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怎能把主舍下詩歌mp3

怎能把主舍下詩歌mp3

發布時間: 2021-02-10 21:17:09

① 如何帶領詩歌敬拜

一、帶領詩歌敬拜流程的安排:

1. 帶詩歌的時間大約為20-25分鍾。

2. 採用合宜的詩歌順序邏輯。可參考以下兩種方式:

方式一:由興奮熱情的贊美詩歌開始,進入較深沉的敬拜,再以堅定信心的詩歌作結。

方式二:由慢歌進入,在完結時以堅定信心或盼望的詩歌作結。這類型處理較著重深入的敬拜,或在後段著重激情及澎湃感情的表達。

注意:避免快、慢歌曲交疊的安排,這使人的情緒高低波動。中斷與寧靜時間,領詩者不一定要說太多話或不必要的解釋,也不要恐懼寧靜的氣氛。

3. 可以用相關的經節和歌詞作為過渡。

4. 在整個敬拜過程中,應一直以禱告的心帶領聚會。

二、唱聖詩的作用

1. 使心靈與神協調

歷代以來,所有聖詩都是眾多基督教學者思想、勉勵、屬靈經驗的精煉表達,是合乎聖經和教義的。當我們唱聖詩時,聖經的活潑真理、神的良善、主的庄嚴華美和救主耶穌持久的恩典得以表彰,我們就會覺得自己與神是完全和諧的,這種經驗所帶來的,是平安、喜樂、潔凈、蘇醒和對生活重擔的重新得力。

2. 使會眾同享參與

唱聖詩是出席聚會的全體會眾都有份參與的程序。藉著唱詩,各人響亮地表達了自己對神的贊美、感謝、奉獻、見證和禱告的感受;當每一位信徒揚聲歌唱那些純凈的聖詩,他們彼此的心靈合一,流露出一種靈的溫暖,並且預備心靈來領受講壇信息。

3. 使會眾表現個人的感受

正如聖經有適合每一種需要的篇章,同樣,聖詩也切合靈性各種需要。當你分析一首心愛的聖詩時,當中的信息正是你心靈深處的感受。有些詩歌能把心頭的重擔挪開;有些詩歌在贊美、頌揚、奉獻和懇求中,訴出心曲;有些則表現個人見證;此外,一些使心情輕松的詩歌,更可令一切掛慮煙消雲散。一首能解決個人需要的詩歌,實在給予我們無限力量與安慰。

4. 培養歌頌者的品格

當我們熟悉了一首詩歌後,詩歌中的觀念、理想和哲理,潛移默化地滲進我們的思想,影響我們的品格。

三、領詩者的責任

1. 預備聽道者的心;

2. 增加聚會的屬靈氣氛;

3. 使會眾進入與神相交的領域;

4. 使會眾從詩歌中領受信息;

5. 使會眾自覺有份參與聚會;

6. 以音樂敬拜神。

四、詩歌敬拜的目的

1. 頌贊神: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詩篇103:1)

2. 造就人: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歌羅西書3:16)

眾人預備安靜的心來到神的面前,思想的對象是神自己。大家同心同聲,齊心頌贊,心被恩感,歌頌神。

拓展資料:

敬拜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從思想、感覺、行為上對人、天使或神靈的尊崇、敬畏與欽服。

【詞目】敬拜

【拼音】jìng bài

網路-敬拜

② 詩歌主啊!我怎能把禰舍下

每當我想起主釘十架,
就看見丁兵在狠狠抽打,
耳邊聽到皮鞭聲聲,
主啊我淚如雨下,
你受的鞭傷讓我得醫治,
你替我擔當一切刑罰,
你受的鞭傷讓我得平安,
主啊我怎能把你舍下

③ 詩歌朗誦(清明敬先烈)背景音樂

《黃河大合唱》《延安頌》《十送紅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英雄贊歌》

  • 《黃河大合唱》冼星海 光未然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交響樂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後期因江青的建議,被殷承宗等音樂家改編為《黃河協奏曲》,後來又出現了有石叔誠版的《黃河協奏曲》。由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黃河大合唱》在台灣「戒嚴時期」被禁止演奏。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路投票結果,《黃河大合唱》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 《延安頌》

《延安頌》是一首歌曲,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紀念日的歌曲,歌曲原唱是李雙江,翻唱是薛浩根。

《延安頌》創作於1938年4月,歌曲熱情地歌頌了抗日戰爭中的延安欣欣向榮的動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戰斗氣息。全曲可分為五個部分,曲式結構為帶變化再現的復三部曲式,中間節奏比首尾稍快,風格上也形成鮮明對比。第一部分帶有敘述性,優美嫵媚的旋律傾注了作者對革命聖地滿腔的熱情的由衷的贊美。結尾處二聲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

  • 《十送紅軍》

歌曲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凄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

新版歌詞

作者:張岳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

樹樹(里格)梧桐,葉落盡,愁緒(里格)萬千,壓在心間,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兩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麥田,麥地(里格)熟了,(介支個)要遠行,

送我兒郎(介支個)去參軍,千難萬險不忘本,平平安安報佳音,

親人啊,待到春時,(介支個)望家看,

三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山上(里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搬,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四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月光寒,十里(里格)泥濘(介支個)不嫌遠,

秋涼(里格)別忘添衣衫,相見(里格)難哪別亦難,

捧一把山裡土,紅軍啊! 親人(里格)一去(介支個)莫走遠,

五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四方百姓淚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

紅軍啊,革命成功,(介支個)早歸鄉,

六送(里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鴻雁(里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里格)能夠捎書信,鴻雁(里格)飛到天涯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說,

七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七里灣,灣里(里格)秋高(介支個)片片田,

涼風(里格)陣陣稻穀香,新米(里格)來,人走遠,

魚水情,誼難分,紅軍啊! 幾時(里格)盼望(介支個)把圓團,

八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八角山, 山下(里格)路上,(介支個)酒一碗,

心兒牽牽(介支個)窮人盼,草鞋雙雙,莫把腳磨穿,

祝願親人打勝仗,紅軍啊,播下的糧種,(介支個)等君還,

九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

雙雙(里格)拉著長繭的手,心象(里格)黃蓮,臉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個)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雕龍(里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這台(里格)名叫(介支個)望紅台。

  •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194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對我根據地實行雙重打擊。為發展和鞏固抗日勝利果實,反對國民黨的分裂,八路軍邊區劇社派曹火星、丁凱、肖靜雨組成三人工作隊,來到京西偏僻的歌謠之鄉堂上村。 在通往堂上村的山路上,曹火星一行三人

歌詞文本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

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

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化裝成小販商人急走而來。……

  • 《英雄贊歌》

是出現在電影《英雄兒女》中的一首歌曲。相關劇情是:王成英勇犧牲之後,全軍開展了學王成的運動。 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壯烈犧牲後,想以歌唱的方式緬懷並寄託自己對哥哥的思念和崇拜。當她在創作中遇到困難時,部隊首長也介入到歌曲的創作中,《英雄贊歌》在曲折中誕生。張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

《英雄贊歌》節選

詞:公木 曲:劉熾

烽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

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士驅虎豹,

捨生忘死保和平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圖為人民英雄紀念碑

拓展資料

英雄贊歌的背後故事

《英雄兒女》插曲 英雄贊歌

四十年傳奇

可悉數盤點之後又發現,沒有哪一部國產片比《英雄兒女》更能在音樂上做足功夫。電影里的男主角,僅開演17分鍾就光榮犧牲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基本都是在圍繞一首《英雄贊歌》的創作而展現全部情節。

當片中的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壯烈犧牲後,她長歌當哭,就想以歌唱的方式緬懷與寄託自己對哥哥的紀念和崇拜。當她在創作中遇到困難時,甚至部隊最高首長也介入到了歌曲的創作中,之後《英雄贊歌》終於曲折誕生,

於是它又被王芳從後方唱到前方,為浴血奮戰的士兵唱,為祖國派來的慰問團唱,最後,整個電影在激越的《英雄贊歌》聲中謝幕。即使跟著影片情節的自然發展,觀眾也會信以為真地認為,「王芳」就是《英雄贊歌》的「作詞、作曲」和「主唱」;

以至於人們只要一聽到《英雄贊歌》的音樂和旋律,腦海里首先跳出的就是「王芳」,幾十年之中,她幾乎完全成了這首著名歌曲的「形象代表」。以致於在《英雄贊歌》傳唱整整40年之後,有人還在尋找這首歌的原唱是誰?創作者又是何人?

