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婦見古詩
1. 古詩《蠶婦》的解釋
蠶婦①
[宋] 張俞②
昨日入城市,③
歸來淚滿巾。④
遍身⑤羅綺⑥者,
不是養蠶人。
【注釋】
①蠶(c2n)婦——養蠶的婦女。蠶,一種昆蟲,吐出的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主要用來紡織綢緞。
②張俞(y*)——宋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少愚。益州郫(0)縣(今天的四川省郫縣)人。晚年隱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號白雲先生。著作有《白雲集》。
③市——做買賣,買賣貨物。這里是指賣出蠶絲。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來擦抹的小塊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羅綺(q!)——絲織品的統稱。羅,素淡顏色或者質地較稀的絲織品。綺,有花紋或者圖案的絲織品。在詩中,指絲綢做的衣服。
【解說】
一個住在鄉下的、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裡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欣賞】
張俞的詩歌作品並不很多,但是這一首《蠶婦》,使他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大舞台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蠶婦》寫在北宋時期,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批判。當時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費無度的同時,又對外敵妥協,更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人民生活痛苦難言。詩人就在這一大背景下,描寫了一位整日辛苦勞作,不經常進城,一直在貧窮的鄉下以養蠶賣絲為生的普通婦女的遭遇。整篇詩就好像是在講故事:婦人昨天進城裡去賣絲,回來的時候卻是痛哭流淚。因為她看到,城裡身穿絲綢服裝的人,都是有權有勢的富人。像她一樣的勞動人民,即使養一輩子蠶,也是沒有能力穿上「羅綺」的……這首詩揭露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極有說服力。全詩沒有任何一字的評論,也沒有使用什麼高深的聯想,但是讀者從字里行間,可以輕易地感受到詩歌的實際寓意,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古詩充分表現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 《蠶婦》的古詩
請參考:《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作品賞析
【注釋】
①蠶(c2n)婦——養蠶的婦女。蠶,一種昆蟲,吐出的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主要用來紡織綢緞。
②張俞——宋代詩人。字少愚,號白雲先生。益州郫(今四川省郫縣)人。屢考進士不中,曾被推薦入朝作官,未應召,從此隱居四川青城山上的白雲溪,過著閑適生活。著有《白雲集》。
③市——做買賣,買賣貨物。這里是指賣出蠶絲。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來擦抹的小塊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羅綺(q!)——絲織品的統稱。羅,素淡顏色或者質地較稀的絲織品。綺,有花紋或者圖案的絲織品。在詩中,指絲綢做的衣服。
【解說】
一個住在鄉下的、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裡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欣賞】
張俞的詩歌作品並不很多,但是這一首《蠶婦》,使他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大舞台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蠶婦》寫在北宋時期,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批判。當時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費無度的同時,又對外敵妥協,更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人民生活痛苦難言。詩人就在這一大背景下,描寫了一位整日辛苦勞作,不經常進城,一直在貧窮的鄉下以養蠶賣絲為生的普通婦女的遭遇。整篇詩就好像是在講故事:婦人昨天進城裡去賣絲,回來的時候卻是痛哭流淚。因為她看到,城裡身穿絲綢服裝的人,都是有權有勢的富人。像她一樣的勞動人民,即使養一輩子蠶,也是沒有能力穿上「羅綺」的……這首詩揭露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極有說服力。全詩沒有任何一字的評論,也沒有使用什麼高深的聯想,但是讀者從字里行間,可以輕易地感受到詩歌的實際寓意,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古詩充分表現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3. 蠶婦,這首詩的全文是什麼
1、全詩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2、注釋
一個住在鄉下以養版蠶為生的婦女,昨天權到城鎮里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把手巾都浸濕了。
因為她在集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1) 蠶婦:養蠶的婦女。蠶,一種昆蟲,吐出的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主要用來紡織綢緞。
