了多久,安史之亂一爆發,漁陽鼙鼓就揭天而來了,這也正體現了詩人的真知灼見。
這一段文字彷彿閑敘家常,不很用力,卻自然而然地於不知不覺中已總結了全詩,極其神妙。結尾最難,必須結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詩。詩人的思想方式無非是「推己及人」,並沒有什麼神秘。他結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社會群體;從萬民的哀樂,來推定一國的興衰,句句都是真知灼見,都會應驗的。以作品內容而論,杜甫的詩是一代史詩,即使是論事,他的詩也是可以供千秋萬代的後世加以鑒戒的。
二、附原文如下: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題下原註:「天寶十四載十月初作。」杜甫在長安十年後始被授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是一個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擔此任不久,即在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間,他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陝西蒲城)探望妻兒,寫下了這首詩。這一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玄宗、貴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祿山已在范陽起兵反叛,鬧得不可開交。只是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長安。「安史之亂」是唐朝各種社會矛盾的總爆發,從此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在長安根據十載長安生活和這次途中的見聞,敏銳地感到國家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四、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⑶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歌鑒賞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 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 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 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 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 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 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 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 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 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 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 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 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 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 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 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遣, 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 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 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 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 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 蹴踏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 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 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 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 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 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 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 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 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 盡在衛霍室。
中堂有神仙, 煙霧蒙玉質。
煖客貂鼠裘, 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 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 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 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 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 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 枝撐聲窸窣。
行李相攀援, 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 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 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 幼子餓已卒。
吾寧舍一哀, 里巷亦鳴咽。
所愧為人父, 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 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 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 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 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 澒洞不可掇。
