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語感詩詞

語感詩詞

發布時間: 2021-02-11 06:05:41

1. 古人學詩詞是語感還是平仄

古人詩歌辭賦也是科舉的一個科目。所以古人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去學習這些。關乎平內仄容,無論古今,水平較低的時候都要去看平仄表,熟練了之後,都是靠語感了。另外,對於一些很厲害的,對於平仄反而並不嚴格遵循。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從格律上來說,是有問題的。但仍然不影響他流傳千古。
希望能夠幫到你。

2. 描寫好詩歌

1、多讀好詩打底,來培養語感。現代源詩歌之五大要素:讀者、感覺、語言、意象、素材。
2、多學習寫詩的技巧。我不知道你說的是舊體詩還是新詩。如果是新詩,流派眾多,各不相同。但基本功要有:精簡、跳躍、剪切、組合、過渡、通感、陌生化、、、、、、
3、嚴羽在《滄浪詩話》里說:「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詩歌一途,天賦才學,實在不是後天苦練可以練得出來的。後天練習,最多能提高一點點,但主要還是要看天賦的才華。在這方面我有切身經驗。我評詩的眼光還行,寫詩的水準還不到評詩的十分之一。

3. 高三詩歌鑒賞題要怎麼做語感一點都不好

關於詩詞鑒賞:
一、 反復誦讀、激發想像: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韓愈在《進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由此可見,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需展開想像。想像是引發情感的橋梁,在想像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這樣,作者就把我們的精神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二、積累、運用鑒賞知識
1、 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動。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其次,還應對詩詞的格律知識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詞特點: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詩歌內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①、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范疇,側重於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通過對山間清幽美景、山村淳樸民風、鄉間勤勞百姓的描述,詩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會境界,表達了對目前隱居生活的滿意之情,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②、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於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徵,然後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反映戍邊將土思親的心曲,事情雖小,情意卻深。
④、詠懷詩: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即為抒懷。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麼事,然後體味作者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後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⑤、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範,詩人站在浩浩古戰場、滾滾長江邊,抒發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未就的傷己之情。
3、詩人風格
由於作家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三曹詩風的蒼涼雄健;張九齡詩風的委婉蘊藉;孟浩然詩風的語淡者味重、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鬱頓挫; 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奇特新穎;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黃庭堅詞風的自然流暢;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我們應通過自己的鑒賞活動,加強對作家作品的感性認識,從而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於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5、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指導學生把握形象後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捨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徵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徵美人,鳥象徵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特點。
6、表現手法: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別。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學生對這些手法都應了解,以便在鑒賞時得心應手。
7、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4. 古詩詞的語感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沒有秘訣,唯有多看書,特別是舊書,最重要還是要用情感和藝術感,還有意境與愛,由心而發。

5. 詩詞歌賦

《國足銘》

球不在精,有錢則踢。人不在多,無恥則靈。斯是國足,惟腳夠臭。訓練不出力,比賽瞎折版騰。教練戀記者權,球員泡小妞。可以踹胸口,鎖喉嚨。無進攻之進球,無防守之得分。昆明放袋鼠,水滴輸卡伊。國人雲:何球之有?

6. 長篇古詩詞

<<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
我隨秋風來,瑤草恐衰歇。中內途寡名山,安得容弄雲月。
渡江如昨日,黃葉向人飛。敬亭愜素尚,弭棹流清輝。
冰谷明且秀,陵巒抱江城。粲粲吳與史,衣冠耀天京。
水國饒英奇,潛光卧幽草。會公真名僧,所在即為寶。
開堂振白拂,高論橫青雲。雪山掃粉壁,墨客多新文。
為余話幽棲,且述陵陽美。天開白龍潭,月映清秋水。
黃山望石柱,突兀誰開張。黃鶴久不來,子安在蒼茫。
東南焉可窮,山鳥飛絕處。稠疊千萬峰,相連入雲去。
聞此期振策,歸來空閉關。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當移白足,早晚凌蒼山。且寄一書札,令予解愁顏。

7. 憑語感把古詩句的順序排對了很厲害嗎

句子排序專題

一、考點概要

句子排序,是指讓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順序銜接自然、連貫,合乎人們的思維規律。主要考查學生對句意的把握,特別是感知語意內容,把握文意的連貫性的能力,通過文意理解把句子正確地聯系起來。

語句排序題既考查了語句間的連貫,又考查了對多個語言單位的排序組合。這種排序組合,既要考慮到所給的多個語言單位之間的內容、寫作及邏輯聯系,又必須結合已經給出的語言環境。語句排序排得好,不僅說明語言表達能力強,還說明邏輯思維能力強。

二、方法總結

答題步驟:

1、整體把握,了解語段內容或句子的中心語意。抓中心語句,根據文段內容的特點,首先確定中心句的位置(段首、段中、段尾)。然後按照最能表達中心的思路去安排材料的先後。

2、分析選項內容與整體語段的語境聯系,理清選項內容所提供的信息和各部分語段內容的關系。

3、抓相關詞語。文段前後內容的連接,有時會出現表時間先後的詞語或關聯詞語作為標志,我們依據語法習慣就能排出正確的語序。

4、做選擇題進行對比分析,排除干擾項。該類試題幾個選項在語句的數量或內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順序不同,或者語句的語調點不同,選擇時,找准選項的相異點,以此為突破口,選出最恰當的一項。

5、通讀語段,看看整個語段銜接是否緊湊合理。

具體方法:

(一)看主語:主語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語應是同一個。

例:命運,其實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條鮮為人知的補償原則,它青眯不斷拼搏的強者, _________,收獲也最多。

A. 強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 強者盡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 雖然生活讓強者失去太多

