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古詩的
『壹』 古詩的意思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荊門,即荊門山,位於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游。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後句著一「入」字,力透紙背,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寫完山勢與流水,詩人又以移步換景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雲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嶺的三峽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洶涌,那就很難有機會看到「月下飛天鏡」的水中影像;在隱天蔽日的三峽空間,也無從望見「雲生結海樓」的奇景。這一聯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頷頸兩聯,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李白在欣賞荊門一帶風光的時候,面對那流經故鄉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鄉之情:「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於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並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像瑰麗。「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麼,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後,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於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雲,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好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於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並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於送者能觸動鄉愁,於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餞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台東門。盡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麼走啊!路轉峰迴,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後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麼?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得「有聲畫」的稱譽。
西江月就太多了……
『貳』 古詩詞的意思
王維的《來山居秋暝》,原詩是:自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先解釋標題。
山居秋暝:在山中居住期間,看到的秋天傍晚時的景象。暝是天剛黑的意思。
全詩意思是:
空闊的山中一場新雨過後,
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涼爽。
明月透過松樹枝照在地上,
清清的泉水在石縫中流淌。
竹林喧嘩是回家的洗衣女,
荷葉搖動下面有漁船搖槳。
任隨它春天的花期早已過,
這秋色足以供隱居人安享。
『叄』 古詩的意思
戰爭史詩巨片《赤壁》目前正在河北涿州緊鑼密鼓地拍攝,劇中有千古流傳的英雄人物、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縈繞在導演吳宇森心頭18年的夢想終於變為現實。
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吳宇森表示,萌生這個念頭時,他還在香港拍電影。到好萊塢發展後,這個蘊涵濃厚愛國情懷的「赤壁夢」不但沒有擱淺,反而更加呼之欲出,因為「這段歷史最能表現中國人的智慧、文化、精神和勇氣」。
來自15個投資方的8000萬美元,讓《赤壁》成為華語片史上空前的大手筆,吳宇森希望證明,在中國也能拍好萊塢式的大片——不論故事上,還是技術上。他也毫不掩飾自己對國際票房的雄心:「既要讓亞洲觀眾認同,又要讓西方人感覺興奮和欣賞」。
劇本:十易其稿打造
《赤壁》取材於最富歷史智慧的三國故事,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
影片以經典的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擊潰劉備軍隊後,目標瞄準東吳,鍾愛的小喬誓死不願屈從使他更增添了揮兵南下的決心。另一邊,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私下會面,劉備也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商討聯合抗曹。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商議,用激將法令孫權抗曹,周瑜表示支持……終於,吳蜀聯軍和曹軍在赤壁相遇,在一番智與勇的較量後,吳蜀聯軍以弱勝強,大敗曹軍。
為了能在短短幾小時里展開這幅恢弘畫卷,吳宇森在劇本上可謂不遺餘力,陸續邀請了陳汗、郭箏、盛和煜等著名編劇修改劇本,前後歷時四年多時間,十易其稿。幾年前,當他第一次收到兩位年輕編劇的故事大綱時,便奮筆疾書寫下了一份長達17頁的「導演闡述」,現在《赤壁》劇本在數易其稿後,這份闡述卻依然是這部影片的「指南針」。
吳宇森強調《赤壁》將忠於史實,故事藍本是《三國志》而不是《三國演義》,因此,民間流傳已久的「孔明三氣周瑜」等情節都不會出現在電影中。此外,曹操、劉備、孫權、周瑜、諸葛亮等歷史人物也將盡量還原他們本來的面目,「像周瑜,我覺得他是三國傳統故事裡最被低估的人。周瑜其實心胸寬廣,為人瀟灑,絕對不是容納不下別人的人。」
在吳宇森心裡,《赤壁》中情感部分會佔三分之一,武功占據三分之一,包括攻守策略、戰斗、陣勢、火燒連環船和最後的烏林大決戰。餘下的三分之一,則是智慧——這是最能表現中國人的大智大勇,也是最能增加觀眾的心理刺激的。周瑜、諸葛亮、曹操三雄鬥智,各出奇謀,有如一盤精彩的對弈,對弈之中又可見出感情、智謀和反敗為勝的快感,更有以弱勝強的智慧,人力戰勝自然的智慧,以及人性關懷的智慧。
「《赤壁》應當算是部勵志片」
「我並非想拍一部沉重得叫人抬不起頭來的《赤壁》,我是想拍一部既有新意,情感動人,又令人十分興奮的歷史片。」在吳宇森眼裡,這「興奮」包含著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包含著氣壯山河的浪漫,更包含積極的人生意義。「我不想把這些叱吒一時的三國人物神化、英雄化,只想講一群平凡人是如何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從這點來說,《赤壁》應當算是部勵志片。」
吳宇森認為,今天的世界上已難找到一個像故事中的周瑜、諸葛亮、趙雲、關羽等人,既存在忠義又飽含智慧,既瀟灑又懷有理想的傳奇人物。但感覺上他們又好像存在於我們身邊,這種精神人皆有之,只是未被發掘而已。尤其現今許多年輕人,承受不了種種壓力,意志力低,甚至自殺,他們實在需要一些好的啟示。「現代人的思想,甚至是西方人的思想,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是求死」。
