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流派
A. 明清有哪些著名的詩歌流派
明代:詩歌流派有公安派、竟陵派、台閣體等,代表人物不清楚。
繪畫流派版:浙派(吳偉、戴進)、吳權派(沈周、文徵明)
清代:詩歌流派有此期的詩歌流派:河朔詩派、嶺南詩派、虞山詩派、婁東詩派等。
繪畫流派:四王畫派(王時敏、王原祁),四僧畫派(八大山人、石濤),揚州畫派(鄭板橋),海派(任伯年、吳昌碩)等等
B. 古典詩詞的流派和分類
①雄渾
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呑宇宙,氣度豁達,氣慨恢宏,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它如奔騰咆哮、洶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盪漾、漣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橫空出世、千嶂連雲的昆侖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蘇州園林。
在具體作品中,有的壯志凌雲、剛毅雄健,如劉邦《大風歌》;有的慷慨悲歌、視死如歸,如項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觀滄海》。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氣勢浩瀚,雄偉壯麗;孟浩然的《臨洞庭》「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氣魄宏大,氣勢壯觀;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何其高遠,多麼壯麗!這些詩句都可以以雄渾稱之。
②豪放
豪邁奔放,謂之豪放。其特點既表現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特點,又表現了作為客體的描繪對象的特點。
就主體而言,情感激盪,格調昂揚;想像奇特,誇張出格;志向高遠,襟懷曠達;氣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盪不羈。
就客體而言,往往擁有巨大的體積、偉大的力量而顯示出特有的壯美、崇高,或顯示出渾茫、浩淼的無限闊大的景象,因而氣勢崢嶸,場面壯闊,境界縹緲,極目無垠。
李白是豪放風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盪,格調昂揚,想像奇特,誇張出格,是李白豪放詩風的特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氣勢浩盪,一瀉千里。
宋詞中的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最傑出代表,蘇詞注重將慷慨激昂、悲壯蒼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善於在寫人、詠景、狀物時,以奔放豪邁的形象,飛動崢嶸的氣勢、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代表作。
「大江東去」二句,將在廣闊悠久的空間與時間中活動的人物一筆收盡,氣魄恢宏,「故壘西邊」至「灰飛煙滅」是詠古,感情高昂而濃摯,而「亂石穿空」數句,將崢嶸的態勢、鮮明的色彩、巨大的音響,融於一體,氣勢磅礴,給人以「挾海上風濤之氣的感覺」。
「故國神遊」數句轉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鬱,全詞的音調豪壯,「須關西大漢,執鐵板」而唱。
③沉鬱
沉鬱,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沉則不浮,郁則不薄。」
杜甫之詩,為濃郁之極至。憂愁是杜詩沉鬱的主要內容,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鬱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他的「三吏」、「三別」、《兵車行》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沉鬱的力作。
④悲慨
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謂之悲慨。大凡詩人,慨嘆風雲變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擊人民災難之重,身受命運坎坷之苦,郁積壯志未酬之憤,而憂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陳子昂的詩,就以悲慨而馳譽詩壇。《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動人心的悲慨之詩。詩人懷著壯志難酬的極度悲憤,登上城樓,泫然流涕,感慨萬端。面對著悠悠蒼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筆,勾勒出過去、現在、未來連綿不斷的時間圖卷,描繪出遼闊無垠的宇宙空間畫面。
其悲壯歌聲,響徹雲霄,慷慨之氣,橫絕太空。
⑤沖淡
沖淡即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
王維的山水詩有閑靜淡遠的特點,他是沖淡派大師。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鳥鳴澗》)「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間的紛爭,只有大自然的寧靜,山水花鳥的生機。
詩人盡情地消受著、欣賞著、陶醉著,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變成了大自然的有機體了。詩人筆下的大自然,無不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迴旋著詩人的聲音,震盪著詩人的靈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詩人筆下的大自然,就是詩人自己,它反映了詩人沖淡的心情。
詩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這種消融,是把主觀的情思化入客觀的景物中,追求忘我無我的靜謐空寂的境界,這就是沖淡的極至。
⑥曠達
即疏狂不羈,通脫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代表作家是蘇軾。蘇軾的詞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曠達的詞風。有雄才大略而又懷才不遇的蘇軾,既要堅持不苟合隨俗,又要隨緣自適;既要盡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帶有典型的曠達的特徵。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獵》)這樣的詩句,就帶有明顯的曠達的色彩。
蘇軾有時是盡力擺脫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讓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無始無終的運動中得到永恆;讓人生的種種苦惱在超乎現實的純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脫,讓自己從與社會的種種矛盾中凈化出來,與大自然天造地設的規律相和諧。
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上闋才以不能「乘風歸去」為憾,馬上又以「何似在人間」自解;下闋才以「人有悲歡離合」為憾,馬上又以「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自解,從而從大自然中得到慰藉與啟迪,擺脫了人生苦惱。
C. 亞歷山大里亞詩歌流派的共同點是什麼
