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配畫初中
九年級上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1.詩歌開頭運用什麼手法?作用如何?
運用「興」的手法,詩歌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來起興,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鳩鳥雌雄匹配聯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聽到雎鳩鳥清新婉轉的歌唱而春心盪漾聯想到君子對淑女的思念之情。
2.說說下列詩句的作用。
(1)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兩句反復使用,既寫出了姑娘採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態的優美,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2)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動的描寫,極其生動逼真形象。「悠哉」連用,深刻地表達了這個男子長夜不寐,綿綿不斷的難耐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鍾鼓樂之:既描寫了君子和淑女結為伉儷之好時那種載歌載舞,盡興狂歡的場面,又把青年人願望實現後相處和諧,相親相愛的歡樂感情深刻地表現出來。但這並非是已然的事實,而是「君子」由「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而生的幻想。描繪這一美滿結合,突出「君子」對「淑女」的愛慕思念之深。也表達了青年男子對婚戀的希求和良好願望。
3.「詩無邪」,你是怎樣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綜觀全詩,充滿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頌了「樂而不淫」的純真愛情。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希。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si)。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1.詩歌如何抒發對伊人的懷念之情的?
作者是借景抒情。作者以蒹葭起興,先描繪出一幅清秋河邊肅殺凄涼的圖畫,來襯托自己追尋意中人未得迷茫失落的惆悵之情。
2.詩歌採用重章疊句的形式有什麼作用?
綜觀全詩,它巧妙地運用重章疊句,不僅使詩歌內容層遞,逐步展示主人公急切尋找意中人而不得見的惆悵之情,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強節奏感的藝術效果。
相見歡 南唐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另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1.本文用比喻手法寫離愁的句子:剪不斷 理還亂(3分)
2.本詞抒發了作者什麼感情?(2分)
對故國的懷念與被囚的孤獨寂寞之情
3、上下兩闕抒發感情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答:上闕以凄清的環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闕以形象的比喻反映心頭無可解脫的離愁。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整首詞表達了傷春懷舊的思想感情。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膾灸人口,請作賞析。
答:這兩句詩既是現實生活里的春景,也是詞人往昔美好生活情感的記憶。「花落去」是傷春,「燕歸來」是傷別,白描手法寫景抒情,寓情於景,富有哲理。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答:這兩句詩刻畫了詩人超脫塵世恬靜閑適、安貧樂道、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凌霜傲立,不隨波逐流,悠然自得的形象。
2、寫詩悠閑自得的一句詩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是「心遠」。
3、「悠然見南山」中的「見」改為「看」好嗎?為什麼?
答:不好。「見」字精妙地表達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詩人採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更好地表現詩人悠然自得的形象。
4、心遠地自偏道出了怎麼樣的哲理?
答:只要人心恬淡靜謐,即使身處鬧市,也像住在偏僻幽靜的地方一樣。
游山西村 宋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1、詩人游山西村有哪些親切感受?
答:景色優美、風俗古樸,主人盛情。
2、詩中暗含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官場被誣的憤憤不平,農家純朴生活給他的欣慰、相信終會否極泰來,理想一定會實現。
3、頷聯中寫景中蘊涵哲理,請作賞析。
詩人漫步在山巒間,穿行於曲折的溪流旁,草木茂盛,山路難覓,迷惘之時,突然發現前方花明柳暗,茅舍鄉村。頓感豁然開朗。道出了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也告訴我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困難時不要氣餒,美好的理想一定會實現。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右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詞中作者用了「射天狼」的典故表達了什麼意思?
天狼即天狼星,在此「天狼」比喻入侵北宋的遼國與西夏。
2.詞中的「孫郎」是誰?作者以此自比有何用意?
答:孫郎是三國時的孫權,作者他自比,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還可為效力。
3.「鬢微霜,又何妨」與他的「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很接近,試說說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答:都表達了在逆境中,曠達樂觀、積極用世、勇於進取的人生態度。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何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析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或讀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你有何感受,試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答: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後,仍未放棄對理想的追求,而是堅信遠大的抱負終會實現,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鼓舞人心。
2.這首詩的情感很復雜,試說出這首詩復雜的情感有哪些?