在杜甫的五言詩里,這是一首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縣,是在天寶十四載(755)的十月、十一月之間。是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玄宗、貴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其時,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長安,然而詩人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所以千載以後讀了這首詩,誠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詩人敏銳的觀察力,不能不為人所嘆服。
原詩五百字,可分為三大段。開頭至「放歌破愁絕」為第一段。這一段千迴百折,層層如剝蕉心,出語的自然圓轉,雖用白話來寫很難得超過它。
杜甫舊宅在長安城南,所以自稱杜陵布衣。「老大意轉拙」,猶俗語說「越活越回去了」;怎樣笨拙法呢?偏要去自比稷與契這兩位虞舜的賢臣,所志如此迂闊,豈有不失敗之理。濩(huò獲)落,即廓落,大而無當,空廓而無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敗了。契闊,即辛苦。自己明知定要失敗,卻甘心辛勤到老。這六句是一層意思,自嘲中帶有幽憤,下邊更逼進了一步。人雖已老了,卻還沒死,只要還未蓋棺,就須努力,仍有志願通達的一天,口氣是非常堅決的。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說「窮年憂黎元」,盡自己的一生,與萬民同哀樂,衷腸熱烈如此,自不免為同學老先生們所笑。他卻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詩到這里總為一小段,下文便轉了意思。
隱逸本為士大夫們所崇尚。老杜說,我難道真這樣的傻,不想瀟灑山林,度過時光嗎?無奈生逢堯舜之君,不忍走開罷了。從這里又轉出意思來,既生在堯舜一般的盛世,當然人才濟濟,難道少你一人不得嗎?構造廊廟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這樣一個人,但我卻偏要挨上來。為什麼這樣呢?這說不上什麼原故,只是一種脾氣性情罷了,好比向日葵老跟著太陽轉呀。忠君愛國發乎天性,固然很好,不過卻也有一層意思必須找補的。世人會不會覺得自己過於熱中功名,奔走利祿?所以接下去寫道:為個人利益著想的人,象螞蟻似的能夠經營自己的巢穴;我卻偏要向滄海的巨鯨看齊,自然把生計都給耽擱了。自己雖有用世之心,可是因為羞於干謁,直到現在還辛辛苦苦,埋沒風塵。
下面又反接找補。上文說「身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但即堯舜之世,何嘗沒有隱逸避世的,例如許由、巢父。巢、由是高尚的君子,我雖自愧不如,卻也不能改變我的操行。這兩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祿,又不忍象巢、由跳出圈子去逃避現實,只好飲酒賦詩。沉醉或能忘憂,放歌聊可破悶。詩酒流連,好象都很風雅,其實是不得已呵。詩篇開首到此,進退曲折,盡情抒懷,熱烈衷腸非常真實。
第二段從「歲暮百草零」至「惆悵難再述」。這一段,記敘描寫議論並用。首六句敘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動身,清早過驪山,明皇貴妃正在華清宮。「蚩尤」兩句舊注多誤。蚩尤嘗作霧,即用作霧之代語,下雲「塞寒空」分明是霧。在這里,只見霧塞寒空,霧重故地滑。溫泉蒸氣鬱勃,羽林軍校往來如織。驪宮冬曉,氣象萬千。寥寥數筆,寫出了真正的華清宮。「君臣留難娛,樂動殷膠葛」兩句亦即白居易《長恨歌》所雲「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說「君臣留歡娛」,輕輕點過,卻把唐明皇一起拉到渾水裡去。然則上文所謂堯舜之君,真不過說說好聽,遮遮世人眼罷了。
「彤庭」四句,沈痛極了。一絲一縷都出於女工之手,朝廷卻用橫暴鞭撻的方式攫奪來。然後皇帝再分賞群臣,叫他們好好地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視了這個道理,辜負國恩,豈不等於白扔了嗎?然而袞袞諸公,莫不如此,詩人心中怎能平靜!「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句中「如」、「豈」兩個虛詞,一進一退,逼問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卻擠滿了這班貪婪庸鄙、毫無心肝的傢伙,國事的危險真象千鈞一發,仁人之心應該戰栗的。
「況聞」以下更進了一步。「聞」者虛擬之詞,宮禁事秘,不敢說一定。豈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樞」、「大內」的情形又何嘗好一些,或者更加厲害吧。聽說大內的奇珍異寶都已進了貴戚豪門,此當指楊國忠之流。「中堂」兩句,寫美人如玉,被煙霧般的輕紗籠著,指虢國夫人,還是楊玉環呢?這種攻擊法,一步逼緊一步,離唐明皇只隔一層薄紙了。
似乎不宜再尖銳地說下去,故轉入平鋪。「煖客」以下四句兩聯,十字作對,謂之隔句對,或扇面對,調子相當地紆緩。因意味太嚴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聲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沖淡。其實,紆緩中又暗蓄進逼之勢。貂鼠裘,駝蹄羹,霜橙香橘,各種珍品盡情享受,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不須愛惜的了。
文勢稍寬平了一點兒,緊接著又大聲疾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老杜真是一句不肯放鬆,一筆不肯落平的。這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似乎一往高歌,暗地卻結上啟下,令人不覺,《鏡銓》夾評「拍到路上無痕」,講得很對。驪山宮裝點得象仙界一般,而宮門之外即有路倒屍。咫尺之間,榮枯差別如此,那還有什麼可說的?是的,不能再說,亦無須再說了。在這兒打住,是很恰當的。
第三段從「北轅就涇渭」至末尾。全篇從自己憂念家國說起,最後又以自己的境遇聯系時局作為總結。「詠懷」兩字通貫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敘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異文。仇注「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時正冬,冰凌未解也。」此說不妥,此詩或作於十月下旬,正不必泥定仲冬。作群冰,詩意自愜。雖冬寒,高水激湍,故冰猶未合耳。觀下文「高崒兀」「聲窸窣」,作冰為勝。這八句,句句寫實,只「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兩句,用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時勢的嚴重。
接著寫到家並抒發感慨。一進門,就聽見家人在號啕大哭,這實在是非常戲劇化的。「幼子餓已卒」,「無食致夭折」,景況是凄慘的。「吾寧舍一哀」,用《禮記·檀弓》記孔子的話:「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舍」字有割捨放棄的意思,說我能夠勉強達觀自遣,但鄰里且為之嗚咽,況做父親的人讓兒子生生的餓死,豈不慚愧。時節過了秋收,糧食原不該缺乏,窮人可還不免有倉皇挨餓的。象自己這樣,總算很苦的了。是否頂苦呢?倒也未必。因為他大小總是個官兒,照例可以免租稅和兵役的,尚且狼狽得如此,一般平民擾亂不安的情況,自必遠遠過於此。弱者填溝壑,強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想起世上有多少失業之徒,久役不歸的兵士,那些武行腳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場鑼響,便要真殺真砍,大亂之來已迫眉睫,自然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與終南山齊高,與大海接其混茫了。表面看來,似乎窮人發痴,痴人說夢,那知過不了幾日,漁陽鼙鼓已揭天而來了,方知詩人的真知灼見啊!
