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促古詩

促古詩

發布時間: 2021-02-15 18:25:22

❶ 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藝術

《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學習心得
延長縣小學 劉沁馨
古詩詞濃縮了語言文字的精華,字斟句酌,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代表了文字表達運用的最高境界。時下正全面復興我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強勁的國學熱潮,小學古詩詞教學也愈來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由於古詩詞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不斷積累進化而來的,其表達藝術、遣詞造句形式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學生理解古詩詞,老師教授古詩詞都會有一定的難度。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古詩詞是語言文字積累進化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氣息。不同時代的人,其認識事物的廣度和深度肯定不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是不一樣的;同一時代不同的人,其觀察問題的側重點不同,關注度不同,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其心路歷程也不會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不一樣。教學時,教師如果不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資料就照本宣科地講解古詩詞,學生就很難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相當於找到了打開古詩詞殿堂大門的鑰匙,由此登堂入室,欣賞古詩詞、理解古詩詞就顯得有路可循,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解讀詩詞的內容。
比如張志和的《漁歌子》,這首小詞,通過描寫清新秀麗的江南水鄉景色,表露出他悠閑自適,怡情山水、樂在其中的心志。詩的最後一句「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里的「不須歸」不是作者不能歸,而是因為他不想歸。張志和釣魚從來不用魚餌,他原本釣的就不是魚, 而是那份悠閑自在的心情。為什麼「不想歸」呢?我建議學生上網查閱作者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原來,張志和因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變期,先是在「安史之亂」中顛簸流離,後來他的職場經歷也是起伏不定。他因才華出眾受唐肅宗李亨的賞識,被任命為翰林院待詔,因事得罪朝庭被貶謫,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長安,這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從此,他看破官場,以奔喪為由辭官返家,隱居在太湖一帶,自稱「煙波釣徒」,情願扁舟垂釣,成為一位隱賢。因此,「不須歸」是作者不願再次入朝為官的意思,更讓學生品味出詩人高遠、淡泊、悠然脫俗的意趣。
二、品字析詞,進入詩情
古詩詞由於字數限制,每個字都是精華,古人稱之為「煉字」,即詩中的每個字都是經過反復冶煉的,「吹盡黃沙始到金」,詩中字字珠璣,每個字都是黃金。在古詩詞教學中,理解詩意的關鍵就在於把握詩中的關鍵字——詩眼。有的詩歌,詩眼在題目上,初讀時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如《望天門山》中的「望」字;有的詩歌,詩眼卻嵌在全詩的字里行間,需要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如:《夜宿山寺》的「高」字,《楓橋夜泊》的「愁」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喜」字,《示兒》的「悲」字等。我們今天教學古詩時,引導學生緊扣「詩眼」加以體會,能使其更好地進入詩境,感受詩的無窮魅力。首先,我指導學生通過自讀、范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全詩後,引導學生理解「危樓」就是「高樓」。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詩句來理解「樓高」,學生不僅從詩的前兩句「高百尺」「摘星辰」等具體描繪中體會到寺樓的高聳入雲,還從詩的後兩句詩人夜宿高樓的心理描寫,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樓的高,當一生將最後一句「恐驚天上人」聲音讀得很響亮時,我馬上提醒他:「噓——仙人正在睡覺呢!別吵醒了仙人!」該生馬上心領神會,放低聲音、放緩節奏重讀了一遍——「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在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中,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寺再次呈現在面前。
三、由詩入畫,領悟詩意

