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渙的詩詞
⑴ 古詩的韻律美。
古詩詞的韻律美
學好文學古詩詞對提高自己的思想情操、鑒賞能力和語言素養有極大的意義。在平時教學中,多運用古詩詞來授課,可以起到增強學生理解、加深印象、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經典古詩詞作品都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在教學中運用古詩詞要注重意境美的欣賞是運用好這種授課方法的主要途徑。
一、意境的內涵
詩的美,集中體現在意境上。意境是作者在作品中創設出來符合自己個性、時代的一種氛圍、情味。它應該是外在的境界――景物,與作者心中的境界――喜怒哀樂的高度統一,是外物與內情的自然融合,是飽含作者感情的藝術畫面。優秀詩歌中的意與境是完整的、有機的統一體。詩人在寫「境」的同時,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樂各種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而在抒情時,則往往又是寄情於物,借物載情。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把握好意境的美。就可以幫助學生從詩句的表層進入作品的「靈魂」,並由此獲得美感。
二、意境美的欣賞途徑
1、反復誦讀,創設詩歌意境
課本中的古詩詞作品都是經典名家之作。從形式上看,古詩詞都具有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讀起來琅琅上口。因此,我們在教學古詩詞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誦讀。在誦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語速、語調、語氣輕重等,特別是感情的投入。語言力量轉化為精神力量主要就是依靠聲情並茂的朗讀。只有在朗讀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才有可能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產生共鳴。例如:在教學《聲聲慢》時,教師可以先用低緩的語速,深沉、憂郁的語氣讀出這首詞的深情、傷感,給學生初步的感知。然後,播放配樂朗讀錄音,讓學生在音樂營造的情景中去體味、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就容易達到教學效果。
2、緣景明情,賞析意境美
王夫之曾說:「情景名為二,而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事例俯拾即是,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古詩詞正是這樣情景交融的語言珍品,需要我們緊扣情與景的密切關系,引領學生倘祥在古詩詞所營造的美的意境里。如周邦彥的《蘇幕遮》,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段落極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間關聯密切,聯系兩片之間情感紐帶的意象是「風荷」。詞人從眼前的「風荷」想到了家鄉的荷花,這樣就由描寫「風荷」很自然地過渡到抒發懷鄉之情,「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用生動的語言寫出荷花的神韻,抒寫了自己淡淡的鄉愁,創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又如杜甫的《閣夜》,「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靜夜、鼓角之聲、人的氣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組成了一幅開闊壯觀、渾厚蒼涼的圖景。創造了一種悲壯雄渾的意境,表達出詩人深沉悲壯的情懷。還有杜甫的《登岳陽樓》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繪了這樣的自然景象: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晝夜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這10個字逼真地描畫了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意境壯闊,氣勢極大,置身在這樣的詩境,心靈受到震撼,胸襟為之開闊,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讀者和作者同情共感,進入情境交融、物我合一的境地。
王國維《人間詞語》雲:「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詩歌藝術中出現的景並不是自然形態下的景,而是在特定情感的支配下經提煉取捨所創造的景,它無不浸透著詩人的主觀感情,而自然界中的山水花草只不過是表達個人情感的依託物。古詩詞意境之美表現在意與境的妙合無間,情與景的完善結合,並變幻出種種不同的形式,展示出不同的風采。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這一道理,對分析、歸納詩詞的思想內容,領會意境美,無不稗益。
3、抓住詩眼,步入意境美
有些作品的精妙處,不在整個詩篇的優美、渾成,而在於一聯、一句之美,甚至一詞之妙,以小見大,著重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不為常人所注意的瞬間之美、新奇之美。如杜甫《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兩句寫祠堂內的景物,更深刻地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自春色」的「自」字和「空好音」的「空」字,是這兩句中的關鍵字,詩人用這兩個字典表達了自己對這些景物的特殊感受:春色固然美好,祠廟卻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詩人形單影只地來拜謁,難道武侯被人遺忘了嗎?草色越清,鳥音越美,這種感受越強烈。成功地寫出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確地攝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階的春草和隔葉的黃鸝這些最能表現典型環境特徵的景物。用來烘托一種寂靜、肅穆的氛圍,藉以表達在這種氛圍中詩人所產生的憑弔古人的特定心境。
4、展開想像,感悟意境美
詩歌是想像的果實,沒有想像就沒有詩歌,從抽象的文字元號,到栩栩如生的詩境畫面的形成。這中間的橋梁便是想像。《李憑箜篌引中》詩作想像瑰麗,境界奇幻,「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免。」詩人用神奇的想像寫出了李憑彈奏樂曲時所產生的動人心弦的效果。《琵琶行》中,白居易將難以捉摸、難以描述的聲音形象化為具體可感的視覺形象,通過一系列的比喻,以「急雨」比喻樂聲的緊密,以「私語」表示樂聲的幽微,以「大珠小珠落玉盤」比其流利清脆,以「泉流」象徵其嗚咽與低沉。將高超的琵琶演奏技巧所創造的音樂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這些顯然都是靠詩人的天才想像而來。閱讀詩詞,捕捉意境,則是對作品的藝術形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這一再創造的審美意識活動,離開了讀者生動活潑的想像是無法實現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作者以無盡的江水喻無窮的愁情,化抽象的情思為具體可感的畫面,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傳神感人。作者憑借精湛的藝術表現手法,所創設的委婉、深遠的意境,達到了至高的境界。我們在引導學生品味這些具有極高審美價值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古詩詞時,不僅要對其中精妙之處予以點拔指導,更要鼓勵學生放飛想像,突破空間、時間上的局限,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能力,把詞藻還原成一個個生動意象,在頭腦中再現詩中所描繪的逼真畫面,還要讓學生調動自己感覺器官的經驗,去體會詩歌深層意境,獲得如歷其事,如l臨其境的感受。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滿懷詩意,滿懷詩情。也才能更好地品味出古詩詞中深邃而綿遠、空靈而優美的意境。
