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搗米的詩句

搗米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1-02-06 23:36:26

Ⅰ 搗米的意思是什麼

1、搗米也叫淘米,就是米煮之前要洗一下,米里含有維生素和無機鹽,這兩樣東西就特別容易溶於水。要是淘米時間過長(如五分鍾),甚至使勁搓洗米,米的表層營養全都丟失啦!而米的營養還主要就在表層呢。您要想保住米的營養,淘米的時候就要記住:不用流水和熱水淘米,不使勁搓和攪和米,不用水泡著米,淘的時候少用水。

2、 然後該煮米了。淘完米得馬上下鍋煮,米泡時間長了,米里有一種叫核黃素的營養成分就會大量損失,蛋白質、脂肪什麼的也多多少少跟著損失。用米做飯先要淘米,把夾雜在米粒中間的泥沙雜屑淘洗干凈。但淘米不得其法,就容易使米粒表層的營養素在淘洗過程中隨水流失。實驗表明,米粒在水中經過一次搓揉淘洗後,所含蛋白質會損失4%,脂肪會損失10%,無機鹽會損失5%。

3、等落後制米技術必需的一道清潔衛生安全工序。而今制米技術精準選磨,泥沙雜屑以至灰塵細菌皆可除盡,數道色選拋光新稻穀所制的大米達到國家標准一等以上,如能在潔凈的碾磨打包車間里即時採用阻氧抗菌包裝,應免淘食用;但現在的米企多還停留在粗放的糧食加工落後的技術層面,很少知道採用潔凈阻氧抗菌包裝的,大米表面殘留的胚與糊粉層極易被氧化變質,易為微生物侵蝕滋生,淘洗的目的就是除去碾制未凈的胚芽與糊粉層經生物酶分解、空氣氧化和微生物侵蝕而腐敗變質了的糠粉層,通常大米糠粉層必須淘洗干凈的原因有三:一是其中大量的不飽合脂肪酸因氧化而酸敗變質,稻米油已質變成地溝油;二是未採取滅菌抑菌處理,大量黴菌、蟲卵等微生物以此為營養基深入繁衍滋生;三是公害稻穀中的農葯等重金屬殘留,與礦物質、無機鹽一樣高濃度地存在於胚芽與糊粉層中。

4、而今大米加工技術已從糧食加工層面步入食品加工層次,糠珍分離已成必然,勿淘米可使稻米營養倍增,滅菌處理並採用抗菌包裝的大米衛生潔凈程度比用水淘洗更干凈,所以此米絕不可以用自來水去淘洗。如未採用抗菌包裝的大米,在很的短的時間內表面殘留的營養除礦物質和無機鹽外都不能再稱之為營養,需要用水去認真稀釋和淘洗。

用米做飯先要淘米,把夾雜在米粒中間的泥沙雜屑淘洗干凈。但淘米不得其法,就容易使米粒表層的營養素在淘洗過程中隨水流失。實驗表明,米粒在水中經過一次搓揉淘洗後,所含蛋白質會損失4%,脂肪會損失10%,無機鹽會損失5%。

不正確的淘米方法

1.不要用流水和熱水淘洗。

2.不要用力搓或用力攪拌。

3.淘米前也不要用水浸泡米。

4.淘米時只要達到去掉泥沙就適可而止,淘米次數不要太多,也不要用大量的水沖洗米粒。

Ⅱ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很多農家都有的把米搗碎成粉末狀的工具,稱為什麼這個搗米過程用什麼動詞表達

那個過程叫舂米,我們家那邊叫那工具是杵,舂糯米比較多,是用來做粑粑和湯圓之類的

Ⅲ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後面的詩句是什麼

平安來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

這兩句詩說的是在自冬至這天吃水餃,即使外界天冷徹骨也不覺得寒冷。

這種冬至的習俗是北方吃水餃,南方吃湯圓。

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圓子」,亦稱「湯圓子」、「乳糖圓子」、「湯丸」、「湯團」, 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3)搗米的詩句擴展閱讀:

冬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說明了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Ⅳ 冬至的習俗,來歷,詩句

由來: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的由來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的由來傳說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的由來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習俗: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詩句: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西江月·冬至一陽初動》
宋 張掄
冬至一陽初動,鼎爐光滿簾幃。
五行造化太幽微。顛倒難窮妙理。
遇此急須進火,速修猶恐遲遲。
茫茫何處問天機。要悟須憑師指。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綉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
唐 孟浩然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師。
詎忘經濟日,不憚沍寒時。
洗幘豈獨古,濯纓良在茲。
政成人自理,機息鳥無疑。
雲物凝孤嶼,江山辨四維。
晚來風稍急,冬至日行遲。
臘響驚雲夢,漁歌激楚辭。
渚宮何處是,川暝欲安之。
《西江月·冬至一陽來服》
宋 張伯端
冬至一陽來服,三旬增一陽爻。
月中復卦溯晨潮。望罷乾終姤兆。
日又別為寒暑,陽生復起中宵。
午時姤象一陰朝。煉葯須知昏曉。