答:有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苦悶,仕途艱難,功業難成的感慨,理想、抱負終能實現的堅定信念。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門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這首詩的體裁是散曲,內容上懷古傷今,作者感慨同情的是歷代王朝的興亡和人民在動亂中遭受的苦難。
2、這首曲寫景語句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說理的語句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表達了怎樣的哲理?
答:這兩句議論,揭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非常精闢,概括了千百年來的封建王朝的興衰始終帶給人民災難這一史實。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辣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琴,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整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整首詩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概。
2、找出詩中寫景的詩句,並說說其特點和作用。
答:中間的十句寫景;景物特點:寫出了大海的宏偉壯麗的景象;作用:詩人寫滄海的寬廣闊大,顯出一種奇麗之狀,是為了反映作者寬闊、雄壯的情懷——借景抒情。
3、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答:這四句詩以豐富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寫大海吞吐日月,含蘊群星的壯闊氣勢,使全詩顯得氣勢磅礴,也使讀者從中領略到詩人寬闊的胸襟和雄壯的情懷。
4、本詩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答:總寫滄海全景,寫了海水和山島的形象。分寫部分,先寫島上的樹木和百草,次寫海面的秋風和洪波,最後寫天空中的日月和星漢。由實到虛。
2. 一首詩怎樣配上一幅畫(圖片)初中美術
這首詩: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回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答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畫幾棵臘梅,種在庭院里,有一個姑娘在哭泣。建議你畫油畫或水墨畫
3. 初中生需要的優美的散文詩
席慕容的散文詩,
【前緣】
人若真能轉世 世間若真有輪回
那麽 我的愛 我們前世曾經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學的頑童
我 必是從你袋中掉下的那顆嶄新的彈珠
在路旁的草叢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燒著 陪伴過你一段靜默的時光
因此 今生相逢 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
卻又很恍忽 無法仔細地去分辨
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送別】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
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
內疚和悔恨
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
盡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成空
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
可是我 一直都在這樣做
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
又要錯過今朝
今朝 仍要重復那相同的別離
餘生將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靄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請為我珍重
盡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 終必成空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
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出塞曲】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隻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 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無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時候
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
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她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
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 那麽
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暇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