在文學方面,亞歷山大里亞以其詩歌流派著稱,盡管這些詩派,內容龐雜,傾向不一,內但卻有一些共同點:他們容多任職於亞歷山大里亞博物館,常把語言學與詩歌創作結合在一起,喜用冷僻生造的詞彙與鮮為人知的典故,詩作是與音樂、舞蹈完全脫節的一種供人閱讀的書面文字。這一時期詩歌的代表人物有卡利馬霍斯、阿波羅尼奧斯、特奧克里托斯等。亞歷山大里亞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也頗有成就,在作品中體現出東方藝術傳統與希臘遺產的結合,在題材內容上有所開拓,傾向於表現下層民眾的日常生活,這就突破了古典雕刻只表現所謂重大題材的局限。
亞歷山大里亞文化最大的成就體現在科學技術中。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方面的成果,在繼承古代東方自然科學遺產的基礎上,有了創造性的進展,可謂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前最為突出的一個時代。其時,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各展其才。
D. 唐朝詩歌流派
盛唐出現了兩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一個是邊塞詩派,另一個是山水田園詩派。
一、邊塞詩派
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像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作家,他的邊塞詩一方面題材開闊,內容包括:A、邊塞風光;B、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C、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D、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此後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等人也創作邊塞詩。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高適是盛唐邊塞詩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觀察、分析邊塞的現狀,把戰爭和國家的安危、人民的苦樂聯系在一起考慮,因此題材廣泛,思想深刻。突出雄渾悲壯的精神意緒,無畏無懼的英雄氣慨 ,因而有氣魄,有境界的詩風。
岑參是盛唐邊塞詩的的主要代表之一。岑參邊塞詩的特色及價值在於充滿了山川奇氣和愛國壯志,以邊疆自然風光作為詩歌意象,在絕域的荒涼和廣漠中挖掘庄嚴和美麗,並加以熱烈歌頌,這是岑參詩歌的獨到之處。所謂愛國壯志,即抒寫邊防將士保衛邊疆的正氣。在藝術上,善於觀察,精於描繪是他的特長。
邊塞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還有王昌齡,崔顥等。
二、山水田園詩派
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成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大多運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寫作,在當時已極富盛名.在他的詩中有壯闊山川景色的描繪,有山林隱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寫,有旅途情景的敘述,也有田園農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詩人從大處落墨,格調雄渾,氣勢磅礴,洞庭湖壯麗雄偉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現.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極富詩情畫意,宋代大文豪蘇軾曾高度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從此,"詩中有畫"就成了王維詩的定評。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變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有時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有時刻畫細膩,引人深思,有時生動逼真,有時含蓄凝練.王維還善於來用多種色彩,生動地表現大自然的景象,如<輞川別業>"雨中草色綠甚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綠的草地,粉紅的桃花,交錯組合, 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川春曉圖,確實是詩中有畫",令人陶醉.
E. 現在的中國詩歌有哪些流派
初期白話詩派 1917年,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等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詩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2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詩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其後,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劉大白、朱自清等人競相嘗試,李大釗、魯迅、陳獨秀也寫新詩,形成了體現文學革命最初實績的「五四」新詩運動。他們因在否定舊詩、探索新詩、致力於詩的自由化、白話化方面顯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詩歌風格方面有一致之處,我們將其稱為初期白話詩派。代表作有:《嘗試集》(胡適)、《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賣布謠》《田主來》(劉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兒在前》《別少年中國》《鴨綠江以東》(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義詩派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諸詩人組成的新詩派別,他們用磅礴的氣勢、創造的精神、心靈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宣洩開了一代詩風。代表:郭沫若、田漢、成仿吾、鄭伯奇、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後三者後來融進了現代主義詩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為出名。
「為人生」詩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學研究會,是二十年代陣營最強影響極大的文學社團,其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緊接著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詩集《蹤跡》(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實》(徐玉諾)、詩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詩派 1922年3月,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組成了湖畔詩社。其後,又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詩派。他們的作品以抒情短詩為主,表現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對自然的嚮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應修人)、《伊的眼》(汪靜之)、《落花》(馮雪峰)、《月夜》(潘漠華)。
