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古詩擇文
Ⅰ 關於古詩文
五十套06屆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古詩鑒賞題 一、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江城子
蘇軾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譴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①開頭三句寫景,其主要作用是什麼? (2分)
②上片運用多種手法描寫彈箏女,請擇其一種作具體分析。(3分)
③下片重在寫音樂,最後三小句詩意味深長,試作簡要評析。(3分)
【答案】①寫美麗的山色湖光是為人物設置背景,使人物與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寫山色湖光為人物出場交代背景,以景的美麗襯託人的美麗。
②比喻、雙關——「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寫花的美麗輕盈,其實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一語雙關;襯托——「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將白鷺人格化,或許是因為仰慕美人,或許是因為音樂動聽而停息,以此襯托彈箏女的美麗或音樂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於文字。)
③最後三小句採用欲擒故縱的手法,未正面寫人、寫音樂,反而寫曲終人散,只見青翠的山峰仍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音樂仍盪漾在山水之間,縈繞在人的心頭,言有盡而意無窮。(要扣信音樂評論,點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意。)
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第①一②題。
如夢令
秦觀
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①「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這兩句透露出了作者什麼樣的感受?
②請解釋「門外馬嘶人起」暗示出的內容。
參考答案:①漫漫長夜難盡,孤獨、凄涼的愁緒如同如水的長夜一樣排遣不去。
②暗示出旅途跋涉,長路關山,白晝艱辛的生活又將開始。
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劍客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註:霜刃:劍刃白如霜,閃爍著寒光。
這首詩著力刻畫了一位「劍客」的形象。這是怎樣的一個形象,試作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刻畫了一位手持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而急欲施展才能,於一番事業的劍客形象。
四、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餞別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①上,相思愁白頻②。
【注】①汀洲:水邊或水中平地。②此許後三句均出自梁代柳惲的《江南曲》,詩為:「汀洲采白頻.落日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難。」
本詩的頷聯虛實結合,展現了詩人對朋友離去的依戀。請你具體說說其中「沒」「空」二字所傳達的這份感情。
參考答案:「沒」字緊扣首句的「望」字,友人如飛鳥一樣遠行而去,自己痴立凝望,目光久久追隨,直到望不到所在。而一個「空」字,更展現出被送之.人的遠無蹤跡,也寫出詩人此時空虛寂寞的心情。這兩個詞將作者對朋友的思念與牽掛,以及自己綿綿不絕的愁思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五、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第(1)、(2)題。
早梅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卜運算元·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對這兩篇詠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早梅》一詩在「煉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開」中的一個「一」字,方顯「早梅」之「早」,如換為「數」字,則遠不及此言為妙。
B.「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詩人使用極其樸素的語詞進行直接描寫,寫出了「早梅」味香色澤的特點,同時還寄寓了詩人的生活感受。
C.「驛外斷橋邊」,交代了梅花生長的地點環境。因處在「驛外」和「斷橋邊」,雖花開而無人欣賞更無人栽培,故因「無主」而深感「寂寞」。
D.詩人陸游借「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在風雨飄搖的動盪時代里,內心的孤獨、無助和無限愁苦的情緒。
E.在表現梅花頑強的生命力時,兩篇作品都用環境作襯托:《早梅》藉助的是萬木凍折和深雪夜色,《卜運算元》則藉助了驛外斷橋和風雨黃昏。
參考答案:B、D(B.「直接描寫」應該是間接描寫;D.「直抒胸臆」和「表達了自己」有誤,所引詩句寫作對象是梅花,詩人借詠梅來隱喻自己的不幸遭遇。)
(2)《卜運算元》被公認為陸游的自喻之作。請結合你對陸游的了解,並與《早梅》作比較,談談《卜運算元》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卜運算元》一詞所表現出的思想感情主要有:梅花朴實無華,不慕虛榮,不與百花爭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開放,它的與世無爭使它胸懷坦盪,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志節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淪落到化泥作塵的地步,還香氣依舊。詩人以「群花」喻當時官場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達了雖歷盡艱辛,也不會趨炎附勢,而只會堅守節操的決心。
六、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註解:①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詩歌首句提及的「遷客」當指西漢賈誼,作者借他來表達自己的什麼心情?