也要好好地說一聲再見
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
感謝她給了你一份記意
長大了之後 你才會知道
在驀然回首的一剎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 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崗上那靜靜的晚月
鄉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里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4. 初中生如何快速有效背誦記憶古詩詞
背誦,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技能,它有助於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為說話和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但在平時的背誦活動中,很多同學拿起課文就忙於去朗讀,急於成誦,結果往往收效甚微。其實,背誦也要注意講究方法。只有根據課文的不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才能切實提高背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線索法
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關系,把結構層次作為記憶線索,形成記憶網路。如《醉翁亭記》第三段的線索為: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
——太守醉。《狼》的線索為: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評論。利用這條線索,同學們就能正確而快捷地背誦。
2.串連法
⑴層次串連法:對於篇幅較長的課文與段落,可將其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記,最後依次把各部分串連起來。如背誦《春》這篇課文:可先背熟春草圖;再背熟春花圖;接著把春風圖背熟;再背熟春雨圖;最後背熟迎春圖。然後再把這幾幅圖畫串連起來,一氣呵成。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內容層次:先歷數艱難情狀;次說艱難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後作結。然後再把三個層次串連成誦。
⑵詞語串連法:如背《回憶我的母親》後面兩段,我們可以找出關聯詞語:母親現在…
我將……母親是……只是……但是,正是……報答……盡忠……使……這是……一定……願……。根據關聯詞語,串連成誦。
3.支點法
即把課文中或段落中的重點詞、句作為記憶支點,利用這些支點檢索貯存腦中的文字,毫無差錯地背出有關的文段。如背《岳陽樓記》:先抓住警句,作為記憶支點,理清文脈,有助於快速記誦。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負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銘》: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為全文支點,再從三個層次理解記誦:
⑴開頭以類比方式點題——「陋室德馨」;
⑵隱居生活:A,環境:苔痕……草色……;B,交往:談笑……
往來……;C,生活情趣:……調……閱……,無……無……;⑶類比作結:何陋之有?可見,支點法與層次串連法結合,會收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4.欣賞法
有些課文的段落薈萃了許多好詞好句,我們常常為之陶醉。欣賞法則是在熟讀課文後在字里行間尋覓優美詞句,說出理由,感情朗讀,相互交流,自賞共賞。如《愛蓮說》、《春》、《聽潮》等,分別圈畫出有關好詞佳句,通過聽錄音或看錄像,及多次有聲有色的朗讀,形成記憶。
5.圖畫法
就是背誦課文時,憑借圖畫使課文的語言文字頭腦回憶出來,邊回憶作者怎樣寫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有些詩詞沒有插圖,我們都可以根據詩詞內容與意境,自己動手畫圖配詩。如《望天門山》、《江南春》、《敕勒歌》、《錢塘湖春行》等,我們都可以繪畫出多幅圖畫,根據圖回憶,圖文結合,快速有趣地借圖成誦。
6.比較法
即比較句式的特點進行記背誦。如背誦《白楊禮贊》第七段,抓住先抑後揚,先否定,再肯定,最後是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句式特點。抑:沒有…沒有…也許…(否定句),如果……那麼……(假設);揚:但是……更……它是……(先轉折,又遞進,然後肯定)。
當你……難道……難道……難道……難道……(第一句是肯定反問,後三句是否定反問,四個反問構成一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則要比較對話雙方的語氣:智叟的話句句是嘲諷,愚公則先斥後駁。這樣,從比較中折抓住了特點,背得快,記得牢,有效果。
5. 初中描寫蘭花的古詩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蘭花詩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6. 初中1-5冊古詩必背的
務教育人教版初中語文的閱讀教材分為三個階段,第三冊乃第二階段(聯系生活,著重培養閱讀各種文章的能力,課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內容兼顧表達方式編排)之始。六個單元同樣分為兩個部分,1-4單元為現代詩文,5、6單元為古代詩文。