(2)市:做買賣或買賣貨物地方。這里是指賣出蠶絲。
(3)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來擦抹的小塊布。
3、創作背景
此詩寫在北宋時期,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批判。在當時的封建朝廷,人民生活痛苦難言。詩人在此時描寫了一位整日辛苦勞作,不經常進城,一直在貧窮的鄉下以養蠶賣絲為生的普通婦女的遭遇。
4. 《蠶婦》全詩
蠶婦
[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5. 蠶婦的古詩的意思
一個住在鄉下的、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裡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回她卻是淚流不答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6. 古詩《蠶婦》的作者
張俞,一作張愈(《宋史》),字少愚,益州郫(今四川郫縣)人,祖籍河東(今山西)。史書上說他「雋偉有大志,游學四方,屢舉不第」,仁宗寶元初 (1039),曾上書朝廷論邊防事。因人推薦,經試錄用為秘書省校書郎,但他把官職讓給父親,自己卻願在家隱居。益州長官文彥博特別優待他,為出資買得青城山自雲溪唐人杜光庭故居安置,他因此號稱「白雲先生」。「喜弈棋,樂山水,遇有興,雖數千里輒盡室往。遂浮湘、沅,觀浙江,升羅浮,入九疑,買石載鶴以歸。杜門著書,未就,卒。妻蒲氏名芝,賢而有文,為之誄曰:『高視往古,哲士實殷,施及秦漢,餘烈氛氳。挺生英傑,卓爾逸群,孰謂今世,亦有其人。其人伊何?白雲隱君。……』」(《宋史·隱逸傳》)確如蒲氏所言,像張俞這樣古風強烈的士人到宋代已是不多了,宋初柳開、張詠、寇準、石延年以至范仲淹等人猶見余習。蜀中因地處盆地,那裡的士人身上保留的古風也相對多一些。「三蘇」中的老蘇與大蘇那豪邁高逸的風概也有這種古士之風的影子。
張俞有一首《蠶婦》,是一首悲慘詩。原文如下:
蠶婦(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注釋
蠶婦——養蠶的農家婦女。
市——這里指集市、市場。
遍——全。
羅綺——綾羅、絲綢、錦緞。
詩意
昨天我進城去賣絲,回來時淚水濕透了手巾。為什麼這么傷心?我看到了渾身穿綾羅、著綢緞的富人,他們竟沒有一個是養蠶的人。
賞讀
詩中不著一字議論,完全訴諸形象——以養蠶為生、深居僻鄉的勞動婦女,初次進城,竟發現了自己貧困終生的根源,難怪她要悲傷,要「淚滿巾」了。那位蠶婦的神態、見聞、感受都寫得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就以這么一個生活細節,來深刻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立意既深,構思也巧,顯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7. 古詩--蠶婦
《蠶婦》是宋復代詩制人張俞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難的傳世名篇。此詩寫在北宋時期,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批判。當時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費無度的同時,又對外敵妥協,更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人民生活痛苦難言。詩人就在這一大背景下,描寫了一位整日辛苦勞作,不經常進城,一直在貧窮的鄉下以養蠶賣絲為生的普通婦女的遭遇。
意思是:一個住在鄉下的、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裡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8. 蠶婦古詩
《蠶婦吟》李紳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王建《版雨過山村》權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閑著中庭梔子花
蠶婦吟 作者:[宋] 謝枋得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9. 古詩《蠶婦》的注音
原文注音:
zuó rì rù chénɡ shì,ɡuī lái lèi mǎn jīn。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biàn shēn luó qǐ zhě,bú shì yǎnɡ cán rén。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白話譯文:
昨天進城賣蠶絲,回來的時候眼淚沾濕了汗巾。
那些身上穿著綾羅綢緞的人,都不是養蠶的人。
出處:出自北宋張俞的《蠶婦》。
(9)蠶婦見古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宋代初期,其社會形勢比起晚唐、五代百餘年來的混亂局面,表面上安定得多,廣大人民辛勤勞動,努力生產,使經濟得到迅速恢復與發展。
但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統治,便大量剝削,以其所得的物質財富來寵養前朝的降王、降臣和龐大的官僚地主集團。張俞屢試不第,深明民間疾苦,此詩即是詩人目睹了勞動者的辛勞後,為揭露這種剝削壓迫現象而作。
此詩用樸素的語言無聲地揭示了社會的極端不公。通過一個養蠶婦女之口,深刻控訴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殘酷現實,揭示出封建社會極為嚴重的階級對立。詩中不著一字議論,卻無聲地控訴了以養蠶為生、深居僻鄉的勞動婦女這一形象。
那位蠶婦的神態、見聞、感受都寫得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就以這么一個生活細節,來深刻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構思巧妙,顯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