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芙蓉詩句
A. 描寫秋天的詩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萚兮萚兮,風其吹女……萚兮萚兮,風其漂女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緻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台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B. 描寫「燒紙」的詩句有哪些
1、《蘄步四絕句》
作者:李流謙
燒紙船頭祭水神,杯盤燈火夜青熒。
老巫得珓舟人喜,想像靈君醉未醒。
2、
《頌古三十一首》
作者:釋梵琮
燒紙無端引崇來,看看家鬼返為災。
青天白日弄門戶,背手掩來順手開。
3、《俠香亭是要離專諸梁鴻葬處為周公瑕賦》
【作者】王叔承【朝代】明
闔閭城頭垂白雲,周家亭子當斜曛。後有專諸墓,前有要離墳。梁鴻客冢落其畔,斷碑荒草愁氤氳。雄心不朽地自爛,俠骨生香天欲焚。灑酒澆青天,燒紙問白骨。名呼千年鬼,應聲如咄咄。往事忽在前,怒立頭上發。江風飛劍魚噴刀,王僚慶忌如吹毛。誰言南人太孺子,吳門氣奪秦關高。出關先生五噫去,舂米卻慕延陵豪。主人知客亦已晚,死同劍俠埋蓬蒿。今日亭長生相逢,擊鮮置酒非伯通。當年三子我誰是,著書學劍皆成空。壁魚浪蝕五車字,純鉤血死秋芙蓉。行將變名姓,吳市酣冥冥。君無擅聲價,日寫《黃庭經》。不如鏟卻退筆冢,酒花春滿荼綍青。君不見尊前俠香吹不了,太玄寂寞成都亭。
4、《湖西雜感詩》
作者:釋智圓 年代: 宋
草堂閑坐念編民,多尚浮虛少尚真。
禮讓不修難致福,唯知燒紙祭淫神。
5、《寒食行》
年代:隋唐作者韓翃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壟年年無舊道,
車徒散行入衰草。牧兒驅牛下冢頭,畏有家人來灑掃。
遠人無墳水頭祭,還引婦姑望鄉拜。三日無火燒紙錢,
紙錢那得到黃泉。但看壟上無新土,此中白骨應無主。
C. 有關四大刺客的詩詞歌賦
1、《荊軻歌/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白話譯文: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
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
2、《於易水送別》
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白話譯文: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沖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3、《俠客行》
唐代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白話譯文:
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
他們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可擋。
他們大事做成後,拂袖而去將功勞和美名隱藏起來。
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與之脫劍橫膝,交相歡飲。
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感動蒼天,可貫長虹。
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
他們縱然死去而俠骨猶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誰願像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老死窗下呢?
(3)秋芙蓉詩句擴展閱讀:
古代四大刺客:
1、專諸——魚腹藏劍 專諸,吳國棠邑人,專諸將鋒利的「魚腸」劍暗藏於燒好的魚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吳王僚,力大透過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吳王僚大叫一聲,立即死亡。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齊出,將吳王僚衛士盡數剿滅。公子姬光既殺吳王僚,便自立為吳王,即名噪歷史的吳王闔閭。
2、聶政——弟忠姐烈 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游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頃刻命喪。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齊上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後,難逃重圍,遂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
3、豫讓——捨生忘死 豫讓春秋戰國間晉國人。為晉卿知(通「智」)瑤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韓、魏共滅知氏。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
4、荊軻——圖窮匕見 荊軻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高漸離與曠修、荊軻二人互為知己,尤其敬重大哥荊軻,送荊軻於易水河畔,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流傳千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俠客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渡易水歌》
D. 詩詞樂園(二)
一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二 春
秋
夏
秋
秋
立春
三 菊花
桃花
四 孔子
孟子
補充:綠如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