現代詩文中,有三個單元著重培養閱讀記敘文的能力。本冊教材的附錄中有《記敘文的閱讀》一文,認真讀好這篇知識短文,自然也就明白了記敘文該怎樣閱讀。閱讀記敘文,除了要從整體上感受文章外,在閱讀方法上,要通過把握記敘的要素和線索,懂得文章的基本要求;通過弄清記敘的順序和人稱,掌握文章的結構;通過分析敘述和描寫,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通過研究議論和抒情,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照此去閱讀學過的乃至未曾學過的記敘文,我們的閱讀能力理應能夠得以提高。
明白了記敘文該怎樣閱讀以後,在復習每個單元的課文時,還要注意單元教學的重點。這三個現代文單元共同的教學重點是:聯系文體特點閱讀記敘文。文體,是指文章體裁,三個單元的文體特點各有區別。
第一單元的課文反映的是重大事件,屬於以敘述和描寫為主的記敘文,訓練目標是:①領悟課文豐富的思想內容,培養高尚品質和科學精神;②弄清消息、通訊的特點,逐步養成讀報的習慣;③品味課文簡明的語言,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力求簡明。在復習第一單元的課文時,重點應定位在掌握記敘的要素,了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消息、通訊等記敘形式。
「消息」乃是狹義的新聞,是簡要和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消息一般有三個特點:①讓准確的事實說話;②報道迅速及時;③簡明扼要。一條消息,通常包括標題(有的還有副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五個部分,有時可根據情況省略導語或背景或結尾,有時則將背景或結語暗含在主體中。消息多用記敘手法,寫作時常常用到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消息的導語是開頭兩句話,主體部分分中、西、東三路分述;《美「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爆炸》這篇消息圍繞中心報道了大量很有價值的事實,引用了比較充分的背景資料。
「通訊」是報刊和廣播電視常用的記寫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新聞體裁。通訊具有新聞性、評論性、形象性等特點。通訊里總是裹著一條消息,是在消息基礎上的延伸和開掘,所以,它比消息的內容詳細豐富,比消息的形式創造性強,比消息的寫作技巧手法多樣,比消息的風格富有文采,只是時效上不如消息迅速及時。《誰是最可愛的人》用了最能代表一般的三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行文以記敘為主,即便有不少篇幅的議論和抒情;《種樹「種到」聯合國》這篇通訊報道了王果香因植樹造林、治理荒漠而被邀請赴日內瓦參加會議的特殊事件,通過這個人物、這個事件及其精彩的情節和細節表現了重大主題。
這個單元還有一篇新聞述評,新聞述評也屬於新聞文體。新聞述評與新聞報道相比,具有理論性;與理論文章相比,具有新聞性。兼理論性與新聞性於一身,是新聞評論的特徵,所以它往往得據真實准確的事而生發議論,得憑真實准確的事來講透道理。《「挑戰者」號追思》就是先擺出三個月前報道的新聞事實,繼而再三聯想,之後由大量事實中得出結論,這樣由事及理,事理結合,文章自然血肉豐滿,富於活力。
第二單元的課文構建的是人物畫廊,訓練目標是:①結合語境,把握語句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②掌握記敘文的一些特點,提高閱讀記敘文的能力。復習的重點要放在記敘的順序上,同時還要注意詳寫與略寫,注意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篇散文,各自著力記述一個人的形象或特點。《阿長與<山海經>》幾乎是按生活的原樣,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其中簡略回憶了長媽媽喜歡「切切察察」、擺成「大」字的睡相、有些多事、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講「長毛」的故事等細節,重點則寫買《山海經》一事,重點中透露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一面》記敘了作者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雖然是四年前的往事,但魯迅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而當魯迅逝世之際,作者理所當然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故事特簡單,就寫「我」那逐漸長大成熟的女兒,如何曾一度讓「我」失望,又如何令「我」刮目相看,寫得別有情致,告訴的道理可引發家長們深思,亦可啟示孩子們成才。與此三篇記寫他人所不同的是《我的信念》,《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對自己的性格、為人和理想、信念的總結與回顧,質朴的語言表達著真誠的感情,表現出一位卓越科學家的人格魅力。
一篇小說,通過插敘展示了一組人物群像。《驛路梨花》所寫的故事,前後延續了十幾年,時間跨度大,作者便在記敘過程中不斷設置懸念,有節奏地穿插有關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過程,使得有關小茅屋的故事得到全面而細致的表現,從而謳歌了以梨花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優秀品質。
第三單元的課文再現的是動物世界,訓練目標是:①學會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領悟課文的內容;②體會記敘文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以及記敘文的語言的運用;③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復習重在整體感受課文、領悟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對記敘文中的描寫、議論、抒情進行仔細體會。
