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古詩作畫
❶ 憫農的所有古詩
搜索
douban icon
豆瓣App
跟有趣的人一起刷小組
打開App
<唐詩窺唐618-907>憫農三首 李紳(772-846)
avatar
不曉得
2019-03-19 22:08:31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憫農李紳_憫農古詩
《憫農》
作者:李紳
原文: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
可種田的農夫卻仍然有餓死的。
注釋:
1、憫:憐憫。這里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
2、粟:泛指谷類。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國。閑田:沒有耕種的田。
賞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❷ a紙畫憫農第二首的古詩配畫怎麼畫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滴滴應皆辛苦,農民在烈日下清除稻田裡的版雜草,汗水淌權過臉頰和手臂流向稻田,當你們每天吃飯的時候是否想起這一粒粒糧食付出了我們多少辛苦,畫面是一農民在炎熱的天空下,頭戴斗笠,高卷衣袖,揮舞鋤頭,臉頰的汗水一滴滴淌下,
❸ 古詩憫農一圖片怎麼畫
相關搜索:古詩配圖憫農一憫農古詩配畫簡筆畫憫農古詩帶拼音圖片憫農古詩配圖簡專筆畫有關古詩憫農屬的手抄報古詩憫農背景圖片憫農古詩一首書法憫農二古詩配圖金筆作文一圖多看古詩三百首大全帶圖一去二三里硬筆楷書七步詩拼音版圖片涼州詞古詩帶拼音回鄉偶書其二古詩照片山行古詩拼音版帶圖
憫農古詩配畫...
635x996憫農(谷建芬古詩詞《新...
1024x1024
❹ 古詩《憫農》的配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F5%C5%A9&in=8648&cl=2&cm=1&sc=0&lm=-1&pn=2&rn=1&di=966114980&ln=304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F5%C5%A9&in=26107&cl=2&cm=1&sc=0&lm=-1&pn=0&rn=1&di=2028508700&ln=304
去網路圖片搜一下都有啊
❺ 憫農 古詩
《憫農》的故事共有三首。
1、《憫農》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2、《憫農》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3、《憫農》
宋代:楊萬里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釋義: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飢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5)憫農古詩作畫擴展閱讀:
為糧食做出貢獻的人物: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跡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將雜交水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
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優勢利用朝著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
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這項戰略構想的提出,為中國已取得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開發成功後開展雜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❻ 畫,畫雞,靜夜思,小池,憫農等古詩
畫
唐 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畫雞專
明 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屬, 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 一叫千門萬戶開。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憫農》(一)
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二)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❼ 憫農一首的古詩
《憫農二首來.其一》唐代:李紳
春種一自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簡介: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7)憫農古詩作畫擴展閱讀:
根據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系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
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閑田」的大豐收景象里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系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❽ 古詩憫農一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其一的古詩原文如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白話文釋義: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的古詩原文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話文釋義: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8)憫農古詩作畫擴展閱讀
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
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其一的首句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互相補充,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
勞動人民辛勤勞作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局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的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對農民真摯的同情。
其二的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
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❾ 兒童古詩《憫農》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