❷ 小學如何進行古詩教學

一、誦讀古詩,理解其義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中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國宋代作家蘇軾也說道:「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作為古詩需要多讀,只有多讀、熟讀,才能夠理解其義。因此,教者要引導學生多讀熟讀,善解其意。
1.激發誦讀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必須要增強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古詩具有音樂感(韻律、和諧音調、抑揚頓挫、平仄交錯),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激發他們的誦讀潛在能力,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愉悅、快樂的朗讀氛圍。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應該運用鼓勵的手段,尊重學生的朗讀,特別是對那些朗讀比較差的學生,不能諷刺挖苦,而是要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要面向全體,讓朗讀優秀的學生幫帶朗讀較差的學生。要開展一些能夠促進朗讀教學的活動,比如,詩歌朗讀大賽、背誦詩歌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採用多種朗讀形式促進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例如,單獨朗讀、二人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賽讀、配音朗讀等等,通過各種朗讀樣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樂趣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到自覺誦讀的狀態中,深深地被詩歌的美吸引住,陶醉在詩歌美妙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激發了他們的朗讀欲,自覺地感悟到了詩歌的內涵,領略到了詩歌的偉大與神奇。
2.培養學生朗讀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想讓學生學習好古詩就要養成從小喜歡學習古詩的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才能夠自覺地去朗讀、體味、咀嚼、感觸和欣賞,從中享受到它的內在美。一是讓學生能夠正確而標准地朗讀古詩,做到不丟落字,也不添字,不破句讀,練成讀音準確、發音洪亮、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效果。二是達到眼、心、口統一步調,使他們不斷提高靈感性。三是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只有通過持久的訓練和堅持才能夠真正培養出愛好古詩、學習古詩、欣賞古詩、能寫詩歌的能力來。就像清朝孫洙所說的那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二、引領學生,走進情景
1.詩歌都是通過意象來體現的
也就是通過景象和物象來表達作者的意旨,因此,我們做到真正地了解詩歌的內涵,就必須把握詩歌的意象,也就是要走進詩歌的情境中,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情景里。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抓住詩歌中的重點詞,理解詩歌的境界,進而達到理解詩歌的意旨。比如:在學習《小池》一詩的時候,就要抓住詩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就會清楚地看到美好春天到來,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景象啊!進而表達出詩人觀察的細膩、用詞的精練。因此,只有抓住這樣的詞句才能更好地了解詩歌的意旨,也能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學好詩歌的重要條件,因為詩歌具有審美性,它靠語言的凝練濃縮了語言的高度表達力,具有跳躍性,它的內在美需要欣賞者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升華到令人陶醉的意境美。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發揮自己的主觀想像力,達到真正地學好詩歌的目的。比如,我在執教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一詩的時候,就是讓學生去注意對「人家、紅葉、山路、雲彩」等意象的挖掘,從而看出一幅壯美秋天的畫面。我通過多媒體把這些美景都展現在屏幕上,學生由此增強了對詩歌的理解。
總之,對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還有很多的方法。限於文章的篇幅只談這兩個方面。不管怎麼樣教學都要把握詩歌的特徵來強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詩歌,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促進古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望採納,謝謝!

