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聞笛詩歌鑒賞
Ⅰ 急~~需要推薦一篇優秀的詩詞鑒賞的文章
關於寫景詩詞的鑒賞:
贈別類的詩詞在唐宋詩詞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內容豐富,可謂「說盡故人離別情」。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親友們「相見時難別亦難」,而詩人們對親情和友 情又看得很重,抒寫了大量的這類詩詞,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大多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餘味深長,令人擊 節嘆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無盡的友情熔鑄在詩情畫意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深摯的情誼包含在殷勤的祝福 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人的質朴與豪爽寄託在樸素無華的語言 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晶瑩透明的冰壺裝下了理解和信任……
我們在解答贈別詩詞問題時應著重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黃徹在《蛩溪詩話》中指出:「昔人論文字,以意為主。」正確理解一首贈別詩詞,首先得從主題入手。開篇的一組排比句,說的正是贈別詩詞的不同立意。立意問 題非常復雜,只能就比較常見的加以簡要分析。表現離別的愁思,這是最為常見的,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 天風雨下西樓。)、冷朝陽的《送紅線》(采菱歌怨木蘭舟,送客魂消百尺樓。還似洛妃乘霧去,碧天無際水空流。),還有風格有之迥異的李白名篇《黃鶴樓送孟 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硬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李白的詩境界闊大,爽朗高遠,全詩一氣流轉,把別情寫得豁達大 度,新穎別致,不落窠臼,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而許渾、冷朝陽的詩凄惻纏綿,情韻悠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李頎《送魏萬之京》(朝聞遊子唱離歌,昨 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既表達了詩人對魏萬的一片深情厚 意,更是對魏萬的勉勵。王安石《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 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則抒寫了兄妹之情,言淺而情深,使人體味到親人間的純朴而真摯的感情,可謂情真意切,催人淚下。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既是對讒毀的蔑視,又是對自身潔白無瑕品質的自譽,更塑造出孤介傲岸的自我形象, 其意義遠遠超出一般的贈別詩。我們可以用劉長卿的《別嚴士元》(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 湖南萬里晴?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來出一道這樣的題目:「請將這首的尾聯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個簡要的比較鑒賞,談談其在立意上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在比較鑒賞時首先應注意到王昌齡和劉長卿相同的被貶遭遇,從「詩言志」出發,可見他們的主旨 基本相同;再從譴詞造句上的差異,以區別其不同。然後就可以作出這樣的回答:「相同的是這兩聯詩都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惆悵之情。不同的是這一聯詩的牢騷似 乎更甚,說得也更露骨些,憤激之情溢於言表;而王昌齡則說得更為婉曲蘊藉,更為優柔舒緩。」
因為贈別詩詞是以抒情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華詩詞獨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領悟到作者所抒何情。如李頎《送 魏萬之京》的中間兩聯,頷聯為魏萬設想分別後的寂寞情懷和鄉思之愁。出句寫聲,對句寫色,用鴻雁的悲鳴和山中的雲霧襯托出別情。頸聯聯想到魏萬赴京沿徒所 見的極易觸發羈旅鄉愁之感的景物。出句寫色,對句寫聲,用潼關樹林的秋色和宮苑中的搗衣聲來隱含別情。這兩聯詩雖然都沒有從正面來寫離情別意,但卻使讀者 強烈地感受到濃郁的情意,因為詩人完全將這些深厚的情意滲透在敘事和寫景中,用詩的語言來抒情,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浮雲 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採用比喻,「白雲」、「落日」,形象鮮明生動,並富有創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且抒情豁達大度,情深而不覺悱惻,意切而不露哀 傷,有恰到好處之妙。詩人以景喻情,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我們可以用劉長卿《別嚴士元》(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 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晴?)來出一道題來加以鞏固,題曰:「詩人在這首詩中怎樣多層次地描繪江南水鄉的景物?抒發了什麼樣的感 情?」答題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聯全是寫景,其次要懂得每聯各寫何景。在此基礎上對每聯詩意作簡要的概括即可。其答案是:「首聯總寫江南水鄉初春的特點—— 春寒料峭,乍陰乍晴,變幻不定;頷聯具體描摹江南春景,主要抓住雨和花;頸聯則分寫現實和想像中的景色。以之寄託別情,並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惆悵之情。」
領會詩詞中所蘊含的典故的含義,懂得詩人怎樣化用前人詩文,也是理解贈別詩詞的一個關鍵。
