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得詩句
1. 易盞堂:瞧,古詩詞是怎樣贊頌建盞的
建盞,意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碗,即建窯黑釉盞
宋代建窯所產的黑釉瓷器,絕大多數是茶碗,統稱「建盞」。它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曾經是皇室御用茶具。被譽為宋代第一茶器。
建盞賞析
2. 如何用詩句表現建盞之美歐陽修與好友的茶
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
與好友梅堯臣
這些流芳百世的名家
究竟對建盞之美
有怎樣的心得?
▼
原創:如何用詩句表現建盞之美(二)
文 / 建盞君
3. 關於茶禪的詩句
1、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錢起·唐《與趙莒茶宴》
譯文:翠竹下之下舉專行茶宴屬,一道飲紫筍茶,並一致認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還好。俗念雖全消,茶興卻更濃,直到夕陽西下才盡興而散。
2、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李清照·宋《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譯文:酒後更喜歡品嘗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3、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白居易·唐《山泉煎茶有懷》
譯文: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4、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張繼·唐《山家》
譯文:全家正忙著趁晴焙茶、曬谷。屋子裡因為焙茶燒柴充滿煙霧,屋外曬場上的穀子又時時需要翻曬。
5、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辛棄疾·宋《定風波·暮春漫興》
譯文: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4. 當朋友問你建盞是什麼,該如何回答
?
點茶工具
建盞,可謂是天工和人巧的
完美結合和表現
而隨著時光的流逝
建盞,這個曾是茶文化的代表
已經沉睡了幾百年之久
而相反的是,它的輝煌
不僅沒有被歲月所消磨
隨著時間越發厚重
歷史的底蘊和傳奇色彩就更加的渾厚了
——前言
建盞來源
建盞,開始出現在再唐末五代的時期,而興盛則是在兩宋及元初,為什麼建盞會在兩宋的時候開始興盛呢?
因為當時鬥茶盛行
剛好建盞的「重、大、黑」
恰好符合了鬥茶的需求
因此,在兩宋之間它不僅是被文人墨客所喜愛更是受到了宋代皇帝宋徽宗所青睞,宋徽宗還因此作了一首詩來表達對建盞的喜愛
螺鈿珠璣寶合裝,琉璃瓮里建芽香。
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
——宋徽宗
文會圖·【宋徽宗】趙佶
在當時兩宋時期,只要是一個文人雅客都會人手一隻建盞,當時有很多名人都是它的粉絲,像蘇軾、歐陽修、還有陸游等等,這些我們熟知的大文豪都在他們的詩句當中描述了建盞,可想而知建盞在當時的風靡程度。
1、釉淚是什麼?
建盞都是採用正燒的方法,所以,在口沿處釉層會比較薄,而建盞的內底聚的釉會比較厚,外壁,則往往施半釉,以達到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的現象發生。由於釉在高溫當中,容易流動的特性,所以也會有掛釉的現象,這種現象俗稱「釉淚」或者「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出現釉淚的建盞
2、鐵胎似骨
建窯的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而建盞口沿部分的釉層比較薄,所以,會呈現出褐紅色,有的則是近似芒口。
建盞胎質的基本特徵是含砂粒較多,使得建盞胎質較為粗糙,用手摸露胎處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它粗糙的手感。它的截面分為黑色、灰黑色、黑褐色,這也是因為它含鐵量較高的原因導致的。建盞的胎骨厚實堅硬,用手指去敲擊的時候,能發出金屬般的聲音,所以,我們也把建盞稱為「鐵胎」,握在手中會有一種厚重的感覺,正是由於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適合鬥茶的需求,也使得它在宋代成為了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鐵胎似骨
3、燒制難度
建盞的釉層雖然看起來很是花哨,但是,製作中真有傳聞中的那麼難嗎?究竟是為什麼這么難呢?
由於呢,這個結晶釉在窯爐高溫當中難以控制,再加上氧化鐵如果含量高的話,胚體是難以承受住高溫的,因此,想要燒制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有美麗斑紋的建盞,除了嚴格的執行13道工序之外,還必須掌控好胚土、釉礦、窯溫和窯中氣氛等關鍵因素。
難得的花紋釉色
在宋代,燒制上百萬件
才得一兩件油滴盞
要燒制幾千萬件
才能偶得一兩件最珍貴的曜變盞。
看到這里,大家還覺得建盞
是一個簡單的工藝品嗎?