新格律詩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其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積極提倡現代格律詩,團結了一大批新詩人,如劉夢葦、朱湘、饒孟侃、林徽音、於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詩派。其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新詩的格律化,主張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代表作:《死水》(聞一多)、《示嫻》(劉夢葦)、《采蓮曲》(朱湘)、《再別康橋》(徐志摩)。
象徵主義詩派 象徵主義詩潮興起於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其主張:「詩不是為了說明,詩是值得表現的」,表現的題材領域是生、死、病、殘、夢、幻、愛、欲,追求的風格是「幽深、晦澀和含蓄」,即「從意象的聯結、企圖完成詩的使命」。中國象徵詩派的開創者是李金發。代表作《棄婦》。另外還有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
現代詩派 現代詩派是新月派與象徵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曹葆華、番草、廢名、侯汝華、金克木、李白鳳、林庚、玲君、路易士、吳奔星、辛笛、徐遲、孫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戴望舒)、《預言》(何其芳)、《斷章》(卞之琳)、《鄉愁》(李廣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被稱作「漢園三詩人」。
中國詩歌會詩派 此派因詩歌團體而得名。中國詩歌會是左翼作家聯盟領導的革命詩歌團體,1932年9月成立於上海,發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楊騷、蒲風等。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捉住現實」是其宗旨。這一流派的詩人還有王亞平、溫流、關露、石靈、田間、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竇隱夫等。代表作:《動盪的故鄉》《六月流火》(蒲風)。
七月詩派 由《七月》雜志(1937年9月創刊於上海)得名,指活躍於胡風主編的《七月》、《希望》等雜志以及《七月》叢書的詩人群,主要有魯藜、綠原、冀汸、阿壠、曾卓、蘆甸、孫鈿、方然、牛漢、天藍、彭燕郊、鄒荻帆、庄涌、杜谷、賀敬之、胡征、化鐵、艾青、田間等人。代表作:《為祖國而歌》(胡風)、《我愛這土地》(艾青)、《給戰斗者》(田間)、《纖夫》(阿壠)等。
晉察冀詩派 因地區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察哈爾、河北、熱河、遼寧五省交界地區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8年末,「抗戰文藝工作團」、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學員和西北戰地服務團先後從延安到這里。西戰團田間、邵子南、史輪、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戰地社於1939年1月創辦了詩刊《詩建設》,抗大學員丹輝等人成立了「鐵流社」,1939年3月創辦了詩刊《詩戰線》。以戰地社和鐵流社為中心,形成了晉察冀詩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晉察冀詩會,田間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陳輝為執委。會員有沙可夫、楊朔、方冰、王煒等30於人。
九葉詩派 四十年代的現代詩派。這個流派主要成員有九位(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運燮、袁可嘉、鄭敏、杭約赫),他們以《詩創造》和《中國新詩》為中心形成一個以現代主義為特色的詩派,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這九位詩人的選集《九葉集》,此後,人們便稱他們為「九葉詩派」。代表作《布穀》(辛笛)、《冬日黃昏橋上》(陳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夢》(杭約赫)、《春天》(鄭敏)。
民歌敘事體詩潮 四十年代,解放區出現了一批民歌體長篇敘事詩。有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阮章競《漳河水》和《圈套》、張志民的《王九訴苦》、《死不著》和《野女兒》、田間的《趕車傳》、李冰的《趙巧兒》等。這些詩篇的出現,表現了延安整風後形成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文學思潮。
F. 明清有哪些著名的詩歌流派
文徵明復)
清代、虞山詩制派。
繪畫流派,揚州畫派(鄭板橋),四僧畫派(八大山人。
繪畫流派、王原祁)明代:詩歌流派有此期的詩歌流派、嶺南詩派,海派(任伯年:四王畫派(王時敏,代表人物不清楚、吳派(沈周、石濤):詩歌流派有公安派:河朔詩派:浙派(吳偉、戴進)、台閣體等、竟陵派、婁東詩派等
G. 外國詩歌流派
1 德國表現主義派
2 俄蘇「阿克梅」派詩
3 法國超現實主義詩
4 歐洲其他國家超現實主義詩
5 義大利隱逸派詩
6英國新啟示派詩
7英國運動派詩選
H. 中國古代詩歌有什麼流派
江西詩派
桐城詩派
虞山詩派
王孟山水詩派
岑高邊塞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
漢魏六朝詩派
建安七子
永嘉四靈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詞家多若繁星,他們或因風格相近,或因時代相同,或因同鄉好友,或因父子師生,而各自被歸人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有前有後,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們,對於詩歌欣賞是大有裨益的。
詩人詞家雖多,但如果從創作方法上來劃分,大致有現實主義和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以及形式主義等幾個流派。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流派。
(1)現實主義派流。現實主義流派的成員,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那些現實主義詩篇的無名作者。之後,就是創作漢、魏樂府中現實主義作品的無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淵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陸游,則可視為不同歷史時期的領袖人物。此外,如東漢的蔡談、王粟、陳琳,中唐的元結、柳宗元、元模、張籍、王建、李紳,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北宋的梅堯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楊萬里,金代的元好問,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啟。於謙,清代的顧炎武、吳偉業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現實主義詩人。
這一流派的共同特點是:能夠真實而形象地、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有著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有著在深刻認識基礎上的高度概括;較多地運用朴實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義流派。浪漫主義流派的成員,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詩經》中那些浪漫主義詩篇的無名作者。之後,便是我國的第一個大詩人屈原,他早在戰國時代就把浪漫主義詩歌創作推上了一個高峰。在魏晉南北朝,先後出現了曹植、左思、郭珍、鮑照等浪漫主義詩人。唐代的李白,可稱浪漫主義大師,他繼屈原之後,又掀起了一個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還有王之渙、王昌齡、岑參、李賀等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宋代詞壇上的蘇拭和辛棄疾,是浪漫主義詞家的傑出代表。清代的龔自珍,是古代最後一個有一定影響的浪漫主義詩人。
