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課後感

古詩課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19 13:53:49

❶ 學習古詩後的感想和收獲

學習古詩後的感想和收獲如下:
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在內古詩文閱讀容訓練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古詩文量的積累,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達到思維和能力上的「質」的提升。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努力創造機會,搭建平台,讓學生每天與古詩文見面。
開始,選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詩寫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課前幾分鍾里讀一讀、在晨讀時間背一背,同時在教室的牆壁上貼著一些古詩,並定期更新,讓學生既好奇又感新鮮,願意主動去誦讀,記憶,營造古詩文閱讀的良好氛圍,學生在與古詩「朝夕相處」下「日久生情」,使誦背古詩文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學習行為。
其實目前很多教師都是這樣做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學生會先背一首古詩或者「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古詩文,這也足以說明現在的教育已經開始重視古詩文的教學,注重孩子對一些蒙學讀物的學習,學習中國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❷ 課外古詩詞讀後感500至600字

長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專霜凄凄簟色寒屬。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這首《長相思》,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都充滿了哀愁。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人物的復雜感情。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昧深的特點。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若「晴空冰柱」,通體虛明,不著跡象,而含情無際。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遠,直到天末吳山,仍是愁痕點點,凌虛著想,音調復動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則汴泗交流,與人何涉耶!結句盼歸時之人月同圓,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樓一笑矣。

❸ 《不一樣的詩詞課》讀後感不少於600字!急急急!

(⊙_⊙)?

❹ 古詩讀後感450字

我讀《君子於役》 《詩經》里有這樣的一首詩,名曰《君子於役》。詩中抒發了一位作妻子的對久役不歸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各種不適當的差役之不滿。這首詩就像一幅圖畫,「妻離夫散,天各一方」的情景猶歷歷在目…… 《君子於役》這首詩是國風中的王風。王風,是東周初年周王室都城洛邑郊區一帶的民歌、民謠。話說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為博美女褒姒一笑,聽信奸臣虢石父之言,烽火戲諸侯,而招引了戎人和申國軍隊的進攻,都城鎬京被攻破了。幽王本人也成了刀下之鬼。由於鎬京已被戰火燒得滿目瘡痍,其子周平王便將王都遷至洛邑,從此中國歷史上便進入了東周列國時代。周朝王室早在西周時就已大分功臣、王親國戚為各方諸侯;加上如今王室的力量日漸削弱,東周王室就成為傀儡,有名無實了。據史書記載:東周時,周桓王欲出兵伐鄭,到處徵兵,強迫人民服苦役,造成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想必《君子於役》此詩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歷史環境下被創作出來的。它忠實地刻畫了一對普通的夫妻分離之苦,亦道出古代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置人民飽受精神虐待而不顧的專製作風。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往往是一個時代的影子。人們在賞析一篇散文、一首詩時也必須看出其「動機背後並且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後的動力」。從《君子於役》一文中,我們不難再理解日後「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事跡。余秋雨曾說:悲劇英雄總未免孤獨,在中國,他們尤其孤獨。是啊,主人公也一樣,都是孤獨寂寞的。不適當的制度所造成的悲劇,其心酸之情是能從詩篇中略見一斑的。 《君子於役》是中國古代早期的一首閨怨詩,它也是一首思夫之作,說的是妻子想念去服役的丈夫。當我們翻開唐詩時,我們會發現唐朝中葉著名詩人王昌齡曾寫過一首叫《閨怨》的七言絕句。這詩寫的也是妻思夫,所思的丈夫是外出求取功名,是為了「光宗耀祖」的!且讓我們看看此詩的內容吧:「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作為妻子的自然同意丈夫這樣做,可到後來她又有點後悔了。悔的原因是春到人間,婦人卻獨守空屋;一年復一年,少婦年老色衰了,後悔妙齡時讓丈夫外出。比起《君子於役》,《閨怨》是含蓄多了,其處境也不如《君》凄涼。《君》的丈夫到外服役去了,生死未卜;而《閨》中的夫君是去封侯拜相,妻子也有了心理的保障。《君》是悲哀與思慮的,《閨》只是帶有想念之情而已。《閨怨》的韻律對照也遠比《君》工整多了,其語句上的轉折有力自然,非常細膩工巧。 《君子於役》可以說是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其詩確實足以和《關睢》中的「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媲美。它大膽地歌唱出一個女人對其丈夫的思念,沖破了封建社會里「女為卑」、「女子無發言權」的束縛,同時也唱出了一個時代的哀歌…… 賦,是《君子於役》所採用的寫作手法。這是一種白描的寫作方式,直抒胸臆,用通俗話說就是「赤裸裸,不經加工修飾,單刀直入,開門見山」。正因為《君》寫得很白、很簡單,老嫗能解,所以它很容易使市井小民、普通大眾中引起共鳴而廣泛流傳之。 作者在寫《君子於役》這首詩時確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作者就把心裡的話全都「掏」出來,唱成歌、編成曲子。古人皆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織;作妻子的白天除了做家務、燒飯之外,一無娛樂,二無消遣,這又如何能熬過沒有丈夫的這段日子呢?適合窮困、單調、枯燥,將每一件小事都看得十分透徹,除了思念,還是思念…… 黃昏,給大地蒙上一層薄薄的霧紗,也給人們一種凄慘與神秘的感覺。家家的男人都已從田裡歸來了,唯有女主人公的丈夫音訊全無,此景可真謂「故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為了表示思念,作者只好望著那無邊無際的蒼茫大地,輕輕地哼著這首歌,流露出真摯的愛情、溫情…… 《君子於役》作為《詩經》中的一篇閨怨詩,可謂開創先河。後世也有過不少類似的文章:有思夫、念婦、追憶老友等的,讓人們能直接表達心中的感情,記下生命中難忘的一刻。就拿現代名篇《蝶戀花?答李淑一》來說:「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就已經不只是浪漫、直接罷了,其中更含有了想像的風格。——這或許是詩詞發展的演變吧。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君子於役,不日不月」。這首小詩既不是什麼黃鍾大呂之樂,也非江南柔靡小調。可它所唱出的是幾千年前黃土高原上千千萬萬名妻子的心聲;它訴出了一個時代的不平;表現了早期的中國人民對於自由平等世界的嚮往!