「喧賓奪主」的劉尚嫻

據不久前劉尚嫻自己回憶,當年的經過是這樣的:「要拍《英雄兒女》的時候,我剛從電影學院畢業,正在拍實習作話劇《北京人》。有一天,在走廊裡面迎面碰到了武兆堤導演,跟我擦肩而過,還回頭看了我一眼。

不一會兒老師就把我叫去了,武導演也在,大家坐在一起隨便交談,這次見面和談話以後,中間好象又經過了一些挺復雜的什麼事情,現在也記不很清楚了。去年,我碰到了劉世龍(王成的扮演者),他問我:你知道當年怎麼挑上你的嗎?我說我真不知道,

結果他告訴我,最先發現我的是謝晉導演。我現在想說的是什麼呢?人生有許多事情其實偶然性很大。假如在我之前找到了合適的人,也有可能會比我演得更好,只不過王芳最後還是落到了我身上。」

可真正的幕後經過,並不象劉尚嫻想的那樣簡單。事實上,當劇本完成之後,導演武兆堤和編劇毛烽為尋找「王芳」 四處奔波,跑了許多文藝團體,可始終都沒發現最合適的人選。就在他們踏破鐵鞋無覓處時,謝晉給他們帶來一個喜訊。

原來他在北京電影學院辦完事正要走出大門時,突然看見一位姑娘迎面走來,謝導一下覺得她很像武兆堤和毛烽要找的「王芳」。當時因為過往倉猝,甚至連她的名字都沒來得及問,遂後才有劉尚嫻所說的整個經過。

幕後主唱張映哲

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日報》曾刊登了一篇首鋼工人尋找這首歌原唱者的稿件,可《英雄贊歌》的真正原唱、空政歌舞團的獨唱演員張映哲看到報紙後,卻沒有出頭主動"認領"。

因為她一向都不喜歡張揚自己,加之身體不好,患有腦血栓和心臟病,所以從來都沒有進入人們的視線。就在本文發表之前,當記者四處進行電話采訪時,許多人甚至包括好幾位後來跟唱過《英雄贊歌》的著名歌唱家,

仍然對這首歌的原唱者莫衷一是,甚至還有人肯定地說:原唱者肯定不會是張映哲!

為此,記者仔細考證了《英雄贊歌》在電影之外的真實幕後經過。

著名指揮家胡德風先生

記者首先找到了從1953年總政文工團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其中擔任合唱隊隊長兼指揮的著名指揮家胡德風先生。

記者:《英雄贊歌》的首唱是不是張映哲?

胡德風:當年為《英雄兒女》唱這個歌,專門有一個演員挑選小組,《英雄贊歌》的詞作者、曲作者都在其中,當時選了很多演員來試唱,可最後這些同志錄過音以後,導演配合電影畫面、整個合唱、還有樂隊,再仔細一比較下來,

都感覺還是張映哲同志最為理想,所以最後確定還由張映哲來演唱《英雄贊歌》。這個事情當時參與的許多歌唱家們都不知道,她們唱完就走了,而且都以為自己可能會選上。或者說,很多人並不知道幕後一直都在選擇由誰來唱。包括張映哲自己也一樣,等電影放出來之後,她才知道,哇,是我唱的。

被全國幾億人整整傳唱了40年的《英雄贊歌》的真正首唱者張映哲,因為腦血拴、心臟病、胃出血,長期住在空軍總醫院里。2005年5月30日凌晨,電影《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贊歌》的首唱者、空政歌舞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張映哲,

因病醫治無效在京去世,終年77歲。 我們關於《英雄贊歌》的采訪,是在她的病房裡進行的。

記者:您給我們講講《英雄贊歌》當時錄制的情況。

張映哲:當時是團里下達任務,說有一個電影要錄音,叫我去試唱,說前邊已經有好多人都要錄。我那時有別的演出任務,心裡沒太重視,突然有一天,團里領導通知我馬上去新聞電影製片廠錄音,我一點都沒准備,

坐車去新影廠路上,我就趕緊看譜子,進了錄音棚之後,我照本宣科對著譜子唱了一遍,完全不在狀態。中間休息時,編劇毛烽同志耐心地給我仔細講電影的故事梗概,我聽過之後覺得非常感動,很快就在心裡引起了強烈共鳴。

當一進入狀態,我就要求馬上錄。錄完之後,我跟毛烽同志說:我已經全力以赴了。說完我就走了。後來到放映《英雄兒女》時,才知道這個歌最後還是採用了我唱的。

④  民族器樂如何開掘古典詩詞韻律中的意象,又如何將其與時代語境匯合

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會給鑒賞詩歌帶來很大幫助。


一、送別類意象(或表達依依不捨之情,或敘寫別後的思念)


  1. 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 《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後,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3. 蒓羹鱸膾。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蒓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蒓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如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蒓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使多少人灑下思鄉思親行行熱淚。


4. 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遊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 猿猴。古詩詞中常常藉助於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四、抒懷類意象(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寄託他那玉潔冰清、超凡脫俗的品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毛澤東《採桑子· 重陽》里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一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3. 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後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唐人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徵孤直堅強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立於岩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 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託悲思。後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嬌》中的名句:「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懷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類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杜甫《蜀相》:「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 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 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


  1. 投筆。《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 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瓦解自己的。後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 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5. 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七、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1. 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 東籬。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3. 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以上介紹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見寓意。其實,不少意象是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如: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駱賓王《在獄詠蟬》的「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的「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的「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而寒蟬則是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三國人曹植的 「寒蟬鳴我側」(《贈白馬王彪》)詩句也表達同樣的情思。

⑤ 怎樣才能把詩歌本的歌詞下載

古今都一樣。使用修辭用典或引用。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於下:
使立論有根據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驗證作者之理論。即【文心雕龍】所謂「援古證今」也。如李商隱之【有感】詩:
中路因循我所長,古來才命兩相妨;
勸君莫強安蛇足,一盞芳醪不得嘗。
其中「蛇足」一詞,即引自【戰國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李詩即以此作為引證,使為立論之根據。(以喻勿另生枝節也)
委婉表意
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之心聲,即所謂「據事以類義」也。如前「命意」章中蘇東坡之【仇池石】一詩,即借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典故,委婉表達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難堪。另如【唐詩紀事】卷十六引「寧王李憲見賣餅者之妻明艷動人,而強娶為妾,且十分寵愛。翌年,寧王問『猶憶餅師否?』其妻頷首。寧王召餅師進府,其妻面對故夫,淚流滿頰,凄婉欲絕。時有十餘文士在座,意皆感動,寧王命做詩以記其事。王維詩雲:
莫以今時寵,而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顯出女人之堅貞,使寧王深受感動,而讓其與故夫團聚。(按:典出【左傳】,庄公十四年,楚子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減少語辭之繁累
詩句之組成,應力求經濟,尤其近體詩有其一定之字數限制,用典可減少語辭之繁累。如:
覽古 李商隱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鍾墮失天明;
回頭一弔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詩中「長樂」一詞乃指漢之長樂宮。【漢書】平帝紀:「大風吹長安城,東門屋瓦飛旦盡」;「景陽鍾」之典出自【南史】:「齊武帝數游幸,載宮人於後車,宮內深隱,不聞鼓漏,置鍾於景陽樓上,應五鼓及三鼓。宮人聞聲早起妝飾」。「箕山客」一詞乃指堯之許由也,【莊子】:「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又齧缺遇許由曰:『子將何之?』曰:『將逃堯』。又史記:「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將所欲表達之意念,呈現在讀者眼前,故可減少語辭之繁累。
充實內容、美化詞句
用典可使文辭妍麗,聲調和諧,對仗工整,結構謹嚴,而增加外形之美,與豐富之內涵。如:
潭州 李商隱
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陶公戰艦空灘雨,賈傅承塵破廟風;
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
其中「湘淚」一詞,乃引【述異記】里故事:「舜帝南巡,死於蒼梧。舜妃娥皇女英傷心慟哭,淚下沾竹,而竹色盡斑」。「楚歌」一詞指屈原「離騷」、「九歌」賦中,指斥令尹子蘭之故事。陶公句,借當年陶侃之戰功顯赫,以暗諷當今之摒棄賢能。賈傅句,借賈誼祠中之蛛網塵封,風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沒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與詩人當時之情景,融成一體,益覺凝煉警策,讀之令人頓生無限感慨。

3種類編輯

典故之種類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於下:
明典
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氣春江上別,淚血渭陽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錄事崔偉之攝郴州五排)
「渭陽」一詞出自【詩經】唐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鄰水延福寺早行 陸游
化蝶方酣枕,聞雞又著鞭;
亂山徐吐日,積水遠生煙;
淹泊真衰矣,登臨獨惘然;
桃花應笑客,無酒到愁邊。
其中「化蝶」一詞,典出於【莊子】之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後人遂以「化蝶」或「夢蝶」,借喻為「睡覺」。而「聞雞」一詞則出自【晉書】:「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逖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劍」。此處借為清晨之意。
暗典
暗典者,於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跡,須詳加玩味,方能體會。如: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之四 元遺山
萬里荊襄入戰塵,汴州門外即荊榛;
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
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
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范寧【穀梁傳序】:孔子觀滄海之橫流,乃喟然而嘆曰:『文王即沒,文不在茲乎?』作者以文王之任為己任,故言『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師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辭。即【文心雕龍】所謂「雖引古事,莫取舊辭」是也。
翻典

