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節律
❶ 唐詩宋詞元曲,傳唱千年的旋律,芬芳我的靈魂,是唐詩高遠遼闊的節律,給了我月色如水的夢畔仿寫句子
是宋詞回味無窮的意境,帶給我清景無限的慰藉
❷ 詩詞的韻律是什麼
一、定義:
平仄和押韻規范。詳細解釋:
聲韻和節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引申為音響的節奏規律。《舊唐書·元稹傳》:「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 葉聖陶《遊了三個湖》:「聽湖波拍岸,挺單調,可是有韻律。」
2、指某些物體運動的均勻的節律。葉聖陶《倪煥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韻律地波動著。」
二、詩詞的韻律: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復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於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占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三、押韻:
押韻以格律詩的要求最為嚴格,許多字如一東中的「終」、「風」、「公」和二冬的「鍾」、「峰」、「恭」,現在讀音一樣,律詩卻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韻的錯誤,就要遭人恥笑,考試就要落第。中唐以後,才逐漸出現鄰韻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詩用的十三元韻,但首句卻用了鄰韻十二文。詞押韻不那麼嚴格,像平聲,詞就合並到了14韻。
押韻還有選韻和次韻的難易問題。作詩,主動地選韻或被動地限韻,會碰到難易問題。像平聲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選用就容易,稱為寬韻;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韻,包含的字較少,選用就難,稱為窄韻;還有些韻,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選用很難,稱為險韻;而像有些朋友「限韻」,則跡近於文字游戲了。詩友寫詩填詞時一定要注意韻部的選擇。
宋代以後,和別人詩習慣要次韻或稱為步韻,也可以看作是「限韻」的一種,不少文人喜歡玩這種押韻雜技,於高難動作中見功夫。蘇東坡有一首次韻詩,就寫得精煉自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❸ 什麼是詩詞的韻律
釋義:平仄和押韻規范。詳細解釋:1.聲韻和節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引申為音響的節奏規律。《舊唐書·元稹傳》:「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 葉聖陶《遊了三個湖》:「聽湖波拍岸,挺單調,可是有韻律。」 2.指某些物體運動的均勻的節律。葉聖陶《倪煥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韻律地波動著。」
詩詞的韻律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復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於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占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押韻
押韻以格律詩的要求最為嚴格,許多字如一東中的「終」、「風」、「公」和二冬的「鍾」、「峰」、「恭」,現在讀音一樣,律詩卻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韻的錯誤,就要遭人恥笑,考試就要落第。中唐以後,才逐漸出現鄰韻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詩用的十三元韻,但首句卻用了鄰韻十二文。詞押韻不那麼嚴格,像平聲,詞就合並到了14韻。
押韻還有選韻和次韻的難易問題。作詩,主動地選韻或被動地限韻,會碰到難易問題。像平聲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選用就容易,稱為寬韻;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韻,包含的字較少,選用就難,稱為窄韻;還有些韻,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選用很難,稱為險韻;而像有些朋友「限韻」,則跡近於文字游戲了。詩友寫詩填詞時一定要注意韻部的選擇。
宋代以後,和別人詩習慣要次韻或稱為步韻,也可以看作是「限韻」的一種,不少文人喜歡玩這種押韻雜技,於高難動作中見功夫。蘇東坡有一首次韻詩,就寫得精煉自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1]
❹ 怎樣劃分詩句節奏
古詩節奏劃分
一、古詩的自然聲律節奏
《詩經》的時代,主導的詩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響下,古詩逐漸形成了以兩個音節(即兩個漢字)為一節拍的聲律特點。
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五七言詩雖然也是以一節拍兩音節為主,但與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幾個完整的節拍外,還有一個畸零的單音節,五言是兩個節拍外加一個畸零單音節,七言是三個節拍外加一個單音節。單音節有兩個作用:一是更便於體現詩葉韻所帶來的韻律美。五言、七言的節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第二個作用是使詩句更具頓挫、變化之美。
如: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二、古詩的意義結構
五七言詩之所以成為古典詩歌主流形式,還與它有著更強的意義表達功能有很大關系。人們發現,各句中那個畸零的單音節如此顯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為表達的中心。當然,根據意義的需要,單音節的位置就不僅可以置於句末,也可置於句中。這樣,古詩就出現了兩種常見的意義結構:一,單音節在末尾。五言詩為二二一,七言詩為二二二一,這是符合自然的、經典的聲律節奏。第二種,單音節在句中。五言為二一二,七言詩為二二一二,這也是比較常見的 。
如: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讀少府之任蜀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是把兩種形式錯綜起來使用。
如: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山西村)
三、一般如何劃分古詩節奏
⑴找到各句畸零的單音節,這個音節單獨作為一個節拍;
⑵其他音節,只要不違背意思,每兩個音節為一個節拍。這樣的方法,對於常見的兩種結構形式都是可行的。
詩歌節奏劃分
1、 根據詞或片語劃分。
一般來說,一個單個的詞或意思緊密的片語就是一個節奏,所謂意思緊密就是不能拆開來讀,如果拆開讀聽起來就會顯得不連貫,缺乏詩的韻律。
如: 於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終於|爬上了|那個|山頂(王家新《在山的那一邊》 )