例如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以三個古代立功邊疆 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同時也表現出詩人自己為國立功的宏願。開篇以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和魏絳消除邊患這兩個典故起,很自 然地切合送魏大從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絳一樣殺敵建功,保衛邊疆。而魏絳和魏大同姓,用這樣的典故更顯得有詩趣,古人寫詩填詞常用此法。接下以趙充國 喻魏大,《漢書》稱其為「六郡良家子」,他抗擊匈奴,官至後將軍。這一典故用得很別致,不直接點出是用典,而是通過送別時的交談透出,別有一番風味。最後 以燕然勒石的竇憲喻魏大,激勵友人勇立戰功。這四個歷史上的抗敵英雄的典故,詩人在使用時,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點出其名,或只說出其出生地,個不 相犯,富有變化,表現出作者純熟的技藝。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化用《詩經》中「蕭蕭馬鳴」,點石成金,把馬猶如斯,人何以 堪的繾綣之情很好地表現了出來。我們可以用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來出一道題來加以鞏 固,題曰:「從『載將離恨過江南』和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中,你看到詩人們用 了什麼樣的思維來寫離別的愁怨?請作較詳細的分析。」 答題前要懂得:把愁、怨、恨「物化」——化虛為實,用形象來加以表達的創作方法,這是一個關鍵,再則,解答這道題要用比較分析法,既要異中求同,也要同中 求異。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確答案:「詩人們都用了創造性思維,「載」是一個創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後來李清照反過來說,這船「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又把 它搬上了車,用疑問句來表達,有繼承,也有發展。」
抓住贈別詩中的細節描寫,是深入領會詩意的一個重要環節。從詩歌創作的理論上來說,細節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 想像的片刻,它可以使讀者賞心悅目,得到一種美感的享受。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可以算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但遺憾的是,往往被許多人忽 略了。人們只注意「蕭蕭斑馬鳴」這一典故的使用,稱贊其達到「鬼斧神工」佳境,卻隻字不提「揮手」這一淡到極點的細節描寫。其實,淡到極點,也就妙到極 點,你看,無論是行人還是送別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別情中,盡管心中的有「不盡長江滾滾來」般的別情,但為如刀似的別愁所割斷,心知「千萬遍陽關也則 難留」,卻只能「欲說還休」,欲哭無淚,把千言萬語都融在這一「揮手」之中,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話,這一細節動作何以流傳至今, 千年不衰?還有,課本里柳永《雨鈴霖》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則更為典型,詞人以非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主人公離別時愁苦的容態,凄惻的內 心,極其深刻地揭示出離別時的無窮悲痛。你看,男女主人公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互相注視,淚眼汪汪,他們一句話也沒說,已經到了哽咽不能語的地步。與李白的 「揮手自茲去」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可以用黃庭堅《新喻道中寄元明》(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東來數百觴?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獲稻午風涼。但知家裡俱 無恙,不用書來細作行。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來出這樣一道題:「這首詩尾聯的『一百八盤攜手上』中的『攜手』這一細節描寫,抒發了詩人怎樣 的一種感情?妙在哪裡?」回答前就應該運用「有包孕的片刻」這一理論進行思考,然後作出如下的回答:「『攜手』 非常准確而又生動地表現出詩人兄弟之間的深厚親情。作者侃侃道來,充滿親情,不須雕琢,自見意切。」
諧音修辭手法的運用在贈別詩詞中能起到含蓄雋永的表達效果,這一點也很重要。先看一下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 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詩的最後一句就運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詩中的「絲」是「思」的諧音。詩人將「相送 情」和「散絲」「互藏其宅」,可謂「妙合無垠」,且富有創新。李白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桃花潭水深千尺」寫別情,或取其長,或取其深,言情深意長者, 白也為最,余者皆不足稱。而韋應物則以細密的雨絲為比,且比中巧妙地蘊含諧音的手法可謂別開生面,獨辟蹊徑,雖不及李白,卻也給人以嶄新的形象,使詩句情 景交融,意韻悠長,堪稱一絕。贈別詩詞中最為常見的諧音字有以「柳」諧「留」,以「秋」諧「愁」等,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鄭谷《淮上 與友人別》中的「揚子江頭楊柳春」,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中的「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如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中的「明日巴山道,秋山 又幾重」,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的「秋盡江南草木凋」等等,就不再一一詳細闡述了。我們可以用楊巨源的《和練秀才楊柳》(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 一枝。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來出一道題來加深對諧音修辭法的認識,題曰:「詩中的『折柳』和『春風』各比喻什麼?有何好處?詩中哪些地方用 了諧音的修辭手法?有何深意?」解答之前只要理清諧音是諧何字,找到喻體和本體,即可迎刃而解,作出如下正確的回答:「詩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風喻送行人, 生動而貼切,堪稱妙喻。詩中有兩個地方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一是『絲』,作者以柳絲含蓄地表達出離別之『思』;二是『柳』,耐人尋味地寫出了無情折柳似有 情,極其生動地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
領悟並背誦一些贈別詩詞的名句可觸類旁通,有助於深入領會同類詩詞。杜甫有詩雲:「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佳句是一首詩的精華之所在,清朝的 何紹基曾經在《與汪菊士論詩》中說過:「詩無佳句,則溫馨之致不出。」詩無佳句若枝頭無花,似空中無霞。許多詩人因佳句而名垂千古,如宋祁因「紅杏枝頭春 意鬧」,張先因「雲破月來花弄影」,秦觀因「山抹微雲」,賀鑄因「梅子黃時雨」,李清照因「人比黃花瘦」而名滿當世,甚至因此而得「賀梅子」之類的令名。 且領悟佳句更有益於領悟全篇,這自是不待言了。從高考命題的角度考慮,佳句絕對是命題的重點,試卷中所選用的作品,只要有佳句,那就考你沒商量,這絕對是 命題的原則,會出題的人哪個不是遵循這一原則呢?
