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賈正古詩

賈正古詩

發布時間: 2021-02-19 17:43:04

㈠ 找古詩和名人名言!!!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於一般的詠物體,可也並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雲雲。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痴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麼要有這么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藉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於「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溪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庄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庄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麼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託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託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溪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溪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後,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玉溪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那麼,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麼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於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里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後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里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溪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溪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麼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於此,玉溪詩之所以為玉溪詩者,尤在於此。

玉溪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於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瘐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則箏瑟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杜牧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本題共三首,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宮,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裡尋歡作樂。後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的這首絕句尤為精妙絕倫,膾炙人口。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著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綉。「綉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綉嶺、西綉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接著,鏡頭向前推進,展現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著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後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卻都包蘊著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兩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明於此,那麼前面的懸念頓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成一體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當我們讀到這里時,不是很容易聯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嗎?「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並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㈡ 古詩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賞析

原文:《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白話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地區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祗來供奉,而不知道這里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賞析:

此詞作於開禧元年(1205 )。當時,韓侂胄正准備北伐。賦閑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知鎮江府,出鎮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蘇鎮江 )。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後,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准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艱難,深感很難有所作為。

在一片緊鑼密鼓的北伐聲中,當然能喚起他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又感到憂心忡忡。這種老成謀國,深思熟慮的情懷矛盾交織復雜的心理狀態,在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裡充分地表現出來,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而被後人推為壓卷之作(見楊慎《詞品》)。這當然首先決定於作品深厚的思想內容,但同時也因為它代表辛詞在語言藝術上特殊的成就,典故運用得非常恰到好處;通過一連串典故的暗示和啟發作用,豐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綉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英雄志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里著筆的。

孫權以區區江東之地,抗衡曹魏,開疆拓土,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盡管斗轉星移,滄桑屢變,歌台舞榭,遺跡淪湮,然而他的英雄業績則是和千古江山相輝映的。劉裕是在貧寒、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逐漸壯大的。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他曾兩度揮戈北伐 ,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故土。

這些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被形象地概括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句話里。英雄人物留給後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傳說中他的故居遺跡,還能引起人們的瞻慕追懷。在這里,作者發的是思古之幽情 ,寫的是現實的感慨。

無論是孫權或劉裕,都是從百戰中開創基業,建國東南的。這和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於江左、忍氣吞聲的懦怯表現,是多麼鮮明的對照!

如果說,詞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還比較軒豁呈露,那麼,在下片里,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隱了。

㈢ 清明血脈里的眷戀第二段引用古詩詞有什麼作用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到清明,往往就有著如絲如縷的春雨綿綿,總讓我想起賀鑄的《青玉案》:「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看到這樣的詩句,難道你還不懂人心上繚繞的那點憂愁嗎?

清明的憂和愁,不是閑愁,它是實實在在有來由的憂傷,因為我們要在這個節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習俗的,除了因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掃墓之外,還有踏青、植樹、盪鞦韆、打馬球、插柳條等。這個節日生機蓬勃,在生機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託。清明是一個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這個日子裡也有著深深的眷戀。

我總是在清明時節,自覺不自覺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時候是一個名字,有的時候是一段細節,有的時候甚至會想起一個電話號碼,或者清晰而遙遠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記憶關乎一些逝者,也關乎一些生者,但牽連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這個日子,給了人放縱感情的一個理由,盡可以讓我們逐著思緒去天邊飛,如同那些牽線的風箏,無論在天邊、樹梢,還是落進池塘,遠遠近近,總會有一根線,叫作清明。

這個日子裡,我確定能夠想起來的人,是我的姥姥和我的父親。

關於姥姥的記憶,一次一次地來到過我的夢中,夢里永遠是我最後見到她的那個日子。她在吐了一夜鮮血之後,為了不耽誤我的考試,悄悄藏好半缸子鮮血,鞋干襪凈,整好頭發,坐在床沿上等著送我上學。出家門前,姥姥叫住我,給我的手裡塞了兩個桔子,說,乖,去考試吧,回來姥姥還坐在這兒等著你。

