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月餅的古詩
㈠ 有關「月餅」的詩句有哪些
1、盤中猶折半宮花,刻鳳攢龍自內家。 ——《元夕度門出宮中月餅同賦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譯文:盤子中的花紋好像是月宮的桂花,雕刻著自家的龍鳳圖案。
2、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北宋 蘇軾《月餅》
譯文:吃這小小的月餅就像吃著月亮一樣,中間有酥酥甜甜的味道。安安靜靜的品嘗,因為太過想念故鄉,流下的眼淚都把手巾弄濕了。
3、中秋鮮果列晶盤,餅樣圓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門不出,要同明月作團樂。——清代末 沈兆褆《吉林紀事詩》
釋義:中秋的新鮮瓜果排列在晶瑩的盤子中,清寒的月亮像月餅一樣的圓。桂魄:喻指月亮。全家人在一起聚餐不出門,要同今宵的明月一起來個大團圓。
4、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譯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里,鴉雀先後進入了夢鄉。由於夜深,秋露打濕了庭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們都在仰望皎潔明亮的月亮,卻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誰家?
5、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清代袁景瀾《詠月餅》
譯文:月餅形狀各異,是用鐵模子製成,名稱也各異,是菜單上的亮點。因月餅師傅的巧心,使月餅像月亮一樣美麗。製作月餅的廚房景象,蒸鍋冒著熱氣。揉面,給月餅點上「紅點」。
親戚饋贈,是不能忽視的佳節禮物。月餅白得像皓月,瑤池都比不上,放在碗里映出青光。美食里,月餅最特殊。滿頭白發吃月餅,抬頭懷念親人。子女團坐,吃月餅很盡興、開心的樣子。
㈡ 關於月餅的詩句
1、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宋.蘇東坡《詠月餅》
釋義:吃月餅就像在吃著月亮般,中間版還有美味的夾心。權
2、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餘,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貺雙魚。——近代.施景琛的《中秋詞》
釋義:凡當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節要給外孫子、外孫女或外甥送月餅。
3、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清.袁景瀾《詠月餅》
釋義:該詩描寫了月餅的製作工序
4、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幡然嫦娥竊葯手,奔入廣寒歸不得。——清.彭蘊章《幽州土風俗》
釋義:寫月餅上圖案多樣,有「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類的裝飾性圖案,不禁讓人想起嫦娥奔月的悲傷故事。
5、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清.楊光輔《凇南采府》
釋義:月餅的餡兒也更加講究起來,和今天類似。
㈢ 關於中秋月餅的詩句
1,《桂枝香 詠月餅》 清代 郭則沄
秋屏伴醉,認七寶添修,粉融酥膩。
譯文:屏回風伴答隨著醉意,月餅是用七種材料製作,味道香甜軟糯。
2,《桂枝香 中秋蒙賞月餅》 清代 陳寶琛
中秋又及,正桂子香飄,拜恩籩實。
譯文:又到中久時節,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籩里放著食物用於祭拜。
3,《長涇月餅》 近代 沙曾達
中秋賞月稱佳節,餅以象形價倍增。百果名繁多種類,家家供獻勝紅綾。
譯文:中秋賞月的時間被贊揚為佳節,因為月餅像月亮而價值倍增。各種各樣的水果琳琅滿目,家家戶戶供奉的比紅綢帶還要多。
4, 《賦得月餅得甜字五言八韻》 清代 吳敦常
三百茶團外,佳名餅肆添。時光逢月滿,風味話秋甜。
譯文:除了三百個茶團,月餅隨意添加。正逢滿月,秋風中閑談著甜美的生活。
5,《元夕度門出宮中月餅同賦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盤中猶折半宮花,刻鳳攢龍自內家。
譯文:盤子中的花紋好像是月宮的桂花,雕刻著自家的龍鳳圖案。
㈣ 關於月餅的古詩
中秋鮮果列晶盤,
餅樣圓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門不出,
要同明月作團樂。
-沈兆褆版
三材取具油糖面,權
磊落芳潔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鐵爐揚炭時錚從。
和酥餡果更奇絕,
列肆錯雜魚豆樁。
-錢灃
紅白翻毛製造精,
中秋送禮遍都城。
論斤成套多低貨,
餡少皮干大半生。
-李靜山
中秋節物未為低,
火烘羅羅出斧齊。
一樣餅師新製得,
佳名先向月中題。
-祁啟萼
㈤ 與「月餅」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中秋月》宋代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專玉蟾清冷桂花孤。
2、《十五屬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4、《中秋玩月》明代 佚名
團團離海角,漸漸入雲衢。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㈥ 關於月餅的古詩
1、中秋鮮果列晶盤,餅樣圓分桂魄寒。
出自:清代末 沈兆褆《吉林紀事詩》
譯文專:中秋時候把新鮮的瓜屬果等擺列在晶瑩的盤子中,中秋的月亮看起來很清寒就像月餅一樣圓。
2、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出自: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月餅》
譯文:吃這小小的月餅就像吃著月亮一樣,中間有酥酥甜甜的味道。
3、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