❸ 如何進行小學詩歌教學課件

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教學,就去研讀教參,教參上有很多教學建議指的參考。

❹ 如何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古詩是小學乃至中學語文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但如何讓小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古詩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本文作者通過運用電化教學的手段,促進古詩的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讓學生們學起古詩來「更有趣」,具體而言有如下方面助宜:
一、創設詩境,感知整體美
在學生怕學畏學的情況下,如果可以將電教的手段使用非常生動的表現手法表現出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詩詞的興趣,從而讓他們從畏懼學習轉變成喜歡學習。在古代的詩歌當中基本上每個詞和句子都有非常高的凝練程度,可以表現出來非常濃郁的詩情畫意。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尤其是詩詞教學當中,如果能夠將電教的手段非常巧妙地應用在其中,能夠將靜態的轉變成動態的,平面的轉變成立體的,沒有聲音的轉變成有聲的,可以使用鮮艷的色彩和畫面表現出詩詞的意境。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和快速的認識詩文,並且能夠對世人生活的背景以及所處的環境進行掌握,從而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作者表現出來的詩詞內涵。
詩歌抒發了詩人情感,而情感又一定要通過畫面,構成一種意境,進而借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十分注重環境畫面描繪的。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果詩詞教學中能將凝練、抽象的語言與形象、具體的實物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字詞化為可作視覺可以感知的栩栩如生的畫面,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學《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在多媒體當中呈現了非常寧靜和閑適的鄉村的風景圖,可以從圖中看到非常雅緻的景象,感受到來自田園的清新。通過多媒體能夠信任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全部都專注地盯著多媒體,從他們的眼神當中我們能夠看出他們對於畫面的沉浸。等待了片刻,我對大家說:「大家針對這幅圖談一談來到鄉村有什麼樣的感受?」學生們很快就活躍起來並且回答道:「我感受到了來自鄉村的寧靜,彷彿能夠聽得到小溪當中水流的聲音。」「在鄉村當中進行生活是非常閑適的,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在鄉村生活十分的寧靜,能夠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從他們的回答當中我們能夠得出,自從有了電教的幫助能讓學生在小組的學習中有話可以說,已經完全進入了詩詞所描寫的意境。
因為作者寫詩的時間十分特殊,老師在教的過程之中,更應該根據詩歌裡面所要表達的含義來進行教學設計。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迅速地感悟到詩歌中詩人想傳遞的信息和所描繪的意境。在這首詩當中我們能夠獲得非常豐富的信息,能夠看到柳樹和兒童以及風箏的。但是在課堂當中講解條件是具有限制性的,如果僅僅是用口頭進行的表達不能夠加這么多的信息完全的傳達出來的,所以依照詩詞的意思我製作了一個動畫。畫面上:早春二月,春意盎然,地面青草生長,空中鶯兒飛翔,一群放學回來的孩子正在嬉戲玩耍放風箏。在課堂當中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聲情並茂,適合畫面要進行對照,這樣才能夠使得課堂更加具有趣味,學生在想像的時候也能夠更加的豐富,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這樣學生很容易能夠進入到詩詞的意境當中。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再讓學生通過畫面說說自己放風箏時看到的景色,學生就不難表達了,這意境是多美啊!
二、品詞析句,體味語言美
古詩和兒歌有很大的不同點,古文的學習對孩子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傳統的古詩教學是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解,而孩子根本不能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從而造成學習成為負擔。而現在的自主學習下,孩子們通過自主學習已經把能自己讀懂的部分理解。那麼孩子不懂的該怎麼辦?多媒體的運用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視聽文字,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們去學習古詩詞,更能從中體會到詩詞所想表達的含義,經過反復的學習、感悟、最終體會到中華語言的精妙之處。如古詩《絕句》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多種電教手段,指導學生通過看圖、想像、朗讀,使他們與詩人產生共鳴。理解看圖,領會詩意。教學古詩必須從一字一詞一句入手,進而理解詩人所描述的內容。我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說說是否看到過詩中出現的景物,同時隨機理解「花草、燕子、鴛鴦」等詞。為了幫助學習理解「花草、燕子、鴛鴦……」這些看起來不相關的事物,又是怎麼聯系在一起的問題,我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在學生討論中,隨機用多媒體體現。「春天的太陽照耀山河,一片秀麗的美景」,這樣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接著再讓學生充分地說,從而體會讓學生感受到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當中,學生能夠理解語言文字在表面上面的意思,並且還能夠深入地去感受語言文字內在的含義和色彩。
比如說在對古詩《泊船瓜洲》進行教學的時候「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句話當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到「綠」這個字的精妙之處,能夠使用錄像對江南在春天裡的風景進行展示,在柳絮飄飛和草長鶯飛的春色的畫面當中,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就能入到語言的環境當中去,並且能夠對語言當中的美進行深入的品味,也能夠對「綠」這個字的神韻進行感受。「綠」這個字不僅包含了「滿」「入」「過」的含義,還表現出了在東風之下,春天蓬勃的生機。從實踐當中我們能夠得到,電教媒體讓古代的詩詞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從各個感官進行感受,並且可以讓學生能夠對詩詞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美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
古代的詩歌往往都要求對仗工整,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從詩歌的特點當中我們能夠看出它是非常適合進行吟唱的。如果在教學當中能夠配合非常直觀的錄像,並且結合優美動聽的音樂,使用非常悅耳的朗讀,能夠讓學生更加生動的去理解詩歌當中的語言,並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感情,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於語言文字的認識,提高他們在閱讀方面的能力。
比如說在對《江上漁者》進行指導的時候,我先播放波濤洶涌的風聲,電腦屏幕上映出一幅江上打魚人的可怕情景,畫中小魚船一會兒被推上浪尖,一會兒被卷如波谷,這時再出現富家子弟品嘗魚的鮮美。讓學生形象感知「一葉舟」是需要重讀的,這樣才能夠表現出來詩人對於江上打魚的人生活的艱辛的擔憂。只有學生已經擁有一定的閱讀技巧,才能夠讓他們在小組當中練讀,這樣的話孩子們就能夠很快地感受到詩的韻味,才能夠讀出詩作表現出來的抑揚頓挫,感受到美的熏陶。通過實踐我們能夠得出,使用聲響手段進行教學能夠增強學生朗讀的能力,並且在讓他們在朗讀的過程當中,拓展自己的思維,去感受詩人字里行間的感情。
四、啟發想像,訓練表達美
在詩歌當中的語言不僅非常的精煉,表現出來的形象也是十分的鮮明的。詩歌在語言的形式方面是非常獨特的,所以學生能夠擁有感受美的天地。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使用電教的手段,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去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維,使用自己的語言去將美表達出來。
比如說在《江南》這首詩的教學過程當中,再讓學生們理解第一句話的時候,我播放了配有非常優美的音樂的錄像。這樣學生就能夠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圖,一邊去思考。然後提問到:「假如你也身處在這樣的景象當中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學生們都十分積極的回答問題,有的說:「詩情畫意在於『一葉知夏的遼闊,一片荷塘便能將夏日的歡愉表達得淋漓盡致。」兒童在古詩中既能感受到夏日美景,又能體會到語言的韻味,在古詩中對夏日的季節特徵進行再認和深化,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比如說在對第三和第四句詩進行詩境理解時,我將錄像當中的聲音關閉了,讓學生觀看圖像然後拓展自己的想像,「在小組里你說說看到了什麼?」有的說:「哪兒的水很清很清,可以看到小魚在游動」;有的說:「它一會兒在荷葉下,一會兒又探出水面,可真有趣。」使用電教的手段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對美進行展示,學生能夠在這個感官當中體會到美,並且在將來的生活當中也能夠更加積極地去尋找美。表現出來美,並且營造出很多的景象。
使用電教設備,讓孩子在學習古詩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對古文的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在小組學習時通過增強的畫面感,學會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能夠讓學生在藝術的境界當中感受到美,並且能夠領悟到美,最多能夠表達出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讓教學的效果變得更加的明顯。