《荔枝蜜》這篇散文贊美的是蜜蜂的奉獻精神,實質上說的就是做人要做什麼樣的人,抒寫的是人生的一種價值觀念。《貓》這篇散文寫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故事的主體是「我」,主旨在於冤案的教訓:僅僅根據一點可疑的跡象就作出判斷,就會顛倒黑白,傷害無辜。《斑羚飛渡》這篇散文展示了斑羚種族極其悲壯的一幕,它們那可貴的整體精神和群體意識叫人意想不到,令人目瞪口呆。《心中的鷹》這篇散文再現了鷹被獵殺的悲劇,詩意地描繪了鷹的庄嚴和悲壯。《鶴群翔空》這篇散文重點寫鶴鷹之戰,之外還寫了鶴群翔空的種種景象,種種美妙的鶴姿給人以美感,感人至深的到底還是鶴群那驚人的群體意識。所有這些寫動物的文章,也如這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美不勝收,其中的象徵意義更需要我們用心理解才行。
現代詩文中,有一個單元編排的都是詩歌,即第四單元接觸了10首中外詩作,訓練目標是:①體會詩歌中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意境、真摯的情感;②品味形象、含蓄、精練的詩歌語言。學習的重點仍是誦讀、背誦、欣賞。只有反復誦讀,才有可能體會出詩歌中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意境和詩人抒發的真摯感情;必須能夠把本單元學過的名家名詩熟練地背誦乃至准確地默寫出來,這樣也就積累了語言,積累了知識,積累了思想;如果我們好好讀讀課本附錄中的《怎樣讀詩》一文,自然就能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達到對詩歌的欣賞了。欣賞詩歌,我們當然有必要了解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明白它是抒情言志的,感情是它的基礎,因而注意體會其中的感情內涵,注意其中比喻、象徵的內涵,用心領悟其意象創造的具體氛圍,並透過字里行間,藉助聯想和想像體味語句背後的深層意蘊,准確把握其中蘊含的深情,即讀出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欣賞詩歌,不可放過課本的提示中、注釋中、課後小資料中的有關說明,務必仔細揣摩這些背景材料,並使之與具體的作品和作者密切結合,以求得准確理解。欣賞詩歌,基於知其然,尤要再三品味其練達、優美、生動、傳神的精粹語言。學習詩歌的技巧在此,復習詩歌的有效方法也在此。
古代詩文兩個單元的訓練目標是:①整體感知課文,能藉助注釋將重點課文及段落譯成現代漢語;②了解古代生活,感受眾多的人物形象,學習課文寫人的方法;③探討課文中景物描寫的技巧,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提高審美情趣;④賞析優美精彩、生動簡練的語言;⑤對名篇詩文要熟讀成誦,在背誦的過程中,細心體味名句,體會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古詩文的學習重點是:讀讀背背,了解大意。第25、30課的10首古詩詞、第21課的《短文兩篇》、第26課《五柳先生傳》和第27課《小石潭記》是要求背誦的;其它篇目均要求「熟讀課文」,如果有興趣,最好也能背會,就只算是作為文化的積淀也只有益處。閱讀這些反映古代生活的課文,除了反復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必要的實詞、虛詞、通假字、文言句式外,還要潛心揣摩古人怎樣寫人、怎樣記事、怎樣摹景、怎樣抒情。因為古人寫人記事狀物言情篇幅短小,情節集中,語言優美凝練,生動傳神,這些對我們學習以致精通記敘文是大有啟發和幫助的。譬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僅80餘字,寥寥數語就記敘了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斷,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曠達而微妙的心境,語言樸素自然,富有詩情畫意,仔細品來便覺特別有情有景有趣有味;沈復的《閑情記趣》則巧用比喻、誇張,藉助聯想、想像,以生動的筆觸記敘了兒時的趣事,童真畢見;《周處》按著矛盾的產生、發展、解決三個不同階段展開情節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寫作上筆筆轉,層層轉,騰挪跳擲,曲折陡峭,語言簡練,含義深刻。再如:酈道元的《三峽》給我們展示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景中融情,使人在體味其景之形象生動時,似乎也感受到幾分凄涼;周密的《觀潮》則將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既是一幅風景畫,又是一幅風俗畫,讀來彷彿游於圖畫之中,令人心曠神怡。這些都是我們學習寫景狀物記事藉以抒情的範例。還有,《晏子故事兩篇》的睿思,《寓言四則》的哲理,也都是讓我們認識生活、感悟人生的好材料。只要我們把這些古文仔細琢磨透了,必然能夠從這些經典文化中獲得寫人記事描景狀物的有益營養,而且可以更多的明理,更進一步學會做人。
【寫作運用】
本冊教材的寫作教學主要是訓練寫記敘文,共安排了7次整篇作文練習,重點學習記敘生活經歷和表達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其中,有2次為自由寫作實踐,充分給予我們自主自在自陳心曲的機會;有5次作文訓練側重各異(依次為:合理交代記敘的要素,正確使用記敘的人稱,掌握常用的記敘方法,學習寫消息,學習寫通訊),都配有相關的指導文章,並且可以與閱讀的單元教學結合展開。對本冊的寫作進行復習,就是鞏固這些寫作知識,加強這些寫作技能。其間至少要懂得兩點:
一是寫人記事務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命題作文也好,半命題作文也好,根據材料或情景自擬題目作文也好,都要選擇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來寫,說自己想說的話。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值得寫的人和事不勝枚舉;生活是有滋有味的,彌足珍貴的感受和情意每如特產;生活是慷慨大方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等待著我們精益求精地發掘和加工。我們應該體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天,寫好作文中的每一篇。