以上六點僅是鑒賞贈別詩詞的一些主要方法,而要掌握好,並能在實戰中使用,還應深入領會,做到融會貫通才行。
古詩名句分類集成
詩中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休亭送華瞬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鍋《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遭中》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繳《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亦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懦卻子珍。(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鍀《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草
1.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詩中柳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 《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降》
詩中樹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灝《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詩中鳥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5.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詩中河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扛晚景〉》)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雲
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別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Ⅱ 贊美長城的詩歌
長城詩選
長城 羅鄴
當時無德御乾坤,廣築徒勞萬古存。謾役生民防極塞,版不知血刃起權中原。
珠璣旋見陪陵寢,社稷何曾保子孫。降虜至今猶自說,冤聲夜夜傍城根。
長城 胡曾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牆內,虛築防胡萬里城。
長城 汪遵
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雲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長城 蘇拯
嬴氏設防胡,幘沙築冤壘。蒙公取勛名,豈算生民死。
運畚力不禁,碎身砂磧里。黔黎欲半空,長城舂未已。
皇天潛鼓怒,力化一女子。遂使萬雉崩,不盡數行淚。
自古進身者,本非陷物致。當時文德修,不到三世地。
贈長城庾將軍 李頻
初年三十拜將軍,近代英雄獨未聞。向國報恩心比石,辭天作鎮氣凌雲。
逆風走馬貂裘卷,望塞懸弧雁陣分。定擁節麾從此去,安西大破犬戎群。
長城 鮑溶
蒙公虜生人,北築秦氏冤。禍興蕭牆內,萬里防禍根。
城成六國亡,宮闕啟千門。生人半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無恩。投沙擁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慘人魂,寒日易黃昏。枯骨貫朽鐵,砂中如有言。
萬古驪山下,徒悲野火燔
Ⅲ 長城聞笛賞析秋風無曹操觀滄海中的意象作用有什麼不同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Ⅳ 古詩鑒賞,復雜一點啦,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賞析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舊址在今山西永濟縣。唐時屬河中府。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
鸛雀樓曾是一方登臨勝地,唐人海於樓上憑高望遠,即興賦詩,故《夢溪筆談》謂其上「唐人留詩者甚多。」惜乎大浪淘沙,歷史無情。鸛雀樓本身既已淹沒在歲月的洪流之中,那些可能很精採的唐人題詠也隨之盪然無存。然而,其中王之渙所作的這一首《登鸛雀樓》詩卻有幸越過了一千餘年的歷史長河,直到今天還傳誦於千家萬戶。這不能不證明它本身具備了強大的藝術魅力。
今天我們重讀這首短詩,仍然強烈地感受到那種力量的存在。
詩的開頭是一對偶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對仗純朴自然,工整流暢,真是天衣無縫。白日依山,黃河入海,視野開闊,胸懷寬廣,詩人所表現出來的氣質,一開始便不同凡響。自然,這暗中也寫出了登樓本身,只有登臨縱目,眼光和胸襟才會如此高遠寬闊。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黃河」。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麼,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我們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
但是,我們的詩人並不是俗手丹青,僅以描摩為能事。我們的詩人還兼有哲人的氣質。後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語極平直,然蘊蓄深遠,余韻無窮。登高望遠,這是一般常識。而登高者惟願其愈高,望遠者惟求其更遠,這種細膩入微的心理卻只有哲人才能賦與它以重大意義。這其中隱含著人的無限的進取與探索精神。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又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都是對現狀的不滿足,都是進取精神的直接反映。不同的是,純粹的哲人以說教者的姿態出現,可以使人膜拜,而詩人似的哲人則善於以朋友的身份說話,足以使人感奮與追求。
這首詩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統一,是客觀與主觀的和諧,是偉大的藝術再現和創造。
Ⅳ 長城詩歌
我俯瞰嵯峨的長城,在夢里
我真切觸摸長城,在雪中內
我細品長城,在書里
不朽的長成容,在心中
長城,你從歷史中走來
奇跡的稱號,你當之無愧
長城,你從長滿老繭的手中走來
渾身閃耀智慧的光芒
長城,你從戰火中走來
你的形象是堅貞不屈的象徵
長城,你從和平中走來
詮釋的是繁榮和強盛
長城,你從苦難中走來
風霜雪雨無法研磨去你的偉岸
屈辱使你發出雄獅般的怒吼
喚醒一腔腔碧血沸騰
長城,你是一道壯麗的風景
吸引五洲四海嚮往
長城,你是一座高聳的豐碑
銘刻在多少人的心房
長城,你是經典的樂章
讓我們永久傳唱
長城,你是不朽的美文
全世界都來把你頌揚
長城,從火紅的陽光中走來
鐵骨錚錚,英氣勃發
長城,心懷金色的希冀啟程
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
長城——騰躍在山嵴的巨龍
拱起在山巒的脊背
是健碩的胸膛
勃動有力的心臟
把自強的信念
注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管
匯成無法阻擋的力量
推動強大的中國
巋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Ⅵ 《塞上聽吹笛》和《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古詩鑒賞
你找的是這個吧!!