15歲的那年夏天,我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子,我從滿月被媽媽抱回的那個小院子,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姥姥的那個小院子,看見守了我15年的姥姥常坐的那個床沿空了。問媽媽,問舅舅,他們說姥姥進了醫院,還說讓我考完試後再踏踏實實地去看姥姥,接她回家。我就這么一門一門地考試,那是我初中畢業的中考,考完的那天回家,看見媽媽和舅舅神色凝重地坐在客廳,他們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讓我的腦袋「嗡」一聲就炸開了。他們跟我說的是,你長大了,要告訴你一件事。然後我才知道,姥姥住進醫院三天後就走了。她進醫院的時候,胃裡的瘤子已經破了,人迅速地脫形消瘦,80高齡的老人,醫生說手術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讓老人喜歡的孩子來送送吧。但是,要強的姥姥跟我媽媽和舅舅說,就讓孩子記住我坐在床沿上送她上學的樣子,現在這個樣子會嚇住孩子,我不見她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姥姥生命里的遺憾,或者這才是她真正的驕傲。我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我生命里的遺憾,還是我的幸運。我的姥姥,就這樣在每一年清明回到我的夢里,沒有倉惶,沒有憔悴,永遠是那樣鞋干襪凈,目光從容。

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個人是我的父親。父親是一個小女兒生命中邂逅的第一個男人,是那個永遠可以縱容她的任性,永遠可以呵護她的無理,永遠可以給她對人性和對愛情的信任,永遠在她背後如山般溫暖的那個臂膀。我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以後,女兒才能一一解開對父愛的誤讀,父愛是溫暖的,但也是矜持的。父親有的時候寧肯把愛守成一個巨大的秘密。

我小時候對父親的感覺只是嚴厲而已,我甚至覺得自己就是大觀園里的賈寶玉,姥姥像賈母那樣慈祥地呵護我,而不常回家的父親,每次帶回那麼多的書,要查我的詩文,要查我練字練得如何,在我的眼裡他簡直就是賈正。最先教我背詩詞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讀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臨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讀了研究生,幾乎我寫的每一篇論文,父親都要一字一字地給我修改,不僅僅改文章的層次,甚至還會改我倒插筆的筆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數字還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親辭世,我在心裡對他都是有一點點兒畏懼的,直到多年以後,媽媽告訴了我一件事情,這是在爸爸生前我從來不知道的。

那是他的60大壽,當時的北京天寒地凍,我正在讀大學,中午從學校騎自行車回家,買了一個大蛋糕。怕紙盒子把蛋糕撞得歪歪散散,所以我一隻手扶著車把,一隻手拎著蛋糕盒子,在寒風里費了好大的勁兒騎回家。

跑上四樓,我興高采烈地說:「爸,我下午去上課,等我放學回來,晚上給您過生日,咱們吃這個大蛋糕。」

爸爸漫不經心地瞥了一眼,說:「嗨,這都是你們小孩兒吃的東西,我才不吃這個呢。」

我當時心裡還想,太不給面子了,可是看爸爸笑了笑,我也沒多想,就跑回去上課了。下課回來,媽媽已經把蛋糕從盒子里拿出來,我們一起切蛋糕,說說笑笑。我記得自己還用楓葉貼在白卡紙上,寫上詩,專門給他做了一個生日卡。爸爸那個60大壽過得非常高興,雖然嘴上說不愛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盤吃得乾乾凈凈。

多年以後,媽媽告訴了我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學之後,家裡來了一個世交家的孩子,剛剛上大學的小男孩,叫濤濤。爸爸順口就跟他說:「濤濤啊,這是你小丹姐姐剛給我買的蛋糕,我又不愛吃這個,你拿走吧。」濤濤歡天喜地,捧著蛋糕就走了。