這一段文字彷彿閑敘家常,不很用力,卻自然而然地於不知不覺中已總結了全詩,極其神妙。結尾最難,必須結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詩。他思想的方式無非「推己及人」,並沒有什麼神秘。結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從萬民的哀樂,定一國之興衰,自然句句都真,都會應驗的。以文而論,固是一代之史詩,即論事,亦千秋之殷鑒矣。
⑷ 經杜甫舊宅 詩中呈現了杜甫舊宅怎樣的景象
《經杜甫舊宅》是唐朝詩人雍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其中描寫了杜甫舊宅內外荒廢蒼涼的景象,嘆息人事既變,景物亦非。
⑸ 以下幾首詩的欣賞與原文,急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①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②。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晬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並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麼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
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慣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李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鳴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在杜甫的五言詩里,這是一首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縣,是在天寶十四載(755)的十月、十一月之間。是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玄宗、貴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其時,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長安,然而詩人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所以千載以後讀了這首詩,誠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詩人敏銳的觀察力,不能不為人所嘆服。
原詩五百字,可分為三大段。開頭至「放歌破愁絕」為第一段。這一段千迴百折,層層如剝蕉心,出語的自然圓轉,雖用白話來寫很難得超過它。
杜甫舊宅在長安城南,所以自稱杜陵布衣。「老大意轉拙」,猶俗語說「越活越回去了」;怎樣笨拙法呢?偏要去自比稷與契這兩位虞舜的賢臣,所志如此迂闊,豈有不失敗之理。濩(huò;獲)落,即廓落,大而無當,空廓而無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敗了。契闊,即辛苦。自己明知定要失敗,卻甘心辛勤到老。這六句是一層意思,自嘲中帶有幽憤,下邊更逼進了一步。人雖已老了,卻還沒死,只要還未蓋棺,就須努力,仍有志願通達的一天,口氣是非常堅決的。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說「窮年憂黎元」,盡自己的一生,與萬民同哀樂,衷腸熱烈如此,自不免為同學老先生們所笑。他卻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詩到這里總為一小段,下文便轉了意思。
隱逸本為士大夫們所崇尚。老杜說,我難道真這樣的傻,不想瀟灑山林,度過時光嗎?無奈生逢堯舜之君,不忍走開罷了。從這里又轉出意思來,既生在堯舜一般的盛世,當然人才濟濟,難道少你一人不得嗎?構造廊廟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這樣一個人,但我卻偏要挨上來。為什麼這樣呢?這說不上什麼原故,只是一種脾氣性情罷了,好比向日葵老跟著太陽轉呀。忠君愛國發乎天性,固然很好,不過卻也有一層意思必須找補的。世人會不會覺得自己過於熱中功名,奔走利祿?所以接下去寫道:為個人利益著想的人,象螞蟻似的能夠經營自己的巢穴;我卻偏要向滄海的巨鯨看齊,自然把生計都給耽擱了。自己雖有用世之心,可是因為羞於干謁,直到現在還辛辛苦苦,埋沒風塵。
下面又反接找補。上文說「身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但即堯舜之世,何嘗沒有隱逸避世的,例如許由、巢父。巢、由是高尚的君子,我雖自愧不如,卻也不能改變我的操行。這兩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祿,又不忍象巢、由跳出圈子去逃避現實,只好飲酒賦詩。沉醉或能忘憂,放歌聊可破悶。詩酒流連,好象都很風雅,其實是不得已呵。詩篇開首到此,進退曲折,盡情抒懷,熱烈衷腸非常真實。