好了,關於建盞燒制的知識,今天就先講到這了,不知道你看完以後,是不是也跟我一樣覺得每一個建盞都是來之不易呢。就算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建盞紋路的燒制還處在一個隨機的狀態,不能夠做到想燒什麼紋路就什麼紋路,有很多,都是要靠量堆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玩建盞的時候就且玩且珍惜吧。
5. 關於建盞故事"一盞一城"中的城市是哪個城市
是「稻葉山城」;齋藤道三讓出了傳世的建盞稻葉天目後讓織田信長退了兵。相關完全一盞一城的故事可以去盞行天下公眾號里了解一下
6. 關於建盞的禪意詩句
北宋大文豪黃庭堅《滿庭芳》:「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纖纖捧」是玉手輕輕捧起一隻建盞,有愛惜、庄嚴之感,「研膏濺乳」是點茶中調膏、擊拂兩個工序,「研」為慢,「濺」為飛,動靜相宜。鷓鴣斑必須含金色,要有金絲狀細紋,即金縷。且層層遞進,日光下變幻若隱若現的虹彩。
最早督創小龍鳳團茶餅的北宋名臣蔡襄在贊譽建茶的《北苑十詠·試茶》詠道:「兔毫紫甌新,蟹眼青泉煮。雪凍作成花,雲閑未垂縷。」用竹筅擾動茶餅在紫黑色的建盞的沸水中,茶湯的湯面上會凝著一層如同雪凍花一樣的泡沫,而茶湯泛起的香味似閑雲飄盪,且無水痕。
7. 有關禪意的詩句
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於禪意的詩句。有關禪意的詩句我個人就很喜歡這幾首:
1.題義公禪房
唐·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2.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唐·王維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3.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唐·王維
龍鍾一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8. 建盞在宋代為什麼這么火呢
宋代的城市與唐代不同,唐代城市主要突出的是政治功能,而在宋代,大部分城市不設城牆,建在交通交匯處,以手工業或貿易促進人口聚集。這使得絲綢、茶葉、瓷器等這類奢侈品需求量大增,這種需求帶來的影響就是手工技藝不斷發展,瓷器種類增多,建盞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鬥茶示意圖
✪宋徽宗的個人作用
宋徽宗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皇帝,但絕對是一個極有造詣的藝術家,有宋一代書法第一,又兼具文藝青年的各種喜好。人家寫了一本《大觀茶論》對建盞是這樣評價:”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這句話至今仍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一句。宋徽宗不僅自己喜歡用建盞,還兼職推銷員,據《宣和遺事》載:“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賜蔡京飲之”。可見建盞在宋代想不火都難。
9. 建盞又有什麼獨特之處,使得宋代皇家貴族獨愛之
建盞在宋代成為皇家貴族不惜重金追求的寶物,也是文人爭相題詠的珍品。北宋皇帝徽宗在《大觀茶論》、書法家蔡襄在《茶錄》裡面均明確指出,建盞是最適合點茶和鬥茶的茶器。
那麼除了我們常知的「茶色白,宜黑盞」、「坯微厚,熁[xié]之久熱難冷」,以及特有的兔毫、鷓鴣斑、曜變等釉色斑紋外,在器型上,建盞又有什麼獨特之處,使得宋代鬥茶家的獨愛之呢?
1、盞心
盞心的圓是茶粉的量器,宋朝點茶用約一錢七的茶粉(約5-6公克),剛好填滿盞心。
2、止釉線(施釉線)
第一次注水到第一道折沿(止釉線),狹窄的盞心方便調膏,調膏的水量剛好使這止釉線位於這個位置,而這止釉線也是燒制時必須的,否則易流動的釉若沒這道折沿,會流至匣缽造成沾黏變成廢品。
3、盞壁角度
點茶前後需要六次注水,由於接近45度角敞開的盞壁,使漸漸升高的水面形成開闊的空間,點茶時易於擊拂。
4、指溝
近口緣處盞壁內折,此處盞內有一條「指溝」,溝上還有一條凸出的折沿。這恰到好處的設計,剛好吸收掉擊拂時波濤洶涌的茶湯能量,使茶湯不致溢出。而且快速充點時,即便偶爾的失控,折沿能夠將失控的茶湯阻擋、迴流到茶碗內,不至於溢出。
5、口緣
盞的口緣微撇,品飲時非常適口,以時下的說法,便是「符合人體工程學」。
6、胎體
上薄下厚的胎體造成重心下壓,茶盞不容易翻倒。因而,建盞有一種金雞獨立般的挺拔沉穩感覺。而建盞的黑釉襯托著如粥面的茶湯形成強烈對比,陰陽調和,也方便檢視鬥茶時湯花退去所露出的水痕,建盞因而成為鬥茶的利器。
這些實用性使得建盞最適用於宋代的點茶方式與手法,也呈現出其獨特的美。建盞的美是深層的美,美在他簡單俐落的線條,美在他未經釜鑿的色彩變化,這是一種氣質與意境之美,而非膚淺的形色之美~
10. 贊美建盞的名句
?點茶工具建盞,可謂是天工和人巧的完美結合和表現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建盞,這個曾是茶文化的代表已經沉睡了幾百年之久而相反的是,它的輝煌不僅沒有被歲月所消磨隨著時間越發厚重歷史的底蘊和傳奇色彩就更加的渾厚了——前言建盞來源建盞,開始出現在再唐末五代的時期,而興盛則是在兩宋及元初,為什麼建盞會在兩宋的時候開始興盛呢?因為當時鬥茶盛行剛好建盞的「重、大、黑」恰好符合了鬥茶的需求因此,在兩宋之間它不僅是被文人墨客所喜愛更是受到了宋代皇帝宋徽宗所青睞,宋徽宗還因此作了一首詩來表達對建盞的喜愛螺鈿珠璣寶合裝,琉璃瓮里建芽香。
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宋徽宗文會圖·【宋徽宗】趙佶在當時兩宋時期,只要是一個文人雅客都會人手一隻建盞,當時有很多名人都是它的粉絲,像蘇軾、歐陽修、還有陸游等等,這些我們熟知的大文豪都在他們的詩句當中描述了建盞,可想而知建盞在當時的風靡程度。
1、釉淚是什麼?建盞都是採用正燒的方法,所以,在口沿處釉層會比較薄,而建盞的內底聚的釉會比較厚,外壁,則往往施半釉,以達到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的現象發生。由於釉在高溫當中,容易流動的特性,所以也會有掛釉的現象,這種現象俗稱「釉淚」或者「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