「大家都說我是動作導演,其實我的風格並不在於動作,而在於人性。」吳宇森說,在世界歷史上,很多傑出的人物都值得我們景仰,他們的情操、人格和他們的貢獻在每一方面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也帶給我們不凡的影響。因此,吳宇森很注重「赤壁之戰」中的三國人物所帶給當代人的意義,「處理歷史性戰爭場面亦然,我們要表現出一種氣度,一種關懷,從人性上要表現出一份高尚的情操」。
「與其說是夢幻電影,不如說夢幻組合」
作為一部備受矚目的戰爭史詩巨篇,《赤壁》不僅戲里英雄雲集,戲外更是明星薈萃。早在電影籌備之初,《赤壁》中諸如劉備、曹操、諸葛亮、周瑜等風華絕代的人物形象,早已令眾多華語男星躍躍欲試。如今,電影《赤壁》已開機,角色之謎也最終得以揭曉。「與其說是一部夢幻電影,不如說是一個夢幻組合。」在影片開拍後的第一次公開露面時,吳宇森說這是他從影30年遇到的最強演員陣容。
影片中,金城武將以英武的形象去詮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諸葛亮;十足男人味的胡軍將扮演「忠心侍君」的武將趙雲;「性格演員」張豐毅將飾演「治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中國台灣實力派男演員張震將出演孫權的角色;「硬朗男人」尤勇則要演繹出劉備的溫良忠厚;內地新晉小生佟大為得到了《赤壁》中孫叔才一角……
在這部十足的男人戲里,三位紅顏的千古風情卻也不讓須眉。紅透兩岸三地的台灣名模林志玲,在極高的人氣呼聲中成為「小喬」的最終人選,而在電影學院「閉關修煉」的趙薇也難擋《赤壁》的誘惑,扮演巾幗不讓須眉的孫尚香。近來內地人氣直升的小宋佳,則當上了「梟雄」曹操身邊的女人。
雖說開拍第一天就發生了周潤發因故辭演的事,令吳宇森始料不及,一度陷入窘境,但此前不準備接演《赤壁》的梁朝偉,經歷了「換角風波」後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身體欠佳,不考慮外界的評論,主動出手相助,決定接替周潤發飾演周瑜一角,令吳宇森極為感動。至於與多年摯交周潤發的友情決裂傳聞,吳導演的回答極富真誠與智慧:「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仍然是我最欣賞的演員之一,也是我的好朋友。」這段小插曲也成為了《赤壁》開拍後一段戲外故事,吳宇森說《赤壁》也會是一部講友情的片子,有愛與被愛的感情,有勇氣、堅定的決心和團結的力量。他的這番話彷彿對戲里戲外一語雙關。
重金打造戰爭史詩畫面
吳宇森的電影一向很注重視覺藝術,喜歡以景寓意,以物傳神,有時更喜歡詩意浪漫的畫面構圖。因此在設計《赤壁》的每一個場景,甚至是戰爭場面時,吳宇森都力求能把美麗的景色、古跡,哪怕是一草一木,峽谷小徑都寫入場景中,希望能表達出詩畫一般的中國。因此,影片的美術指導葉錦添,從一年半以前就開始籌劃、研究、設計整個影片的風格和美術,花了很多心血。
吳宇森說,「很多人都讀過三國小說,大家只知道這場戰役,但不知道這場戰役怎麼個打法,我們就是要把人們想像不到的情景呈現出來。」
說到本片的大格局、大氣勢、眾志成城以及緊扣心弦的氣氛和高潮,吳宇森想像中,應該是如同1962年的美國戰爭片《最長的一天》,其慘烈程度和一氣呵成的氛圍,就像赤壁之戰的東吳聯軍,火燒連環船由水上打到陸地的情節……
作為動作片的大師級導演,吳宇森對《赤壁》里的打鬥場面也有一番深刻獨到的見解:「縱使我曾拍過不少美國的商業大片,但我的風格是把動作融入感情,特別在傳達凜然正氣,或高尚的犧牲精神時,我會用極其浪漫的技巧,和強有力的畫面來表達。我還注重動作的刺激性,新鮮感,以及向難度挑戰,『赤壁之戰』正好提供了這些元素」。
《赤壁》的整個拍攝將歷時6個月,今年10月結束拍攝並進入龐大的後期製作時期。影片將分為上、下兩集,時間長達4小時。相信這部氣勢恢弘的史詩巨片將成為2008年華語影壇中最值得期待的電影。
『肆』 古詩詞意思大全
中國最唯美的9首古來老情詩
一、《君生我源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二、《卜運算元》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三、《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伍』 古詩意思是
古詩是古代古人寫的詩叫古詩,古詩一般每行字數相同
『陸』 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古詩 [gǔ shī]
古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回四言是四個字一句答,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柒』 古詩的全文意思
等一下
『捌』 古詩意思
是作者在江南,
摘花的時候恰好遇到送信的「驛使」,就順便讓他把回花送給自己的朋友答「隴頭人」范曄。
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也體現作者的高尚情操。
組詞:
牧隰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亭皋千里。——司馬相如《上林賦》
河溢皋陸。——《史記·孝武紀》
江皋河瀕。——《史記·賈山傳》
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楚辭·屈原·涉江》
又如:皋渚(水邊地);皋陸(水邊平地);皋隰(水邊低濕地);皋滸(高岸和水邊);皋壤(澤邊窪地);皋蘭(生於水澤邊的蘭草)
皋澤(沼澤地帶);皋藪(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帶);皋壤(澤邊之地);皋原(沼澤和原野);皋圃(池澤園圃)
http://zidian.teachercn.com/gao/Word_5304.html
『玖』 推薦一些古詩及其意思
1、《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釋義】: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2、《春望》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釋義】: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愁緒纏繞,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拾』 古詩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楊萬抄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1.【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2.【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3.【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4.【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5 【磬】 四聲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以懸掛在牆上。
譯文:一個小孩子,早上起來,從結有堅冰的銅盆里剜冰,用彩絲穿起來當錚來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賞析:銅盆里的水結成堅冰,兒童晨起,把冰從盆里剜出。這首詩寫冬天孩子們的一場嬉戲:一塊大冰被穿上綵線,當作鑼來敲打,聲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鑼敲碎落地,發出打破玻璃的聲音。表達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和兒童的調皮與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