二是自覺探討記敘文寫作的技巧和藝術。從小學到初二,我們讀過的記敘文已經不少了,知道了閱讀記敘文要掌握哪些要點,把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經過自己構思、布局、謀篇,寫出自身對人對事的了解、認識、看法、感受,清楚地交代記敘的要素,合理地安排記敘的順序,恰當地使用記敘的人稱,有鮮明的主題,有充實的內容,有一定的文采,有爽目的文面,就算得上有點檔次的記敘文了。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地追求記敘文的寫作技藝,相信濃厚的興趣必然強有力地啟迪寫作智慧,我們會逐漸如同庖丁解牛而妙筆自如的。
【漢語知識】
本冊安排的漢語知識有兩個內容。一是語法知識,包括漢語組合的主要特點,短語及短語的類型,短語的擴展,使用短語應注意的問題;二是修辭知識,包括誇張、設問。這些知識是作為本冊教材的一個組成部分集中編排的,既有知識解說,也有舉例示現,便於學習和復習。鑒於這部分知識不考試,復習的時候可視自己的實際情況運作。或集中安排一個時間進行系統復習,或分解到閱讀單元每次復習一個內容,或滲透到語文學習中隨時消化吸收;倘若覺得期末復習的功課太多,時間不夠用,也不妨放到期末考試以後再來復習鞏固。復習雖不是學習的簡單重復,但對漢語知識仍不可死扣名詞術語,因為漢語知識的關鍵在「用」。生活即語文,語文無處不在,這些漢語知識的復習要與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結合起來,往往更加行之有效;這些漢語知識的運用要向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中延伸,鞏固這些知識的背境就會更加廣闊。
【話語實踐】
本冊安排了2次口語交際活動。一是說話要講究方式,方式大致有直言和婉言兩種。在家裡,在親朋好友之間,在可以有什麼說什麼的時間場合,我們不妨直言不諱;對不太熟悉的人,對某些非常敏感的區域,對可能導致誤會乃至矛盾沖突的話題個案,我們還是三思而後說的好,該婉言時就婉言,盡量把自己的意思暗含在話里邊。說話的方式要恰當,話語的效果就理想。當然,這與花言巧語、口蜜腹劍或吞吞吐吐、語無倫次又是兩碼事了。二是說話要看對象,從對象的不同特點出發,說不同的話,從而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達到說話的目的。對象的不同特點包括性別、年齡、身份、職業、愛好、文化修養、社會背景、心理情緒狀態等等,了解這些東西,實際上也鍛煉了我們的觀察能力。我們還要明白:口語交際的「復習」與學習應當是同步的,隨時都應該注意加強才是。
本冊的語文實踐活動安排5次,均與課堂教學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系,能夠相輔相成,同學們可以藉助於老師的指導自主完成這些活動。通過語文知識搶答競賽激發求知慾和創造性思維,通過說成語故事比賽增強關於成語的理解記憶和運用表達能力,通過古典詩歌背誦比賽提高語言修養並陶冶情操,通過普通話講演比賽打造善於在公共場合表情達意的本領,通過社會采訪與寫作培養敢想、敢闖、敢問、敢於探索的精神。前四項活動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需要大力投入的搜集整理、編排設計;後一項活動可以走出校園實地練兵,更要精心刻意的計劃籌備、落實到位。要說這方面的「復習」,盡管拿專門的總結評價變通取代罷了。
至於附錄的感謝信、表揚信、慰問信、賀詞(賀信、賀電)、會議記錄等應用文知識,我們都要看看,至少知其用途和格式,會寫會用是只有益處而無害處的好事。
【讀寫點示】
(一)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藉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________(A.飄搖B.飄落C.飄零D.飄盪)在我們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頂、竹篾泥牆的小屋出現在梨樹林邊。屋裡漆黑,沒有燈也沒有人聲。這是什麼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著電筒走過去,發現門是從外扣著的。白木門板上用黑炭寫著兩個字:「請進!」
我們推開門進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顯然好多天沒人住過了。一張_______(A.簡陋B.簡朴C.簡單D.簡略)的大竹床鋪著厚厚的稻草。倚在牆邊的大竹筒里裝滿了水,我嘗了一口,水清涼可口。我們走累了,決定在這里過夜。
老余用電筒在屋裡上上下下掃射了一圈,又發現牆上寫著幾行粗大的字:「屋後邊有乾柴,樑上竹筒里有米,有鹽巴,有辣子。」
我們開始燒火做飯。溫暖的火、噴香的米飯和滾熱的洗腳水,把我們身上的疲勞、飢餓都攆走了。我們躺在軟軟的乾草鋪上,對小茅屋的主人有說不盡的感激。我問老余:「你猜這家主人是干什麼的?」老余說:「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
1、 給文中加點的字注音。
倚( ) 嘗( )
2、選擇括弧內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3、選文第1段中的「淡淡」「涼涼」「輕輕」都是_______詞,重疊的方式是_________,其作用在於強調__________。
4、選文第1段描繪了一幅____________圖,梨花的出現,給了「我們」_________________;這段景物描寫襯托出「我們」發現有人家時的_________心情。
5、對環境的描寫不僅要突出特點,而且還要注意觀察順序。選文對小茅屋環境的介紹採用了 ___________的順序。
6、在文中找出從側面描寫小茅屋主人熱情周到的四個偏正短語:
____、 ____、 _____、 ________
7、選文描寫的是小茅屋的 ,實際上是寫人的 精神。
8、小茅屋的白木門板上寫的「請進」兩個字,表現了 。
9、文中畫直線的句子是詳寫還是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寫?