大概又過了一會兒,離我下午放學不到一個小時,爸爸開始像一個犯了錯的小孩子一樣,在屋子裡坐卧不安,走來走去,媽媽問他怎麼了,爸爸就小聲叨叨著說:「我犯錯了,那個蛋糕是丫頭給我買的,我不愛吃也不能給別人啊!你快幫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麼顏色?是什麼牌子?丫頭在蛋糕上面給寫的是什麼字?你能想起多少,咱倆往一塊湊,我得去那個蛋糕店買一個一模一樣的蛋糕。」隨後,爸爸就急匆匆地出了門,騎上自行車,冒著寒風滿大街去找,找那個他根本不愛吃的蛋糕。據說,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鍾之前,我60歲的老爸爸,拎著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這就是我的爸爸,這就是一直被我誤讀的那個爸爸。

每每清明,我總是想起《論語》上的那句話:「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安康俱在的時候,兒女的心永遠是欣慰的、驕傲的,還帶著一點點兒受嬌寵的、活潑潑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們年歲高,自己膝前盡孝的日子不多了,就會憂懼叢生。

㈣ 求一藏頭詩

我定將心隨東風,
愛恨悠悠情非空。
賈寶玉為林妹痴,
正名修得生死共。
麗景海風亦洶涌,
不為今朝披月紅。
後人談笑戀難結,
悔意絕無連里終。

㈤ 誰能給我推薦幾首古詩

楚江懷古
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注釋】木蘭舟:典出《迷異記》:「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雲中居:雲神。
【簡析】詩題懷古,實是抒發自己的感情,自己懷才不遇,很自然地想起屈原來,這就不只是秋的蕭瑟,而是自身的悲涼了。

馬戴,字虞臣,生卒年不詳,海州東海(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人。

生活於中晚唐之交的動盪年代,會昌四年進士及第,終官太學博士。

其詩很為時人及後世所推崇,尤以五言律詩著稱。作品以《會昌進士集》之名行世。

還有就是唐代李賀的一些詩,如:

李賀是唐代的著名詩人,字長吉,又稱「李昌谷」。
李賀為唐宗室之後,自幼家貧,卻才華橫溢,有「少年心事拿當雲」的壯志,他七歲時,就以詩歌之制名動京華。但由於他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諧音,因此朝廷不許他參加科舉考試,後韓愈上文為他辯解,也未獲成功。李賀一生抑鬱不得志,只做過一個奉禮郎的小官,終年二十七歲。
李賀悲憤、苦悶、虛無、幻滅的心境以及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的心態造成了他怨憤激越、瑰麗凄惻、偏重想像的詩風。他的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白等多方面的影響,其想像奇特,色彩濃烈,用語力求峭奇,奇崛冷艷,著力於事物狀態和色彩表現,偏重於印象。
李賀的一部分詩歌的中心內容是懷才不遇的悲憤,帶著幽冷、凄婉的色彩,如:
秋 來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馬詩》二十三首也是通過馬表現賢才的懷才不遇。
李賀的第二類詩描寫幻想中的神仙世界,如《夢天》寫夢游月宮,俯視人間,因不滿現實而又無法改變它,終於逃避現實;《天上謠》寫神仙之樂:
天 上 謠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
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州步拾蘭苕春。
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在這首詩中,天河中飄著閃爍的星星,雲彩是天河中的流水,學著發出流水的聲音。天上的神仙如人間一般勞動,一樣的有音樂。天上的這種美麗的生活是李賀的幻想。
李賀還有一些詩諷喻、描寫人間疾苦,寫戀情、閨思、宮怨。他的詩的意象帶有很大的虛幻和想像的成分,他的筆下,馬骨會發出銅聲,太陽會發出玻璃一樣的聲音:「羲和敲日玻璃聲」;鬼魅的世界裡,人間的黑夜是冥界的白曉,火炬的顏色是「漆」的顏色(黑色),鬼火是「碧」色。他的意象之間的跳躍並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了一個不能平靜的靈魂。
李賀的語言常在色彩和情態上著力, 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寫綠,有「寒綠」、「頹綠」、「絲綠」、「凝綠」、「靜綠」;寫紅,有「笑紅」、「冷紅」、「愁紅」、「老紅」;風有「酸風」,雨有「香雨」,龍鳳的玉脂會「泣」,而「天若有情天亦老」。

