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小池的作者是誰
㈠ 古詩《小池》的作者是誰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原文如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如下: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
(1)古詩小池的作者是誰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
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政治上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當權,辭官退居,終憂憤而死,賜謚文節。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
其詩早年學「江西詩派」,後用心於晚唐詩人,50歲後忽有所悟,摒棄諸家,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詩歌多吟詠自然景物,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細節,乘興走筆,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幽默詼諧,筆調清新。
㈡ 古詩《小池》的作者是誰
楊萬里
㈢ y古詩《小池》作者是誰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④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頭。
㈣ 古詩 小池的作者是誰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頭.
㈤ 唐詩小池的作者是誰
小池
作者: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內。
《小池》容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㈥ 小池 古詩作者是那個朝代的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作者楊萬里
(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他的詩意境鮮明,富有生活氣息,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的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並稱「南宋四大家」。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 開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正文與注釋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① 無聲惜② 細流 ,
樹陰照水愛晴柔③ 。
小荷④ 才露尖尖角⑤ ,
早有蜻蜓立上頭。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愛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④小荷:指剛剛長出水面的嫩荷花。
⑤尖尖角:還沒有展開的嫩荷花的尖端
今譯
小池
泉眼很愛惜地讓泉水悄然流出,
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風光的柔和。
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
就已經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㈦ 古詩小池的作者是
楊萬里。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文如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7)古詩小池的作者是誰擴展閱讀:
《小池》作者介紹: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士第,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國子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
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
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池
㈧ 古詩小池的作者是楊萬里代詩人是誰
南宋著名詩人,號城齋,與陸游范成大尤褒齊名號稱中興四大詩人,又稱南宋四家。是我國古代存詩最多的詩人,其詩短小精悍,富有生活氣息,後人稱為城齋體。
㈨ 古詩 小池的作者是誰那個朝代的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