❺ 小學生如何學習古詩詞

一、詩畫結合,培養學生理解詩詞的能力
王維《山居秋暝》的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寫的是靜景:明亮的月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照進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頭上靜靜地流淌。寥寥十個字,勾勒出了一幅清幽、明凈、自然、和諧的山水圖。為了讓學生眼中有此美景,我們可以出示畫家為我們准備的教學掛圖,或也用寥寥幾筆來勾勒夜空的明月、錯落有致的松樹、清澈見底的流泉、潔凈可愛的石頭等,再現詩人眼中秋夜的靜穆,讓孩子們在一幅優美的簡筆畫前,忘掉塵世的紛爭與喧囂,使心靈得到凈化。
二、點化詩詞中的音樂美,讓學生從聽覺上感覺詩意
教學中,藉助音樂能調動情感,烘托、渲染詩歌的內容,創設美的氛圍,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古詩。許多教師在教學古詩時都會選用適當的樂曲讓孩子們進行配樂吟誦,或悲或喜,或沉緩或輕快,在樂曲聲中去感知詩中之形象,體會作者之情感,感悟詩中之理趣。如教學杜甫的《春夜喜雨》,有的教師配以輕音樂,其中摻有「沙沙」春雨、「噝噝」微風、「丁冬丁冬」的流泉,還伴有幾聲清脆的蛙鳴聲等,把詩中靜謐、清新的氛圍襯托得很分明,體現了詩人夜居草堂,欣喜愜意的心情。
三、用朗讀感悟造就古詩詞情境之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字字珠璣,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
(一) 把握停頓,感受古詩的節奏美。絕句和律詩因其本身的書寫規范,蘊涵相對固定的節奏感,因而在教學指導朗讀時,要讓學生明確並把握停頓。
(二) 熟讀成誦,感悟古詩的韻律美。古詩的教學切忌重傳授,輕感悟;切忌重講解,輕朗讀。而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多讀,感受詩的藝術感染力,感悟詩的和諧韻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古詩文閱讀的目的不在於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於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
(三) 詞曲相映,整體感悟。無論是古調還是今曲,無論是通俗還是戲曲,許多優秀古詩詞都有相關的曲調相襯,且有當紅影視劇明星表演或演唱,這也為孩子們朗讀感悟古詩創設了許多條件。如香港歌後王菲演唱的[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內地歌手毛寧演唱的[唐]張繼的《楓橋夜泊》的改編曲,以及越劇表演藝術家趙志剛演唱的[唐]崔護的《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和[唐]自居易的《離離原上草》、[唐]孟郊的《 遊子吟》、 [唐]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真是名詩成就名曲,名曲促進古詩的學習。

