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口課
Ⅰ 課外古詩詞大全
1.題畫竹 2.北陂杏花 3.海棠
清·鄭板橋 宋·王安石 宋·蘇軾
四十年來畫竹枝, 一陂春水繞花身, 東風裊裊泛崇光,
日間揮寫夜間思。 花影妖嬈各占春。 香霧空濛月轉廊。
冗繁削盡留清瘦, 縱被春風吹作雪, 只恐夜深花睡去,
畫到生時是熟時。 絕勝南陌碾成塵。 故燒高燭照紅妝。
4.新晴 5.台城 6.豐樂亭游春
宋·劉攽 唐·韋庄 宋·歐陽修
青苔滿地初晴後, 江雨霏霏江草齊, 紅樹青山日欲斜,
綠樹無人晝夢余。 六朝如夢鳥空啼。 長郊草色綠無涯。
惟有南風舊相識, 無情最是台城柳, 遊人不管春將老,
偷開門戶又翻書。 依舊煙籠十里堤。 來往亭前踏落花。
7.秋浦歌 8.漁翁 9.烏衣巷
唐·李白 唐·柳宗元 唐·劉禹錫
白發三千丈, 漁翁夜傍西岩宿, 朱雀橋邊野草花,
緣愁似個長。 曉汲清湘燃楚竹。 烏衣巷口夕陽斜。
不知明鏡里, 煙銷日出不見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
何處得秋霜。 唉乃一聲山水綠。 飛入尋常百姓家。
回看天際下中流,
岩上無心雲相逐。
10.書憤 11.飲酒
宋·陸游 晉·陶淵明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無題 13.貧女
唐·李商隱 唐·秦韜玉
相見時難別亦難, 蓬門未識綺羅香,
東風無力百花殘。 擬托良媒益自傷。
春蠶到死絲方盡, 誰愛風流高格調,
蠟炬成灰淚始干。 共憐時世儉梳妝。
曉鏡但愁雲鬢改, 敢將十指誇針巧,
夜吟應覺月光寒。 不把雙眉斗畫長。
蓬山此去無多路, 苦恨年年壓金線,
青鳥殷勤為探看。 為他人作嫁衣裳。
14.詠田 15.江村家
唐·聶夷中 唐·杜甫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做釣鉤。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
16.戲為六絕句 17.卜運算元
唐·杜甫 宋·陸游
王楊盧駱當時體,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輕薄為文哂未休。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爾曹身與名俱滅,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不廢江河萬古流。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8.大德歌
冬
元·關漢卿
雪紛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1、《雙調·水仙子》 作者:徐再思(元)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
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2、《磧中作》 作者:岑參(唐)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3、《春遊曲》 作者:張仲素
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蒙蒙百花里,羅綺競鞦韆。
騁望登香閣,爭高下砌台。林間踏青去,席上寄箋來。
行樂三春節,林花百和香。當年重意氣,先佔斗雞場。
4、《雙調·折桂令》 作者:奧敦周卿(元)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5、《折楊柳歌辭》 北朝樂府民歌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雌雄。
6、《山中留客》 作者:張旭(唐)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7、《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唐)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8、《采蓮曲》 作者:劉方平
落日清江里,荊歌艷楚腰。
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9、《寒食》 作者:韓翃(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10、《山中問答》 作者:李白(唐)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11、《約客》 作者:趙師秀 (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5、《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6、《花影》 作者:蘇軾(宋)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17、《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作者:納蘭性德(清)
人生若只如初見①,何事秋風悲畫扇②。等閑變卻故人心③,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④,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⑤,比翼連枝當日願!
18、《清平樂》 作者:辛棄疾
留得東風數點,只緣嬌嫩春遲。
19、《蟬》 作者:虞世南
垂穗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20、《少年行》 作者:王維(唐)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21、一剪梅 (已學) 作者:李清照(北宋)
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2、《訴衷情》 作者:陸游(宋)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23、《雁門太守行》 作者:李賀(唐)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24、《蜀 相》 作者: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25、《客 至》 作者:杜甫(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26、《小重山》 作者:岳飛(南宋)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27、《浣溪沙》 作者:蘇軾 (宋)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28、《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作者:辛棄疾 (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29、《玉樓春》 作者:宋祁(宋)
東城漸覺風光好,榖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30、《蝶戀花》 作者:蘇軾(宋)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 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3.駱賓王《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17.《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0.《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高適《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7.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9.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30.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1.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2.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33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5.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36.《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7.《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38.李紳《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0.杜牧《山行》:遠山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43.李商隱《樂游原》:向晚意不適,趨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4.羅隱《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45.胡令《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釣,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6.范仲淹《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0.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8.《四時田園雜興》(選二):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59.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1.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2.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葉紹《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叩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64.翁卷《鄉村四月》: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66.王冕《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67.於謙《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8.鄭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9.袁枚《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70.龔自《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Ⅱ 怎樣上好小學高段古詩詞教學優質課
古詩文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文學藝術中的一支奇葩。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多首文質兼美的古詩,其語言凝練含蓄,意境深邃優美,不僅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但傳統的古詩教學往往過於注重文字知識的本身,諸如填鴨、注入式的串講,信口開河式的問答等,充斥著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那麼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呢?