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產生意外之效果,如:
賈生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雖說賈誼,卻反其意而用之。又林和靖之【自做壽堂詩】: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雖說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藝苑雌黃】雲:「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義山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雖說賈誼,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雖說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又如李商隱之【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詩: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
詩中用萬般無奈之口氣,「卻羨」卞和因獻璞玉,而雙腳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顏屈膝之意,其實何嘗真願斬足,此亦屬翻典之類。

引用的作用是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在書寫論文時使用:
直接
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頁碼.
二、期刊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J]. 刊名,年,卷(期): 起止頁碼.
三、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 析出文獻題名[A]. 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 原文獻題名[C].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四、報紙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N]. 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五、國際、國家標准
[序號] 標准編號,標准名稱 [S].
六、專利
[序號] 專利所有者. 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 專利號,出版日期.
七、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 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八、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Z].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間接
舉例:
1) Brown (1983: 231) claims that the communicative way of teaching is a far more effective approach in ELT.(引文中有作者姓名,括弧中信息為年代和頁碼。此處頁碼信息可以省去)
2) Quoting Bott (1977),Milroy (1980: 135) points out that …. (間接引用中又引用了另一位作者)
3) A previous report (Blake,1977)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such prior knowledge. (作者姓名不出現在引文中,應在括弧中給出作者姓名)
4) Several researchers have testified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method (Koo,1985; Manson,1961; Watkins,1979)(如果需要引用多個作者,可是使用這個格式)
5) The students may confuse the object-relative pattern with the subject-relative pattern (Abbott,1969,quoted in Ponsonby 1990:36) (間接引用中又引用了另一位作者,同時作者信息在括弧中提供)
請注意:參考書目必須包括論文直接或間接引用的書籍或文章;此外,如果論文作者願意,也可列出作者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曾閱讀,但未引用的書籍或文章。
3、在文中如何引用附錄的舉例
I worked out the timetable of my project (Please see Appendix I).
4、 參考文獻的排列順序
文獻條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漢語拼音)的字母順序、中外文分別排列,條目前不要用數字標注,第二行縮進。外文文獻在前,中文文獻在後。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文獻按出版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如果是同一作者同一年的文獻,則在年份後以英文小寫字母按順序標注(如1999a,1999b,1999c)。
引用格式:一般在文章的註解中提到或在文中直接寫出,也可以加引號(20字以下不用
根據所引出處是否明示而言,有明引與暗引之別;按照所引文字與原文有無差異來說,有直引與意引之分;憑依所引出處或主旨正確與否立論,有確引與訛引之異。
明引
例子(1):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暗引
例子(2):
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例子(3):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風吹動浪千層,有時一粒浮湯面,野渡無人舟自橫。(沈石田《薄粥詩》)
(「野渡無人舟自橫」引自韋應物《滁州西澗》)
正引
正用又稱「正引」,就是引用者對所引用的語句持肯定的態度,用在引文與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場合。正引一般是用來印證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如:
①這安公子是那女孩兒一般百依百順的,怎麼忽然的這等執性起來?……他這一段是從至性中來,正所謂兒女中的英雄,一時便有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旁人只說是慢慢的勸著就勸轉來了,那知他早打了個「九牛拉不轉」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在小說中,安公子的父親因為兩次河堤決口,被責問不善治理而革職查辦,在山陽縣收監。安公子救父心切,不顧從未出過遠門,一改平日女孩子般的百依百順,決意要身帶數千兩銀子跋山涉水三千里去山陽縣營救父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榮華富貴不能使他受到誘惑,貧賤困苦不能使他動搖,權勢強暴不能使他屈服。」「九牛拉不轉」是引用俗語。兩處引用都是說明安公子此時的性格格外倔強,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人都不能改變他營救父親的決心,和所引用的原句的意思一致,所以是正面引用。這里沒有指明出處,是暗引。
②那秦鍾魂魄那裡肯就去,又記念著家中無人掌管家務……因此百般求告鬼判。無奈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吒秦鍾道:「虧你還是讀過書的人,豈不知俗語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的關礙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
「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閻王下命令叫你三更死,叫勾魂鬼勾你的魂,誰也沒辦法叫你活到五更。」這句俗語在這里是正面引用,作者借鬼判之口說出來,將陰間的鐵面無私和陽間封建政治制度下的瞻情顧意、徇私舞弊、黑暗腐敗作了鮮明的對比。它表達了作者說這段話的目的,即是要狠狠地鞭撻陽間的封建政權。這是正引,也是明引。
③《陸象山語錄》有一則寫道:「如今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接著,他又舉出下面一首詩:
讀書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
切身須要急思量。
這就是所謂「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本來說不求甚解也並非真的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於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要死摳住不放。也許看完上下文之後,對於難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後再求解釋。這個意思對於我們現在青年讀者似乎特別有用。
(鄧拓《燕山夜話·不要秘訣的秘訣》)
這段文字有三處引用。第一處是作者引用陸九淵的《陸象山語錄》中「如今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第二處是引用陸九淵的一首詩「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第三處是「讀書不求甚解」,作者在闡明自己的觀點時引用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好讀書,不求甚解」一語。作者對前面所引用的句子和詩句是表示肯定的,它們和本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一致,都是說讀書不必太死心眼,一個問題沒弄懂,不必總是鑽在這個問題中,非得弄明白不可,有時候問題沒弄明白,時間卻耽誤了,所以主張對於難懂的地方先暫放過去,等以後再慢慢地去弄清楚。這就是正引的手法。作者為了不引起讀者的誤解,對「不求甚解」反復加以解釋,特別指出「對於我們現在青年讀者似乎特別有用」。第一處和第二處點明了出處,是明引;第三處則沒有點明出處,是暗引。
反引
反用又稱「反引」,就是引用者對所引用的語句加以評判,持否定的態度,即所使用的意思與原來的意思是相反的,以達到標新立異,或起到諷刺的作用。反用從形式上還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照錄原文,然後對原文加以否定或修正;第二類是直接改動原文,使本文所用的意思與原文相反;第三類是引出原文的大意,然後再提出異議。如:
①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女子與小人歸在一類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親。後來的道學先生們,對於母親,表面上總算是敬重的了,然而雖然如此,中國的為母的女性,還受著自己兒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輕蔑。
(魯迅《南腔北調集·關於婦女解放》)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是孔子說的一句話,意思是:「這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人最難相處,親近他們,他們就會無禮;疏遠他們,他們就會怨恨。」作者對這句話持否定態度,先引用這句話,接著馬上對這句話作出評判,認為把女子和小人歸在一起,是對女子極大的輕蔑。在要求婦女解放的時代,魯迅先生反其意而用之,為婦女爭取解放而大聲疾呼。
②「子入太廟,每事問。」至今傳為美談。但你入輪船,最好每事不必問,茶房之怕麻煩,之懶惰,是他們的特徵;你問他們,他們或說不曉得,或故意和你開開玩笑,好在他們對客人們,除行李外,一切是不負責任的。
(朱自清《海行雜記》)
這段文字中引語出自《論語·八佾》,意思是:「孔子每次進太廟,事事都要問。」作者引用這句話是說,古人認為好問是一種美德,然後在後面指明現在輪船上就不能好問了。引用原話而變其意,是反引手法。
上面兩個例子都是直接照錄原話,然後加以否定或修正,所以都屬於反用中的第一類。
③沐芳莫彈冠,
浴蘭莫振衣。
處世忌太潔,
至人貴藏暉。

⑥ 能不能推薦點歌曲,讓你真正感動的,真正快樂的...謝謝

【散文】

老天對待每一個人都是抱著公平的態度,這句話我直到現在才無怨地說出來。以前的我,總是在埋怨別人,埋怨老天,對我不公平,別人有的我沒有,我想有的,卻不給我。我不想它來的事,反而降臨在我身上。

以前的我總是在埋怨,埋怨生活的枯燥無味,讓我得不到快樂,埋怨天氣的變化無常,讓我增加了不少麻煩;埋怨自己的身體瘦弱,讓我失去了做人的信心……以前的我,就是這樣每時每刻都在埋怨這,埋怨那,總是覺得老天對我不公平,總是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生存沒有價值。而現在,卻恰恰相反,我總是每時每刻都在感激老天給予我的東西,它們的變化,讓我的生活添加了不少的色彩,讓我感受到了生存的價值所在。

我心存感激,感激父母親的教養與愛護;感激朋友們的支持與幫助;感激老師們的教導與關心;感激陌生人的好意與熱情。

春,是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活潑可愛,對生活充滿好奇。從我剛出生的那天起,我的父母親就耐心地教養我。一眨眼,就到了學坐的年齡了,父母親用他們那溫暖的手撫著我的手,讓我慢慢地學會坐的姿態。不久,又到了我學走路的時候,父母親在我的左右兩旁,用他們那暖和的手拉著我的手,彎著他們的腰,一步一步地讓我走了起來……回想起這些,我心存感激,感激父母親的教養與愛護。

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季節,經常聽到小鳥們的歌聲,經常看到群鳥在飛行。所以說,夏天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季節。當我是在如何埋怨自己不行的時候,朋友們就會在我的身邊鼓勵我,在我的學習方面遇到困難時,朋友們就會輔導我。我心存感激,感激朋友們的支持與幫助!