美學家宗白華在《藝境》一書中說:「藝術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不同,現出種種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樣的美。」而古詩詞中藝術意境同樣是異彩紛呈,讓人美不勝收。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對意境美的賞析研究,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得美的感染和熏陶,並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增強學生在古文方面的語感。
⑵ 春江花月夜詩詞賞析
《春江花月夜》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注釋:
灧(yàn)灧:波光盪漾的樣子。
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盪,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汀(tīng):沙灘。
纖塵:微細的灰塵。
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象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窮已:窮盡。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
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里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扁舟子:飄盪江湖的遊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離人:此處指思婦。
妝鏡台:梳妝台。
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相聞:互通音信。
逐:追隨。
月華:月光。
文:同「紋」。
閑潭:幽靜的水潭。
復西斜:此中「斜」應為押韻讀作「xiá」。
瀟湘:湘江與瀟水。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乘月:趁著月光。
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
釋義: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台。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
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
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
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
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
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
「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
這里「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裡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
「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2)帶渙的詩詞擴展閱讀:
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⑶ 「一自蒼精渙號揚,如酥小雨釀春忙。」誰能翻譯一下這兩句詩
一自蒼精渙號揚,如酥小雨釀春忙。
霏霏透入根荄脈,點點染成桃杏妝。
澤遍高深俱及物,氣融枯槁亦生香。
老夫那復問芳訊,但願三時協雨暘
⑷ 形容沒有靈魂、渙散的人群的詩詞
兵車行
作者: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內
爺娘妻子走相送,容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⑸ 關於文的詩句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內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容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行行便濯纓。
田家(三首其二)(柳宗元)
籬落隔煙火,農談四鄰夕。庭際秋蟲鳴,疏麻方寂歷。
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里胥夜經過,雞黍事筵席。
各言官長峻,文字多督責。東鄉後租期,車轂陷泥澤。
公門少推恕,鞭朴恣狼藉。努力慎經營,肌膚真可惜。
迎新在此歲,唯恐踵前跡。
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柳宗元)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令文字傳青簡,不使功名上景鍾。
三畝空留懸磬室,九原猶寄若堂封。
遙想荊州人物論,幾回中夜惜元龍。
巽公院五詠·曲講堂(柳宗元)
寂滅本非斷,文字安可離。
曲堂何為設?高士方在斯。
聖默寄言宣,分別乃無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與誰期。
願言絕聞得,忘意聊思惟。
駱口驛舊題詩(白居易)
拙詩在壁無人愛,鳥污苔侵文字殘。
唯有多情元侍御,綉衣不惜拂塵看。
和李澧州題韋開州經藏詩(白居易)
既悟蓮花藏,須遺貝葉書。
菩提無處所,文字本空虛。
觀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魚。
聞君登彼岸,舍筏復何如?
⑹ 訪予落止, 率時昭考。 於乎悠哉, 朕未有艾。 將予就之, 繼猶判渙。這首詩出自哪裡
訪予落止, 率時昭考。 於乎悠哉, 朕未有艾。 將予就之, 繼猶判渙這首詩講的是周成專王即位之初和群臣商議屬國政。詩名叫:《訪落》,是《詩經》裡面《頌·周頌》中的一首古典詩歌。這首詩是一篇周王室決心鞏固政權的宣言,是對武王之靈的宣誓,又是對諸侯的政策交代,真誠而不乏嚴厲,嚴厲而不失風度,周公也藉此扯滿了攝政的風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⑺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曾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並稱贊它風格「灑落」。 謝榛《四渙
(1)該詩情景交融,詩中有畫。每章頭兩句以秋景起興,引起正文。詩中描繪的回蒼蒼蘆葦,重重霜答露;還有岸畔道路,水中沙洲;以及伊人宛在,望穿秋水等,構成了一幅浩渺迷茫而又色彩斑斕的畫卷。 (2)該詩動靜結合,描摹傳神。詩中景物如蒹葭等是靜態描寫,歌者忽上忽下地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等又是動態描寫。這樣動靜結合,鏗鏘優美,使詩歌本身就具有一種音樂的意境。 (意思接近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