❺ 背古詩的感想日記150

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在古詩文閱讀訓練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古詩文回量的積累,學生只有背答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達到思維和能力上的「質」的提升。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努力創造機會,搭建平台,讓學生每天與古詩文見面。
開始,選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詩寫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課前幾分鍾里讀一讀、在晨讀時間背一背,同時在教室的牆壁上貼著一些古詩,並定期更新,讓學生既好奇又感新鮮,願意主動去誦讀,記憶,營造古詩文閱讀的良好氛圍,學生在與古詩「朝夕相處」下「日久生情」,使誦背古詩文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學習行為。
其實目前很多教師都是這樣做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學生會先背一首古詩或者「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古詩文,這也足以說明現在的教育已經開始重視古詩文的教學,注重孩子對一些蒙學讀物的學習,學習中國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❻ 課本里的古詩詞 讀後感

一般課本裡面有很多的古詩詞,然後呢,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年級的哪一首古詩,這個具體要列出來才知道。

❼ 開詩詞鑒賞課的收獲、感想、建議

收獲 根據詩歌中的意象 對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獨運

❽ 幫我寫一首古詩,(內容)有關於古代漢語這門課的感想

春夏秋冬四情意,
陰晴圓缺少懷詩.
李白杜甫詩經傳,
回首昨日以天明.

❾ 求一篇詩詞鑒賞課的聽後感

丑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 ,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於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 」,乃是上片的核心。我們知道,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 」,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 」,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後一個「愛上層樓 」,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 ,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系起來,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著重寫自己現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 。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 欲說還休」,仍然採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 。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後一個「欲說還休 」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 」、「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 ,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 、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他這首詞外表雖則婉約,而骨子裡卻是包含著憂郁、沉悶
不滿的情緒。……用「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一句閑淡的話,來結束全篇,用這樣一句
閑淡話來寫自己胸中的悲憤,也是一種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語言來表達,有時更耐人尋味。
張碧波《辛棄疾詞選讀》:這首詞寫得委婉蘊藉,含而不露,別具一格。

南鄉子
年代:【宋】 作者:【黃庭堅】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
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

