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南京美食詩句

南京美食詩句

發布時間: 2021-02-16 05:24:45

『壹』 贊美美食的詩詞

美食的詩詞: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專人。

蜀人貴芹屬芽膾,雜鳩肉為之。

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初游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

鱸肥菰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竹筍燜豬肉】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環餅】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八寶粥】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八珍】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竹筍紅魚】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

『貳』 描寫夫子廟的古詩

漿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

『叄』 關於南京的古詩中含有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景點等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南京是六朝文學的中心。東晉永明八年(公元409年),詩人謝眺在《入朝曲》中寫下了「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詩句。本詩寫金陵帝都的富麗繁華和心繫功名的進取精神。昭明太子在此編選《文選》,劉勰在此寫《文心雕龍》……一些學者認為,六朝時期的文學傳統為南京留下了「古典的金粉,魅惑的色澤,散淡而瀟灑,風流而靡弱」的氣息,使南京成為今日研究六朝文學的首選之地[18]

唐代,南京作為一座荒廢的前朝都城,仍舊吸引了眾多的詩人墨客流連此地,感嘆世間的變化。眾詩人中,李白對南京感情尤盛,李白曾寓居各地,在金陵停留的時間最長,李白寫南京詩歌近200首,題目包含"金陵"的就不下20首,其中著名的詩歌有《長干行》,《登金陵鳳凰台》《金陵酒肆留別》。安史之亂後,李白還建議遷都金陵,寫下了《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金陵懷古詩成為唐朝一大體裁,如詩人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及《西塞山懷古》:「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杜牧的《泊秦淮》中則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著名詩句。詩人王昌齡也曾在南京擔任江寧丞,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另一說王昌齡生於南京)。

生於南京的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著名的詞人,被王國維譽為"一代詞宗",寫下了諸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許多名句。宋代,1010年,21歲的范仲淹前往南京的應天府書院 (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就讀,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著名詩句,1015年考中進士。王安石也曾經長期居留南京,視南京為其故鄉,最後埋葬在鍾山腳下的半山園。

清朝初年,吳敬梓定居南京秦淮河畔,又稱「秦淮寓客」,在南京寫下了《儒林外史》,書中對南京的景物和文人的活動有大量細致入微的描寫,如「城裡一道河,東水關到西水關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凄清委婉,動人心魄。兩邊河房裡住家的女郎,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捲起湘簾,憑欄靜聽。所以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裡焚的龍涎、沉香一齊噴出來,和河裡的月色煙光合成一片,望著如閬苑仙人,瑤官仙女。」 [19],甚至感嘆南京街頭的販夫走卒都散發出不可理喻的文化氣息(「六朝煙水氣」),忙完活,還要「到永寧泉吃一壺水,回來再到雨花台看看日照」[20]。《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出生在南京,直到雍正六年曹家抄沒後才全家遷回北京,而《紅樓夢》中的12個主要女性角色也命名為「金陵十二釵」。清朝初年孔尚任的著名戲劇《桃花扇》則是以明末清初朝代交替時期的南京為背景,描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八艷之一、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清代著名文人袁枚也選擇定居南京,在城西構築隨園。

民國初年的1923年8月22日,朱自清和俞平伯都以南京秦淮河為題,寫作了同名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21]。1930年代,賽珍珠也是在南京住所中完成了讓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大地》。現代南京仍是一個文學創作較為活躍的城市之一,擁有葉兆言、蘇童等一批知名作家。 另外《全唐詩》、《全宋詞》、《永樂大典》等也在南京編纂成書。甚至魏源(和林則徐)的「開眼看世界」第一名作《海國圖志》、洪仁旰的中國第一部資本主義思想名著《資政新篇》(以及之前的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和後來影響深遠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李時珍的偉大醫學巨著《本草綱目》也是在南京編寫或者出版的。明朝時期的南京國子監(南監)作為全國兩大官方文化出版機構,編輯出版了大量文獻圖書,數量和影響上遠遠超過同期的北京國子監(北監),史稱留存下來的這些圖書為「南監本」