晚唐李商隱的詩受李賀影響較多,並著有《李長吉小傳》;杜牧著有《李長吉歌詩序》。
李賀的代表作有:《夢天》、《海上謠》、《金銅仙人辭漢歌》、《李憑箜篌引》、《蘇小小墓》、《老夫采玉歌》等。

㈥ 詩名里帶鄭字的詩詞有哪些

非常多的:
1、滎陽鄭

鄭燮
《沁園春·花亦無知》
2、鄭公樗散鬢成絲

杜甫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
3、鄭注用事

杜牧
《秋娘詩並序》
4、去茲鄭衛聲

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5、風流鄭季庄

蘇軾
《南歌子·欲執河梁手》
6、鄭子真、岩谷躬耕

蘇軾
《行香子·三入承明》
7、小鄭非常強記

蘇軾
《烏夜啼·莫怪歸心甚速》
8、鄭庄好客

蘇軾
《減字木蘭花·鄭庄好客》
9、君莫是、鄭當時

范成大
《木蘭花慢·古人吾不見》
10、寵拜三公入鄭庄

王之道
《減字木蘭花·金尊頻倒》
11、不比鄭聲淫

張掄
《訴衷情·閑中一弄七弦琴》
12、鄭庄好客

姚述堯2
《減字木蘭花·煙收雲斂》
13、鄭人緩也泣

辛棄疾
《蘭陵王·恨之極》
14、鄭賈正應求死鼠

辛棄疾
《瑞鷓鴣》
15、寄與馮川鄭小奴

石孝友
《鷓鴣天·別後應憐信息疏》
16、籍籍鄭庄人物

韓淲
《好事近·臘雪映江梅》
17、便引鄭郊溱洧

魏了翁
《水調歌頭·尚記春歸日》
18、說鄭公家

吳潛
《柳梢青·綠野平泉》
19、等待鄭公風

劉辰翁
《臨江仙·舊日采蓮羞半面》
20、惟鄭國三良

無名氏
《喜遷鶯·古今三絕》
21、鄭公鄉老開酒尊

李賀
《南園》
22、燒丹鄭舍人

白居易
《感事》
23、鄭庄場圃入微茫

元好問
《鷓鴣天·偃蹇蒼山卧北岡》
24、示秀才鄭彥通流水小橋橫

王惲
《感皇恩 癸未重午日,冶頭回轡,得感皇恩一》
25、凋零鄭圃

馮尊師
《蘇武慢·返照回光》
26、鄭綿絡些
先秦
屈原
《招魂》
27、起鄭舞些
先秦
屈原
《招魂》
28、鄭衛妖玩
先秦
屈原
《招魂》
29、代秦鄭衛
先秦
屈原
《大招》
30、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
先秦
屈原
《卜居》
31、流鄭激楚
魏晉
曹丕
《善哉行》
32、稚川師鄭君