2、根據意思劃分。
一般來說,一個意思相對獨立的詞或片語就是一個節奏。所謂相對獨立,是指在詩句中可以單獨拿出來,表示一個意思。
如: 飢寒的|年代裡,理想|是|溫飽。(流沙河《理想》)
3.、綜合詞、片語和意思來劃分。
這種方法是上述兩種方法的綜合,也最實用。因為在具體的詩句中,各種情形都會碰到,因此,只有把三種方法結合起來,劃分節奏才能得心應手。
4.朗讀劃分。
在劃分完節奏後,讀一讀,體會一下根據劃分的節奏讀下來,意思有沒有讀破,即我們常說的讀破句,檢驗的方法是根據劃f分的節奏讀下來,揣摩一下別人能否聽懂(或者乾脆讀給他人聽一下),如果能聽懂就是正確的,反之則有誤。首先,你要看看詩句裡面詞語的詞性。是根據字詞的詞性不同來劃分節奏的。
比如名詞與動詞相接,那麼斷句就在名詞與動詞之間;以此類推,狀語、介詞、定語等等諸多詞性不同的字詞就可以在中間斷句。
還有一些詩句的節奏是隨著感情的變化而變化的。
有一些詩詞的感情重些,那麼讀的時候就可以稍微把一些字詞語調拉長些;
感情比較輕快的,那麼可以把字詞的語調讀得稍微輕短些。
❺ 詩句停頓劃分技巧
古人寫文章是沒有句讀,不斷句的,這對於初學古文的初中生來說,如何正確劃分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就成為他們面臨的一個難題。讀清句讀,正確停頓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語調的抑揚: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片語為單位,根據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關系來劃分的語氣停頓。
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詞義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要准確判斷句中停頓,可以先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朗讀時要確切理解文章,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停頓:根據現代漢語的句中停頓來找到文言文句子中的相應停頓。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系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後找賓語,然後找其他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下面提供一些古詩文朗讀停頓方法,供參考:
1、句首語助詞、關聯詞後面應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有表示議論、推斷、反問等語氣或領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若」、「夫」、「若夫」、「至」「至於」、「蓋」、「故」、「惟」、「其」…在這些詞後朗讀時應稍加停頓,不能和後面的文字連讀。如: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後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的節奏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又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蓋/大蘇泛赤壁雲。
2古漢語中多單音節詞,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詞的(藉助古今異義詞),要注意分開讀。如(1)「今齊地/方千里:(2)可/以一戰。「地方」、「可以」,在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代漢語恰巧是一個復音詞,詞義發生了變化,要分開來讀。而不能連讀。再如:率要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的古義是指「妻子和兒女」,不是今天所說的「要子」。這句的朗讀節奏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又如:可以一戰。「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不同於現代漢語中的能感動詞「可以」,朗讀時的節奏為:可/以一戰。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3、對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的第一步,我們必須先分析這個句子各成分間的關系,理出這個句子的主幹,明白主語、謂語、賓語各是什麼。根據句子的結構成分、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一謂語一賓語」、「狀語一謂語」、「動詞一補詞」來停頓。也就是說
❻ 如何劃分古詩句的節奏
關於古詩節奏的劃分
古詩的教學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須努力展現出古詩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應該是古詩教學的核心和關鍵。其中,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可以參考的資料非常多,比較好把握,形式的美,對於今天不會寫古詩的教師來說,當然就比較困難了。為此,我們作了一個專題研究,現把有關節奏的這部分內容公布出來,供大家參考,也歡迎提出寶貴意見。 一、古詩的自然聲律節奏 《詩經》的時代,主導的詩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響下,古詩逐漸形成了以兩個音節(即兩個漢字)為一節拍的聲律特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❼ 古詩20篇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注釋】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抬。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評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像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
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
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早發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註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
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
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注釋】
又題《客中作》
[注釋](1)蘭陵:地名。(2)但使:只要。
[譯文]蘭陵出產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鬱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盡興暢飲,一醉方休,我那管她這里是故鄉還是異鄉呢!