這一流派的共同特點是:洋溢著追求理想的進取精神;具有樂觀向上的豪邁氣概;能以豐富的想像構成美妙的虛幻境界;常使用大膽的誇張和奇特的比擬;充斥著絢麗奇妙的語言。
有一定影響的詩派:
(1)屈宋。指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他們都是「騷體」的創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詩人,有關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紹,這 里不再贅述。宋玉寫有《九辯》《風賦》等。他們的詩篇在藝術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處,如多用楚國方言,多依楚國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華美的風格。劉柵在《文心雕龍》中高度評價說:「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過,屈宋雖並稱,也有共同之處,但成就的大小卻不能相提並論。
(2)三曹。指的是漢魏期間的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曹植。曹操的詩多取材於動亂的現實,名篇有《茬露行》、《蒿里行》、《苦寒行》人短歌行》人龜雖壽》人觀滄海》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質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形成了獨特風格。曹丕的詩多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歸,格調細膩委婉,語言淺顯清麗,其中以七言詩《燕歌行》最為出色。曹植的詩充滿追求和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形成了「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藝術特色。三曹,因他們的政治地位和文學成就,成了當時文壇的領袖。不過,其中成就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謂的「建安風骨」,主要是通過他們的詩篇體現的。
(3)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出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指的是孔融、陳琳、王槳、徐斡、阮璃、應踢和劉偵。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敵,後為曹操所殺外,其餘六人都與三曹關系密切。他們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的動亂,體現了進取的精神。王集是「七子之冠冕」,藝術上比較成熟,名篇有《七哀詩》人登樓賦》。
(4)竹林七賢。是指魏晉間的稽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魏氏春秋》載:此七人「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為七賢」。他們的詩歌以阮籍的《詠懷》和稽康的《幽憤詩》較有名,體現了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不滿。
(5)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三張是指西晉詩人張載和其弟張協、張亢;二陸 是指西晉文學家陸機和其弟陸雲;兩潘是指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晉詩人左思。他們的詩歌偏重技巧,講究詞藻,被稱為「太康體」。鍾蝶的《詩品》中,有「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復興」之說,表明了他們當時的影響。其中,左思的成就較高,名篇是《詠史》八首。
(6)顏謝。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間的詩人顏延之與謝靈運。他們的詩歌,多描寫自然景物,注重詞藻雕飾,被稱為「元嘉體」。其中,謝靈運的成就較高,開創了「山水詩派」。他的《登池上樓》、《歲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著千古傳誦的佳句。
(7)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齊代竟陵王肖子良門下的八個文學家:肖衍、沈約、謝恍、王融。肖課、范雲、任時、陸捶。他們寫詩注重聲律,形成了「永明體」,其中,沈約、謝恍成就較高。是「新體詩」的代表作家。
(8)宮體詩派。是指南朝梁簡文帝肖綱為首的一個詩派。《梁書·簡文帝本紀》載:肖綱「雅好題詩。……然傷於輕艷,當時號日宮體」。宮體派的詩歌,多表現閨情,內容淫靡,形式絝麗。
(9)初唐四傑。是指唐代初年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的詩歌,開始改變齊、梁的締靡風氣,題材比較廣泛,初具雄偉氣勢。杜甫在《戲為六絕句》第二首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曬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斥責了那些「輕薄為文」卻恥笑:,四;傑」的人,肯定了「四傑」在詩歌上的成就。
(10)王孟。是指盛唐詩人王維和盂浩然。他們都多用五言詩描寫自然景物,又都具有新穎清幽,生動形象的特色。人們把王、孟和儲光羨、裴迪等人合稱為「田 園詩派」。
(11)高岑。是指盛唐詩人高適和岑參。他們都以寫邊塞詩見長,又有著相近的藝術風格。名篇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走馬川行》等。人們把高岑和王昌齡、李頎等人合稱為「邊塞詩派」。
(12)李杜。是指盛唐詩人李白和杜甫。他們並稱,不是由於風格相同,而是因為各自的成就可以相提並論。關於他們的作品及成就前文已作專門介紹。
(13)韋劉。是指唐代中期的詩人韋應物和劉長卿。他們的詩多描寫山水田園,被看作「山水詩派」。
(14)大歷十才子。是指唐代大歷年間的十大詩人。據《新唐書·文藝,盧綸傳》載:「綸與吉中孚、韓棚、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津、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歷十才子。」他書所載,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們都依附權貴,詩作多為飲宴點綴和送別應酬。但也有一些較好的詩,如盧綸的《塞下曲》等。
作者:鹿幽兒 回復日期:2007-2-10 22:18:17
(15)韓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詩人韓愈和孟郊。他們的詩雖風格不一,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種險怪的詩風。他們還主張以文為詩,議論人詩,使詩有散文化的傾向。不過,他們在扭轉大歷以來的平庸文風上起了一作用,也寫出一些好詩。與韓、孟風格相近的,還有賈島、盧綸等。
(16)新樂府詩派。是指唐代中期由詩人白居易、元滇發起的「新樂府運動」的參國者,主要有張籍、王建、李紳、唐衙、劉猛、李余等。有關「新樂府運動」前文已有專門介紹。
(17)小李杜。是指唐未的詩人李商隱和杜牧。他們的詩與李杜無共同之外,故稱其為「小李杜」以示區別。他們的詩多運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特色十分鮮明。名篇有:李商隱的《無題》詩,杜牧的《江南春》、《赤壁》、《泊秦淮》、《山行》等。