『肆』 有哪些描寫江南和古鎮的散文和古詩詞

《憶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憶江南詞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江南逢李龜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代:韋庄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伍』 春節的故事活動美食詩詞是什麼意思

春節的習俗的意思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鍾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4、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5、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6、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8、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的詩歌—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2、《賣痴呆詞》(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3、《除夜》(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5、《元日 玉樓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8、《已酉新正》(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10、《鳳城新年辭》(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1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12、《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13、《春節看花市》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陸』 跪求描寫江南和古鎮的散文還有古詩詞。

《憶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憶江南詞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江南逢李龜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代:韋庄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柒』 秦淮河散文、詩詞

雨夜遊秦淮河

斜風細雨入青樓,
金陵王伴君侯。
秦淮八橋無月,
十里長河醉人愁。

釵頭鳳 迷失秦淮河
釵頭鳳
秦淮燈影

人如舊,
燈如晝,
九龍壁鋪錦綉。
新亭榭,
舊池閣,
星光點綴,
如鉤殘月。
寞!寞!寞!

紅芍,
偎伊笑,
風十里揚州道。
花月貌,
簫音邈,
漫卷珠簾,
十年一覺。
妙!妙!妙!
七絕·秦淮河上 作者:萬壑松

娉婷畫舫搖秋,
璀璨良宵醉暮雲。
一曲歌橋下起,
可憐不是李香君。
【散文詩詞】《南京游記---秦淮河》
秦淮河,一個曾經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還在孩提時代,就讀過「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的詩句。長大後,又看了《桃花扇》,知道了李香君,知道了秦淮八艷。這片風流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就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

二零一三年的九月,趁著中秋小長假的機會,我們一家三口坐動車來到了南京。第一站,就是去探望我思念已久的秦淮河。我們將旅社定在秦淮河邊的靜江府路,就是為了隨時領略這里的人文風光。

站在秦淮河畔,我激動的心情慢慢冷卻。眼前的一幕有點讓我不敢相信。河面很窄,大概只能容兩,三條小船並排通過。河面上橫貫著灰色的小橋,水泥質的橋面上烙著斑駁的印記。旁邊就是夫子廟休閑街,也是全國聞名的景點,此時卻是行人寥寥。路面正在維修,露出坑坑窪窪,彷彿鄉間的土路。周圍的樓房也不高大,有些舊,帶幾縷灰暗的色調,給人一種凄冷的感覺。

站在橋上,妻不禁有些埋怨,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就待在家裡看長江,漢水。起碼比這個雄偉,壯觀。我心知這是沒讓她去廈門所帶來的怨氣。可望著眼前的景色,亦無語安慰她,只好悻悻的陪著她回到旅社。

吃罷飯,旅途的勞累陣陣襲來,蒙頭大睡。一覺醒來,妻說餓了,我說好吧,夫子廟的小吃還不錯,我們一起去逛逛罷。於是,我們又來到了秦淮河。

夜幕下的秦淮河,華燈初上,人流如織。掛在小樓上的紅燈籠在風中飄舞;亮著彩燈的畫舫在河中穿梭;河兩岸是形形色色的遊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還有幾個老外拿著單反不停在那拍著的;小孩子手拿糖葫蘆美美嚼著的;青年情侶相依相偎共倚河邊石橋的;牽著老伴靜坐在石凳上觀賞夜景的。

我的心情開始好了起來。原來秦淮需夜遊,正如燈下看美人一樣,更有風情!妻的臉上也掛起了笑顏。我知她最喜美食,前面不遠處就是一家老店,專賣老鴨粉絲湯。都說南京人與鴨子有仇,喜歡吃鴨子。什麼鹹水鴨,桂花鴨,鴨血粉絲湯~

老店裡的鴨血粉絲湯估計很有名,門口排起長長的隊伍。好不容易排到了,看到別人喝湯都配著鍋巴,出於好奇,也點了一份。南京人所說的鍋巴,與家鄉的炒米餅差不多。帶幾許焦黃,香噴噴的。泡在鮮美的老鴨湯里更顯美味。