秋,是一個金色的季節,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在我有什麼不明白,老師們總是耐心地教導我,使我懂得許多,不管是知識還是如何做人。在我學習勞累時,老師們給予我許多關心的話語。我心存感激,感激老師們的教導與關心。

冬,是一個考驗人的季節,也是一個積累的醞釀。有一次,一個陌生人跟我談起他的經歷,而且還指導我要努力學習,教會我許多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我心存感激,感激他們對我的好意與熱心。

我心存感激,感激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變化,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色彩。感激父母親,感激老師們,感激朋友們,感激陌生人……感激你們給我帶來了充實而愉快的生活。

【詩歌】

感激父母

給了我生命

讓我在這個叫做世界的舞台上

上演著 我獨特的人生

而他們

是我一輩子的觀眾

送給我的

永遠是溫暖的掌聲.

感激朋友

讓我看到了

不同的 開始 和 結束

讓我感受了

不同的 春夏 和 秋冬

感激先生

給了我一份潔白的戀情

讓我能從容的回憶

那些溫柔的往事

然後

再給了我一份包容

讓我在燈下

寫著屬於我的憂傷和快樂

讓我在夏日的午後

能安靜的坐著

讓心事 隨風飛舞

就這樣的感動,

深入人心的話語,

此刻,

暖意融化了

秋天的蕭瑟,

無月的秋夜,

你的話語猶如一盞明燈,

照亮我的前路,

從來沒有和誰聊的如此投機,

而今天卻,

沉默是金的人兒,

一旦打開了話匣子,

就猶如滔滔江水,

連綿不絕,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遇知己口水多,

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

由你的幽默風趣中侃侃而來。

朋友,

謝謝你!

【故事】

感 激 父 愛

我的大半個童年是在母親、姐姐和哥哥的呵護下長大的。

聽母親說,父親是在我滿月時,因工作需要離開我們母子四人的,此後,便有八年的時間杳無音訊。直到我八歲那年,一個留著平頭,戴著眼鏡,滿臉胡茬,身著蘭色中山裝的中年男人風塵僕僕地站在了我的面前,我才知道:他——就是我的父親!

「父親」從此便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靈深處,至於父親究竟為何長達八年與我們失去聯系,這點我只聽母親輕描淡寫地說過,是因為當時恰逢「文化大革命」,父親也正巧是被整治的「臭老九」。我後來再好奇地想探聽此事,都被母親擋了回去。

大概是由於姊妹三人中我最小,或是因為父親對他八年未盡父責心存歉疚吧?記憶中八歲以後的我總是被父親疼著、寵著,就在這濃濃父愛的包裹當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

時至今日,我已做了母親,並且是一個八歲孩子的母親了。在我身為人妻、人母的八九年中,父親也已兩鬢斑白了。閑暇時再去探望父親,他那微微顫抖的手腳總是不肯閑著,蘋果、橘子、香蕉、花生、瓜籽等水果、乾果樣樣俱全的用他那微顫的雙手擺放齊全,再同我敘敘工作、家庭和生活。而每次臨走時,他總要送我至車站,微顫的嘴一張一合地叮嚀我千遍萬遍……面對此情此景,我的雙眼總會漸漸模糊,也總會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朱自清的散文-----《父親》。

人到中年,有很多曾經模糊的記憶會在不經意間被悄然翻起並積淀。而當它積淀到一定程度,你就會悟出一些深邃的道理,而這時,那些曾經模糊的記憶便也變得異常地清楚和明朗了。

我曾經憎恨過父親,在我幼小的童年。

當小夥伴們罵我是「野孩子」時,我憎恨我的父親;當小夥伴們不願意和我一起玩耍時,我憎恨我的父親;當年幼的我看到別的小夥伴有父親抱著、牽著時,我憎恨我的父親;當父親第一次站在我的面前,眼裡流露出愧疚,嘴裡親切地呼喚著我的名字,想要把我抱起來時,我憎恨我的父親;當……

而今,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懂得了生活的真正涵義,我已不再憎恨我的父親,雖然我還清楚地記得也觸摸得到幼年時心靈深處的種種傷痛,但我已經學會了如何去撫平那曾經觸痛過的傷口……

我想說,感激父愛!盡管在我年幼的時候,父親離我遠去,使我年幼的童心飽受傷痛;盡管在我最需要父愛的時候,我的父親並沒有給予我應有的父愛;但是,我還是想說,感激父愛!

如果沒有過多的經歷離別的傷楚,如果沒有經歷兒時的磨難,如果沒有深切地體會過父愛的不易,或許如今的我還是會憎恨自己的父親,也或許這種憎恨的情感會困繞著我一輩子,如若那樣,我的人生還會有幸福和快樂嗎?

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和快樂呢?那就是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理解別人,包容別人,學會笑著面對人生,也學會時刻感激別人!

我想送給所有的朋友一段話:「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該獨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感激所有使你堅強的人!」

【隨筆】

常常心存感激的人活得瀟灑快樂!能感動我的人,一定有感動我的力量,有感動我的事跡。

感激別人為自己做的一切,因為別人關愛你,疼惜你。有時一個眼神,一種眼光,就能感受到別人的祝福!

美國的《感恩節》這個故事中所講的一個小男孩畫了一隻手,大家都猜著是上帝的手,或者是聖誕老爺爺的手。可是最後小男孩卻說那是老師的手,老師的手最溫暖,常常撫摸他的頭。令他的心頭浮起一片片暖意,感動於此。

這個故事深深撼動了我。我的心裡也充滿感激,感激我周圍的朋友,感激傷害過我的人。他們伴我成長,讓我時刻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悲傷的體驗。喜怒哀樂都存有,都出現過。每一天每一秒都過得快快樂樂的,過完這有意義的一天。

當我看到一朵小花在盛開的時候,金黃色的陽光照耀著,它把最美的風姿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的心中暖洋洋的,格外溫馨。

當我看到一顆小草在狂風暴雨中東搖西擺時,我的心裡充滿憐惜,它是那麼柔弱,卻又那麼堅強勇敢。經歷了狂風暴雨的摧殘後,它變得更加茁壯了。

當我看到一位老人坐在矮小的房屋前曬太陽時,我立刻想起了我的外婆,曾幾何時我的外婆也是這樣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老人在這時恐怕是最幸福的,身上暖洋洋的,心中甜蜜蜜的,回想起以往的歲月,發出無限感慨。如今兒女們都已經成家立業,自己的任務算是完成了!就算閉上眼也已滿足了。

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關愛的心,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一生是幸福的。

常常因為身邊的小事感動,要學會觀察周圍身邊的人,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有時人就是因為一句好話,一個手勢,心裡蘊藏著快樂!

感激吧!朋友,快樂就會永遠在我們的身邊。做一個快樂的自己!一個幸福的自己!一個健康的自己!

【紀實】

生活總要繼續(圖)

——印度洋海嘯災難牽動全球心

感慨·感動·感激

1月4日,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古德洛爾地區一個受災嚴重的漁村,一名村民正在綁緊臨時棚屋的框架。當地政府和參加救助的民間組織發起名為「希望」的建屋計劃,為所有失去住宅的災民搭建臨時住所,目前已經建起約60餘間臨時茅屋。古德洛爾是泰米爾納德邦受災比較嚴重的地區,約600人死亡。新華社傳真

北京時間3日晚10時,一架波音747巨型貨機正在離地面3萬2千英尺的大氣平流層中平穩飛行,記者作為機上的唯一乘客,心中交織著感慨、感動和感激。

感慨的是自然災害帶給人的巨大傷害和恐懼。人們總以為水是柔弱的,但水還有兇狠的一面。從電視畫面上可以看到:黃色的海水溫柔但毫不猶豫地湧入藍色游泳池,隨即而來的是黃色完全替代了藍色,豪華酒店頃刻變成了廢墟,街頭隨處可見桌椅漂流,車輛翻轉;在一條大堤上,上百居民正在圍聚,突然一個大浪打來,剛要逃離的人們如同螞蟻般被水沖散,……災後,看著電視畫面上救援人員用推土機把來不及逐一掩埋的遇難者屍體推入集體墓穴,記者不由想到,地球母親怎能如此殘忍?