這首詞是作者的一首絕筆詞。詞中對自己一生經歷的風雨坎坷,表達了無限深沉的感慨,對功名富貴予以鄙棄,抒發了縱酒頹放、笑傲人世的曠達之情。
詞的開頭兩句就描繪了一組對立的形象:諸將在侃侃而談,議論立功封侯,而自己卻悄然獨立,和著笛聲,倚樓長歌。對比何等鮮明,大有「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楚辭·漁父》)的意味。
在封建社會中,封侯顯貴歷來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但在作者眼中,這一切都只是夢幻一場,所以他此時只在一邊冷眼旁觀,沉醉在音樂之中。這一組對比用反差強烈的色調進行描繪,互為反襯,突出了詞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詞藉助笛聲與歌聲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悠長深遠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蘊含於這不言之中,自有一種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吹笛倚樓」用唐趙嘏《長安秋望》詩中的名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正切本詞寫重九登高遠望之意。
「萬事盡隨風雨去 ,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榮辱,都淹沒在時光流逝的波濤中。「休休」,算了吧,還有什麼可說呢!即使是象宋武帝劉裕在彭城戲馬台歡宴重陽的盛會,也成為歷史的陳跡而一去不復返了。用「戲馬台」之典正切重陽宴集之題,而「金絡頭」,用鮑照《結客少年場行》「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 」,既切戲馬台之馬,又照應開頭說封侯的「諸將」。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潤,人生觀中有著消極虛無的一面,隨著政治上的連遭打擊,這種思想時有流露。這里表現的就是這種思想感情,但更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轉而為開朗達觀。詞人舉杯勸酒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勝去秋」)。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還是開懷痛飲,莫辜負這大好秋光和杯中釀。以功名之虛無,對美酒之可愛,本於晉人張翰「 使我有身後名 ,不如即時一杯酒」之語(見《世說新語·仕誕》)。古人詠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黃花,作者沿用此法,卻又翻出新意。他運用擬人手法,借花自嘲。詞人老興勃發,插花於頭,而花卻笑他偌大年紀還要簪花自娛。其造語則是脫胎於蘇軾的兩句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吉祥寺賞牡丹》)詞人熱愛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躍然紙上,他並不因處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覺得秋光和美酒都與去年不殊,表現出開朗豁達的胸襟。
這首詞「以詩為詞」的創作方法,從遣詞造句到意境格調都體現出詩的特點。這首詞不藉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風格豪放中有峭健。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 ,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 ,著重寫今日的感傷 。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 ,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 。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 ,一樣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 、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楊慎《詞品》:「無可奈何」二語工麗,天然奇遇。
卓人月《詞統》: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無可奈何花落去」,律詩俊語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詞,著詩不得。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諧不鄰俗,婉不嫌弱。明為懷人,而通體不著一懷人之語,但以景襯情。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現時景象,記得與昔時無殊。天氣也,亭台也,夕陽也,皆依稀去年光景。但去年人在,今年人杳,故驟觸此景,即引起離索之感。
「無可」兩句,屬對工整,最為昔人所稱。蓋既傷花落,又喜燕歸,燕歸而人不歸,終令人抑鬱不歡。小園香徑,惟有獨自徘徊而已。餘味殊雋永。

鷓鴣天 西都作
年代:【宋】 作者:【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雲券,
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
且插梅花醉洛陽。

此詞系作者從京師返回洛陽後所作,故題為「西都作 。」該詞是北宋末年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風行汴洛。詞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這是有深意的。據《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官,他固辭道 :「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願也 。」終究拂衣還山。這首《鷓鴣天 》,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疏狂」二字為本詞之目 。「疏狂」者,放任不羈之謂也。詞人之性格如此,生活態度如此,故爾充分顯現其性格與生活態度的這首詞,藝術風格亦復如此。「我是清都山水郎!」出口便是「疏狂」之語「清都 」本自《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 。」即傳說中天帝之宮闕者是 。「山水郎」,顧名思義,當為天帝身邊主管名山大川的侍從官。可以名正言順地盡情受用如此至情至性的美差,真個是「天教分付與疏狂 」!上片四句二十八字,本自陶淵明之所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田園居》五首其一)一意。陶淵明之後,隱逸詩人、山水詩人們各騁才力,所作名章雋語,即便不逾萬數,也當以百千計,但象朱敦儒這樣浪漫、超現實的奇妙構思卻並不多見。
詞的下片用獨特筆法為讀者塑造了李白之外的我們又一個「謫仙人 」。他連天國的「玉樓金闕」都懶得歸去呢 ,又怎肯拿正眼去看那塵世間的王侯權貴!由此愈加清楚地見出,上片雲雲,與其說是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毋寧認作對玉皇大帝的狎弄。這倒也不難理解,感覺到人世的壓抑、渴望到天國去尋求精神解脫的痴人固然所在多有;而意識到天國無非是人世的翻版,不願費偌大氣力,換一個地方來受束縛的智者亦不算少。詞人就是一個 。他向何處去寄託身心呢?
山麓水湄而外,惟有詩境與醉鄉了。於是有「詩萬首,酒千觴 」,有「且插梅花醉洛陽」。洛花以牡丹為最。
宋周敦頤《愛蓮說》雲:「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詞人志向高遠自然不肯垂青於自唐以來,頗受推崇的牡丹,而寧取那「 千林無伴,淡然獨傲霜雪 」(《念奴嬌》)的梅花了。清人黃蓼園曰:「希真梅詞最多,性之所近也 。」(《蓼園詞選》)「故而詞人不說」且插牡丹醉洛陽」,偏雲「且插梅花醉洛陽」,蓋另有寄託。
作者選中梅花,是取其品性高潔以自比 。「高潔」與「疏狂 」,一體一用,一里一表,有機地統一在詞人身上。惟其品性「高潔 」,不願與世俗社會沆瀣,才有種種「疏狂」。
此詞體現了詞人鄙夷權貴、傲視王侯的風景,讀來令人感佩。無論從內容或藝術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 」,婉麗流暢的小令。全詞清雋諧婉,自然流暢,而且前後呼應,章法謹嚴。上片第一句「天教懶慢帶疏狂」,下片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陽 」,表現了詞人的瀟灑、狂放和卓爾不群,照應了「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則照應了「懶慢」。