祭罷了肚腩君,我們繼續往前逛。前面就是香君紀念館。門口一副對聯:「花容並玉質,俠骨共冰心」。引得無數世人感嘆「桃花命薄,扇底飄零」的香君原來就曾住在這里。孔尚任寫《桃花扇》時曾感慨,須眉若得香君志,明月何懼清風狂。香君雖是一弱女子,但在民族大義上無虧氣節,卻令當世須眉男子汗顏~

提及須眉男子,不由得又讓我想起洪承疇算命的故事來。洪承疇本是晚明重臣,於松山之敗後降清。替新主子出謀劃策,立了不少功勞。話說承疇晚年,閑暇之餘,請先生算命,問福壽運程。先生答道:「君少年得志,位極人臣。只可惜英年早逝,不勝惋惜。」

承疇大笑曰:「先生謬矣!老夫已年過六十,何來英年早逝之說?」 先生答曰:「君本應當時死,君不肯死,吾又奈何?」

一番話刺中承疇心病,此後鬱郁而終。後乾隆帝將其列入《清史·貳臣傳》。可見自古做漢奸者,沒有好下場。活著時受世人唾棄,死後還要背負千古罵名!

正沉思間,妻推了我一把。原來她看中了香君紀念館前所賣的扇子。這便是桃花扇嗎?
既然來到秦淮河,又怎能不帶一把回去呢?伴妻攜子,我們一路逛下去。只見街邊的工藝品店鱗次櫛比,其次就是酒樓。文化氣息都很濃。木質的仿古建築,漆黑的柱子上還刻著對聯。上面橫掛著一塊木匾。有書《晚晴樓》的,有寫《咸亨酒店》的。咸亨酒店旁還立著一尊青銅塑像,布褂長衫,腦後垂著一條辮子,面容滄桑,我一下子認出來了---「多乎哉?不多矣!「;這不是孔乙己嗎?可惜無法向他請教茴字的九種寫法了!

咸亨酒店旁就是烏衣巷,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寫過《烏衣巷》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朱雀橋早已塵封在歷史的記憶里;烏衣巷中也只殘留得一口古井,訴說著昔日的繁華。走在王謝紀念館前,想起王羲之蘭亭雅聚,曲水流觴;想起謝安與友人對弈中聞捷報,雲淡風輕的那句:「小兒輩已破賊!」

思古之幽情,縈繞心間。偶得靈感,賦了一首《念奴嬌》--游秦淮河。
物華天寶,道不盡,千古風流繁盛。朱雀橋邊,王謝館,新燕飛來難認。莫道香君,桃花命短,且把須眉問。浮生如夢,古今多少愛恨~~~~

『捌』 描寫江南美景的詩句有哪些

1、《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 宋·陸游
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風高時送雁聲過。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2、《江南》漢·漢無名氏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3、《江南曲》南北朝·柳惲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
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

4、《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5、《夢江南》唐·皇甫松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6、《菩薩蠻》唐·馮延巳

沉沉朱戶橫金鎖,紗窗月影隨花過。
燭淚欲闌干,落梅生晚寒。
寶釵橫翠鳳,千里香屏夢。
雲雨已荒涼,江南春草長。

『玖』 贊美南京的詩句有哪些

石頭城
作者:劉禹錫 [唐]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臨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約1151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漁家傲
作者:蘇軾
千古龍蟠並虎踞。
從公一弔興亡處。
渺渺斜風吹細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淩彩霧。
紅鸞驂乘青鸞馭。
卻訝此洲名白鷺。
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南鄉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鬱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八聲甘州
作者:辛棄疾
把江山好處付公來,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認得,王謝風流。
只用平時尊俎,彈壓萬貔貅,依舊釣天夢,玉殿東頭。
看取黃金橫帶,是明年准擬,丞相封侯。
有紅梅新唱,香陣卷溫柔。
且華堂、通宵一醉,待從今、更數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晉家南渡日,次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餘後湖月,波上對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並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登金陵鳳凰台
作者: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