Ⅳ 帶有"有人家"的詩句

帶有"有人家"的詩句包括:

1、唐代儲光羲《張谷田舍》

原文:

縣官清且儉,深谷有人家。一徑入寒竹,小橋穿野花。

碓喧春澗滿,梯倚綠桑斜。自說年來稔,前村酒可賒。

譯文:

縣官清廉節儉,深谷中住有人家。一條小路蜿蜒進入清寒的竹林,一個小橋穿過茂盛的野花。

搗米的石碓的聲音充滿了春天的山澗,採桑的梯子靠在碧綠的桑樹上稍微有點兒傾斜。田舍主人說近年來莊稼成熟收成不錯,前村的酒都可以去賒。

2、北宋秦觀《秋日三首(其一)》

原文:

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譯文:

已是降霜時分,邗溝里,水還是清澈的,天上萬顆星星,映在水裡,和船是那麼近。

原以為岸邊茭蒲之地,沒什麼人家,忽然傳出了言語幾聲。

3、唐代杜牧《山行》

原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深秋中沿著彎曲的小路登上遠山,在那白雲生成的地方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染過秋霜的楓葉勝於二月紅花。

4、南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原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譯文:

田間路旁,桑樹柔軟的新枝上綻出了嫩芽,東邊鄰居家的蠶種已孵出了小蠶。平坦的山脊上長滿了細草,有小黃牛在哞哞地叫,夕陽斜照著春寒時節的林間,樹上點綴著幾只傍晚的烏鴉。

青山遠遠近近,小路縱橫交錯,飄著青布酒幌子處有賣酒的人家。城市中的桃花李花雖則華麗,但害怕風雨吹打,只有長滿了溪邊的蕎菜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

5、北宋曹組《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

原文: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譯文:

秋雨初晴,青山紅樹顯得分外明麗。山路突然轉陡,讓人懷疑到了盡頭。忽然看見彎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籬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凄涼的思鄉之情升起。鳳樓渺遠,回首空自望。今晚將會宿在哪座孤館中呢?秋雁一聲長鳴,殘月映照半窗。總是離人的眼淚。

Ⅵ 家家搗米做湯圓」下一句是

知是明朝冬至天

Ⅶ 關於湯圓的詩句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家庭和諧、吉祥。

冬至湯圓又叫「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湯圓宜水煮,水煮湯圓滑而不膩,口感更佳。而且吃湯圓的時候可以喝少量湯圓湯,有「原湯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湯中的營養不致浪費。

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湯圓可能聞著比較香,但是也會導致油脂、熱量的過多攝入,不利於健康。

湯圓,別稱「元宵」「湯團」「浮元子」,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

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團。然而,湯團象徵合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

Ⅷ 冬至吃湯圓的詩句

《湯圓》——陳志歲

顆顆圓圓想龍眼,耋齠愛吃要功夫。

拌雲慢舀銀缸水回,摶雪輕摩玉掌膚。

推入湯答鍋驅白鴨,撈來糖碗滾黃珠。

年年冬至家家煮,一歲潛添曉得無?

白話譯文:

一顆一顆圓圓的湯圓,猶如龍眼,老年人和兒童們都喜愛,湯圓的做法卻是要功夫的。

舀來發著銀光的陶缸里的清水,用洗得乾乾凈凈的手掌拌弄,觸著精白的米粉呵就像搞動著白雲。

把湯圓推入湯鍋時,像白鴨跳入水中,撈起來,放到陶瓷盤里,和黃糖一起就像誘人的黃珠。

每年冬至日,家家戶戶都要煮湯圓吃呀,不覺暗中又長一歲了啊!

湯圓,是中國元宵節的傳統美食,因地域的差異,叫法與製法不盡相同。北方叫做元宵,是將糖餡放入笸籮中不斷滾搖,用類似滾雪球的方式,使糯米粉逐漸包裹在糖餡外製作而成。南方叫作湯圓,則是用上好的精緻糯米粉和成面團,再揉捏入餡料的方法製作而成。

Ⅸ 關於冬至吃湯圓的詩詞

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回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答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櫃床燈的後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後才能烤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