反復誦讀,引領學生深刻體會古詩文的內涵
誦讀古詩文是我國優秀的教育傳統,多讀精背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名言充分說明了誦讀古詩的重要性。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誦讀有兩層含義,朗讀和背誦。《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而且在課程目標中分學段提出了「背誦優秀詩文」的具體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和第二學段3、4年級,各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5、6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由於小學生記憶力強,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古詩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曉暢如話,短時間內學生就能背誦,完成規定的背誦任務並不難。
Ⅲ 如何教好古詩詞的方法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
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
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
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Ⅳ 小學古詩詞應該怎麼教
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Ⅳ 如何教學古詩詞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語文教學始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以「讀」貫學,逐層深入。朗讀是感受文學特別是感受古詩詞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古詩詞教學的第一法。通過逐層深入的誦讀,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音律、確定基調,可以感受到古詩詞悅耳順暢的聲韻美和節奏美。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以「讀」為主線。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仔細品味,由淺入深,才能感受到古詩詞的聲韻之美。
二、以「法」助學,有的放矢。
1、描繪畫面,整體把握意境。古詩詞是藉助形象來表情達意的,它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古詩詞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而意境的建構並不是零碎的意象的堆積,而是讓學生建構起古詩詞意象的具體畫面。
2、知人論世,走進作者內心。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往往和詩人或詞人的人生經歷、學識修養、思想歷程有著密切相關。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古詩詞,就必須走近作者,深入作者內心世界,去品讀去感悟。
3、尋象觀意,感受語言張力。古代詩人或詞人大都喜歡藉助特定的意象來營造詩詞的意境,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以「象」為中心,尋「言」尋「象」以觀「意」是古詩詞教學的訣竅所在。抓住它,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就可以領會古詩詞的意蘊並能正確地評價它的價值。
三、以「積」拓學,以詩解詩。「以詩解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引用已學過的人們熟知的意思相近的意義相通的題材相同的句子來解讀一首新詩或新詞的意蘊,可以使師生溫故知新,融會貫通,更自由地嘗到更多的「詩味」,理解新學古詩詞的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古詩詞的意境。
Ⅵ 誦讀古詩文課開展哪些活動
古詩文誦讀比賽主持辭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有這樣一種書,被代代相傳,價值歷久而彌(mí)新,人們稱之為「經典」。古詩文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她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經典古詩文是一座巍巍豐碑,它計數著中華文明的歷史遺產;經典古詩文是一頂燦燦王冠,綴滿了濃縮中國文學智慧的奇珍異寶。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短小精悍,詞句優美。它節奏感強,易讀易記。它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開展了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以繼承古代文化。我們營造書香校園,誦讀千古美文,以傳承華夏文明。金色的童年,陽光燦爛,童年時光我們親近蒙學經典。金色的童年,如夢如幻,校園內外我們誦讀經典詩文。讀書,讓我們與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讀書,讓我們那荒蕪的心靈得到滋潤。讓我們與好書為友,打好人生底色。讓我們與經典作伴,潤澤精彩童年。今天,我們歡聚在這里,誦讀千古美文,傳承華夏文明。今天,我們登上這多彩的舞台,共讀中華經典,聆聽古詩書韻。讓年輕而澄澈的心靈,一路書香,一生輝煌!現在,我宣布:榆樹屯明德小學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現在開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預祝同學們,在今天的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男: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讓我們懂得該如何刻苦學習。「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我們被這些故事感動著,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接下來,有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六年級的同學進行《三字經》的誦讀比賽女:淵遠流長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中經久不衰的瑰寶。它如同燦爛的明珠,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彈奏著美妙的樂曲,一首首動人心弦的詩詞,給我們美好的藝術享受,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給我們無窮無盡的力量。男:《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寫的。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教育孺子的經典。女:接下來,有請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同學們進行《弟子規》的誦讀比賽女:誦讀經典,我們尋找萬里河山的廣闊;男:對話聖賢,我們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女:中華經典古詩文,餘音裊裊。男:經典古詩文誦讀,神韻悠長。女:接下來有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同學們進行《春曉》的唱讀比賽女:中華經典的千年音韻,彷彿還在我們耳邊回響;男:中華經典的萬世情懷,似乎還在我們心頭盪漾。女:接下來有請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同學們進行《讀唐詩》的集體演唱比賽女:詩的語言,典藏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男:詩的聲音,演繹著不朽歷史的風骨鏗鏘。女:接下來請各班輪流接連背誦古詩進行古詩接龍的比賽,注意詩不能重復女:吟誦經典,讓民族的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男:吟誦經典,讓華夏文化撐起我們人格的脊樑。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加深對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男:讓我們在背誦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女:願中華詩文藝術之花永遠芬芳。男:願五千年文化的血脈永久傳承。男: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與詩歌共舞吧!美佛兒國際學校精英部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到此結束
Ⅶ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詩眼
:例如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更能理解異鄉異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知道倍思親時的孤單了,更能理解詩人見到別人團圓而自已隻影形單的寂寞了。
(2)抓詞語
:例如,同是寫送別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就能體會到詩人送別時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樓送辛漸》寫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別辛漸時心中充滿了傷感與凄涼,到底送別的辛漸是何人呢?為何這樣悲痛呢?一定與詩人的親友有關。
(3)抓詩句
:一首詩,每每有兩句是重點句,有些甚至成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點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鸛雀樓》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題西林壁》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抓詩題
:有些詩,從它的題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詩到底寫的什麼內容。例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從題目就可見作者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風景?賦詩?)碰到了開頭是晴朗的,後來下雨了這樣的景象。又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如果不看題目,一讀而知是寫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結合詩題細讀全詩,你就會發現作者是借物抒情,寫下了對林子方上京為官的無限祝福。
四、誦詩想像,品詩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
五、創設情境,引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我有時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我有時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創作詩詞。
課程標准指出:小學階段應要求學生誦讀古詩文,以利於學生的積累、體驗和培養語感。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簡單明了
教學板書是藝術,藝術是講究創造的,是需要教師花心血進行構思、提煉、創新的。每一幅新穎別致、獨具個性、富有美感的藝術板書的出現,都是教師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我們提倡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板書,更提倡教學板書的新設計和新創意。板書設計做到,圍繞詩詞中心,抓住關鍵詞,簡單明了,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