例:
塞上聽吹笛
高適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1)比較兩首邊塞詩的思想感情:
答案:高詩寫景,表現將士歸來、胡馬北去的和平寧謐;寫笛聲,表現盛唐豪情和些許懷鄉之情。李詩寫景,表現邊塞環境的險惡和景象的荒寒;寫笛聲,表現懷鄉的迷惘和悲涼。點撥: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脫離內容孤立分析,內容凸顯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對內容的比較上引出思想情的不同才水到渠成。(2)比較兩首詩的表現手法:①煉字角度:高詩一個「滿」字,既寫牧馬時節梅花該落的合情合理,也漾溢「埋骨豈需桑梓地」盛唐豪情,更隱含全體將士懷鄉的不傷之思。李詩的一個「盡」字,寫了將士懷鄉的無一例外和綿綿不盡的鄉愁。②修辭角度:高詩妙用通感,將《梅花落》笛曲的聽覺轉化為梅花飄落的視覺,邊地無梅引發故鄉梅聯想。李詩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寫出邊塞環境的險惡和荒寒。③情景角度:高詩寓情於景,和平寧謐和思鄉之情蘊於「雪凈」、「牧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詩寫景兼抒情,前三句寫景、寫聲,後一句抒情。④技巧角度:高詩虛實結合、象徵暗示,「雪凈」寫春來,象徵這危化解的和平,「月明」暗示邊塞安靜,「牧馬」暗示胡馬北還和將士牧歸。「羌笛」暗示邊烽暫息的安閑;前兩句實寫表邊塞和平生活,後兩句虛寫抒將士心志。李詩烘托鋪墊,「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環境艱險,襯托思鄉悲涼。點撥:對手法的分析可以多角度分析,但是注意無論哪一種分析都不能脫離詩句,手法的表現技巧在詩句之中,關鍵在於抒情。
除了比較不同之外,兩首詩還可以比較內容、技巧上的相同之處。答案:(1)徵人思鄉的主題相同。(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樂聲傳情的表現手法相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總之,題不一定多,但要精,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拓寬思維,深挖要點,學有所獲。
Ⅶ 長城聞笛 虛實結合有什麼好處
前四句應該都是寫實,孤城笛滿林,斷續共霜砧。夜月降羌淚,秋風老將心。此時應是秋天,描寫了本應該收獲得季節卻是人煙慘淡,了無生氣。最後兩句是虛寫,惆悵梅花落,山川不可尋。作者是在想像當梅花落了的時候,應該是在來年的春天的時候,故國的山川已經不在了,已經是改名換姓的他人的天下了。
Ⅷ 長城聞笛表達了什麼情感
長城聞笛表達了什麼情感? 思鄉之情。
洛城就是現在河南的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版的都權市,稱為東都。一個春風駘盪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曲調隨著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著「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著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著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於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Ⅸ 長城的古詩詞(在線等)急!!
http://wenku..com/view/aeda20fb770bf78a652954fb.html
給你來個自網址,作為參考用
Ⅹ 古詩長城聞笛的翻譯
秦始皇來並不是沒有功德,自也不是蒙括不勇武。難把長城修築成功,萬里阻擋了胡虜的入侵。長城修築為世所難,明明知道長城修築的苦。去的人實令人傷懷,者猶似抱著工具。秦始皇幾十年都呆在上郡,四海之內不是他主使嗎?即使去為塵了,那為築長城去的冤魂都不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