陸游
《讀王摩詰詩愛其散發晚未簪道書行尚把之句因》
33、南鄭歸來二十霜

陸游
《秋思》
34、我昔在南鄭

陸游
《夏夜》
35、衣食行鄭白沃

梁啟超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36、獨恨無人作鄭箋

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
37、鄭公獨挽首

張鎡
《雜興》
38、林鄭珍

釋慧性
《偈頌一百零一首》
39、誰料鄭聲亂雅中

釋紹曇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40、鄭國遊人未及家

李頎
《送陳章甫》
41、周王逢鄭忿
南北朝
庾信
《詠懷》
42、作此曲別鄭次皋、辛克清、姚剛中諸君

姜夔
《探春慢·予自孩幼從先人宦於古沔》
43、驅車鄭城宿

王昌齡
《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
44、鄭衛不足聽

白居易
《答《桐花》》
45、鄭君得自然

白居易
《鄭生嘗隱天台,徵起而仕。今復謝病,隱於此》
46、聲妓放鄭衛

白居易
《對酒閑吟贈同老者》
47、何人為覓鄭瓜州

杜甫
《解悶十二首》
48、勞生愧嚴鄭

杜甫
《渼陂西南台》
49、流水非鄭曲

李白
《送楊少府赴選》
50、豈但祁岳與鄭虔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51、鄭庄驛

游次公
《賀新郎·斗柄回秋律》
52、鄭子江頭逢二女

晁補之
《調笑/調笑令》
53、鄭庄風韻

韓元吉
《醉蓬萊·聽清歌初轉》
54、鄭玉非娼女

劉仙倫
《賀新郎·鄭玉非娼女》
55、衛姬鄭女腰如束

高觀國
《玉樓春》
56、一洗淫哇鄭衛

林正大
《水調歌·耿耿銀潢凈》
57、鄭聲放

馮取洽
《賀新郎·二老交相訪》
58、記貞觀、鄭公恰至

牟巘
《滿江紅·七莢新春》
59、張翁與鄭婆

寒山
《詩三百三首》
60、張翁與鄭婆

寒山
《詩三百三首》
61、不煩鄭氏箋

寒山
《詩三百三首》
62、鄭庄置驛

李瀚
《蒙求》
63、鄭均白衣

李瀚
《蒙求》
64、鄭眾不拜

李瀚
《蒙求》
65、鄭崇門雜

李瀚
《蒙求》
66、仰慕嚴鄭

嵇康
《幽憤詩》
67、憶從南鄭入成都

陸游
《感舊》
68、常思南鄭清明路

陸游
《梨花》
69、常思南鄭日

陸游
《秋冬之交雜賦》
70、秦收鄭渠成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十首》
71、遠托鄭人緩

黃庭堅
《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輒》
72、南鄭奮熊羆

邵雍
《觀棋大吟》
73、實能魏鄭
魏晉
曹攄
《贈歐陽建》
74、陳國鄭東門
南北朝
鮑照
《幽蘭》
75、出鄭終無反
南北朝
庾信
《周宗廟歌 皇夏》
76、如何鄭公客

陳師道
《絕句》
77、鄭魯有游女

艾性夫
《雜言》
78、豈獨魏鄭公

方回
《秋晚雜書三十首》
79、鄭圃趙昌父

方回
《秋晚雜書三十首》
80、鄭君故多方

蘇軾
《和陶讀《山海經》》
81、相攜話別鄭原上

蘇轍
《懷澠池寄子瞻兄》
82、自是秦樓壓鄭谷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
83、列子居鄭圃

李白
《贈張公洲革處士》
84、鄭公詩人秀

李白
《游水西簡鄭明府》
85、莫辨陳鄭火

李白
《大庭庫》
86、鄭氏才振古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
87、鄭公縱得歸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虔》
88、給事論鄭注

杜牧
《李給事中敏二首》
89、--鄭愔陳師振旅清九垓

李顯
《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
90、--鄭愔萬邦考績臣所詳

李顯
《景龍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萊宮,御大明殿,》
91、鄭生運其謀

盧照鄰
《詠史四首》
92、北疆雖入鄭

張九齡
《登荊州城樓》
93、吉凶恆委鄭

沈佺期
《答魑魅代書寄家人》
94、鄭李光時論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95、鄭逃秦谷口