❻ 如何讓信息技術促進古詩詞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斷提高。今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走進學校,直進課堂,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促進教育技術的信息化

❼ 酒對中國詩歌創作的影響八百字作文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古老的文明古國。人類的第一滴酒是中國人造的,而且還掌握了當時較為先進的釀酒工藝。酒是生活的佳釀,與生活是相依相伴的。酒是一種文化,而且這種文化已經融入中國歷史幾千年。也就是說,「酒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酒文化」的產生和發展,與中華民族文化相融相隨。同時,它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內容與內涵。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中,酒是文化的酵母。酒有其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天上酒醒掌酒、人間杜康精心釀酒、神農氏制酒等。

酒事千年,千年酒事,酒香傳萬世,充分顯示出酒寄寓於文化、生活的價值。可以說,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有文學詩詞創作,就有酒的相伴。何處有酒,何處有詩詞。

酒對中國古代詩詞的影響在春秋戰國時期體現其獨特的作用,最為顯著、最為廣泛的主要表現在魏晉、唐、宋這三個時期。這時期所創作出來的詩詞作品的質量較為上乘。而且對將整個時期的文學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起了重要作用,都與酒存在莫大的關聯。所謂「萬事不如杯在手」,杯中自有乾坤,得酒自得詩詞,有酒而詩詞自成。「陶翁一生詩酒相伴,以詩酒會友,酒中撫琴,琴後賦詩,醉意蒙蒙之中留下《飲酒二十首》詩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首便是其中佳作」。[1]連陶淵明這種世之隱居者,都作文不離酒,可見酒對文人的創作的貢獻是不可小覷的。酒的作用除了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外,酒對中國古代詩詞的影響,在眾多的篇章佳句中都可以發現酒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為酒用於祭祀、慶賀、贈別、解憂等等。通過酒的催化作用而成文,揮筆則文思成而詩詞即成。

在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酒發揮著宗廟祭祀的作用,這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表現得極為顯著。《禮記·禮運》中記載祭祀時:「玄酒在室,醴盞在戶,粢醍在棠,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鍾鼓。」①對於酒用於祭祀也有諸多文獻可考。唐代詩人王駕的題為《社日》的詩中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就是指在祭祀上喝醉,人人熏然由人扶著的場面。中國是禮儀之邦,酒用於祭祀活動中,也是體現中國的禮。至今的祭祀桌上,仍要用酒,而且必不可少的。酒的這種作用稱為「酒祭」。酒祭神和祭祖,《戰國策》中有「儀狄②造旨酒」的記載,「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這一時期的酒的祭祀作用通過各種形式記錄下來,由於此時的詩詞創作並不流行,並且少見,因此,通常是以記錄歷史的形式記錄下來。文章把酒用於祭祀的這一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且佔有相對比較大的比重,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考證價值等。