第二段從「歲暮百草零」至「惆悵難再述」。這一段,記敘描寫議論並用。首六句敘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動身,清早過驪山,明皇貴妃正在華清宮。「蚩尤」兩句舊注多誤。蚩尤嘗作霧,即用作霧之代語,下雲「塞寒空」分明是霧。在這里,只見霧塞寒空,霧重故地滑。溫泉蒸氣鬱勃,羽林軍校往來如織。驪宮冬曉,氣象萬千。寥寥數筆,寫出了真正的華清宮。「君臣留難娛,樂動殷膠葛」兩句亦即白居易《長恨歌》所雲「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說「君臣留歡娛」,輕輕點過,卻把唐明皇一起拉到渾水裡去。然則上文所謂堯舜之君,真不過說說好聽,遮遮世人眼罷了。
「彤庭」四句,沈痛極了。一絲一縷都出於女工之手,朝廷卻用橫暴鞭撻的方式攫奪來。然後皇帝再分賞群臣,叫他們好好地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視了這個道理,辜負國恩,豈不等於白扔了嗎?然而袞袞諸公,莫不如此,詩人心中怎能平靜!「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句中「如」、「豈」兩個虛詞,一進一退,逼問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卻擠滿了這班貪婪庸鄙、毫無心肝的傢伙,國事的危險真象千鈞一發,仁人之心應該戰栗的。
「況聞」以下更進了一步。「聞」者虛擬之詞,宮禁事秘,不敢說一定。豈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樞」、「大內」的情形又何嘗好一些,或者更加厲害吧。聽說大內的奇珍異寶都已進了貴戚豪門,此當指楊國忠之流。「中堂」兩句,寫美人如玉,被煙霧般的輕紗籠著,指虢國夫人,還是楊玉環呢?這種攻擊法,一步逼緊一步,離唐明皇只隔一層薄紙了。
似乎不宜再尖銳地說下去,故轉入平鋪。「暖客」以下四句兩聯,十字作對,謂之隔句對,或扇面對,調子相當地紆緩。因意味太嚴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聲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沖淡。其實,紆緩中又暗蓄進逼之勢。貂鼠裘,駝蹄羹,霜橙香橘,各種珍品盡情享受,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不須愛惜的了。
文勢稍寬平了一點兒,緊接著又大聲疾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老杜真是一句不肯放鬆,一筆不肯落平的。這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似乎一往高歌,暗地卻結上啟下,令人不覺,《鏡銓》夾評「拍到路上無痕」,講得很對。驪山宮裝點得象仙界一般,而宮門之外即有路倒屍。咫尺之間,榮枯差別如此,那還有什麼可說的?是的,不能再說,亦無須再說了。在這兒打住,是很恰當的。
第三段從「北轅就涇渭」至末尾。全篇從自己憂念家國說起,最後又以自己的境遇聯系時局作為總結。「詠懷」兩字通貫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敘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異文。仇注「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時正冬,冰凌未解也。」此說不妥,此詩或作於十月下旬,正不必泥定仲冬。作群冰,詩意自愜。雖冬寒,高水激湍,故冰猶未合耳。觀下文「高崒兀」「聲窸窣」,作冰為勝。這八句,句句寫實,只「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兩句,用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時勢的嚴重。
接著寫到家並抒發感慨。一進門,就聽見家人在號啕大哭,這實在是非常戲劇化的。「幼子餓已卒」,「無食致夭折」,景況是凄慘的。「吾寧舍一哀」,用《禮記。檀弓》記孔子的話:「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舍」字有割捨放棄的意思,說我能夠勉強達觀自遣,但鄰里且為之嗚咽,況做父親的人讓兒子生生的餓死,豈不慚愧。時節過了秋收,糧食原不該缺乏,窮人可還不免有倉皇挨餓的。象自己這樣,總算很苦的了。是否頂苦呢?倒也未必。因為他大小總是個官兒,照例可以免租稅和兵役的,尚且狼狽得如此,一般平民擾亂不安的情況,自必遠遠過於此。弱者填溝壑,強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想起世上有多少失業之徒,久役不歸的兵士,那些武行腳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場鑼響,便要真殺真砍,大亂之來已迫眉睫,自然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與終南山齊高,與大海接其混茫了。表面看來,似乎窮人發痴,痴人說夢,那知過不了幾日,漁陽鼙鼓已揭天而來了,方知詩人的真知灼見啊!