感動的是人的頑強的生命力。2日晚間,記者在准備前往科倫坡采訪前夕,下意識地打開電視,看到一家外國電視台正在報道一處遭災的東南亞旅遊勝地已經恢復日常生活:集市中小商販在割肉售賣,生活仍在繼續。人的生命力的頑強不僅體現在自我恢復,更體現在自身臨危之時得到他人的救助。世界人民紛紛向受災國家和人民奉獻一片愛心,伸出援助之手。

使記者感動的還有3日上午在斯里蘭卡駐華使館緊急辦理簽證的所見所聞:在會客廳的一角堆放著七八個藍白條紋相間的塑料編織袋。其中一個上面用透明膠帶粘貼著一張紙條,上面用英文寫著獻給斯里蘭卡人民,落款是付晉。向災區捐獻錢物的中國人何止千千萬萬。

感激的是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照和幫助。在赴災區采訪時,記者得到領導、同事和各個部門機構相識不相識的人給予的幫助。很多人肯幫忙並不是因為個人的因素,而是因為要去災區采訪。過機場安檢時,一位還是小姑娘的機場安檢人員聽說是去科倫坡的,沖著記者的背影大聲說:路上小心!

【日記】

滿懷感激

入冬以來,沒怎麼感覺到冷。這幾天,坐在辦公室里,覺得腳涼,手涼,有時候不由自主地起來走走,甚至戴上手套書寫或者敲擊鍵盤。饒是如此,也沒太在意。直到同事們紛紛說起,真冷啊,暖氣怎麼不熱,室內溫度才五六度,我才忽然意識到。

於是幾次詢問學校的後勤主任,暖氣是怎麼回事,先後得到這些信息:供暖由院內鍋爐房承擔,這個鍋爐房歸我們的主管局基建辦管轄,已經跟鍋爐房承包者交涉幾次,可能存心要省煤賺錢,而我們應該繳納的20萬元取暖費已經劃撥過去……眼看著同事們在辦公室里坐立不安,甚至抄著手弓著腰原地跑,心中不免懊惱,升騰起一股俠氣:告你!

按照報紙上公布的供暖舉報電話號碼,撥了過去——其實我非常憎恨這種做法,所有的社會事務原本應該依照法律處理,可我們國情就是這樣,檢察院法院都有,甚至各級黨委還有政法委,各級政府還有法制辦,但是我們還是增設了眾多衙門:什麼信訪局(辦),什麼市長投訴中心,以及剛剛設立的供暖辦,諸如此類。

接電話的人還算耐心,問清楚了情況,也問清楚了我的姓名身份和聯系電話,承諾馬上找有關單位協調。

隨後幾天的情況,還是依舊糟糕,另有同事向其他什麼勞什子部門打過投訴電話,也沒見濟甚事。

今天上午,我只好又撥打了市供暖辦的電話。

這回終於見了效果。碰巧我在收發室坐著時(老實說不是什麼碰巧,而是收發室剛配置了一台大功率電暖器,我去時已有很多同事聚在屋裡各自烤自己的手),大門外來了一輛黑色轎車,一個勁地鳴喇叭,顯然是要我們開門讓他開進來。有交際廣的同事隔著窗玻璃認出車里坐的是我們主管局基建辦的主任——一個本市正品的正科級領導幹部,急忙按動遙控器打開伸縮門,同時急忙迎出去。

主任是來查看供暖情況的,我猜出來了,於是隔窗充滿感激地看著他的車開向鍋爐房。

但考察結果——或者按照官方的慣用語該叫做調研結果:我們的辦公室都面積太大,而安裝的暖氣片不夠標准數目,沒辦法讓我們熱起來。

這個結論,我並不覺得絕望,而是仍然充滿感激,能讓這么大一個主任老爺親自來調研解決問題,我們的被賞的光已經著實讓我們燦爛而溫暖了。能夠明確地告訴我們,暖氣不能燒得更熱了,室溫不能再升高了,也就是我們再往哪個衙門求告也沒有用了,我們更加充滿感激,因為,我們畢竟不用還抱著希望打電話,重復以前說的話,再流失體內的熱量。

【雜文】

眾多的感激,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首首歌曲。

記得小時候,那種兒童稚氣的靈感時時沖擊著我全身。一次,爸爸媽媽有事外出,天突然下起了雨,而我卻又不小心把自己反鎖在了屋外。無情的雨像水簾一樣密密地斜織著。我獨自一人立在房檐下,陷入了一種無邊的孤獨之中,想必有許多人都嘗過那種酸澀苦冷的感覺。當時,我哭了,但後來又讓我非常感激那令我心酸的經歷,因為,是它讓我學會了接受生活的挑戰。

當站在緩緩流淌著的山泉邊喝下甘甜的泉水時,那種快活真是無法形容,表現出來的是那一絲絲的甜,激起我對往事的回憶,對生活的贊美。我感激山泉,是它喚起了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吃葯,這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然而葯的苦味最讓人難以忘卻。小時候生病時,我每次吃葯都是在親人的強迫下才吞咽下去的,當時想到的只是苦味,從未想過苦後身體能夠恢復健康。長大後,我總拿吃葯鼓勵自己,相信無論做什麼事情,苦後總會有甜。我感激苦,是它讓我嘗到了生活的艱辛,也讓我體會到苦後甜的快樂。

火辣辣的陽光,火辣辣的生活。面對人生的一個重要驛站,初中生活帶給我許多……心中的感受就像喝了一碗姜湯,讓你激動地流淚,讓你辣得難受。但我仍感激辣,是它帶給我激情和力量,激起了我對未來的追求。

生活就好像是一個五味瓶,我們應該感激帶給我們百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真情故事】

不知是哪年,我與奶奶同去了一次農村。說農村實在沒錯,高高的樹,無垠的田地,幾十間農舍,幾個池塘,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我們到了真正的農村。

不知是疏忽,還是奶奶認為這里民風淳樸,剛住上五六天,家中的許多東西就被「借」去。開始以為是別人急著用才拿去的,後來才知道,確實是被偷了。

那年恰逢蝗災,農民收入大減,人人都在過著貧困、挨餓的生活,包括我和奶奶。

我無從得知那幾天是怎樣過來的。奶奶天天奔波,幾乎每天都可以找些東西用以果腹,而有時找不到,只能挨一天的餓。我則每天坐在門檻上發呆,聽著青蛙「呱呱」地叫,肚子中也不斷產生共鳴。就這樣坐了許多時間,看著間間房舍的影子漸漸拉長。我使勁嘆了口氣,知道今天的食物沒了著落。悻悻地站起,只覺天旋地轉。走進屋中手伸進褲兜,模到一個硬梆梆的東西,拿出後,在黑暗中看了看,像塊磚頭,就隨手把它扔到地上。

第二天掙扎著起來,看到奶奶坐在旁邊,我翻了個身站起,雙腿篩糠般的顫抖,跟著奶奶走出去。四周似乎是霧氣連綿,隱約呈現出山的輪廓,就像饅頭一樣,我想。

漫步徐行,到了一個房屋旁,這房屋顯得比農舍略高級些。門虛掩著。奶奶輕輕地敲了敲門,而我直接推了推門。奶奶拖了我一下說:「把你的鼻涕擦了。「我按照她說的辦了。然後一位個子不高的叔叔打開了門,示意我們進去。我眼前一亮,天哪,這怎麼可能,這是真的嗎,竟是一盤大白饅頭。我像窮到了極點的乞丐發現了阿里巴巴的寶藏,不顧奶奶的喝止,沖上去吃了個精光。吃完後,我打著飽嗝用感激的眼光看了看那個叔叔,他只是微笑著點了點頭,又拿起了些饅頭給了奶奶。奶奶半推半就終於收下了饅頭,感激地說著「謝謝、謝謝。」回去的途中,看到幾個小孩,衣服破得不成樣子,一直跟著奶奶走,眼睛盯著饅頭。我幾次轟開他們,他們又跟了上來。奶奶轉過身,蒼老的面容上好像又添了幾分蒼老,把饅頭分給了那些拖著鼻涕的小孩。小孩們吸了吸鼻子,感激地看著奶奶。我對此十分不解,正要上去搶回饅頭,小孩們卻一鬨而散。

回到家中,奶奶在床邊吃著什麼,我側了側身——那,那不就是「磚頭」嗎?