(18)西昆體詩集。是北宋初期的一個形式主義詩派,主要成員有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他們刻意從形式上模擬李商隱,追求詞藻,堆砌典故。他們曾相互唱和,編成《西昆酬唱集》,故名。
(19)三蘇。是指北宋文學家蘇詢和其子蘇軾、蘇轍。詢稱老蘇,軾稱大蘇,轍稱小蘇,他們在詩歌上都有一定成就。其中以蘇軾為最。
(20)江西詩派。是由北宋詩人黃庭堅創立的一個形式主義詩派,因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而得名。《江西詩社宗派圖》列出了這一詩派黃庭堅、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等二十五個成員。他們寫詩,強調字字有出處,並講究「奪胎換骨,點鐵成金」,造成模仿、抄襲,影響很壞。
(21)江湖詩派。是南宋未年一個詩派,由陳起刊行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等詩集收入了一百零九人的詩,其中以戴復古、劉克庄、劉過的詩較好。這些詩人大多在政治上沒有地位,浪跡江湖,各人作品的風格和成就並不一致。
(22)前七子和後七子。是時代的復古主義文學流派。「前七子」指明代弘治。正德年問的李夢陽、何景明、徐偵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後七子」指明代嘉靖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棒、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前七子」首先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主張摹擬。,『後七子」步其後塵,氣勢更盛,從而,掀起一股擬古的風氣,雖起了反對形式主義文風的作用,但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23)公安派。是明代萬曆年間的一個文學流派。以並稱「三袁」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為首,因他們是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氏而得名。他們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文學要抒寫,「性靈」,充分表現個性,突破清規戒律,有一定積極作用。但他們的作品多局限於自然景色和日常瑣事,社會意義不大。
(24)竟陵派。也是明代萬曆年間的一個文學流派。以竟陵人鍾惺、譚元春為首,故名。他們的基本主張與公安派相同,但又認為公安派作品有浮淺之弊,企圖用幽深、孤峭的風格加以矯正,結果反而流於艱澀、怪僻。
(25)幾社。是明末的一個文學組織。主要成員有陳子龍、夏戲彝、徐革遠、何剛等人。他們的文學主張受前後七子的影響,作品有揭露時弊的特色。其中,陳子龍的詩成就較高,有「明詩殿軍」之譽。
(26)神韻說詩派。清代康熙年間,王士偵吸取唐人司空圖和宋人嚴羽的理論,提出「神韻說」,強調「興會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講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羚羊掛角,元跡可求」,並以王維、孟浩然的詩為樣板。這種理論導致詩歌創作一味追求迷離、超脫的境界,多表現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和生活瑣事。不過,神韻說注重對詩歌意境的探索,也有可取之處。
(27)格調說詩派。清代乾隆年間,沈德潛繼前後七子之後,再次提出「格調說」,強調「溫柔敦厚」,「講求格律」,起了束縛詩歌創作的消極作用。這一派詩人雖也主張「言之有物」,但其內容主要是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利益。
(28)性靈說詩派。清代乾隆年間,袁枚吸取明代「三袁」的理論,提出與格調說相對立的『「性靈說」。主張作品應直抒性情,辭貴自然,有所獨創,認為詩「有工拙而無今古」。這在當時是比較進步的,加上這一詩派的袁枚、趙翼等寫了一些較好的詩,所以實際影響比同時代的「格調說」稍大。但他們的詩多抒發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沒有多少社會意義。
江西詩派
宋代詩歌流派。北宋後期,黃庭堅在詩壇上影響很大。雖然他的創作成就比不上蘇軾,但是他的詩歌更加突出地體現了宋詩的藝術特徵。他在詩歌藝術技巧上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方法,並傳授給後學,所以,追隨和仿效黃庭堅的詩人頗多。比如陳師道與蘇軾交誼最深,但作詩卻以黃庭堅為學習典範。因此,一個以黃庭堅為中心的詩歌流派就逐漸形成了。徽宗時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尊黃庭堅為詩派之祖,下列陳師道等25人,認為這些詩人都是與黃庭堅一脈相承的。呂氏此圖早已失傳,現存最早記載見於南宋胡《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八。呂氏圖所列25人是: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饒節、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
汪革、李□、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夏倪、林敏功、 潘大觀、 何□、王直方、僧善權、高荷。稍後的《雲麓漫鈔》等書所記載名單與此稍有出入。這些詩人並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呂氏的原意只是因為詩派之祖黃庭堅是江西人,派中詩人又以江西人較多,就取名為江西詩派。25人中有較多作品流傳下來的只有陳師道、謝逸、洪芻、饒節、洪朋、洪炎、韓駒、李彭、晁沖之,謝□等10人,除陳師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此外,被後人歸入江西詩派的還有呂本中、曾□、陳與義等人。曾□、曾思、趙蕃、韓□等人也列入詩派。詩派成員多數學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稱為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
由於江西詩派在詩歌的思想內容方面並沒有提出什麼特別的主張,因而他們的作品在思想內容上便各有特點。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寫個人生活經歷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內容比較狹隘。經歷了「靖康之變」的呂本中、曾□、陳與義等人則寫了一些反映當時的民族斗爭的愛國主義詩歌。形成江西詩派的主要原
因是這些詩人的詩歌藝術上有相近的見解,詩派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傳授和切磋詩藝。
黃庭堅詩歌理論中最著名的主張是:「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要在詩歌創作中「以故為新」。黃庭堅在創作實踐中比較有效地運用了這種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種方法忽略了文學創作的唯一源泉即社會生活,所以也產生了較大的流弊。後來有一些缺乏創
新精神的詩人奉此為圭臬,片面追求「無一字無來處」,而又不能「求新」,於是拾人牙慧,典故連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詩派中的末流。這是江西詩派長期以來受人譏評的主要原因。
然而,「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只是黃庭堅詩歌理論的一面,它對江西詩派中比較傑出的詩人並沒有產生很大影響。黃庭堅的詩歌理論還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詩人以「自成一家」為努力目標,在下苦功掌握藝術技巧的基礎上擺脫技巧的束縛而達到「無斧鑿痕」的最高藝術境界。江西詩派中的幾位重要詩人受此影響很