這一段文字彷彿閑敘家常,不很用力,卻自然而然地於不知不覺中已總結了全詩,極其神妙。結尾最難,必須結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詩。他思想的方式無非「推己及人」,並沒有什麼神秘。結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從萬民的哀樂,定一國之興衰,自然句句都真,都會應驗的。以文而論,固是一代之史詩,即論事,亦千秋之殷鑒矣。
⑹ 古代哪些詩人來過四川且留下了詩句
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內雲腳低。
幾處早容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吹來忽不見,望湖樓下水如天(蘇東坡)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
蔭濃煙柳藏鶯語,香散風花逐馬蹄.(王瀛)
西湖風景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王瀛)
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張寧)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
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
長憶西湖,盡日憑欄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雲寒。(潘閬)
⑺ 金聖嘆評唐詩全編的作品目錄
葭秋堂詩序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序 杜審言
春日京中有懷
大 酺
李 嶠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沈佺期
興慶池侍宴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再入道場紀事
紅樓院
和上巳連寒食有懷京洛
龍 池
宋之問
三陽宮石淙侍宴得幽字
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山莊
崔 湜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馬懷素
奉和人日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
武平一
立春日內出彩花樹
劉 憲
立春日內出彩花樹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韋元旦
興慶池侍宴
裴 漼
龍 池
張 說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三月三日承恩游宴定昆池官莊
幽州新歲作
氵邕湖山寺
蘇 頲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興慶池侍宴
扈從鄂杜間奉呈刑部尚書舅崔黃門馬常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張九齡
奉和聖制早發三鄉山行
賈 曾
奉和春日出苑矚目應令
徐安貞
聞鄰家理箏
李 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孫 逖
和左司張員外自洛使人京中路先
赴長安逢立春日贈韋侍御及諸公
張 諤
延平門高齋亭子應岐王教
庚光先
奉和劉采訪縉雲南嶺作
李 憕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賈 至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王 維
大同殿生玉芝龍池上有慶雲百官
共睹聖恩便賜宴樂敢書即事
酬郭給事
早秋山中作
敕賜百官櫻桃
積雨輞川庄作
既蒙宥罪旋復拜官伏感聖恩竊書
鄙意兼奉簡新除使君等諸公
酌酒與裴迪
春日同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之作
出塞作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泉寓目
送楊少府貶郴州
裴 迪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孟浩然
除夜有懷
登安陽城樓
春 情 王昌齡
萬歲樓
九日登高
高 適
同陳留崔司戶早春宴蓬池
夜別韋司士得城字
東平送前衛縣李宷少府
重 陽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崔 顥
黃鶴樓
行經華陰
岑 參
西掖省即事
九日使君席奉餞衛中丞赴長水
奉送杜相公發益州
暮春虢州東亭送李司馬歸扶風別廬
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
和賈至舍人早期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之作
和祠部王員外雪後早朝即事
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
李 頎
送魏萬之京
題璿公山池
寄綦毋三
宿瑩公禪房聞梵
送司勛盧員外
祖 詠
望薊門
萬 楚
五日觀妓
綦毋潛
經陸補闕隱居
崔 曙