外面下起了大雨,雨水從我身上不斷淌下,我看著奶奶吃著硬如磚頭的饅頭,感覺有濕濕的東西從面頰滑過,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

【歌曲】

感激是...

地球上擁有著人類

感激是...

在人類中有千百種

來讓我挑選

何類屬登對

直至不必獨居

感激是...

在年月中我並無懼

感激是...

是時候總有熱情伴侶

來讓我擔心

離時未乾脆

待嫁的心卻在催

幸運做過古堡一晚女主人

幸運坐過千呎巨輪海里喝香檳

見過政要貴族

何國我已不再問

忘了有過長好

才知最幸運

在後半生

感激是,..

面前幸福的小女人

感激是...

在臨睡子女額前熱吻

來證我窩心

平淡但吸引

願我不必繼續等

就活在明天

終於找到歸宿

誰個我也心慶幸

為我後半生只要著緊

越起越陶醉

太自然我想睡

誰夢里叫醒我

回來伴我睡

日出未來到

願留你花蕊

懷著我的愛

直叫天地相對

⑦ 以古典樂派為內容,為教學設計相關的問題與教學的方法。(提綱式的教學案例) 這道題怎樣做

、音樂巨人貝多芬

1、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展示人物生活遭遇、個性氣質和精神風貌的寫作方法。
3、感受貝多芬與不幸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內心思想。
難點
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氛圍
1、聽一段《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談談:這是什麼曲子?是誰寫的?從這交響曲中聽到了什麼?(聽到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苦悶——絕望——不甘——抗爭)
2、介紹貝多芬其人及音樂作品。
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月光曲》、《雨滴》;歌劇《費黛里奧》。
貝多芬的耳疾起於28歲的時候(1798年),自此至57歲(1827年)逝世,其間二十餘年時光全是聾疾為祟的時期。
被人稱之為「狂徒、苦惱的貝多芬」:貝多芬對於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專橫獨斷,藐視一世。表面看來簡直是一個狂徒。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諒他的人一一以外,貝多芬沒有知交的朋友。且對於寓居的旅舍的主人,常常沖突,至於激烈,故一年中必遷居數次。評論家形容他這橫暴的性格,有這樣的話:「貝多芬是獨自生活在無人的荒島上,而一旦突然被帶到歐洲的文明社會里來的人。」他曾經為了一盆湯做得不好大動怒氣,拿起來連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蠟燭的心子來當牙簽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熱鬧的時候,穿了寢衣,在靠街的窗口剃鬍須,不管人家的注目與驚訝。有一次為了動怒,拿起一個開蓋的墨水瓶來,投在鋼琴的鍵盤上。他彈琴的時候因為長久之後手指發熱,常常在鋼琴旁邊放一盆冷水,彈到手指發熱的時候,就把兩手在冷水中浸,然後繼續彈奏。然而他的動作很亂暴,每逢彈一回琴,必灑一大堆的冷水在地板上,這冷水從地板縫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寢床中.樓下的主人詰問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對貝多芬說了幾句話,貝多芬就動怒,立刻遷出這旅舍。凡此種種強頑怒暴的習氣,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懷抱的大苦悶而來的。而他的苦悶的源泉,全在於他所罹的聾疾。
他曾在寫給一個知友的信上這樣說:「你所親愛的貝多芬,完全是一個不幸的人,他已經在和自然與神相沖突了!我常常詛咒神明。因為神明在拿他的所造物來當作自然界的極細微的事故的犧牲品。又在破壞人間可成為最美的事業。我所最寶貴的耳,今已聽不出大部

《從宗教走向世俗》教案及課件

課時:一課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目標:

l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了解歐洲音樂的發展歷史

2.認真聆聽西方音樂

3.理解,感受,比較不同時期音樂的美。

l 知識與技能:了解什麼是宗教音樂,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特點,從音樂的基本要素著手,每首作品都圍繞其展開教學。

l 過程與方法:

比較欣賞這2個時期的音樂風格。能夠隨音樂或鋼琴哼唱本課欣賞樂曲的主旋律。

教學內容:

亨德爾 清唱劇《哈里路亞》

維瓦爾第《四季》之《春》第一樂章

海頓《第101號-時鍾交響曲》

莫扎特《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詠嘆調《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教材分析:

本課分2條線來敘述音樂《從宗教走向世俗》。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其實已經慢慢向世俗音樂發展,這一時期運用較多的是復調音樂,主調音樂液慢慢加入,到了古典主義時期,主調音樂的優美,和諧,歌唱性,在維也納古典樂派三位傑出人物那裡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u 縱向:歷史時間線,早期宗教音樂——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

調性:單聲部音樂-復調音樂-主調音樂

u 橫向:每個時期音樂家的個人風格,以及這個時期的音樂風格

並且從聲樂和器樂兩方面著手,比較巴洛克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的不同,通過分析每個作品的旋律,節奏,音色,情緒等,使學生在每個作品都能有側重點的了解音樂的基本要素對作品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四季-春》,莫扎特作品《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費加羅的婚禮》

教學難點:區別巴洛克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以及理解莫扎特音樂的個人風格。

教學准備:自製PPT課件,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課前播放巴赫《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二) 導入新課

師:課間欣賞的音樂所採取的是哪種樂器?誰的作品?

(管風琴,巴赫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這種樂器,其實在西方,很多時候都是在教堂裡面演奏的,或者獨奏,或者是為宗教音樂伴奏的!

引入課題——從宗教走向世俗

(三) 教授新課

一、 提出問題:什麼是宗教音樂?你所理解的宗教音樂?

宗教音樂又稱「聖樂」,它既傳達上帝給人們的啟示,又表現信徒對上帝的崇敬、贊美、信仰和祈求。

宗教音樂是歐洲藝術音樂的源頭,在18世紀以前歐洲音樂主要以教會音樂為主,而教會音樂則以聖詠為主,聖詠是指單聲調,沒有固定節拍的基督教歌曲。分東方聖詠和西方聖詠,前者例如亞美尼亞聖詠,拜占庭聖詠,後者例如安布羅西聖詠,格里高利聖詠。

西方音樂史的17世紀開始,經歷了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直至浪漫主義時期!

二、 導入到巴洛克時期

1. 問題:什麼是巴洛克?(從巴洛克的建築著手,讓學生說出看到的作品的特點:繪畫,雕塑和建築合為一體,華麗奢華的,庄嚴的,動感的等)

2. 巴洛克音樂及其特點

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自法語,意謂形態不圓的珍珠。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創造就是對比的概念 .「對比」可以表現為各個不同的方面:音的高與低;速度的快與慢(快與慢的段落對比或快慢聲部間的對比);力度的強與弱;音色的不同;獨奏(唱)與全奏(合唱)等等。 代表人物:帕海貝爾、維瓦爾第、巴赫、亨德爾。

3.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體裁(聲樂和器樂)

聲樂:歌劇,彌撒曲,經文歌,眾贊歌,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曲,以及各種獨唱、合唱曲。

器樂: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賦格曲,變奏曲,組曲,奏鳴曲(以獨奏奏鳴曲與三重奏鳴曲為主),協奏曲(管弦樂協奏曲、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

ü 欣賞聲樂作品:清唱劇《彌賽亞》之《哈里路亞》

感受宗教音樂的情緒(庄嚴,多聲部的,復調音樂,聲樂和器樂結合,內容多為宗教故事)

ü 欣賞器樂作品: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春》第一樂章

(問題:音樂中所用的樂器,描繪的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能說說么?)

學生活動:讓學生在鋼琴上即興表現樂曲中的小鳥,雷電等形象。

(教學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高,低音,力度等在音樂中的不同表現。)

展示:維瓦爾第用詩歌表現的這部作品:

十四行長詩(略)

三、 導入到古典主義時期

1750年巴赫的去世標志著巴洛克時期的結束,西方音樂史到了一個新的音樂時期——古典主義時期(1750-1830年)

古典主義時期還被分為兩個階段:

o初期古典樂派

o柏林樂派——J·S·巴赫的第二個兒子C·P·E·巴赫為中心

o曼海姆樂派——約翰·施塔密茨為中心

o早期維也納樂派——瓦根扎爾和蒙恩,另一個重要代表則是格魯克 。

o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18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法國大革命的沖擊,歐洲的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藝術已不再僅僅是貴族所欣賞的高雅藝術,新崛起的中產階級也成了劇場和音樂廳的觀眾。因此,來自民間的喜歌劇和平易生動的器樂音樂大量涌現。音樂也慢慢從宗教,復調音樂中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我們常說的古典樂派就是以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代表的三位大師。

ü 欣賞器樂作品:海頓《時鍾》交響曲第二樂章(慢板)

聽辨音色,用何種樂器表現時鍾的「滴答」聲,節奏均衡嗎?