從中國古代的眾多詩詞中可以發現,酒常常是用於表慶賀的。一杯美酒,既淳且香,隔壁三家醉,開壇十里香。瓊漿玉液、玉液金波正是慶賀的上上之選。他鄉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這都是值得慶祝的日子,這時酒就成了必要的助興良品,用於表達喜悅之情,酒對中國古代文人們之間,是表達情感的聯絡劑,促進詩詞創作的催化劑。文人們許久未見,一見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酒是戰場上預祝凱旋而歸的軍事動員令,是勝利的凱歌,凱旋後的祝捷酒。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2]李白的「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等著名詩句,形象生動的表達了酒的慶賀作用。用酒慶賀喜悅之事,更能助興,興起而文思自起,進而成就一篇篇的詩詞。「李白斗酒詩百篇」,他應招入京當官的時候,為了慶祝這一喜事,就飲酒慶賀,此時作《南陵別兒童入京》,留下千古名句「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從這首詩中,體現酒用於慶賀,而體現出的不僅是慶賀,還有助興,詩酒相互依存。

離別是文人之間常有的現象,文人間的離別總是比較傷感、凄涼的。他們為了化解或是減弱傷楚,常是以酒贈別,把離別的濃濃感傷融於酒中,也是以此作為預祝遠行之人的餞別方式。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酒贈別情融於酒中,為詩詞創作提供了材料、靈感和興致。南朝的沈約《別范安成》,表現的是老者離別不舍之情:「及爾同衰暮,非復離別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再持,何以慰相思。」把酒作為日後相思的慰藉,此時的酒不但為創作提供材料,更重要的是靈感的重要來源,即興、即情作詩。以酒送行從周至明清時代,一直是主要的送別方式。在此期間,也因此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一片冰心在玉壺」。離別之作在魏晉、唐、宋時期具有相當多的,而以酒入詩詞,或者是以飲酒為背景而作的詩詞亦是不勝枚舉的。酒、詩詞與贈別,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以酒贈別的詩詞,在這一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這時期的詩詞也常體現就的贈別作用。

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道盡酒的解憂之功效。「酒助文興,文助酒香,酒文為伍,似體魂相伴。」[3]從詩中可以看出酒是解憂的良葯,也只有酒才能就有,酒與詩詞是密切關聯的。中國酒業發展到唐宋,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這時期的酒文化體現的是酒與文人墨客大結緣,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的特徵。借酒澆愁的千古名句更是空前的繁多,不勝枚舉。最為耳熟能詳的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了」等,這些都體現了古人以酒解憂的習慣和依賴性。雖然不能達到解憂的目的,但卻是憂愁之人的一種寄託、一種自我慰藉。在借酒解憂的時候,寫成了一篇篇的詩詞佳作。辛棄疾在壯志難酬,倍感失意之時,流連於酒堆,寫成了《西江月·遣興》詞一首:「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竟是酒催化了詩詞的創作,詩詞中體現了酒的解憂功效。酒、詩詞與解憂,三者密切聯系,酒助詩詞興,以酒解憂,詩詞中體現以酒解憂。

眾多的文人墨客尚酒,而他們又是詩詞的創造者,這就註定了酒與中國古代詩詞結下不解之緣。就促進了詩詞作品的產生、創作和發展。同時,詩詞作品中體現了酒的各種作用,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真可謂是酒助文興佳章多,文助酒文化的傳播並體現其存在的歷史及作用。

❽ 促銷詩句

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沒有租不出去的房子,只有租不出去的裝修.

沒有家,只有路(作者現狀)

❾ 傳統詩詞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形式有哪些好處

古代詩詞本就是為歌唱而作,時代變遷、音樂創作手法多樣、科技進步,使得流內行音樂相比較傳統容樂曲更多幾分表現形式,更富活力、表現力。這兩者的結合,會進一步促進詩詞的發展創新,也會進一步提升流行音樂文化內涵。注意結合、創新過程中切莫沾染庸俗元素。