大,陳師道論詩以「學仙」為喻,韓駒論詩以「參禪」為喻,呂本中論詩重「活法」,其中都包含著「學然後悟」和「求新」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江西詩派的成員之間雖然師友傳授,關系密切,但他們的藝術風格並非一成不變。黃庭堅的詩以生新瘦硬見長,其他詩人也各具特色:陳師道的詩比較樸拙,呂本中的詩比較明暢,曾
□的詩趨向活潑,陳與義的詩又趨向雄渾,沒有「千人一面」的缺點。即使才力較薄的徐俯、韓駒等人也頗有自立的氣概。所以,江西詩派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品是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風格是構成宋詩獨特風貌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的詩歌理論也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北宋末期已經非常顯著,當時如劉□、汪藻、張□等人雖然沒有被看成詩派中人,但他們在創作中也受到黃庭堅和陳師道較大的影響。到了南宋,江西詩派的影響更遍及於整個詩壇,象楊萬里、陸游、姜夔等著名詩人都曾在藝術上受到江西詩派的熏陶。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宋代以後也不絕如縷,其餘波一直延
及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桐城詩派
「論詩轉貴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輕。」這是程秉釗在《國朝名人集題詞》中的論詩之語。敢於同執清代文壇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輕,可見桐城詩派影響的廣大與夫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視。那麼什麼是桐城詩派呢?在討論這個基本的問題時,學者們大多從史的角度,以時間為經,以地域為緯,條列桐城歷史上的著名詩人:從明代的方法、齊之鸞到晚清的二姚,「彌天獨護桐城派,名世今當五百秋。」(錢仲聯先生詩)但這只是在做桐城詩史,而未中桐城詩派的肯綮。桐城詩史與桐城詩派是兩個既不能完全相互重疊,又存在著多重交叉關系的文學史概念。簡捷地說,桐城詩派並不涵蓋全部桐城詩史,而只是桐城詩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里,詩學見解和詩學創作風格近似的詩人通過自覺或不自覺的結合而形成的一個詩歌流派。它的核心人物來自於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隨者則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於嚴格地以地域劃分為界限的桐城詩史。因此,研究桐城詩派,從空間上來說,應立足桐城,放眼全國;從時間上來說,則要截斷眾流,將其發軔期界定在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間,而無庸遠溯到明代。
虞山詩派
【虞山詩派】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東南詩壇重要流派。以錢謙益為首,包括其門生馮舒、馮班、瞿式?,族孫錢曾、錢陸燦及吳歷等。錢謙益 (1582~1664)官至南明禮部尚書,被推為東南詩壇祭酒。因政治上屢經沉浮,故早期詩歌中流露憂國憂民的思想,晚年所作則多亡國之臣懷念故朝之音。由於體裁獨特,內容充實,一掃明末盲目摹古空虛詩風,開創了清初詩壇清朗活躍的新局面。著有《列朝詩集》、《初學集》、《有學集》等。馮班(1602~1671)與兄馮舒並稱"二馮先生",自《詩經》以下逐一考訂淵源,功力深厚,為中國詩歌史上的著名詩論家,著有《定遠集》。瞿式?所作《浩氣吟》,氣貫長虹,可與文天祥《正氣歌》相比美。錢曾(1629~1710)著《交蘆集》、《判春集》。錢陸燦 (1612~1698)是繼錢謙益之後的虞山詩派第二盟主,著有《調運齋詩文隨刻》等。吳歷(1632~1718)著《三巴集》。虞山詩派最大的特點是學古而不泥古,積極主張詩歌革新並能取諸家之長而自成風格,對東南詩壇的繁榮作出了一定貢獻。
王孟山水詩派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葯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成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大多運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寫作,在當時已極富盛名.在他的詩中有壯闊山川景色的描繪,有山林隱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寫,有旅途情景的敘述,也有田園農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詩人從大處落墨,格調雄渾,氣勢磅礴,洞庭湖壯麗雄偉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現.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極富詩情畫意,宋代大文豪蘇軾曾高度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從此,"詩中有畫"就成了王維詩的定評.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變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有時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有時刻畫細膩,引人深思,有時生動逼真,有時含蓄凝練.王維還善於來用多種色彩,生動地表現大自然的景象,如<輞川別業>"雨中草色綠甚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綠的草地,粉紅的桃花,交錯組合,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川春曉圖,確實是詩中有畫",令人陶醉.
岑高邊塞詩派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 , 到盛唐則全面成熟。該派詩人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渙、王翰、崔顥、劉灣、張謂等也較著名。這些詩人大都有邊塞生活體驗,他們從各方面深入表現邊塞生活,藝術上也有所創新。他們不僅描繪了壯闊蒼涼、絢麗多採的邊塞風光,而且抒寫了請纓投筆的豪情壯志以及徵人離婦的思想感情。對戰爭的態度,有歌頌、有批評,也有詛咒和譴責,思想上往往達到一定深度。其詩作情辭慷慨、氣氛濃郁 、意境雄渾 ,多採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絕句的形式。傑出作品如高適《 燕歌行》、 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等。另外,中唐盧綸、李益也有些格調蒼涼的邊塞絕句。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 王維 孟浩然
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孟 《春曉》《過故人庄》有《孟浩然集》
韓孟詩派--代表人是韓愈 孟郊
代表作品:韓《原道》《原毀》《師說》《答李翊書》《進學解》《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
孟:《感懷》 《遊子吟》
元白詩派--代表人 元稹 白居易
代表作品:元《連昌宮詞》
白:《賣炭翁》《 宿紫閣山北村》 《琵琶行 》《賦得古原草送別》 《長恨歌》
江西詩派--代表人 黃庭堅
代表作:《諸上座》《李白憶月游》《花氣詩》
宋代四大家--分豪放派的 蘇軾 辛棄疾和婉約派的 柳永 李清照
代表作品:蘇《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辛:《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南鄉子》《青玉案》
柳:《雨霖鈴》 《蝶戀花 》《望海潮》