(巴松管表現時鍾的「滴答」聲,音樂風格:清新,自然,均衡統一。)

ü 師生互動:猜謎活動

請說出老師演奏的音樂片斷是誰的作品?

(教師演奏莫扎特根據法國民歌改編的《小星星變奏曲》)

導入到莫扎特作品

ü 欣賞器樂作品:莫扎特《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

思考:這個旋律,你熟悉么,能唱一下么?

(S.H.E 的《不想長大》)

思考:莫扎特的音樂作品體現的是怎樣的情緒?

出示譜例:旋律線的走向,小調的性質,表現的一種悲傷,哀傷,但是這種哀傷並沒有一直持續,歡快的速度,還是表現了莫扎特非常開朗的一面。

ü 欣賞聲樂作品《費加羅的婚禮》

簡要講下《費加羅的婚禮》的劇情:

費加羅要結婚了,新娘就是伯爵夫人羅西娜的女侍蘇珊娜。生性浪漫的伯爵對妻子羅西娜不忠而在追求蘇珊娜,故對費加羅的婚事多方阻撓。羅西娜的前監護人、醫生巴爾托羅及其女管家馬契麗娜也各自抱有個人目的加以阻撓。蘇珊娜既要躲避伯爵的追求,又不便公開冒犯他。後來,在費加羅和羅西娜的幫助下,她運用智慧和膽略,做出許多男子所不能為和不敢為的巧妙的事情,迫使伯爵不得不跪在羅西娜面前為自己種種不名譽的行為陪罪。蘇珊娜自己通過斗爭終於與費加羅結成良緣。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劇情

歌劇第一幕快結束時,費加羅規勸童僕凱魯比諾時的一段詠嘆調。凱魯比諾來找蘇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裡為他說情,因為伯爵把他辭退了。凱魯比諾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鍾情於伯爵夫人。正在他們談話時,門外傳來伯爵的腳步聲,凱魯比諾慌忙藏在大椅子後面。伯爵進屋,向蘇珊娜求愛,這秘密被凱魯比諾無意中偷聽到了,等伯爵發現凱魯比諾時,他惱羞成怒決定讓凱魯比諾馬上離開他的家,到軍隊里去服役。伯爵走後,凱魯比諾很難過,這時,費加羅象大哥哥一樣唱了這段選曲規勸他。

思考:屬於那種演唱形式?情緒如何?男中音獨唱,詼諧,幽默!

學生活動:跟鋼琴唱一唱這段詠嘆調!

思考:莫扎特的音樂作品的風格?

含著眼淚的歡笑,不為生活所難,不管是器樂作品,還是聲樂作品,始終洋溢著激情。

羅曼·羅蘭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評價 :

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悅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扎特那裡,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四)教學反饋與小結

反饋知識問題:

1.音樂家的美稱,你知道多少?(略)

2.聽3段音樂,辨別是巴洛克時期,還是古典主義時期?

3.請學生說說,你對巴洛克與古典主義音樂的理解,各有什麼特點?

課件 http://njsjys.njenet.net.cn/Images/20074917925153.ppt

⑧ 有關清明的詩歌賞析拜託各位大神

清明詩歌賞析-《湘春夜月》 這是詞人黃孝邁的自度曲,詞牌即詞題,與詩意完全吻合。 這首長調抒寫詞人羈旅途中的感懷,相當細膩而充分。上闋寫黃昏時分的心情:時近清明,綠柳枝頭鳴禽啼囀,令人心緒迷亂,黯然傷神;鳥兒叫得多好聽呵,彷彿一片美妙的清歌,可惜它都付與了天色漸漸黑了下來的黃昏。這「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二句,屬全詞中的警句,詞人不單單是寫自然景象,而是以「翠禽」自況,慨嘆自己的一片「清歌」只能付與這黃昏般的時代和陰影籠罩的社會。黃昏吞噬了鳥兒的清歌,社會湮沒了詞人的吟唱,自己的心聲還能被誰注意、理解呢?想和柳絮低低地傾訴,又怕輕薄的柳絮不能理解自己深沉的傷痛;在這楚地異鄉的旅棧孤棲獨宿,滿腔的柔情,滿懷的別緒只有自家承受,有誰能給予一絲的溫存慰藉?這里「柳花」又是一個比喻,一個象徵,她也許是某一個輕薄的女子,無法理解詞人襟懷,她的「溫存」怎能撫慰詞人的「柔情別緒」,反而使它更加強烈、執著…… 下闋進一步抒寫詞人夜間獨宿旅舍的情景和感懷:酒飲完了,一盞空樽放在面前;簾外青山朦朧闃寂,一鉤殘月當空,正對著門庭閃著幽幽的光輝。詞人將「空樽」、「青山」、 「殘月」等意象都加以人格化:空樽因無酒而啜泣,青山因入夢而無語,殘月因窺人而當門。這種擬人的手法其實都是詞人孤寂心緒的外化,即作者主觀情愫的對象化。 「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盪湘雲」三句是詞人目力與心緒的繼續伸延:上句不是寫到「殘月當門」嗎?從當著一鉤殘月的門口望出去,只見翠玉樓前的一泓清波在晴明的夜色中微微盪漾,波光搖著雲影,使這幽靜的夜更顯得寂寥迷茫。詞人連用兩個「湘」字是為與上闋的「楚鄉」相照應,更加突出自身「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寂。在難堪的孤寂中,心兒自然要飛向故園、飛向親人,怎奈天長夢短魂飛苦,從霎時的假寐中醒來,周圍愈加充滿失落的空虛…… 最後詞人直抒胸臆,發出了「問甚時,重見桃根」的呼喚。「桃根」一語系從晉人王獻之《情人桃葉歌》中的「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 」而來。世傳「桃根」為桃葉之妹,後多用以指情人。辛棄疾《念奴嬌·西真姊妹》雲:「拾翠洲邊攜手處,疑是桃根桃葉。」史達祖《瑞鶴仙·館娃春唾起》中又有句:「謾相思桃葉桃根,舊家姊妹。」詞人黃孝邁的思念不是他的情人,這愁情這思緒如密密的絲縷纏繞在他的心上無法擺脫。人間有並刀可以剪斷三江水,可這愁緒即使用並刀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呵!古時並州出產的剪刀以鋒利著稱,杜甫有詩雲:「焉得並州快剪刀,剪斷吳淞斗江水。」姜夔有詞雲:「算空有並刀,難剪離愁千縷」。黃孝邁末句之典即由此脫胎而來。(張厚余) 附原文: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 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 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 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盪湘雲。 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 這次第,算人間沒個並刀、剪斷心上愁痕。

⑨ 詩歌與音樂

現代詞學家胡雲翼首創「音樂的文學」概念,他說:中國文學的發達、變遷,並不是文學自身形成一個獨立的關系,而與音樂有密接的關連。……中國文學的活動,以音樂為歸依的那種文體的活動,只能活動於所依附 產生的那種音樂的時代,在那一個時代內興盛發達,達於最活動的境界。若是音樂亡了,那麼隨著那種音樂而活動的文學也自然停止活動了。凡是與音樂結合關系而產生的文學,便是音樂的文學,便是有價值的文學。

胡先生所講的文學,自是廣義上的文學,但是他的表述,運用在詩歌與音樂得關繫上,也是十分之貼切。朱謙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國音樂文學史》裡面,提到「所謂詩歌即是音樂」,一句話,概括了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系。要談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系,首先要先定義什麼是「中國詩歌」以及「音樂」。中國詩歌,這里主要強調中國古代詩歌,一般被稱作舊詩,是指用文言文和傳統格律創作的詩,廣義的中國古代詩歌,泛指中國古代的韻文,如詞,賦以及曲。而,我們所說的音樂是指,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審慎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拓撲結構起來的聲音,通常可以解釋為一系列對於有聲、無聲具有時間性的組織,並含有不同音階的節奏、旋律及和聲。《詩大序》中指出,「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嘆嗟飲之,嗟飲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說「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知,詩歌的本質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僅僅是思想感情的發泄,更是情緒的宣洩。

中國的古代詩歌起源於民歌,勞動創造了詩歌。《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則分《大雅》與《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風》本是樂曲的統稱,15組國風是十幾個地區的樂曲,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鄘、衛、 王、鄭、檜、齊、魏、唐、秦、豳、陳、曹的樂歌,共160篇。《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樂,共105篇,其中《大雅》 31篇,《小雅》74篇。《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贊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

由《詩經》的內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關於古代音樂的匯集,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啟蒙,而由之名字亦可得知,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啟蒙。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中國詩歌脫胎於音樂。

廣義的詩歌到漢代時候,達到了一個頂峰,著名的便是樂府這一官方機構的成立。據《漢書·禮樂志》記載,漢武帝時,朝廷設有採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構,名叫「樂府」。後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收集並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樂府詩是為了配音樂演唱的,相當於現在的歌詞。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代表兩漢詩歌的最高成既是樂府詩,漢樂府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代表作《孔雀東南飛》,它也是現存古代最早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是漢樂府民歌發展的最高峰。