出自:清代袁景瀾《詠月餅》
譯文:因為月餅師傅的巧心,使月餅看起來同月亮一樣好看。
(6)帶月餅的古詩擴展閱讀:
《月餅》創作背景
北宋時期,在宮廷內和民間都流行起了月餅,不過當時月餅還不叫月餅,而叫「小餅」或「月團」,作者寫的這首《月餅》贊美其味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或因作者名氣太大。
這首詩流傳廣遠,漸漸地就有了「月餅」這個名字,甚至有人將蘇東坡稱為「月餅之父」。隨著歷史的推進,中秋吃月餅成了一種普遍的風俗。
㈦ 關於吃月餅的古詩
關於吃月餅的古詩:
1、清代祁啟萼有《月餅》詩雲:「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一樣餅師新製得,佳名先向月中題」。道出了月餅取名的緣由;
2、《酌中志》:「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3、《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4、《西湖游覽志會》:「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5、明朝的彭蘊章《幽州土風俗》:「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嫩娥竊葯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詩句生動描寫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被心靈手巧的制餅師印製在月餅之上,月餅與月亮的傳說相結合,訴說了歷史悠久的月亮文化,伴隨著美味的月餅一代代傳承後世;
6、吳曼雲《江鄉節物詞》:「粉膏圓影月分光,每際中秋得飽嘗。只恐團凼空說餅,徵人多半未還鄉。中秋月夜,確乎是一個懷人的時節,吃月餅,盼團圓只是一種祈盼,離鄉的人們,腦海里,都是對家鄉、親人的惦念;
7、施景琛的《中秋詞》:「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餘,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貺雙魚。」寫的是在福建,凡當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節要送給外孫子、外孫女或外甥有雙鯉形狀的月餅。這和現代晚輩送上輩過節禮的習俗恰恰相反。
㈧ 月餅的詩句古詩
賦得月餅得甜來字五言八韻
吳敦源常 〔清代〕
三百茶團外,佳名餅肆添。時光逢月滿,風味話秋甜。
搗面疑舂兔,蒸酥儼炙蟾。圓裁輪影細,高疊塔形尖。
裹到紅綾煖,修成玉斧銛。屑霏瓊碎杵,粉膩鏡開奩。
偶為登盤擘,非同破璧占。霓裳歌聽罷,綺席好頻拈。
桂枝香 中秋蒙賞月餅
陳寶琛 〔清代〕
中秋又及,正桂子香飄,拜恩籩實。一樣團團才滿,坼還成十。
金盤玉屑分明是,憶冬郎、禁中曾直。倚床閑啖,丹心最苦,素餐滋恧。
咄宮闕、何年此夕。便影就山河,怎禁蟆蝕。如許高寒樓宇,寘餐誰璧。
合修七寶談容易,但畫地、啖名奚益。太清休滓,含毫欲賦,為君停食。
賀嚴竹坪納寵生子時正中秋佳節也二首 其一
陸祖瀛 〔清代〕
嫦娥本是月中仙,修到靈根福壽全。桂子初從天上落,教君月餅佐湯筵。
感皇恩 其二 中秋日恭述
夏言 〔明代〕
今夕是中秋,朝來中使。宮醪玉饌傳宣至。白煠羔羊,玉雪如雙,月餅黃金似。
更五尊秋露、連翩賜。小臣何幸,蒙恩非次。佳辰況復逢熙事。
皇女撾周,寶玉帶中三試。有一函御札、親批示。
㈨ 關於月餅的歌詞或古詩有哪些
《中秋》 唐代: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內。
《中秋月 》 宋代: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閏中秋玩月》容清代·慧霖
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一月可曾閑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
菊花信待重陽久,桂子香聞上界留。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游。
《中秋月·中秋月》 明代: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秋宵月下有懷 》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㈩ 有沒有描寫月餅的古詩
自古以來,人們望月、拜月、賞月、詠月,留下了無數佳話和有趣風俗。月餅作為中秋節的標志,是最具象徵意義的中秋民俗食品,正如袁景瀾《詠月餅詩》所雲:"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中秋吃月餅的風俗,當時的筆記《西湖游覽志余》提到,中秋節"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而《帝京景物略》則說:"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另一筆記《臞仙神隱書》也提到:"(中秋夜)乃造太餅一枚,眾共食之,謂之八月求團圓。"從這些早期的記載還可見到,月餅一開始就是相互饋贈的社交禮物,而且分量頗大,必須眾人分而食之,蘊含了中國倫常與共食制度的精神,和現代月餅愈做愈小的趨勢大相徑庭。由明至清,這種大月餅還盛行了幾百年,《紅樓夢》中賈母吃的"內造瓜仁油松穰月餅",出自宮廷御賜,據考證就是個直徑二尺、重十公斤的大月餅。
月餅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花樣不斷翻新,品種不斷增加,地區的差異使品種外觀、口感、味道各具獨特風格。從產地上分有蘇式、廣式、京式、寧式、潮式、滇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咸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就造型而論,又有光面月餅、花邊月餅等。風味卻迥然不同:京津月餅以素見長,油與餡都是素的;而廣式月餅則輕油而偏重於糖;蘇式的則取濃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愛於松酥;潮式月餅身較扁,餅皮潔白,以酥糖為餡,入口香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