九日登仙台呈劉明府容
元 結
橘 井
嚴 武
巴嶺答杜二見憶
張 謂
春園家宴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
別韋郎中
西亭子言懷
劉方平
秋夜寄皇甫冉鄭豐
陶 峴
西塞山下回舟作
獨孤及
同皇甫侍御齋中春望見示之作
張志和
漁 父
李 白
登金陵鳳凰台
題雍丘崔明府丹灶
送賀監歸四明
題東溪公隱居
鸚鵡洲
寄崔侍御
別中都兄明府
劉長卿
漢陽獻李相公
獻淮寧軍節度使李相公
贈別嚴士元
登余干古城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
使次安陸寄友人
送耿拾遺歸上都
送陸澧倉曹西上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阮中丞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送柳使君赴袁州
題靈祐和尚故居
登松江驛樓北望故園
送靈澈上人還越
過賈誼故居
北歸人至德界偶逢鄰家李光宰
賦 得 錢 起
幽居暮春書懷
闕下贈裴舍人
山中酬楊補闕見過
夜宿靈台寺寄郎士元
包 何
闕下芙蓉
和程員外春日東郊即事
同閻伯均宿道觀有述
秦 系
獻薛僕射
題章野人山居
李嘉祐
題遊仙閣息公廟
題靈台縣東山主人
早秋京口旅泊贈張侍御
自蘇台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增思
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
送朱中舍游江東
暮春宜陽郡齋愁坐忽聞枉劉七侍御詩因以酬答
韓 翃
題仙游觀
送王少府歸杭州
送李少府人蜀
送冷朝陽還上元
送高別駕歸汴州
送故人赴江陵尋瘐牧
送客歸江州
皇甫冉
同溫丹徒登萬歲樓
宿淮陰南樓酬常伯能
使往壽州寄劉長卿
秋日東郊作
酬李補闕
酬張二倉曹楊子所居見寄兼呈韓郎中
送孔巢父赴河南軍
韋應物
宴李錄事
自鞏洛舟行人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寓居澧上精舍寄於張二舍人
寄李儋元錫
皇甫曾
早朝日寄所知
秋夕寄懷素上人
郎士元
春宴王補闕城東別業
酬王季友題半日村別業兼呈李明府
還贈錢員外夜宿靈台寺見寄
蓋少府新除江南尉問風俗
盧 綸
長安春望
晚次鄂州
早春歸盩厔舊居寄耿拾遺湋李校書端
耿 湋
上裴行軍中丞
司空曙
南原望漢宮
酬李端校書見贈
題暕上人院
寄胡處士
九日登高
李 益
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
同崔頒登鸛雀樓
崔 峒
寄上韋蘇州兼呈吳縣李明府
竇叔向
夏夜宿表兄宅話舊
李 端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送濮陽錄事赴忠州 張南史
陸勝宅秋雨中探韻
朱 放
早發龍且館舟中寄東海李司倉鄭司戶
竇 常
寒食途次松茲渡先寄劉員外
竇 牟
秋居對雨贈別盧七侍御
於 鵠
送宮人人道
楊郇伯
妓人出家
戴叔倫
和汴州李相公人日立春
贈司空拾遺
過故人陳羽山居
酬耿少府見寄
過賈誼舊居
朱 灣
尋隱者韋九於東溪草堂
王 建
早春午門西望
獻王樞密
早秋過龍武李將軍書齋
送從侄凝赴江陵少尹
上陽宮
華清感舊
同於汝錫游降聖觀
寄舊山僧
題金家竹溪
題石瓮寺
賀楊巨源博士拜虞部員外
贈盧汀諫議
從軍後寄山中友人
贈崔杞駙馬
微雪早朝
送宮人人道
送司空神童
歲晚自感
聞 說
送吳諫議上饒州
故梁國公主池亭
武元衡
崔敷嘆春物將盡恨不同覽時余方
為事牽求及往尋不遇因題留贈
秋夕對雨寄史近崔積
嚴司空荊南見寄
春題龍門香山寺
王 表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權德輿
田家即事
待漏假寐夢歸江東舊居因思惠闍黎茅處士
送李處士弋陽山居
劉禹錫
金陵懷古
松滋渡望峽中
送李瘐先輩北選
張郎中籍遠寄長句開緘之日已及新秋因舉目前仰酬高韻
懷 妓
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中別墅
荊門懷古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漢壽城春望
竇夔州見寄寒食日憶故姬小紅吹笙因和之
題於家公主舊宅
竇朗州見示與澧州元郎中早秋贈作命同答
羊士諤
郡中即事
郡中言懷寄西川蕭員外
陳 羽
夜別溫商梓州 韓 愈
和水部張員外宣政衙賜百官櫻桃詩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答張十一功曹
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
晉公自蔡州人覲途中重拜台司
以詩示幕中賓客愈因之
韶州留別張端公使君
奉和庫部盧四兄曹長元日朝回
柳宗元
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居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別舍弟宗一
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楊巨源
寄江州司馬
送章孝標校書歸杭州因寄白舍人
古意贈王常侍
寄中書同年舍人
送人過衛州
薛司空自青州歸朝
酬盧員外
冬夜陪丘侍御聽崔校書彈琴
題賈巡官林亭
和大夫邊春呈長安親故
贈渾鉅中允
送定法師歸蜀法師即紅樓院供奉廣宣上人兄弟
早 朝
贈張將軍
觀徵人回
送澹公歸嵩山龍潭寺葬本師
張 籍
寄和州劉使君
寄蘇州白二十三使君
寄陸渾趙明府
白居易