賀新郎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彷彿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我衰矣!
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
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正如本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雲 》「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 》考證 ,此詞約作於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左右。此時辛棄疾被投閑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鉛山(今屬江西)東期思渡瓢泉旁築了新居,其中有「停雲堂」,即取陶淵明《停雲》詩意。
辛棄疾的詞,愛用典故,在宋詞中別具一格。這首詞的上片一開頭「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即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論語·述而篇》記孔子說:「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如果說,孔子慨嘆的是其道不行;那麼辛棄疾引用它,就有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之意。辛棄疾寫此詞時已五十九歲,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發出這樣的慨嘆也是很自然的。這里「只今餘幾」與結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 ,用以強調「零落」二字。接著「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 ?」數語,又連用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和《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敘自己徒傷老大而一事無成,又找不到稱心朋友,寫出了世態關系與自己此時的落寞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兩句 ,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 )可喜 ,只好將深情傾注於自然,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這與李白《敬亭獨坐 》「相看兩不厭」是同一藝術手法。這種手法,先把審美主體的感情楔入客體,然後借染有主體感情色彩的客體形象來揭示審美主體的內在感情。這樣,便大大加強了作品裡的主體意識,易於感染讀者 。以下「情與貌,略相似 。」兩句,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崇高、安寧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願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陶淵明《停雲》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和「有酒有酒,閑飲東窗」等詩句,辛棄疾把它濃縮在一個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這里作者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 」(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句法與上片「我見青山」一聯相似,表現出了作者傲視古今的英雄氣概。這里所說的「古人 」,不是一般的古人 ,而是指像陶淵明一類的人 。據岳珂《桯史·卷三》記:辛棄疾每逢宴客 ,「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每至此,輒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 」。足見辛棄疾對自己這二聯是很自負的。
結句「知我者,二三子 。」這「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依我個人看法,不妨視野擴大些,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於孔子等,都算在內。辛棄疾慨嘆當時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實與屈原慨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情類似,同出於為國家和民族的危亡憂慮。而他的閑居鉛山,與陶淵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點類似。