D. 讓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強者

解析:一般情況下,在一句話中要保持主語不變,這樣可以避免句意混亂現象的發生,會使句子更連貫。例句就一句話,它的主語是「命運」,這個主語應貫穿語句始終。A、B主語是「強者」,C主語的「生活」,只有D主語才是「命運」。

(二)看陳述對象:看陳述對象是否相同、緊密跟隨。一個語段往往有一個陳述對象,整個語段中的句子都是圍繞這個陳述對象來展開的。

例. 填入下面文字中橫線上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在天山的高處,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 ① ,使湖光天影山色融為晶瑩的一體。在這秀美的湖上,惟一活動的就是天鵝, ② 。大地慷慨地賜予人類這寧靜的自然環境。

A. ①湖面明凈如鏡,水清見底,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凈,天鵝的叫聲襯託了湖面的幽靜

B. ①湖面明凈如鏡,水清見底,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湖水的明凈襯託了天鵝的潔白,湖面的幽靜襯託了天鵝的叫聲

8. 如何在古詩誦讀中培養初中生的語感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文言語感
當前中學文言文教學比較注重文言詞句的梳理,以求得字字落實、句句落實,最後譯成白話。學文言文是需要知道一些詞句的古今差異,並會翻譯,但這不應該是文言文學習的全部。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更顯重要。語感是在表達和理解的言語活動中,主體對語意及用法的直接感知。這種對語言的敏銳而強烈的感知力,對於閱讀理解十分重要。這種能力是在文言文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帶有濃厚的經驗色彩。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呢?經過前一階段的思索和嘗試,我覺得可以從「讀」、「品」、「練」三個環節進行教學嘗試。
一、注重誦讀,培養語感
文言文語言生動凝練,節奏分明,最適於誦讀。熟讀成誦,是古詩文的基本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通過誦讀,可以激發興趣,培養語感,讓學生感受古代漢語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第一,教師范讀,激發興趣。范讀是朗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得力手段。教師那富有感染力的語氣,恰到好處的表情,聲情並茂,直接傳遞給學生,學生聽其聲,感其情,會克服畏難情緒,躍躍欲試,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給君主的奏表,因此教師朗讀時語氣既要謙和又要懇切,語音既要沉穩又不可狂妄,讀到叮嚀勸勉的地方,要顯得語重心長;念到涉及國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語氣應有某種急迫感;當讀到最後「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時,要表達出作者感激、忠貞和沉痛的感情。學生被教師的朗讀所打動,就會躍躍欲試。
第二,反復誦讀,整體感知。古人說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之精妙,可以培養語感,增加積累,涵詠感悟。文言文的特色,如講究語言的音韻,語言的含蓄豐富,標點方式的靈活等等,這些都不是只靠老師的講解能體會的,必須依靠朗讀,只有反復的朗讀體驗,才能做到心領神會。如劉禹錫的《陋室銘》是一篇駢體文,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諧美,而又變化有致,不拘一格,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板之感,表現了一種整齊美與錯綜美相結合的和諧美,這只有通過誦讀才能體會到這種美感。
此外,文言文在反復誦讀後應該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打下良好基礎。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說:「一切智慧的根源在於記憶。」初中的文言文教學,大綱只提「了解內容,能順暢地朗讀、背誦一些課文。」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並爛熟於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地。 而實踐證明,學習文言文,背得越多,感性知識越多,領會新知識就快,靈活運用能力就強,反之就慢就弱。強調背誦,並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理清思路能幫助提高背誦效率。理清層次結構,遵循由句到層,由層到段,由段到篇的基本規律。如《扁鵲見蔡桓公》,可引導學生按疾「在腠理—在肌膚—在腸胃—在骨髓」這樣的病情逐漸加深的過程來誦讀。

二、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所謂「品讀」,就是對課文進行分析、品味、賞析,引導學生體味語言美,著眼於培養學生的綜合和鑒賞能力。從字詞運用的色彩、句子的表達重點、段落間的起伏跌宕來把握語氣和語感,就更易於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達重點。因此,文言文的詞、句、段都可以進入品味的范疇。
第一,品味「詞」。如《愛蓮說》中的「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在這里,要指導學生讀讀議議,反復揣摩,明確語氣詞的用法,還能從語氣詞中感悟情感。第一個句子在朗讀時要特別注意「鮮」這個字,在這里是「少」的意思,也就是說喜歡菊花的人在晉朝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過了,這里讀出的是帶有點遺憾的語氣,但整體還是比較平淡的。第二個句子從「何人」以及問號中可以看出是帶有疑問的,這種問既是問自己也是問世人,表現的是一種知音難覓的孤寂。語氣相對要強烈些。第三句中的「宜」是「應當」的意思,表示的是一種想當然、一定如此的狀況,但這種狀況與前兩句結合起來就不難發現,簡單的一個「矣」在這里表現的是對世人貪慕富貴這種世風的鄙視。
這樣品味,在朗讀時,結合意思能更好的讀出語氣和情感,能入情入理,深入到語言的內部,學生的所得也才是深層次的。
第二,品味「句」。這里的品句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要牢記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一些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因為一些固定的格式的掌握對學生推斷文意,培養文言文語感具有良好的效果。二是對關鍵句的分析。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對妻、妾、客問了同一個問題:我和徐公比誰漂亮?三人的回答看起來一樣,其實卻有很大的差別。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用語自信果斷,對夫君充滿由衷的贊美,是「私」的不經意的流露。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語氣已沒有「妻」那麼堅決自然,她揣度著鄒忌的心理去回答,但仍不乏溢美之詞,是因「妾」的身份而「

9. 有關於古詩的,幫幫忙!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10. 向寫過詩詞的前輩們求教!!!!

用HI撒~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