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詩詞
Ⅰ 關於老幼的古詩詞
唐代路德延《小兒詩》韻,和成《老兒詩》。詩中寫道:「鬢發盡皤然,眉分白雪鮮。版無病常供粥,非權寒亦衣綿。貌比三峰客,年過四皓仙。喚方離枕上,扶始到門前。耳聾如塞纊,眼暗似籠煙。頭搖如轉旋,唇動若抽牽。骨冷愁離火,牙疼怯漱泉。膠睫干眵綴,黏髭冷涕懸。披裘腰懶系,濯手袖慵揎。看經嫌字小,敲磬喜聲圓。食罷羹流袂,杯餘酒帶涎。觀瞻多目眩,舉動即頭旋。拘急將風夜,昏沉欲雨天。既感桑榆日,常嗟蒲柳年。
Ⅱ 關於尊老愛幼的詩歌
渾渾抄噩噩如一夢,
傳來慈母喚兒聲。
聲聲似有千均重,
聲聲銘刻在心中。
三九天,好大風,
風中有個白頭翁。
七旬老父雖年邁,
依舊為兒去擔驚。
參考資料:《詩詞三百首》,作者:白玉
歲月燃盡了,鬍子與煙圈糾纏成一種蒼白
爺爺用煙斗將日子化成模糊的煙圈
往事在我的呼吸中愈發沉重
我決定撕碎身體,捲成爺爺最喜歡的煙葉
燃成一縷清煙陪伴他老人家
直到永遠
奶奶的手在勞累中起繭
我握著它,就如握著沉甸甸的歲月
奶奶的心開始越變越脆弱
輕輕的碰撞都會引起停滯
所以,我跟歲月耳語
用我的強壯與年輕去交換奶奶的衰弱
歲月只是沉默不語
那一年,奶奶去了
爺爺靠在門檻上的身影彎曲著
一雙眼睛固執地對著星空沉默
一滴悄然欲墜的濁淚
掏空我藏在衣袖中所有的酸楚
夕陽
總是一慣的慈祥
為後輩付出的一切
從來不打算得到回報
在月亮的催促下
夕陽在使勁揮手
將余輝化作晚曲
告訴我們
他有多少
東升的太陽
Ⅲ 一老一幼的詩句
大茅峰四絕句 其四(宋末元初·陸文圭)
七言絕句
一家兄弟入仙門,誰把名山鼎足分。
我讀儒書知長幼,瓣香先禮大茅君。
Ⅳ 關於尊老愛幼古詩詞中的名句
古文行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Ⅳ 尊老愛幼詩歌
1、老吾老,來以及人之老;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Ⅵ 尊老愛幼,慈愛的 詩詞
原創的還是古詩詞?
古詩詞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內(孟子)
2、挾泰山容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七律【尊老愛幼】
人人會變老年時,尊重老人義不辭。
養育之恩當答報,效忠行動要隨時。
賢孫孝子優傳統,愛稚尊長永續持。
代代相傳佳美德,家庭和睦不分離。
──傲劍凌雲敬上
Ⅶ 關於尊老愛幼的詩句有哪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譯文:慈愛的母親用手中的絲線,為遊子縫制身上的衣服。遊子通常是指遠走他鄉的孩子,不管年齡大小,兒女在母親的眼中永遠都是孩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
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賞析:要一個人把 泰山夾在胳膊下跳過 渤海,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個人為老年人揉揉胳膊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願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沒有做到用道德來統一天下,不是屬於把 泰山夾在胳膊下跳過渤海的一類,而是屬於為老年人揉揉 胳膊的一類。 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譯文: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近代)魯迅《答客誚》
賞析:這首詩,不僅是魯迅回答別人對他愛孩子的譏諷,表現他對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應該看做魯迅對革命後代的殷切期望。「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正是希望革命後代也能如自己那樣勇猛,那樣「興風狂嘯」,像一隻小老虎。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 頭發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了。意思是,年輕人知道敬老,都來代勞了。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戰國)孔子《孝經•三才》
譯文: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天經地義,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盡孝是為人子女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判斷一個人本性善惡的最基本一個品行。
子孝父心寬。——(明朝)馮夢龍《名賢集》
譯文:兒子孝順,老爸才能心寬。
陳遺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收焦飯,歸以遺母。——(南北朝)劉義慶《陳遺至孝》
譯文:陳遺極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底的焦飯。陳遺擔任主簿時,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次煮飯,就把鍋底的焦飯(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到家裡,就帶給母親。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庄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先秦)左丘明《鄭伯克段於鄢》
譯文: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