李:《如夢令》《 聲聲慢 》《點絳唇 》《武陵春 》《醉花陰》 《一剪梅 》《蝶戀花 》
公安竟陵詩派--代表人 鍾惺 譚元春
代表作 鍾:《浣花溪記》《隱秀軒文》
譚:與同里鍾惺共選《詩歸》
江左三大家與神韻派--代表人 王士禎
代表作:《秋柳詩》
建安鄴下文人集團--代表 三曹 七子 蔡琰
三曹指
曹操《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送應氏》《泰山樑甫吟》《白馬篇》
七子指
王粲《七哀詩》《登樓賦》
孔融《薦彌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雜詩》
陳琳《飲馬長城窟》
徐幹《中論》《室思》
阮瑀《駕出北郭門行》
應瑒《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
劉楨《贈從弟》
蔡琰代表作:《悲憤詩》《胡笳十八拍》
漢魏六朝詩派--王闓運
代表作 《湘軍志》《湘綺樓日記》《道咸所見錄》《獨行謠》《圓明園詞》
唐代邊塞詩派--代表人 王昌齡 岑參 高適 王之渙 李頎
代表作:王昌齡 《從軍行》《出塞》《閨怨》《芙蓉樓送辛漸》
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高適 《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
王之渙 《涼州詞》《登鸛雀樓》
李頎 《古從軍行》
I. 近代詩歌流派
眾所周知,「五四」以來,中國的詩歌一直是以白話詩為主體,
流派眾多,倨傲紛呈,就像在黑夜長宇中一顆顆閃亮的明珠,光耀在
祖國的星空,這一主體的確立,使新民主主義的勝利,起到了推波助
瀾的作用。到了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國出現了以抒情詩為主,以
艾青、郭小川、何其芳、田間、阮章競、賀敬之等元老詩人為主,他
們的詩歌特點:注重詩的節奏和語言的流暢,給人以明快、自然,氣
勢磅礴,並結合古典詩詞的韻律,讓人讀來朗朗上口,同時,以精神
力量深透在詩中的字里行間。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賀
敬之的《三門峽——梳妝台》,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紗帳》、《
團泊窪的秋天》等。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於政治原因,中國的詩歌曾一度處在低
迷、蕭瑟中。七十年代初,經過一場「文革」後,詩歌命運出現了轉
機,也可以說是出現了一個質變的飛躍,以舒婷、北島、顧城、江河、
傅天琳、楊煉等青年詩人為代表,開創了中國現代「朦朧詩」,其詩
風以意象為主體,這是中國前無古人的一場詩歌母語體系的大革命,
文字失去質感,主要以意象來捕捉感覺和意境,運用了意識流、蒙太
奇、印象派、超現實唯美主義等藝術手法,將詩歌酣暢淋漓地展現在
中國的詩壇上,就像一匹脫韁的黑馬,拋開了傳統的詩歌語言體系的
羈絆,以多晶體的情感,帶著迷惘、傷感、宣洩的情調,柔中有剛,
輻射在神州大地,形成了一股新詩潮,這些詩大多寫在六十年代末,
卻在七十年中重見天光,故「朦朧詩」的出現是受當時的政治原因,
詩歌中的主題不能直抒,只能迂迴、游離、變形,在語言藝術上分割
完整的形象,在布局結構上大跨度地跳躍,隱匿作者的意圖,讓人有
撲朔迷離、走進藝術迷宮的感覺,似乎有音樂的抽象性、繪畫的線條
化、雕塑的思維立體感。盡管當時有許多人焦躁氣悶讀不懂,甚至煩
躁不安,認為「朦朧詩」是中國詩歌的墮入,具有反叛性,逆藝術之
潮流,但正如羅丹所說的那樣:「真正的藝術家總是冒著危險去推倒
一切既存的偏見,而表現他自己所想到的東西」. 中國當代詩學評論
家謝冕教授也曾撰文說道:「新詩潮在它詩學評論之時,有感於因世
襲力量的羈束所造成的詩的困窘與衰竭,從而表現也對於傳統的某種
程度的批判意向,應當認為是合理的。每一代人都在否定和批判傳統,
每一代人也都在創造和豐富傳統。」無論怎麼評介,「朦朧詩」那種
所特有的新詩潮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至今還光耀山崗、紅雲奔騰。
其主要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樹》、《雙桅般》,北島的《回答》、
《一切》,顧城的《不要在那裡踱步》、《一代人》等。在那個多事
之秋的動盪年代中,只能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
光明」。「朦朧詩」在中國延續了有十多年之久。到了八十年代後期,
至九十年代初期,詩歌開始分流,中國詩歌又出現了一次革命,從
「朦朧詩」到「後朦朧詩」和「後期朦朧派」,又從「朦朧派新生代」
詩分流出許多流派,如:學院派、反學院派、意象派、象徵派、探索
派、先鋒派、現代派、古典派、後現代詩、新古典主義等等,眾多流
派中似乎都是曇花一現,當時比較強勁的是探索派和先鋒派,但由於
其受「後朦朧詩派」的影響,當代人很難解讀這兩大流派的詩,由此
失去了許多讀者群體,它的藝術價值在於詩內涵中的前衛性和技巧性,
比「朦朧詩」更超越,在句式的變形和意象的圖解更為大膽,至今固
守這兩塊陣地的詩人依然存在。總之,「後新時期」的詩歌,大多受
西方文藝思潮和人文意識的移植影響,在發展中變異、淘汰、重建、
再創新,經歷了艱難的探索期,其崎嶇艱危,風煙凄楚。在這期間,
也不乏出現了像瞿永明、謝燁、孫悅、西川、陳東東、海子等優秀詩
人。
就在這詩歌運動發展跌宕起伏時期,卻脫穎而出一種新詩體,它
一枝獨秀,一花獨放,具有強有力的生命力,不受西方思潮的影響,
在中國詩歌肥沃的土壤中應運而生,它就是中國九十年代初的柔情主
義——柔情派。柔情派的出現,使原來中國詩壇上空那種硝煙彌漫一
下子得到了凈化,許多流派紛紛向柔情派靠攏。柔情派是以柔情主義
為藝術信仰,抒發柔情為基礎,以致形成了柔情詩,它以輕巧的筆調,
細膩的感覺觸角,追求語法結構拆解、重構的新奇合理性,語境舒坦、
淡泊,意象新鮮、機警,具有較強的審美意識和藝術感染力,以情取
勝,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凈化心靈。其詩歌糅合了浪漫主義和婉約
派的風格,以它恬靜、明麗、清新、透明、純真、流暢、質朴、輕靈
的詩風,表現了愛情這種生命過程中的美感閃現,完成了自我情感感
受的造型,它以一種和諧、平衡的藝術形態,給人至純、至美、至真、
至善。它也表現了親情、友情、愛情、心情、物情等生活中一切富有
的形象的美感和情感。而寫柔情詩的詩人大多來自民間,如:寒鑫、
藍戈、劉陽、文融、朱培靈等優秀詩人。可以說,柔情詩的出現,無
疑使中國曾獨霸天下的「朦朧詩」開始回落,詩歌開始返樸歸真,在
否定之否定中,又回到了明麗、清新的風格上,這一風格的變換,不
是懷舊和倒退,而是一種審美上超越,它是個體中的人性意識開始張
揚、深化、表現,更富有張力和彈性。可見,柔情詩延續到今天,依
然有它亮麗的天空和藝術領域中的濃墨重彩,特別是當今的校園中的
青春詩歌,海外遊子中的思鄉詩歌,港澳台中的言情詩歌等都能尋覓
到它的柔情風采,它能給人一種生命的從容和對人生的一種眷戀及對
大自然一切美好的東西給予喚醒,高歌頌揚……
總而言之,中國的現代詩歌的歷史演變,具有它的凝重性和沉澱
性,它是受中國社會發展歷史的演變而演變。當今詩壇,依然是以柔
情詩為主,並帶有現代藝術的抒情手法。同時也並存了具有前衛意識
的探索詩和先鋒詩,而在部分詩中還流行著「朦朧」色彩,其寫作手
法大多還襲用了「朦朧」時代遺留下來的玩文字游戲的技巧,這種現
象大多出自於青年人的身上,尤其是出現在剛剛步出校園的學生身上,
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那種所特有的「禁錮和陣痛」的動盪年代,缺乏
歷史的蒼涼感和沉重感,由此無法將詩歌寫作技巧和生活內涵有機地
組合起來,他們僅僅是出於新鮮好奇,注重了技巧性而忽略生活感受
力度。當然,當今的現代詩歌所表現出的感情已更為廣泛,從生命、
人生、命運的人性本質意義上的抒發也更為灑脫、飄逸、空靈,個性
化的情緒得到了真正的發揮和張揚。目前,比較活躍又具有前衛意識
的現代詩歌主要地域是在安徽、浙江、陝西、廣東、廣西、青海、北
京等省市。
也許,生命給每個人只有一次天亮,我們願將這一天亮去獻給那
些痴迷於繆斯的人群和中國千千萬萬對詩歌執著鍾情的虔誠信徒。
J. 詩歌流派有哪些各有哪些特點