賀新郎 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老大那堪說!
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本詞的突出特點在於,把即事敘景與直抒胸臆巧妙結合起來,用凌雲健筆抒寫慷慨激昂,奔放鬱勃的感情,悲壯沉雄發場奮厲的格調。
文學作品的藝術力量在於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優秀詩作,無不充溢著激情。該詞即是如此。作者與陳亮,都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都懷有恢復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統潔者不思北復中原。因而他們的宏願久久不得實現。當時,詞人正落職閑居上饒,陳亮特地趕來與他共商抗戰恢復大計 。二人同游鵝湖,狂歌豪飲,賦詞見志,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這首詞,就是當時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詞中,作者胸懷對抗戰恢復大業的熱情和對民族壓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飽和筆端,浸透紙背。正如周濟所雲 :「稼軒不平之鳴,隨處輒發,有英雄語,無學問語」(《介存齋論詞雜著》)。詞人這種慷慨悲涼的感情,是運用健筆硬語傾瀉出來的,因而英氣勃鬱,雋壯可喜。
周濟還指出:「北宋詞多就景敘情,⋯⋯至稼軒、白石一變而為即事敘景」(《介存齋論詞雜著》)。與以情為中心的就景敘情不同,即事敘景是以敘事為主幹,以抒情為血脈,以寫景作為敘事的烘染或鋪墊。這首詞的上闋 ,便採用了即事敘景的藝術手法 。在追憶「鵝湖之會」高歌豪飲時,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環境氛圍,從而深刻地抒發了詞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為一名忠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筆作詞,胸中沸騰的激情難以遏制,不免直瀉筆端。「老大那堪說。」直寫心懷,感情極為沉鬱。「那堪」二字,力重千鈞,義蘊極為豐富。當此之時,英雄坐老,壯志難酬,光陰虛度,還有什麼可以說的!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門行》)。以收復中原為已任的志士們,胸中的烈焰是永遠也不會熄滅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兩句,抒發了作者的壯懷,並且與陳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龍」、「孟公 」,皆姓陳,又都是豪士,以比陳亮 ;「臭味」謂氣味相投 ,「瓜葛」謂關系相連。作者與陳亮友誼既深,愛國之志又復相同,因而引以為快事。不久前,兩人「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共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辛《祭陳同父文》》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會,故在此詞中津津樂道:「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詞人時在病中,一見好友到來,立即與之高歌痛飲 ,徹夜縱談。他們志在恢復中原,心無俗念,視富貴輕如毛發,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鈞 。討論世事時硬語盤空 (韓愈《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足見議論有力。這幾句是他們交談時情景的實錄。因為寫在詞里,故順筆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寫。積雪驚墮,狀述二人談吐的豪爽;孤月窺窗,襯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飲酒高唱,雄壯嘹亮的歌聲直沖雲霄,竟驚散了樓頭積雪。這種誇張的描寫,把兩人的英雄氣概與狂放精神充分表現出來。著一「驚」字,真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然而,當時只有清冷的明月與兩人相伴 ,論說國家大事的「 盤空硬語」又有誰來傾聽呢?在這里,抗戰志士火一樣的熱情和剛直狂放的性格同積雪驚墮、孤月窺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形象地寫出了在苟安妥協空氣籠罩南宋朝堂的情勢下,個別上層抗戰志士孤雁難飛的艱危處境。這樣把寫景與敘事膠著一體,更能充分抒發出翻卷於詞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雖已很深,但他們仍「重進酒,換鳴瑟」,興致不減。
如果說,詞的上闋主要是作者奔放沸騰的感情融於敘事之中,那麼下闋則主要是直瀉胸臆的賦體,抒發對南宋統治集團的強烈批判和「看試手,補天裂」的壯懷。詞人盡情地馳騁筆力,敷陳其事,傾訴肺腑,寫來筆飛墨舞,淋漓盡致。「事無兩樣人心別。」面對時世,山河破碎,愛國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統治者卻偏安一隅 ,把家恥國難全都拋在了腦後 。詞人用「事無兩樣」與「人心別」兩種不同象意象加以對照,極其鮮明地刻畫了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態,盡情地抒發了鬱勃胸中的萬千感慨 。詞人義憤填膺,向統治者發出了嚴厲的質問 :「問渠儂 :神州畢竟,幾番離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統,自古已然,「合」時多而「離」時少。今當政者不思恢復中原,反而以和議確定了「離」的局面,是何居心!詞語中凜然正氣咄咄逼人,足以使統治者無地自容。雄健頓挫的筆力,加重了詞的感情色彩 ,使其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詞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統一,就必須重用抗戰人材,可是當今社會卻是「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當道諸公空說徵求人材,但志士卻長期受到壓制,正象拉鹽車的千里馬困頓不堪而無人過問一樣。徒然去購置駿馬的屍骨又有何用!詞人連用三個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貼切地表達了鬱勃心頭而又不便明銳的不平。
「一個「空」字,集中表達了詞人對朝中當政者打擊排斥主戰派種種行為的無比怨忿。筆力勁健,感情沉鬱,意境極其雄渾博大。「正目斷關河路絕。」詞人觸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聯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斷絕,悲愴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慘痛局面,激起了詞人收復中原的熱情。他想起了晉代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的動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話中女禍氏煉石補天的美麗傳說 ,更加堅定了統一祖國的信念,唱出了「 我最憐君中宵舞 ,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這時代的最強音。筆健境闊,格調高昂。用典如水中著鹽,渾化無跡,從而豐富了詞的義蘊,加強了形象的深廣度,呈現出極其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全詞的意境也最後推向了高潮,給人以極大的藝術感染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