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里行古詩
A. 古詩詞,蒿里行朗誦與伴舞。
都適合朗誦悲傷格調的推薦曹操的《蒿里行》《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哀詩》柳惲的《搗衣詩》王褒的《渡河北》潘岳的《悼亡詩》。。。。。。。。還有很多
B. 蒿里行屬於哪種詩
蒿里行屬於五言古詩,所用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本為當時人們送葬所唱的輓歌,曹操藉以寫時事。
C. 鑒賞古詩《蒿里行》曹操本詩表現手法
蒿里行 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賞析】
首先這是一首敘事詩,寫的是東漢末年群雄聯合討伐董卓,而後又互相爭殺的事。詩中描繪了戰爭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慘象。將士們由於連年征戰連鎧甲都不能解脫,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見戰爭的時間之長,死的人就難以記數了。將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當然就難以想像死亡的人數了。死後屍體無人埋葬,爛成了白骨,布滿了原野。千里之內,連雞的叫聲都聽不到,說明到處都是廢墟,沒有人煙了。戰爭如此的慘烈,歸根到底,還是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們在爭權奪利。至於人民呢?那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做為一個政治家,一個古代的政治家,處處在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這樣的一個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出來。鍾嶸的《詩品》說「曹公古直,頗有悲涼之句。」讀此詩,恰如其分呀!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動亂年代人民的苦難。「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義士」是指討伐董卓的各位將領,「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亂臣。「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曹操寫了兩個歷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紂王無道,周武王會諸侯於盟津,聯合討伐;另一個故事是說,劉邦、項攻打秦時曾約定,誰先打下咸陽,誰為王。「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願,各路將領心懷鬼胎,不能統一,互相觀望,喪失打擊董卓的機會。「勢力使人爭,嗣還自相戕。」看來這各路的將領,目的不是匡扶漢室,而是為了保存實力,以便佔領地盤,爭權奪利。聯軍散後就開始互相殘殺,鬧得天下大亂。「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前一句指袁術,後一句講袁紹。當時,他們兩人頗有實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從「鎧甲生蟣風」到「念之斷人腸」,是寫軍閥大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充分表達了詩人憤怒傷感的心情。《蒿里行》講述了一個個歷史故事,描寫了人民的災難。語言質朴,感情悲涼,表現了曹操詩的獨特風格。曹操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對東漢末年的現實社會有他自己獨特的看法和立場。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觀,他尊奉漢室,恪守臣節。他愛護百姓,講究禮讓,希望社會安定,生產發展,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
D. 古詩《蒿里行》拼音是什麼
拼音是:[hāo][lǐ][xíng]
E. 曹操蒿里行中最有名的詩句
白骨露於野,千里抄無襲雞鳴。
因為,東漢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權,關東各州郡將領興兵聯合討伐董卓。但聯軍內部又因爭權奪利而互相殘殺。戰亂連年不斷,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這兩句詩就是描寫這一慘狀的。「白骨露於野」說明死者眾多,遍野都是死人的骸骨;「千里無雞鳴」說明廣大的中原地帶一片荒涼,這里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這是對殘酷內戰的控訴。
F. 《蒿里行》全首古詩的注音是什麼
蒿里行hāo lǐ xíng
朝代:兩漢 作者:曹操
原文:
關(ɡuān)東(dōnɡ)有(yǒu)義(yì)士(shì),興(xīnɡ)兵(bīnɡ)討(tǎo)群(qún)凶(xiōnɡ)。
初(chū)期(qī)會(huì)盟(ménɡ)津(jīn),乃(nǎi)心(xīn)在(zài)咸(xián)陽(yánɡ)。
軍(jūn)合(hé)力(lì)不(bù)齊(qí),躊(chóu)躇(chú)而(ér)雁(yàn)行(hánɡ)。
勢(shì)利(lì)使(shǐ)人(rén)爭(zhēnɡ),嗣(sì)還(hái)自(zì)相(xiānɡ)戕(qiānɡ)。
淮(huái)南(nán)弟(dì)稱(chēnɡ)號(hào),刻(kè)璽(xǐ)於(yú)北(běi)方(fānɡ)。
鎧(kǎi)甲(jiǎ)生(shēnɡ)蟣(jǐ)虱(shī),萬(wàn)姓(xìnɡ)以(yǐ)死(sǐ)亡(wánɡ)。
白(bái)骨(ɡǔ)露(lù)於(wū)野(yě),千(qiān)里(lǐ)無(wú)雞(jī)鳴(mínɡ)。
生(shēnɡ)民(mín)百(bǎi)遺(yí)一(yì),念(niàn)之(zhī)斷(àn)人(rén)腸(chánɡ)。
G. 蒿里行全首古詩的注音
蒿里行hāo lǐ xíng
朝代:兩漢 作者:曹操
原文: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內乃心在咸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H. 古詩《蒿里行》拼音
蒿里行hāo lǐ xíng
朝代:兩漢 作者:曹操
原文: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版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權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I. 以《蒿里行》為例分析曹操詩詞古直悲涼的特點
《蒿里行》詩實錄當時事實並由詩人直抒胸臆,故全詩用了簡潔明了的白描手法,無意於詞句的雕鑿粉飾,而以明快有力的語言出之,如「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四句,明白如話,一氣直下,將關東之師初起時的聲勢與正義刻畫殆盡,自己的愛憎也於此鮮明地表現出來。又如「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等語描寫聯軍將領的各懷私心,逡巡不前,可謂入木三分。對於袁紹等軍閥的譏刺與抨擊是隨著事態的發展而逐步表現的,起先稱之為「義士」,並指出「乃心在咸陽」,意在恢復漢祚,然自「躊躇而雁行」已逗出其軍心不齊和怯懦畏戰的弊端。然後寫其各為勢利而爭、發展到自相殘殺,最後點明其稱帝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但都以直接明白的語言寫來,令人感到詩人抑捺不住的真實感情,而軍閥懦弱而丑惡的嘴臉已躍然紙上。至於詩人感情的強烈,也完全由明暢的語言沖口而出,如寫白骨蔽野,千里無人,都以直陳其事的方式說出,最後說「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直出胸臆,無一絲造作之意,可視為詩人心聲的自然表露。
曹操本人真正在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還是從他隨袁紹討伐董卓始,故此詩中所寫的事實都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較之《薤露行》中所述諸事,詩人更多直接感性的認識,故詩中反映的現實更為真切,感情更為強烈。如最後兩句完全是詩人目睹兵連禍結之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真實情境而產生的感時憫世之嘆。劉勰評曹氏父子的詩曾說:「志不出於滔盪,辭不離於哀思。」(《文心雕龍·樂府》)鍾嶸評曹操的詩也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下》)都指出了曹操的詩歌感情沉鬱悲愴的特點。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詩讀來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愴,故造成了其詩沉鬱頓挫、格高調響的悲壯氣勢。這首《蒿里行》即是極為典型的例子。故陳祚明說:「孟德所傳諸篇,雖並屬擬古,然皆以寫己懷來,始而憂貧,繼而憫亂,慨地勢之須擇,思解脫而未能,亹亹之詞,數者而已。」(《采菽堂古詩選》)可見曹操詩歌抒憂寫憤的特徵已為前人所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