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飛將
㈠ 古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內
但使龍城飛將在,容 不教胡馬度陰山。
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其中每次匈奴重點進攻的漢地天子幾乎都是派遣李廣為太守,所以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㈡ 出塞這首詩中的飛將是指什麼朝什麼
飛將軍乃是西漢的李抄廣。
李廣,中國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中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從大將軍衛青出塞,受命迂迴匈奴單於側翼,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㈢ 古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
飛將軍——李廣:(?—前119),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遼東。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贊賞。九年後,漢景帝即位,李廣升為騎郎將,成為景帝身邊的禁衛騎兵將軍。
㈣ 古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
「龍城」指奇襲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廣衛青,更多的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滿意請採納
㈤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詩句中「飛將」是指誰
飛將指的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兩位大將,一位是霍祛病,一位是衛青。
㈥ 「但使龍城飛將在」出自何人詩句,飛將指的是誰
這是唐代王昌齡的一首七言絕句。
出塞【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來自龍城天水的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天水,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見有一隻鳥從頭頂上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射箭能達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更羸說道:「可以。」 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怎麼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講:「沒什麼,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怎麼知道這只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繼續對魏王說:「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更羸接著講:「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拚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後來用「驚弓之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
㈦ 古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
「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 「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版借權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
㈧ 古詩《出塞》中的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的『飛將』指誰並傳說他----填空
飛將軍李廣
西漢時期,有一個著名將領叫李廣,他精於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版稱為權「飛將軍」。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隻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於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力氣,於是想再試一試,就往後退了幾步,張弓搭箭,用力向石頭射去。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驚奇,疑惑不解,於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
㈨ 王昌齡出塞一詩中的飛將指
王昌齡《出塞》一詩中的「飛將」指的是唐代英勇善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的名
將李廣。
㈩ 王昌齡《出塞》一詩中的飛將指的是誰
「飛將」指的是漢代將領李廣。
原詩如下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10)古詩中的飛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王昌齡,盛唐邊塞詩人。王昌齡早年貧苦,困於農耕,而立之年才進士及第,後又被貶到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做江寧丞,被贊為「詩家天子王江寧」。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王昌齡的詩歌以七絕見長,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這首《出塞》只有短短四句,可說是恢弘大氣、波瀾壯闊、氣貫山河。
大秦帝國是首個統一中國、建立農耕文明的國度,月代表古人的審美取向,月光所照之處是無限的空間;漢代是中國文明體幾千年發展過程中最為核心的一個朝代,也是面對少數民族的入侵第一個以全勝的姿態獲得華夏文明勝利的一個象徵;漢時關為古代軍事要塞,巍峨雄壯。
「但使龍城飛將在」。這句詩中的「龍城飛將」歷來就有爭議,有的說是飛將軍李廣,有的說是大將軍衛青。理由如下:第一,歷史上被稱為飛將軍的不只是李廣,比如三國時候的呂布、隋代的單雄信等都曾被稱為「飛將」。
第二,龍城是匈奴祭拜天地祖先的地方,是匈奴的王庭,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就被匈奴扣押在龍城,衛青英勇善戰直搗龍城,也是漢匈之爭中首次轉敗為勝取得的輝煌戰果,非常的有歷史意義。
第三,從後一句「不教胡馬度陰山」來看,這句寫的也是衛青,因為李廣當年駐守的地方在山西和遼西,陰山在漢代主要指的是朔方城一帶,對漢匈雙方來講,都是一個典型的戰略基地。「龍城飛將」,概指中原文明取得勝利的、那個時代的所有英雄。比如霍去病,天才級的軍事家,更適合。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一生六戰六捷;17歲初次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殺得四處逃竄;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都大敗匈奴;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可惜天妒奇才,24歲猝然離世,只留下那句「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回盪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