❿ 老師表揚成績優異的學生會哪幾句古詩呢

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 古詩文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包括文言文的積累,我們不要僅僅把它看成一種語言的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其實它也是思想、情感、形象多方面的積累,包括古人生活經驗的積累。這些詩篇融入他們的血液中成為他們的一種營養,我想是終生受用的。誦讀的方法,可以形成一種積累的快速反應機制。在小學階段的古詩文教學中求之過剩,做過多的理性,這是應該避免的。」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呢?我覺得改變教學觀念是關鍵,把課堂教學以教師串講為主,變為以學生誦讀為主,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吟詠詩文,逐步形成語言的感悟能力。結合平時的教學,也談談古詩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讀好詩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詩文的教學也同此理。讓學生反復吟誦,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把教師的不厭其煩講解變成學生的讀書去感受,讀好詩文力求做到:1、正音聽讀,讀得文通字順。教師要范讀,讓學生注意聽,小聲跟讀,再模仿誦讀,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2、注意重音。重音處理得好,才能准確地表情達意。高音表示興奮、喜悅的感情;低音表示肅穆、悲哀的感情。3、注意語調。誦讀時,根據內容處理好語調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4、注意節奏。誦讀中的節奏須著眼於全篇。感情歡快的,可用快節奏,感情憂郁的,可用慢節奏。 二、想像品讀,漸入意境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為主觀感受的「意」又往 往寄寓在客觀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入其「境」,才能使學生「悟其神」,會其「意」,真正領悟到古詩的意境美。 反復誦讀可以激起學生豐富的想像,同樣,豐富的想像又可以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因為詩的語言是高度凝煉的,它用極有限的字數表達極其深刻的內涵,不展開想像,就無法深入作品內部,就無法走進詩人創設的意境,無法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我們讓學生在想像中誦讀,在誦讀中想像,就是希望學生通過誦讀感知形象,運用想像去填補詩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詩意,走進詩人的意境。 三、尋找拓展基點,實現能力遷移《新課程標准》則要求一至六年級學生能背誦古代優秀詩文70篇,古詩的積累對學生的文化底蘊的提升有積極的意義。在學完《詠柳》這首詩後,引導擴展閱讀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學完了《贈汪倫》後,引導擴展閱讀送別友人的古詩。促進古詩的積累,從而達到「熟讀古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能力。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 中國古詩詞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博大精深,同學們很是喜歡,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感到十分吃力,那麼作為語文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去學好古詩詞?我在新課標教學理念地指導下,根據自己教學實踐的摸索、研究,下面來談談個人的做法。 1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上,我總想把我備課備到的以及講課時想到的都告訴給學生,生拍講課有什麼漏洞,其實殊不知一節成功的課絕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討論出來的,在課堂上只有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才能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古詩文教學更應該如此,因為古詩文的作者、內容及創作背景離我們都比較久遠,所以我們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就不能太主觀,不能太武斷,其實只要我們的在理就行,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確如此,一個文本,我們的知識水平不同,我們的年齡層次不同,我們的人生經歷不同等等,都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文本的理解。所以說老師過多的講授不一定是好事,他可能會禁錮學生的思維,誤導學生的多樣理解,更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根據《課程標准》的要求,初中學生要能背誦一定數量的古詩詞,具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顯得尤其重要。誦讀是進入詩的意境的最直接感性的方法。通過教師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示範,挑起學生的朗讀願望,然後通過領讀、分組讀、交叉讀、誦讀等形式,這樣就會很容易把學生帶到詩詞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詩詞的韻味。初中學生朝氣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慾強,有競爭意識。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古詩詞誦讀比賽,愛國愛家鄉詩詞誦讀比賽,詠月詩詞競賽,通過各種競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我在教古詩詞時,讓學生知道,優美的詩詞與作者所處的時代、生活經歷、文化底蘊密切相關。 