(2)《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江城五月,恰逢初夏,當然無梅,可是耳聞笛聲吹寒,不覺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飄飛。作者運用的是什麼手法?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1)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抒發了詩人遷謫之感、去國之情,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含有自我辯白之意。
(2)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託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
七、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回答後面的題目。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①這首詩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感受,詩人情感變化,富有層次。結合具體詞語簡析之。
②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涵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說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①「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試卷」刻畫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依舊」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②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恆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雨,不能達到青山綠樹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
八、閱讀下面兩首元代貫雲石的曲子,然後回答問題。
[雙調]清江引詠梅
其一:南枝夜來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戲。有時節暗香來夢里。
其二:芳心對人妖欲說,不忍輕輕折。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包藏幾多春意也。
(1)從「南枝夜來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這兩句中任選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簡明賞析。
(2)兩首小令都是詠梅,但在狀物言志上各有側重,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將梅花擬人化,形象生動地寫出梅花南枝早綻、隱秘報春的勢態。「溪橋……,茅舍……。」對仗工整(使用疊字,從側面以景襯梅),寫出了梅的神秘朦朧之美和晶瑩玉潔之秀。
(2)(其一)贊美梅花迎雪競先開放,報春而不爭春,幽香而不媚眾的凜然風格,表現了詩人貞潔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寫郊外野梅在煙籠月罩中嬌美動人的無限風韻,抒發了詩人對野梅的傾心贊賞和無限愛憐之情。
九、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註:這首詞作於蘇軾被貶黃州之時。
①開頭「莫聽」「何妨」兩個詞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②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詩中的「風雨」是實指,也是隱喻。聯系詩人的政治處境,分析「風雨」的喻意,並概括詩歌所表現出的作者的生活態度。
參考答案:①「莫聽」表現了作者在風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態度,從而反映出作者曠達的處世態度;「何妨」更小寫出作者在風雨面前還要吟詠著詩句悠然信步,更隱含了作者對自然風雨和生活厄運的挑戰。
②風雨借自然界的風雨比喻和象徵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認為的悲喜之中,作者卻認為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陽光普照,一旦過去都成為虛無。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脫人生態度。在遭受挫折時,不悲觀失望;在境遇順達時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遠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和超脫。
十、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沖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認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1)這是杜甫晚睥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參考答案:(1)「片雲」「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2)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強不息」的要聯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系「不必取長途」。
十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後面的題目。
從軍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總是」二字在詩中起什麼作用?
(2)有人說「高高秋月照長城」一句是「神來之筆」,你是否也這樣認為?請談談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1)起到轉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聲調、曲子如何變換,但變來變去都離不開思鄉別離的內容,從而表明思鄉別離之情難以排遣。
(2)一般的詩總是先寫景再抒情,而這首詩卻是前三句抒情,到最後再寫景。用景物描寫進一步突出思鄉之情,使全詩顯得意境悲壯開闊。
十二、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送魏萬之京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衣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註:離歌:離別之歌。關城:潼關、函谷關。御苑:皇家的宮苑。
砧聲:搗制寒衣的聲音。
(1)首聯、頷聯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的怎樣的特徵(離別的環境)?從中又表達出詩人送別的什麼情緒?
(2)尾聯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
參考答案:(1)「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悲愁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
(2)尾聯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這是一般送別詩最常見的做法。
十三、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魏二(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1)第二句中的「涼」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2)這首詩在藝術構思上虛實結合,請對這種藝術手法及其作用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涼」不僅寫出了秋風秋雨中身體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寫出了此時因朋友分離而倍感凄涼的內心感受。
(2)這首詩的第一、二句寫在一個空中飄散著橘柚香氣的清秋的日子裡,詩人在靠江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然後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後兩句詩人以「憶」字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瀟湘之上,一輪孤月高照,恐難成眠,即使詩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無法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整首詩虛實結合,藉助想像,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更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
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這首詩的首聯用了什麼描寫景物的藝術手法?請作分析。
(2)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寫景和抒情是怎樣緊密結合的。
參考答案:(1)這兩句從秋風、高天寫到江水、沙洲,俯仰結合,視野高遠闊大;猿猴哀嘯,飛鳥迴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動靜相映,聲色並茂,氣韻生動。六種景物構成一幅蒼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圖。
(2)前四句描寫了蒼茫遼遠,蕭瑟衰颯的深秋景象,烘托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苦,憂國傷時的情懷,情與景和諧統一,創造出沉鬱悲涼的意境。
十五、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賦韻
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釋:①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
②岑參,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有此詩。
⑴這兩首詩在內容上有哪些相同之處?
⑵兩首詩各表達了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⑴內容上相同之處:這兩首詩都寫到了故鄉的菊花,都寫了重陽佳節的思鄉之情。
⑵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故園的懷想和思歸之情,流露出歸隱田園的情懷。第二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故園遭受戰亂的痛苦之情,表現了渴望收復失地的心情。
十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移家別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渾(皆,全)
①作者採用什麼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②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准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②「系」字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了它們依戀主人不忍離去的深情;「啼」字寫出了黃鶯嗚叫的特點,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之情。
十七、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唐]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爰。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註:接輿,春秋時的隱士。五柳,指陶淵明。
(1)「寒山轉蒼翠」中「轉」字在寫景中的作用是什麼?
(2)本詩寫景有何特點?
(3)全詩在寫景和寫人之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寫出了山的顏色漸變的動態。
(2)①描寫景物有聲、有色、有形,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②所寫景物都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寫得情景交融;③選取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構成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以上三點答對兩點即可)
(3)表現了詩人隱居生活的閑適快樂。
十八、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溪居即事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余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這首詩純用白描,不做作,不塗飾,樸素自然,平淡疏野,詩人在給我們展現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畫的同時成功攝取了一個農村兒童的形象,試對該形象加以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勾畫了一個熱情純朴、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的形象。
十九、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豐樂亭游春(其三)
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1)這首詩寫了暮春怎樣的特徵?