張籍
《贈殷山人》
96、之子夫君鄭與裴

李商隱
《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
97、過揚於鄭氏山亭

蔡松年
《水龍吟 仆三年為郎外台,故人揚子能作廣文》
98、免教鄭谷嘆多端

馬鈺
《望蓬萊 八日》
99、鄭人懼稽顙
魏晉
曹丕
《廣陵於馬上作詩》
100、四十從戎駐南鄭

陸游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01、四十從戎駐南鄭

陸游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02、鄭虔自笑窮耽酒

陸游
《枕上作》
103、鄭公扶貞觀

黃庭堅
《歲寒知松柏》
104、雅鄭亦復殊

王安石
《雜詠三首》
105、琴瑟並御雅鄭殊聲
南北朝
庾信
《周五聲調曲 角調曲 一》
106、生慚鄭國延韓命
近代
汪精衛
《豁盦出示易水送別圖中有予舊日題字並有榆生》
107、鄭元和

關漢卿
《【雙調】大德歌 三》
108、鄭鄭已生齒

孔平仲
《代小子廣孫寄翁翁》
109、偶式鄭公里;豈期薑桂性

梁啟超
《寄趙堯生侍御以詩代書》
110、鄭子為米仕

陳造
《十詩謝寥計使》
111、傳注王鄭混

方回
《七十翁吟五言古體十首》
112、誕此鄭公

金履祥
《鄭北山之元孫扁其樓王適庄為書北山之英四字》
113、鄭公之人

金履祥
《鄭北山之元孫扁其樓王適庄為書北山之英四字》
114、鄭公是似

金履祥
《鄭北山之元孫扁其樓王適庄為書北山之英四字》
115、叱訶鄭玄日

林泳
《雜述》
116、未可燈前罵鄭玄

劉克庄
《和季弟韻二十首》
117、識鄭尚書曳履

劉克庄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118、鄭傅憐才恰半年

劉克庄
《無題二首》
119、北郭鄭仙翁

王洋
《再和》
120、點筆時研三鄭篆

邢仙老
《詩贈晚學李君》

㈦ 結尾有回味古典詩詞的代表

《採桑子》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專識盡愁滋味,欲屬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新涼好個秋。

【注釋】

①又名《採桑子》,四十四字,平韻。 ②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因狀如

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③強說愁:無愁而勉強說愁。 ④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多少事,欲