初期白話詩派 1917年,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等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詩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2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詩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其後,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劉大白、朱自清等人競相嘗試,李大釗、魯迅、陳獨秀也寫新詩,形成了體現文學革命最初實績的「五四」新詩運動。他們因在否定舊詩、探索新詩、致力於詩的自由化、白話化方面顯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詩歌風格方面有一致之處,我們將其稱為初期白話詩派。代表作有:《嘗試集》(胡適)、《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賣布謠》《田主來》(劉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兒在前》《別少年中國》《鴨綠江以東》(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義詩派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諸詩人組成的新詩派別,他們用磅礴的氣勢、創造的精神、心靈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宣洩開了一代詩風。代表:郭沫若、田漢、成仿吾、鄭伯奇、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後三者後來融進了現代主義詩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為出名。
「為人生」詩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學研究會,是二十年代陣營最強影響極大的文學社團,其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緊接著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詩集《蹤跡》(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實》(徐玉諾)、詩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詩派 1922年3月,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組成了湖畔詩社。其後,又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詩派。他們的作品以抒情短詩為主,表現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對自然的嚮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應修人)、《伊的眼》(汪靜之)、《落花》(馮雪峰)、《月夜》(潘漠華)。
新格律詩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其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積極提倡現代格律詩,團結了一大批新詩人,如劉夢葦、朱湘、饒孟侃、林徽音、於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詩派。其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新詩的格律化,主張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代表作:《死水》(聞一多)、《示嫻》(劉夢葦)、《采蓮曲》(朱湘)、《再別康橋》(徐志摩)。
象徵主義詩派 象徵主義詩潮興起於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其主張:「詩不是為了說明,詩是值得表現的」,表現的題材領域是生、死、病、殘、夢、幻、愛、欲,追求的風格是「幽深、晦澀和含蓄」,即「從意象的聯結、企圖完成詩的使命」。中國象徵詩派的開創者是李金發。代表作《棄婦》。另外還有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
現代詩派 現代詩派是新月派與象徵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曹葆華、番草、廢名、侯汝華、金克木、李白鳳、林庚、玲君、路易士、吳奔星、辛笛、徐遲、孫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戴望舒)、《預言》(何其芳)、《斷章》(卞之琳)、《鄉愁》(李廣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被稱作「漢園三詩人」。
中國詩歌會詩派 此派因詩歌團體而得名。中國詩歌會是左翼作家聯盟領導的革命詩歌團體,1932年9月成立於上海,發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楊騷、蒲風等。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捉住現實」是其宗旨。這一流派的詩人還有王亞平、溫流、關露、石靈、田間、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竇隱夫等。代表作:《動盪的故鄉》《六月流火》(蒲風)。
七月詩派 由《七月》雜志(1937年9月創刊於上海)得名,指活躍於胡風主編的《七月》、《希望》等雜志以及《七月》叢書的詩人群,主要有魯藜、綠原、冀汸、阿壠、曾卓、蘆甸、孫鈿、方然、牛漢、天藍、彭燕郊、鄒荻帆、庄涌、杜谷、賀敬之、胡征、化鐵、艾青、田間等人。代表作:《為祖國而歌》(胡風)、《我愛這土地》(艾青)、《給戰斗者》(田間)、《纖夫》(阿壠)等。
晉察冀詩派 因地區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察哈爾、河北、熱河、遼寧五省交界地區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8年末,「抗戰文藝工作團」、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學員和西北戰地服務團先後從延安到這里。西戰團田間、邵子南、史輪、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戰地社於1939年1月創辦了詩刊《詩建設》,抗大學員丹輝等人成立了「鐵流社」,1939年3月創辦了詩刊《詩戰線》。以戰地社和鐵流社為中心,形成了晉察冀詩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晉察冀詩會,田間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陳輝為執委。會員有沙可夫、楊朔、方冰、王煒等30於人。
九葉詩派 四十年代的現代詩派。這個流派主要成員有九位(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運燮、袁可嘉、鄭敏、杭約赫),他們以《詩創造》和《中國新詩》為中心形成一個以現代主義為特色的詩派,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這九位詩人的選集《九葉集》,此後,人們便稱他們為「九葉詩派」。代表作《布穀》(辛笛)、《冬日黃昏橋上》(陳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夢》(杭約赫)、《春天》(鄭敏)。
民歌敘事體詩潮 四十年代,解放區出現了一批民歌體長篇敘事詩。有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阮章競《漳河水》和《圈套》、張志民的《王九訴苦》、《死不著》和《野女兒》、田間的《趕車傳》、李冰的《趙巧兒》等。這些詩篇的出現,表現了延安整風後形成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文學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