到了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絕句和律詩。律詩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對仗都有規定。絕句的規定稍微松一些。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而漢字是單音,每一個音又包括聲、韻、調三個部分。這樣,講究聲韻和格律,就成了中國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唐詩十分講究聲韻與格律,因此,唐詩具有音樂美,讀起來琅琅上口。當讀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讀杜甫的《羌村》:「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的時候,那種順暢,真如行雲流水,聲音處感情亦到,不僅琅琅上口,而且韻味無窮,不能不叫人感到音樂的美。

朱謙之先生在《中國音樂文學史》中提到,「唐代的絕句,都是用來歌唱得」。這個也可以從絕句的形式上看出來。絕句是全押韻,所謂全押韻,是指絕句從起句至末句的句尾,句句用韻;要求完全徹底,只要其韻相同,不論平、仄,均可通押。例如:

夜靜觀滄海,風懷獨自開。無情也無奈,歸去約仍來。(《赤灣觀海》)

花香和酒香,踏沙還踏浪。情人在何方?不覺天地廣。(《秋夜西麗湖花間對飲》)

絕句只有四句。五、七言的絕句,有首句押韻與不押韻之別;五言以首句不押韻為正格,七言則以首句押韻為正格。絕句全押韻,就是不論絕句的正格與否,一律起句用韻,而且第三句也用韻,也就是四句全部用韻,平仄通押,一韻到底。

上例《赤灣觀海》,原為首句不入韻的正格五絕,但現在句句用韻,而首句韻腳用的「海」字與第三句韻腳用的「奈」字為仄聲韻,二、四句押的 「開」、「來」為平聲韻,四者同韻,而平仄通協,這樣,便形成了全篇四句平仄(或仄、平)通押一韻的絕句,顯得新鮮、獨特,與眾不同,大有一氣呵成、音韻流轉、樂感優美的效果。

「絕句完全押韻」,正是希望在增強詩歌的音樂性方面,能產生一種新思維,指引出新的方向,絕句的完全押韻,大有一氣呵成的氣勢,使絕句在音樂美方面,更加悅耳、上口,樂感優美,強化了音韻的流轉,使絕句的氣韻更加緊湊和具有連貫性,更適合演唱要求。

在對唐代詩歌的研究中,我發現兩種特殊情況。其一是,專門為了歌唱所作的詩歌,這里有一例,史載楊貴妃要聽新歌,唐明皇特地從酒肆里將醉醺醺的李白拽出,令寵臣為其提鞋,宰相為其磨墨,只為求『詩』作『歌』,詩成,靜候的宮廷樂師立即按律譜曲。以下是李白的 「宮廷詩」作品, 雖然是命題奉召之作, 但也是優雅空靈, 雍容雋美, 流暢上口, 被譜成歌曲後一定更加具有魅力吧.

清平調三首
李白

清平調三首之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清平調三首之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清平調三首之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一首寫貴妃的容貌如花似仙。第二首形容傳說中襄王見到的巫山神女也未必如現實中的美人,漢宮中也僅只趙飛燕能和她相比。第三首點明妃子、名花都常得君王寵愛,所有的愁緒一見就能消除。當時,玄宗和貴妃對詩人的才華都很贊賞。

另外的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詩歌對音樂的專門描寫,這里有兩個典型,包括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及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都是對描寫音樂的絕妙好詩。以李賀的詩為例,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詩人藉助奇特的想像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具體的物象,贊揚了李憑高超的演奏技藝;這首詩的構思也很巧妙,開頭一句先寫琴,第二三句寫音,先聲奪人,然後才說到演奏者;寫演奏時,先寫情景,為下文寫旋律作鋪墊;寫旋律,又寫它蘊含的悲喜憂思。詩人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寫箜篌演奏的音質美及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飽含著對李憑技藝的贊美感嘆,全詩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是描寫音樂的絕唱。

詩歌發展到盛唐與宋朝時期,主要的創作形式也從詩發展到了詞,或稱曲子和曲子詞,也叫長短句,興起於公元八世紀之初,即中國盛唐時期,在宋代臻於繁盛。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的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事所謂的燕樂,也稱為宴月,主要是自北周鶴隋以來由西域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與宴會的演奏。宋人王灼在曾說,「蓋隋以來,今之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

宋人作詞,首先考慮的便是它的歌唱性,李清照所作的《詞論》,便提到「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對詞的聲律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首先便是「可歌」。王炎也曾說「長短句宜歌不宜誦」。南宋姜夔所作的《暗香》可以明顯的看出宋詞的歌唱特性,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這首詞借詠梅表達對逝去的感情的追思,詠物與懷念故人融為一體,意蘊深遠,文詞典雅,與清雅的曲調和諧的配合,相得益彰。

雖然宋詞的樂譜已失傳,但是詞本身的音樂性依舊很強。這種音樂感來自於詞所規定的字聲的平仄組合,句式的錯路所帶來的旋律和節奏感。如李清照的《聲聲慢》,疊字的運用,既強調了凄苦孤獨的心情,又賦予了整首詞的樂律感。

在關注宋詞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始終徘徊在腦海里,那就是柳永,自嘲的稱呼自己「奉旨填詞」的柳三變。柳永算是一個特例。他所作得大量詞作,都是直接為了歌唱,直白一點,他的很多作品,是直接提供給歌妓的。他仕途失意,便多出入於是市井裡巷,混跡於秦樓楚館,舞榭歌場,與樂妓樂工交往。對當時流行的音樂非常熟悉,加之他的非法功力,詞在他手裡,開始了新的傾向。柳永採用民間的曲調,大量寫了篇幅長的慢詞,適合演唱。柳永所作之詞用語明白淺近,不避俚言俗語,有些部分還出現了口語化的特色,因而,在民間廣為流傳,葉夢得有過如下的記錄: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見柳永詞的影響之大。

自元代開始,中國詩詞的黃金時期逐漸過去,文學創作逐漸轉移到戲曲等形式。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是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雜劇是元代的歌劇;散曲可以獨立,同時又是構成元代歌劇的主要部份。

從某種意義上講,曲是詞的替身,無論從音樂的基礎或是形式的構造上,都是從詞演化出來的,而詞本起 於民間,流傳於歌女伶工之口,宜於歌唱。而作為詞的替身的曲,隨著時間的發展,曲調變得豐富,漸漸的形成一種與詞不同的的體裁,成為一種繼詞而起的便於歌唱的新興文學了。

廣義上的詩歌,包括詩,詞,曲等,這些創作形式,在內容以及自身的形式體裁上,各有特色。但是在和音樂的交流吸收進步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容性,是其他文學所不能達到的。,「詩歌」這個詞語中本身就包含了「音樂」,也可得知,詩與音樂得密切關系。二者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相互交融,像中國詩歌與音樂這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所謂的混合藝術,在世界文學史甚至世界音樂史上,不能不稱之為一個奇觀。

⑩ 初中語文全冊的古詩和文言文mp3

人教版
第一單元
5、童趣(沈復)
第二單元
10、《論語》十則
第三單元
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此詞現已刪除】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第四單元
20、*山市(蒲松齡)
第五單元
25、《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第六單元
30、*寓言四則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一單元
5、傷仲永(王安石)
第二單元
10、木蘭詩
第三單元
15、*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第四單元
20、口技(林嗣環)
第五單元
25、短文兩篇
誇父逐日 《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 《列子》 【現已換作《共工怒觸不周之山》】
第六單元
30、*狼(蒲松齡)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陶淵明)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劉禹錫)
愛蓮說(周敦頤)
23、核舟記(魏學洢)
24、大道之行也(《禮記》)
25、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單元
26、三峽(酈道元)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28、觀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張岱)
30、詩四首歸園田居(陶淵明)
使至塞上(王維)
渡荊門送別(李白)
登黃鶴樓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23、馬說(韓愈)
24、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25、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赤壁(杜牧)
過零丁洋(文天祥)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第六單元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27、岳陽樓記(范仲淹)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29、滿井游記(袁宏道)
30、詩五首飲酒(其五)(陶淵明)
行路難(其一)(李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己亥雜詩(龔自珍)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六單元
21、陳涉世家(司馬遷)
22、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23、隆中對(陳壽)
24、出師表(諸葛亮)
25、詞五首
望江南(溫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漁家傲(范仲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17、公輸 《墨子》
18、《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9、魚我所欲也 《孟子》
20、《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第六單元
21、曹劌論戰 《左傳》
22、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詩經》兩首
關睢
蒹葭

特別說明一下,2013年新人教版語文已出,但內容缺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