2結合背景,理解古詩詞 古典詩詞文字簡約,蘊含豐富。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比較注重教師的講解、細嚼後的強行灌輸,此種做法不利於增加學生的知識積淀,訓練學生的鑒賞能力,更不利於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詩詞教學中要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詩詞作品常常是作者經歷、思想感情的外現。因此,我們賞詩,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及思想情感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讓學生了解他的生活環境以及人生經歷,豐富了學生頭腦中對於詩詞作者、歷史背景、社會現象等等的認識了解,成為自身知識的積累,為賞讀詩作打開了方便之門。例如,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讓學生初步了解歷史,他生長在一個奉儒守素的家庭之中。他的青年時代是一段南北漫遊,裘馬輕狂的回憶。33歲遇到李白結下一段千古傳誦的友誼。同許多唐代詩人一樣,他懷著巨大抱負的心思,一心要為國家盡力。但到了公元年,他參加一次李林甫設好騙局的考試,落第之後不久,又回長安,數度希求汲引,但都落空。十載長安,歷盡辛酸。同時,他看到了民生疾苦,時刻關心國家安危。安史之亂後,他幾經周折,當官,被貶。最後開始了他晚年飄泊西南的生活,並最終病死於窮困潦倒之中,十分凄涼。當他生活坎坷,顛沛流離之時,他的家國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湧出,悲慷慨,詩往往表現為沉鬱頓挫。當他的生活稍為安定時,他就寫一些蕭散自然的詩。此時我採用多媒體先播放「安史之亂」的史實音像資料,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寶年間,玄宗驕奢,不理政事;奸臣當道,權傾天下的社會現實。親眼看到安祿山起兵反唐,潼關失陷,屍橫遍野,長安混亂,百姓逃散,田園荒蕪的凄慘景象,之後,我補充描述道:「亂世之中的詩人,一路西行,顛沛輾轉,來到成都,一時無處棲身,只好求助親友在成都的浣花溪邊搭起一座茅屋,暫避風雨。不想,到了八月間,一場秋風,無情地捲走了屋頂上的茅草,接著一場大雨,瓢潑如注,詩人徹夜難眠,凄苦之中,感慨萬分,寫下了這篇不朽之作。」設置這樣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時空距離,幫助學生產生與詩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緒,為學好此詩開了個好頭。又如我國的大詩人李白,人人皆知,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寫詩很多,但「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李陽冰《草堂集序》)。今《李太白集》收其詩九百餘首,《全唐詩》編其詩二十五卷。他的計以古體和絕句數量最多,成績也最大。律詩較少,七律更少。古體詩中,樂會詩就佔一百四十九首。這些樂府詩雖多仍樂府舊題,但內容卻多即事興慨,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性,如《戰城南》、《將進酒》、《行路難》、《梁甫吟》等皆是。這些詩和他著名的《古風》五十九首,以及他的七言長篇行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等合在一起,構成了標志李白詩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有的抒寫懷抱、有憤慨的黑暗,有的表現對時局的憂慮,還有一些關心體貼婦女的作品,而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慨嘆失意的作品,感情奔放,如瀉江河,不辨涘,最能反映他的性情和風格。他還善於用絕句的形式表現含蓄深摯的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等,尤其是七絕,顯得俊逸飄灑,從容不迫,如出天然,所以和王昌齡並駕齊驅,為有唐絕唱。另外,他的五律也顯得氣韻流動、古樸渾壯、不拘偶對、別具一格。而豐富的想像,大膽的誇張,強烈的抒情,清新的語言又構成了他詩的獨有特色,顯示出他學習詩、騷及漢魏六朝詩的功力。寫作講究鍛字煉詞,作者將其萬千心緒凝於詩詞等作品中。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當時迸現的情感,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在研讀過程中,適當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學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鍛字、煉詞、用句等寫作能力,更能縱橫,加強古詩之間的相互理解。 3生活,運用古詩詞 古詩詞作為祖國文學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學習如何誦讀,如何理解,如何鑒賞,更要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古詩詞。比如:當我們帶領學生出去旅遊,登上了高山之巔,我們可以問學生:此時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學生一定能答出: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現在更有許多唱家把古詩詞寫成曲,如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長相思、春曉、明日、詠鵝等,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了解了古詩詞,更能體會到我國古詩詞的博大精深。 古詩詞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涵極其豐富。我們炎黃子孫,應當繼承民族的文化。通過對古詩詞的教學欣賞,學生更能體會中國古詩詞的博大精深,更能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之情,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從而促進人格的完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