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一二聲
1. 唐詩里所說的平仄是不是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啊
現在來說,大部分情況如此,但是還是有一些不能對應,主要出現在入回聲部分。
現在的普答通話聲調是一二三四聲,就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唐代的聲調是平、上、去、入四聲。後來平聲分化成陰平陽平,上聲中的濁聲母部分變成去聲,而入聲派入了平上去三聲中。比如哭、國、北、木這幾個字,過去都讀作入聲,現在分別念一二三四聲。
所以說平聲是現在念一二聲的字,除去「白、國、學、直、節、格、出、發」等等百來個念作一二聲的古入聲字。仄聲是現在的三四聲,再加上這些入聲字。如果是北方人,這些字只能死記了,只有南方方言裡面還保留著入聲字。
2. 古詩山村的一去二三里的一為什麼念二聲,正囊揮Ω
這就是漢語中的變調問題, 「一 」在第四聲的字前面讀第二聲,如:一個,一貫,「一」在其他聲調前讀第四聲,如:一起,一回······;「一」當序數詞時讀第一聲。
3. 草古詩一歲是讀一聲還是二聲
草古詩一歲是讀二聲。
一字後面的字是四聲,一字讀「(二聲)移」。
歲字是四聲,一字讀二聲。
4. 古詩山村的一去二三里的一為什麼念二聲,正常的一應該是一聲啊,也不是多音字
讀音習慣,帶有情感
5. 古代詩中平仄分別是第幾聲
古代聲調共四聲 每一聲再按陰陽分 共八調
四聲是 平、上、去、入 (可以錯略理解為內平調、容升調、降調、短調)
陰調對應清聲母,陽調對應濁聲母。陰調清脆調值較高,陽調低沉調值較低。
除了平聲以外的上去入三聲稱為仄,也就是不平即仄。
以上說的是古代的聲調。現代的聲調是和古代不同的。
南方各方言聲調與古代聲調差別不大,基本四聲八調的格局是一樣的,所以可以輕易分清平仄。
北方方言以及普通話聲調與古代聲調差別較大。尤其是入聲(短調)已經沒了,有的變成了平聲,給閱讀和創造詩詞造成了較大的困難。所以北方人需要花點精力去了解哪些字是讀入聲的,這樣才能分清平仄。除此之外,普通話所謂的一聲、二聲基本對應平聲,三聲基本對應上聲,四聲基本對應去聲。
6. 古詩中的絕句平仄問題。 平聲不是說就是一二聲,仄聲則是三四聲,那麼就以 早發白帝城為例 ,
把古詩意思先搞明白以後,按自己理解的字義去詠頌就好。不要一味的聽從仄仄平平的格律。這叫古為今用。
7. 古詩中的二聲算平聲還是仄聲
今天的二聲大多是陽平,算平聲,有一小部分在古代是入聲,算仄聲。
因為入聲在今天已分散到四聲里了,所以,今天讀的聲調不管是幾聲,都會有一些在古代是仄聲。
8. 古詩句中帶ming(二聲)這個音的詩句有哪些
詠懷古跡五首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李頎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向沙場老。莫學游俠兒,矜誇紫騮好。
《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杜甫的《詠懷古跡》
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贊同3| 評論
9. 關於平仄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的一點問題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版訂的韻書,如《切權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平仄會有錯誤。
(9)古詩一二聲擴展閱讀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是:
⑴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⑵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⑶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⑷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存著入聲。
10. 詩詞的平仄是怎麼分的,拿拼音的聲調來說是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還是一聲為平,二、三、四為仄
按照中華新韻的話,來目前是自一二為平聲,三四為仄聲。
但是按照古韻的話,舉個例子」濕「我們普通話是第一聲吧,但是在古韻里是仄聲的。再打個比方,」國「在我們念來是第二聲吧,算是平聲,但是在古韻里是仄聲的。
目前分三種吧,第一種,律詩常用的,平水韻。
第二種,就是填詞常用的,詞林正韻。
第三種,就是中華新韻,按照普通話劃分的,律詩和詞通用。
至於用哪一種,中華新韻和平水韻一直有爭議,我個人認為,覺得那種適合自己,哪種方便自己就用那種。
不過目前為止,只要是用新韻寫詩或者填詞的,都在題目後註明」新韻「兩個字。
不註明的一律按照古韻來看,很容易被挑剔的人說你出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