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元日古詩
北宋王安石創作《元日》這首詩的故事背景是: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全詩原文如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白話文意思是: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1)方元日古詩擴展閱讀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
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代替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⑵ 元日 王安石的詩(帶拼音)。
元日
王安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 ,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風 送 暖 入內 屠 蘇 。
qiā容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門 萬 戶 曈 曈 日 ,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⑶ 《元日》的詩句是
[宋]王安石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 ,
春 風 送 暖 入 屠 蘇 。
千 門 萬 戶 曈 曈 日 ,
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
注詞釋義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葯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
譯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春風把暖洋洋的暖氣送入屠蘇酒,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簡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⑷ 王安石的《元日》的詩意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拓展資料
一、全文
《元日 》
宋 ·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二、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三、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⑸ 元日(古詩詩句)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
除:去。
屠蘇:葯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千門萬戶:形容房屋廣大或住戶極多。
譯文
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春風已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碗。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門萬戶,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舊的桃符更換。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世民
原文: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璫。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後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高高的軒台輝映著春色,深邃的樓閣沐浴著朝陽。
紅色的宮牆內飛舞著彩色的飾旗,翠玉珠簾映曜著宮女們的玉佩。
我效仿古代的明君們,恭謹而節制地治理著國家,終於使八方安定、四海昇平了。
(現在)丹陛下排列著森森戟戈,長廊里回盪著絲竹樂聲。
壯美的和煦之風浩盪在華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運途正昌。
(我)將繼承周文王的事業,遵循他的先例、並借鑒古代帝王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來治理國家。
春天來臨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樣沐浴在春風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樣綻蕊怒放。
我想渡過巨大的河流到達彼岸,但最終還要靠舟船才能渡過去(意思就是靠民眾的支持和大臣們的幫助才能治理好國家)。
注釋
恭己:語出《論語》,恭謹而律己,是形容君王治理天下的詞句。
垂衣:語出《易·系辭》,原意指天下太平,李世民在這里形容自己效法皇帝、堯舜無為而治。
穆:壯美。
康:康盛。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圖
原文:
甲子今重數,生涯只自憐。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成彥雄
原文: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溫庭筠
原文:
神耀破氛昏,新陽入晏溫。緒風調玉吹,端日應銅渾。
威鳳蹌瑤簴,升龍護璧門。雨暘春令煦,裘冕晬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