說還休。」

【品評】

這首詞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說

少年時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

習氣。下片轉入「而今」,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所謂

「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

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新涼好個秋」了。

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

故意說得輕松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周濟說辛詞「變溫

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㈧ 辛棄疾詩詞金戈鐵馬

出自南宋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賞析
此詞作於開禧元年(1205)。當時,韓侂胄正准備北伐。賦閑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知鎮江府,出鎮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蘇鎮江)。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後,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准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艱難,深感很難有所作為。在一片緊鑼密鼓的北伐聲中,當然能喚起他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又感到憂心忡忡。這種老成謀國,深思熟慮的情懷矛盾交織復雜的心理狀態,在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裡充分地表現出來,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而被後人推為壓卷之作(見楊慎《詞品》)。這當然首先決定於作品深厚的思想內容,但同時也因為它代表辛詞在語言藝術上特殊的成就,典故運用得非常恰到好處;通過一連串典故的暗示和啟發作用,豐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綉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英雄志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里著筆的。
孫權以區區江東之地,抗衡曹魏,開疆拓土,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盡管斗轉星移,滄桑屢變,歌台舞榭,遺跡淪湮,然而他的英雄業績則是和千古江山相輝映的。劉裕是在貧寒、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逐漸壯大的。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他曾兩度揮戈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故土。這些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被形象地概括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句話里。英雄人物留給後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傳說中他的故居遺跡,還能引起人們的瞻慕追懷。在這里,作者發的是思古之幽情,寫的是現實的感慨。無論是孫權或劉裕,都是從百戰中開創基業,建國東南的。這和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於江左、忍氣吞聲的懦怯表現,是多麼鮮明的對照!
如果說,詞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還比較軒豁呈露,那麼,在下片里,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隱了。
這首詞的下片共十二句,有三層意思。峰迴路轉,愈轉愈深。被組織在詞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血脈動盪,和詞人的思想感情融成一片,給作品造成了沉鬱頓挫的風格,深宏博大的意境。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現實,尖銳地提出一個歷史教訓。這是第一層。
史稱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自踐位以來,有恢復河南之志」(見《資治通鑒·宋紀》)。他曾三次北伐,都沒有成功,特別是元嘉二十七年(450)最後一次,失敗得更慘。用兵之前,他聽取彭城太守王玄謨陳北伐之策,非常激動,說:「聞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見《宋書·王玄謨傳》。《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衛青、霍去病各統大軍分道出塞與匈奴戰,皆大勝,霍去病於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封、禪,謂積土為壇於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報天地之功,為戰勝也。「有封狼居胥意」謂有北伐必勝的信心。當時分據在北中國的元魏,並非無隙可乘;南北軍事實力的對比,北方也並不佔優勢。倘能妥為籌畫,慮而後動,雖未必能成就一番開天闢地的偉業,然而收復一部分河南舊地,則是完全可能的。無如宋文帝急於事功,頭腦發熱,聽不進老臣宿將的意見,輕啟兵端。結果不僅沒有得到預期的勝利,反而招致元魏拓跋燾大舉南侵,弄得兩淮殘破,胡馬飲江,國勢一蹶而不振了。這一歷史事實,對當時現實所提供的歷史鑒戒,是發人深省的。辛棄疾是在語重心長地告誡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於草草從事,「封狼居胥」的壯舉,只落得「倉皇北顧」的哀愁。想到這里,稼軒不禁撫今追昔,感慨萬端。隨著作者思緒的劇烈波動,詞意不斷深化,而轉入了第二層。