抒寫離別之悲、他鄉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然而這首詩雖題為客中作,抒寫的卻是作者的另一種感受。「
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絕】 類別:【山水】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注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雲獨自悠閑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於天寶十二載(753)秋遊宣州時,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註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佔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
頭發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評析】: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
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
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
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
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
流傳千古之名言。
八陣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絕】 類別:【懷古】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注釋】
【註解】:
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2、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3、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評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
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
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月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漉州:今陝西省富縣。
【簡析】:
本詩於天寶十五年(756)八月寫於長安。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也寄託了對戰亂平息後幸福團聚的渴望。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類別:【】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註解】:
1、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韻譯】: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
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評析】: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類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註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迴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簡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於寫了自然的秋,更由於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後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④不知:豈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這首七絕是一首紀游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於江州。是說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原因惜春、戀春之情,怨恨春去無情,誰知是錯怪了春,原來它並未歸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山寺里來了。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於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一珍品。
--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http://tshjj.yeah.net/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一首紀游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關於他寫這首詩的一點情況,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憶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1]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2]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品評】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釋】
一道殘陽①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②
可憐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花非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注釋】
①花非花、霧非霧:說它是花么?不是花,說它是霧嗎?又不是霧。
②來如句:來的時候像一場春夢,停留沒有多時。
③去似句: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
這是一首情詩。說花非花,說霧非霧,本不是花,本不是霧,花有所指,霧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說出真情——夜半來,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霧,說明確有人來。誰來誰去?隱而不吐。為什麼來?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雲遽散,惋惜惆悵。春夢者,春情也;朝雲者,「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事也。此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於朦朧中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後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歲暮道情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
壯日苦曾驚歲月,長年都不惜光陰。
為學空門平等法,先齊老少死生心。
半舊青衫半白頭,雪風吹面上江樓。
禪功自見無人覺,合是愁時亦不愁。
【注釋】
為學空門①平等法②先齊③老少死生心
①空門:指佛門。 ②平等法:平等,佛教名詞,意謂無差別。法,佛教名詞,意謂道理。 ③齊:辨明、明白之意。亦可作別解。此處似一字數意。
原詩是一首七絕,作於任江州司馬時。這兩句是說,你要知道佛門平等的道理,就要明白老死少生也是平等而沒有差別的。詩人虔心研究佛門之法,以作精神寄託,隱含其內心的酸痛。
村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注釋】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徵。這里雖是純然寫景,卻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於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春曉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記時】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賞析: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
然後運用想像的思維方法,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一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構
思非常獨到。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不知不覺的又來到
了一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一次花開花落。思想著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回心頭。
宿建德江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羈旅】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註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遊子新添幾分鄉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評析】: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
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
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過故人庄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田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註解】:
1、過:拜訪。
2、具:准備。
3、場圃:農家的小院。
4、就:赴。這里指欣賞的意思。
【韻譯】:
老友備好了黃米飯和燒雞,
邀我做客到他朴實的田家。
村子外邊是一圈綠樹環抱,
郊外是蒼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開窗戶迎面是田地場圃,
把酒對飲閑聊著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陽節的那一天,
再一次來品嘗菊花酒好啦!