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游寺
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
尋郭道士不遇
臨卧聽法曲霓裳
餘杭形勝
履道池上作
舟中晚起
湖上春行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元 稹
過襄陽樓呈上府主嚴司空樓
在江陵節度使宅北隅
和樂天早春見寄
鄂州寓館嚴澗宅
清都春霽寄胡三吳十一
早春尋李校書
初除浙東妻有沮色以詩曉之
贈嚴童子
李 紳
人泗口
江南春暮寄家
滁陽春日懷果園閑宴
回望館娃故宮
重到惠山
憶春日太液池亭東候對
皋 橋
晏安寺
賈 島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
題虢州吳郎中三堂
寄韓潮州愈
送盧少府歸牛渚
朱慶餘
自蕭關望臨洮
羽林郎
歸故園
題廢宅 李商隱
七 夕
聖女祠
重過聖女祠
哭劉蕡
隋 宮
二月二日
籌筆驛
即 日
馬 嵬
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宿晉昌亭聞驚禽
淚
楚 宮
贈從兄閬之
井 絡
寫 意
安定城樓
杜工部蜀中離席
曲 池
潭 州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
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流 鶯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和人題真娘墓
水 齋
韓同年新居餞韓西迎家室戲贈
子初郊墅
贈趙協律皙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
溫庭筠
春日訪李十四處士
南 湖
過馬嵬驛
經李微君故居
寄岳州李員外
游南塘寄知者
寄盧生
春日偶作
和友人溪居別業
贈知音
過陳琳墓
題崔公池亭舊游
西江上送漁父
利州南渡
山中與道友夜坐聞邊防不寧因示同志
寒食前有懷
宿雲際寺
河中陪節度遊河亭
寄清涼寺僧
傷李處士
杜 牧
九日齊山登高
題青雲館
寄題甘露寺北軒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早 雁
西江懷古
齊安郡晚秋
長安雜題
又
街 西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自宣城赴官上京
柳
商山麻澗
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枯 許 渾
姑蘇懷古
南庭夜坐貽開元禪定二道者
韶州驛樓宴罷
鶴林寺中秋夜玩月
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
咸陽城西門晚眺
登故洛陽城
早發天台中岩寺度關嶺次天姥岑
淮陰阻風寄楚州韋中丞
和友人送僧歸桂州靈岩寺
驪 山
傷李秀才
與韓鄭二秀才同舟東下洛中親友送至景雲寺
姑熟官舍
凌歊台送韋秀才
滄浪峽
再游姑蘇玉芝觀
重遊練湖懷舊
村 舍
四皓廟
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
主人宴餞至頻暮宿東溪
凌歊台
金陵懷古
京口閑居寄京洛友人
卧 病
酬錢汝州
寓居開元精舍酬薛秀才見貽
送王總歸丹陽托看故居
晨起白雲樓寄龍興江准上人兼呈竇秀才
灞上逢元九處士東歸
秋晚自朝台至韋隱居郊園
將歸姑蘇南樓餞送李明府
汴河亭
李 遠
聽話叢台
失 鶴
贈南嶽僧
聽王氏子話歸州昭君廟
趙 嘏
長安晚秋
齊安早秋
長安月下與故人語故山
東 望
題橫水驛雙峰院松
登安陸西樓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
憶山陽
憶山陽此是另一日復憶
早發剡中石城寺
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
經漢武泉
送盧緘歸揚州
寄 歸
寒食新豐別故人
薛 逢
開元後樂
長安夜雨
漢 武
獵 騎
宮 詞
題白馬驛
姚 鵠
玉真觀尋趙尊師不遇
劉 威
游東湖黃處士園林 劉 滄
秋夕山齋即事
秋日寓懷
秋日山寺懷友人
經龍門廢寺
咸陽懷古
題王母廟
留別復本修古二上人
懷汶陽兄弟
江樓月夜聞笛
春晚旅次有懷
和友人憶洞庭舊居
晚歸山居
長洲懷古
經麻姑山
經煬帝行宮
項 斯
宿山寺
山 行
雍 陶
送徐山人歸睦州舊隱
經杜甫舊宅
到蜀後記途中經歷
贈玉芝觀王尊師
晴
來 鵬
寒食山館書情
鄂渚除夜書懷
崔 魯
春日即事
過蠻溪渡
春晚岳陽言懷
曹 鄴
碧潯宴上有懷知己
送進士下第歸南海
李群玉
黃陵廟
送秦煉師歸岑公山
玉真觀
金塘路中
九子坡聞鷓鴣
同鄭相公出歌姬小飲戲贈
秣陵懷古
李 郢
贈羽林將軍
江亭晚秋
晚泊松江驛
重陽日寄浙東諸從事
友人適越路過桐廬寄題江驛
裴晉公
江亭春霽
暮春山行田家歇馬
送劉谷
李 頻
湘中送友人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懷
題張司馬別墅
鄂州頭陀寺上方
劉得仁
贈敬晊助教
方 干
題烏龍山禪居
法華寺上方
贈式上人
湖北有茅齋湖西有松島輕棹往返
頗諧素心因成四韻
翁 綬
隴 頭 司空圖
寄贈詩僧秀公
張 喬
河中鸛雀樓
胡 曾
寒食都門作
自嶺下泛舟到清遠峽作
唐彥謙
長 陵
蒲津河亭
寄 懷
章 碣
桃 源
沈 彬
人 塞
皮日休
西塞山泊漁家
開元寺客省早景
初冬偶作寄南陽閏卿
寄閏卿博士
褚家林亭
病後即事
奉和魯望新夏東郊閑泛有懷
陸龜蒙
? ?