稼軒是四十三年前,即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的。正如他在《鷓鴣天》一詞中所說的那樣:「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朴姑。」那沸騰的戰斗歲月,是他英雄事業的發軔之始。當時,宋軍在採石磯擊破南犯的金兵,完顏亮為部下所殺,人心振奮,北方義軍紛起,動搖了女真貴族在中原的統治,形勢是大有可為的。剛即位的宋孝宗也頗有恢復之志,起用主戰派首領張浚,積極進行北伐。可是符離敗退後,他就堅持不下去,於是主和派重新得勢,再一次與金國通使議和。從此,南北分裂就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辛棄疾的鴻鵠之志也就無從施展,「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同上詞)了。時機是難得而易失的。四十三年後,重新經營恢復中原的事業,民心士氣,都和四十三年前有所不同,當然要困難得多。「烽火揚州」和「佛狸祠下」的今昔對照所展示的歷史圖景,正唱出了稼軒四顧蒼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憶當年的感慨心聲。「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兩句用意是什麼呢?佛狸祠在長江北岸今江蘇六合縣東南的瓜步山上。永嘉二十七年,元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侵時,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後來成為一座廟宇。拓跋燾小字佛狸,當時流傳有「虜馬飲江水,佛狸明年死」的童謠,所以民間把它叫做佛狸祠。這所廟宇,南宋時猶存。詞中提到佛狸祠,似乎和元魏南侵有關,所以引起了理解上的種種歧異。其實這里的「神鴉社鼓」,也就是東坡《浣溪沙》詞里所描繪的「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的情景,是一幅迎神賽會的生活場景。在古代,迎神賽會,是普遍流行的民間風俗,和農村生產勞動是緊密聯系著的。在終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農民祈晴祈雨,以及種種生活願望的祈禱,都離不開神。利用社日的迎神賽會,歌舞作樂,一方面酬神娛神,一方面大家歡聚一番。在農民看來,只要是神,就會管生產和生活中的事,就會給他們以福佑。有廟宇的地方,就會有「神鴉社鼓」的祭祀活動。至於這一座廟宇供奉的是什麼神,對農民說來,是無關宏旨的。佛狸祠下迎神賽會的人們也是一樣,他們只把佛狸當作一位神祗來奉祀,而決不會審查這神的來歷,更不會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當前金人的入侵聯系起來。因而,「神鴉社鼓」所揭示的客觀意義,只不過是農村生活的一種環境氣氛而已,沒有必要再多加研究。然而辛棄疾在詞里攝取佛狸祠這一特寫鏡頭,則是有其深刻寓意;它和上文的「烽火揚州」有著內在的聯系,都是從「可堪回首」這句話里生發出來的。四十三年前,完顏亮發動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顏亮的影子。稼軒曾不止一次地以佛狸影射完顏亮。
例如在《水調歌頭》詞中說:「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狸愁。」詞中的佛狸,就是指完顏亮,正好作為此詞的解釋。佛狸祠在這里是象徵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跡。四十三年過去了,當年揚州一帶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跡,這一切記憶猶新,而今佛狸祠下卻是神鴉社鼓,一片安寧祥和景象,全無戰斗氣氛。辛棄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興和議以來,朝廷苟且偷安,放棄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時機,使得自己南歸四十多年,而恢復中原的壯志無從實現。在這里,深沉的時代悲哀和個人身世的感慨交織在一起。
那麼,辛棄疾是不是就認為良機已經錯過,事情已無法挽救了呢?當然不是這樣。對於這次北伐,他是贊成的,但認為必須做好准備工作;而准備是否充分,關鍵在於舉措是否得宜,在於任用什麼樣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議,應當把用兵大計委託給元老重臣,暗示以此自任,准備以垂暮之年,挑起這副重擔;然而事情並不是所想像的那樣,於是他就發出「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慨嘆,詞意轉入了最後一層。只要讀過《史記·廉頗列傳》的人,都會很自然地把「一飯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馬」的老將廉頗,和「精神此老健如虎,紅頰白須雙眼青」(劉過《呈稼軒》中語)的辛棄疾聯系起來,感到他借古人為自己寫照,形象是多麼飽滿、鮮明,比擬是多麼貼切、逼真!不僅如此,稼軒選用這一典故還有更深刻的用意,這就是他把個人的政治遭遇放在當時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的焦點上來抒寫自己的感慨,賦予詞中的形象以更豐富的內涵,從而深化了詞的主題。這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體會。
首先,廉頗在趙國,不僅是一位「以勇氣聞於諸侯」的猛將,而且在秦趙長期相持的斗爭中,他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縮,為秦國所懼服的老臣宿將。趙王之所以「思復得廉頗」,也是因為「數困於秦兵」,謀求抗擊強秦的情況下,才這樣做的。因而廉頗的用舍行藏,關繫到趙秦抗爭的局勢、趙國國運的興衰,而不僅僅是廉頗個人的升沉得失問題。其次,廉頗此次之所以終於沒有被趙王起用,則是由於他的仇人郭開搞陰謀詭計,蒙蔽了趙王。廉頗個人的遭遇,正反映了當時趙國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從這一故事所揭示的歷史意義,結合作者四十三年來的身世遭遇,特別是從不久後他又被韓侂胄一腳踢開,落職南歸時所發出的「鄭賈正應求死鼠,葉公豈是好真龍」(《瑞鷓鴣。乙丑奉祠舟次餘杭作》)的慨嘆,再回過頭來體會他作此詞時的處境和心情,就會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憂憤之深廣,也會驚嘆於他用典的出神入化了。
岳珂在《桯史·稼軒論詞》條說:他提出《永遇樂》一詞「覺用事多」之後,稼軒大喜,「酌酒而謂坐中曰:」夫君實中余痼。『乃味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猶未竟。「人們往往從這一段記載引出這樣一條結論:辛棄疾詞用典多,是個缺點,但他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創作態度可謂嚴肅認真。而這條材料所透露的另一條重要消息卻被人們所忽視:以稼軒這樣一位語言藝術大師,為什麼會」味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猶未竟「,想改而終於改動不了呢?這不恰恰說明,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敘述和描寫所能代替的。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並不是辛棄疾的缺點,而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