【評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詩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朴實無華,意境清新
臨洞庭上張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釋】
【註解】:
1、張丞相:指張九齡。
2、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
4、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窪地區。
5、濟:渡。
6、端居:安居。
【韻譯】: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
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
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
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
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評析】:
這是一首「干祿」詩。所謂「干祿」,即是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錄
用。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丞相,作者西遊長安,以此詩獻之,以
求錄用。詩前半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徵開元的清明政治。後半即景生
情,抒發個人進身無路,閑居無聊的苦衷,表達了急於用世的決心。全詩頌對方,而
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
與諸子登峴山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釋】
又題"與諸子登峴首"
【註解】:
1、代謝:交替,輪換。
2、勝跡:指上述墮淚碑。
3、魚梁:魚梁洲,其地也在襄陽。
【韻譯】: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
一代接一代永遠今來古往。
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
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觀賞。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
天寒雲夢澤更加深湛浩盪。
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
讀罷碑文淚沾襟無限感傷。
【評析】:
詩意在弔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人事代謝」;第
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後二句
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
詩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後半描寫景物,富有形象,充滿激情。語言通俗易
懂,感情真摯動人。
夏日南亭懷辛大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古】 類別:【】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夜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消響。
欲取鳴琴彈,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霄勞夢想。
【注釋】
【簡析】:
這首詩充滿懷念故人的情緒,寫出閑適自得的情趣,表達出無知音的感慨。文字行如流水,層遞自然,極富韻味。
① :詩題一無「夏日」。
② 夕:一作「夜」。
【註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邊月色。
3、軒:窗。
【韻譯】:
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
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披散頭發今夕恰好乘涼,
開窗閑卧多麼清靜舒暢。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
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
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夢想一場。
【評析】:
此詩寫夏夜水亭納涼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
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後納涼,表現閑情
適意。五、六句由嗅覺繼續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
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後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
全詩感情細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富於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❽ 現代古詩十首。。。。
一、第十首,餘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等你, 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諾, 這只手應該采蓮, 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 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 翩翩, 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里, 有韻地, 你走來
看過好多關於這首詩的評論,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關於科學館和瑞士表那闋如何精彩的文字,說是古典與現代結合雲雲,不過,個人認為,這兩個意象的出現也許就是這首詩唯一的敗筆,西裝和瓜皮帽的搭配讓人看著怎麼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邊渾圓的漩渦。
艷麗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貝齒的閃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風的輕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發,
散亂的挨著她耳朵。
輕軟如同花影,
癢癢的甜蜜
涌進了你的心窩。
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
雲的留痕,浪的柔波。
據說徐志摩就是因為愛慕這位才女才開始寫詩的,不過,林徽音最後卻選擇了梁思成,後來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也是因為這個典故。我想,一個能寫出這樣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藉助典故來記憶的。
三、第八首 ,廢名的《星》。
滿天的星,
顆顆說是永遠的春花。
東牆上海棠花影,
簇簇說是永遠的秋月。
清晨醒來是冬夜夢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潔真如明麗的網,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魚安知魚。
馮文柄把他酷愛的老莊融入詩中,作品中到處流淌著思想。那些所謂的哲理詩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
四、第七首,卞之琳的《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在所有以斷章為題的作品中,這個是最有名的了。不過,很多權威評論家的解釋卻是作者本人不能苟同的。
五、第六首,鄭愁予的《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蟄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也許這個錯誤不只是對窗內人說的,對過客來說也一樣,因為窗內人等的並不是他。鄭愁予的詩很多都值得閱讀,尤其是《情婦》。
六、第五首,聞一多的《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綉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也只有這樣性格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七、第四首,馮至的《蛇》。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冰冷地沒有言語---
姑娘,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啊,莫要悚懼!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裡害著熱烈的鄉思:
它在想著那茂密的草原,
---
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
它月光一般輕輕地,
從你那兒潛潛走過;
為我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隻緋紅的花朵。
馮至被魯迅稱為「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也只有他能寫出這樣作品。他的《南方的夜》也好到讓人無話可說。
八、第三首,何其芳的《預言》。
這一個心跳的日子終於來臨。
你夜的嘆息似的漸近的足音
我聽得清不是林葉和夜風的私語,
麋鹿馳過苔徑細碎的蹄聲。
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
你是不是預言中的年輕的神?
你一定來自溫郁的南方,
告訴我那兒的月色,那兒的日光,
告訴我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
燕子是怎樣痴戀著綠楊。
我將合眼睡在你如夢的歌聲里,
那溫暖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
請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
進來,這兒有虎皮的褥你坐,
讓我燒起每一個秋天拾來的落葉,
聽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聲將火光一樣沉鬱又高揚,
火光一樣將我的一生訴說。
不要前行,前面是無邊的森林,
古老的樹現著野獸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樣交纏著,
密葉里漏不下一顆星星。
你將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當你聽到第一步空寥的回聲。
一定要走嗎,請等我與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條平安的路徑,
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給你,再給你手的溫存。
當夜的濃黑遮斷了我們,
你可以轉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動的歌聲你竟不聽,
你的足竟不為我的顫抖暫停,
像靜穆的微風飄過這黃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驕傲的足音……
呵,你終於如預言所說的無語而來
無語而去了嗎,年輕的神?
語言華麗的極限是什麼?這個就是。當然還有他的《夢歌》、《花環》。
九、第二首,戴望舒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開新詩節律之先河,也是新詩中的第一經典之作。他的作品,好的很多,有興趣找來看看吧。
十、第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❾ 詩詞韻律是什麼意思
詩詞韻律釋義:詩詞平仄和押韻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