別墅懷歸
寒夜同襲美訪北禪院寂上人
小雪後即事
中秋後待月
閑 書
春雨即事
同襲美游北禪院院是故司勛陸郎中舊宅
奉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
褚家林亭
李 豰
浙東罷 府西歸酬別張廣文皮先輩陸秀才
鄭
哭天元觀顧道士
魏 朴
悼 鶴
李 洞
斃 驢
曹 唐
送羽人王錫歸羅浮
送劉尊師祇詔闕庭
暮春戲贈吳端公
贈南嶽馮處士
鄭 谷
鷓 鴣
渚宮亂後作
氵美 陂
登慈恩寺塔
石 城
崔 塗
春夕旅懷
鸚鵡洲春望
張蟲賓
邊 情
贈九江太守
蘇廣文
自商山宿陶令隱居
周 朴
桐柏觀
登福州南澗寺
吳 融
金橋感事
彭門用兵後經沛路
廢 宅
富 春
新安道中玩流水
春歸次金陵
浙東筵上有寄
書 懷
送知古上人
和陸拾遺詠諫院松
即 事
東歸次瀛上 韓 偓
春 盡
重過曲江
三 月
午睡夢江外兄弟
過臨淮故里
避地寒食
途中經野塘
傷 亂
禁中作
曹 松
別湖上主人
南海旅次
劉 兼
夢歸故園
王貞白
洗 竹
韋 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雪夜泛舟游南溪
鄜州留別張員外
柳穀道中作卻寄
憶 昔
天井關
江上題所居
鷓 鴣
鄠杜舊居
庭前桃
悼亡姬
灞陵道中
江皋贈別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遺軒車枉訪
病中延款不得因成寄謝
咸陽懷古
題盤豆驛水館後軒
黃 滔
寄懷南北故人
雁
送 僧
李咸用
題王處士山居
春日喜逢鄉人劉松
廖匡圖
九日陪董內召登高
韋 蟾
送盧潘尚書之靈武
羅 隱
曲江春感
桃 花
重過隨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長句
商驛樓東望有感
梅 花
送舒州宿松縣傅少府
蓮塘驛
憶九華
寄前宣州竇常侍
羅 鄴
征 人
譚用之
贈索處士
寄左先輩
秋宿湘江遇雨
秋夜同友人話舊
徐 寅
贈黃校書先輩璞閑居
覽柳渾汀洲采白蘋之什因成
伍 喬
晚秋同胡秀才溪上
無 名
游朱陂故少保杜公林亭
皎 然
晚春尋桃源觀
清 江
喜嚴侍御蜀還贈嚴秘書
護 國
傷蔡處士
貫 休
獻蜀王建
齊 己
中秋月
寄廬岳僧
聞尚顏上人創新居有寄
送人人蜀
曇 域
懷齊己上人
若 虛
樂仙觀
棲 一
武昌懷古
懷廬山舊隱
⑻ 古詩鑒賞詠懷古跡其二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該詩是作者親臨實地憑吊後寫成的,因而體會深切,議論精闢,發人深省。詩中的草專木搖落,景物蕭條屬,江山雲雨,故宅荒台,舟人指點的情景,都是詩人觸景生情,所抒發出來的感慨。它把歷史陳跡和詩人哀傷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現了主題。詩人瞻仰宋玉舊宅懷念宋玉,從而聯想到自己的身世,詩中表現了詩人對宋玉的崇拜,並為宋玉死後被人曲解而鳴不平。全詩鑄詞溶典,精警切實。有人認為,杜甫之「懷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這種說法自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