(2)遊人對此懷著什麼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1)這首詩寫暮春時節一望無際、鬱郁蔥蔥的美景(或:這首詩寫了暮春時節草木青翠、落紅滿地的特徵)。
(2)遊人對此懷著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感情。
二十、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思
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1)詩的第一、二句,寫出了春天景色的什麼特點?
(2)有人認為,全詩側重表現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你認為是這樣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對抒情起到了什麼作用?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明媚動人,生機盎然。(語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詩側重表現詩人內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寫是抒情的基礎和依據。詩歌前兩句,詩人選取春天景物進行描繪,著意渲染春天的絢爛風光;三、四句抒情,轉寫愁思,東風不能吹愁,春日卻能興恨,前詠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鋪墊。②用美好景色反襯內心的愁恨(樂景寫哀),情感表達婉曲深刻。
Ⅱ 江上古詩
江上
作者: 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回。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王安石《江上》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王士禛《江上》
Ⅲ 江上的古詩
Ⅳ 《江上》張繼樓詩歌
江上
張繼樓
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排水戲耍。一雙雙小手撥動著浪花,你撥我濺笑聲哈哈,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Ⅳ 王安石江上的詩句
江上
江水漾西風,
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
吹過亂山東。
白話譯文:
江面上吹過一陣秋風,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並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後,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後,一日游長江有感而作。
《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朴,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Ⅵ 古詩江上作者王安石
江上
王安石
江上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註:①此詩雖題為「江上」,其實寫於作者乘船離開親人之時.
【賞析】
從來抒寫離別之情,前人所作已多,故作者不願落套.此詩說,別情隨著江水的流駛而東去了,這是見到江流而生發的;笛聲幽怨,似乎也在傾訴別情,但被西風吹走了,這是聽覺上的感受.唯別情到底如何,還是沒有說,唯讀了之後,令人感到其份量之重.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例子,本詩中一個「漾」字就含義豐富,一個「漾」,寫出三層意思:①寒風拂過江面.②江面水波盪漾.③盪漾的水波也意味分別時人們不能平靜的心情.(漾,是水不平靜)
前人評價此詩,說王安石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離情」本是看不見,吹不動,在人們心裡的,但是在作者筆下,卻成了一個「能夠吹動的物體」,這就把「情」物化了.
把情物化之後,其意思是:作者與親人分別,乘船離開,笛聲響起,那笛也不肯停住.就這樣,一個勁兒地纏住了他,折磨他,他想要擺脫又擺脫不了……正在無可奈何的時候,猛一抬頭,原來船已轉入亂山的東面.剛才同親人分手的渡口,早已退得遠遠,望也望不到了,寫出了作者的滿懷離情別緒.
Ⅶ 江上 王安石的古詩
江上
王安石
江上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註:①此詩雖題為「江上」,其實寫於作者乘船離開親人之時。
【賞析】
從來抒寫離別之情,前人所作已多,故作者不願落套。此詩說,別情隨著江水的流駛而東去了,這是見到江流而生發的;笛聲幽怨,似乎也在傾訴別情,但被西風吹走了,這是聽覺上的感受。唯別情到底如何,還是沒有說,唯讀了之後,令人感到其份量之重。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例子,本詩中一個「漾」字就含義豐富,一個「漾」,寫出三層意思:①寒風拂過江面。②江面水波盪漾。③盪漾的水波也意味分別時人們不能平靜的心情。(漾,是水不平靜)
前人評價此詩,說王安石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離情」本是看不見,吹不動,在人們心裡的,但是在作者筆下,卻成了一個「能夠吹動的物體」,這就把「情」物化了。
把情物化之後,其意思是:作者與親人分別,乘船離開,笛聲響起,那笛也不肯停住。就這樣,一個勁兒地纏住了他,折磨他,他想要擺脫又擺脫不了……正在無可奈何的時候,猛一抬頭,原來船已轉入亂山的東面。剛才同親人分手的渡口,早已退得遠遠,望也望不到了,寫出了作者的滿懷離情別緒。
Ⅷ 江上的古詩王安石
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譯文回
江上秋答風陣陣,水波盪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現船隻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Ⅸ 江上送王安石寫的古詩
江上
朝代:宋朝 作者: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翻譯:
江面上吹過一陣秋風,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
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並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盪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的並不在要再現什麼秋聲秋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法,用景襯情:獵獵的西風帶來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的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生感觸,晚開的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也讓人鬱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而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出來:「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特定的季節、特定的景物,觸動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是自己遠離故鄉、孤身在外,湧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雋的詩韻詩味。
對於離情讓橫笛吹送的問題,古文學者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的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方而去的船,看著江上的風光,秋意甚濃,也使滿懷離情的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的,聽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到亂山的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奇特的化虛為實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