答: 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小茅屋的?
答:__ _________________
11、選文對小茅屋的環境作了細致的描寫,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小茅屋的主人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這是什麼人的房子呢?」在全文結構上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引人入勝。
13、老余說小茅屋的主人「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其依據是什麼?
答: __________________
14、請為這段文字擬一個小標題:_________________
15、以「陌生的朋友」為題,借鑒《驛路梨花》的寫法,寫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參考答案]
一、1、yǐ cháng 2、B A 3、形容 AA 程度 4、梨林月色 一種希望和安慰 喜悅 5、從外到內、由遠及近 6、溫暖的火 噴香的米飯 滾熱的洗腳水 軟軟的乾草鋪 7、環境 雷鋒 8、小茅屋主人的熱情和誠懇 9、詳寫。因為柴、米、鹽巴等是過路人食宿的生活必需品,這樣寫可以表現出小茅屋主人為過路人想得周到、細致,表現了小茅屋主人助人為樂的精神。 10、屋外環境;屋內的陳設;屋內的告示 11、樂於為人民服務,真誠熱情,細致周到 12、設置領起全文懸念 13、提示:小茅屋在深山裡,梨樹林邊,那麼它的主人也許就是守山護林的人;老人家慈悲為懷的多,守山護林也以老人為多,這守山護林的人也許就是一位老人。 14、(能概括內容即可) 15、(略)
(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裡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1、 這首詩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簡要的概括即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希金在寫作本詩時,正被沙皇流放,過著艱辛的生活,精神的壓抑曾使他一度產生前程渺茫、壯志難酬的傷感。你能從本詩中體會出這種感傷之情嗎?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歌的語言應該形象,但本詩卻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這是否與詩歌的語言特點相矛盾?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人想通過本詩告誡我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________詩,許多人把它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積極進取的_______銘。
6、人生難免遇到許多逆境,堅強者只當這是一種磨礪,披荊斬棘,終成建樹。請以「勵志」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反映出曾經令你感動過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意。
[參考答案]
1、①告誡(不要在挫折面前低頭)②憧憬(對未來寄寓了希望) 2、不能。因為詩中充滿了詩人面對困難和挫折的「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又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可見詩人已經走出了流放之初的那種傷感。 3、不矛盾。因為本詩是詩人題在鄰居的一個小女孩的紀念冊上的,是詩人對心愛的孩子的叮嚀和囑托,所以用了這種勸說的口吻,顯得親切、自然,飽含深情。 4、無論我們生活中遭到什麼損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戰斗的決心,要相信一切都是短暫的,光明必將驅走黑暗,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5、哲理 座右 6、(略)
(三)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 解釋加點的詞。
①良( )多趣味 ②屬( )引( )凄異
2、 譯句。
①懸泉瀑布,飛漱其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谷傳響,哀轉久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榮峻茂」,朗讀時應該怎樣停頓才能准確傳達文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從春、冬、秋三個季節來寫景,其中春冬季三峽的景物特徵是____________,作者直接描寫了這一特徵;秋季三峽的景物特徵是_____________。
5、「素湍綠潭」是由兩個______短語組成的,「回清倒影」是由兩個______短語組成的,依次寫出的四種水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猿猴的哀叫並引用漁者歌,皆有什麼用意?試作簡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良多趣味」這一句可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選取一種動物或景物,以記敘、描寫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寫一篇散文。要求:在客觀的敘述之外,寫出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獨到的觀點;或者通過聯想和想像,表現出某種象徵意義。
[參考答案]
1、①真,實在 ②連續 延長 2、①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②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3、清/榮/峻/茂 4、清榮峻茂(清麗奇秀)林寒澗肅(清冷凄寂) 5、偏正 動賓 急流、靜潭、清波、映照 6、用猿的哀叫襯托深秋的凄清;漁者歌中可以看出峽長猿啼,聞者下淚,因孤寂之境,感遊子之哀。由景及情,寫法高妙。 7、被奇麗可愛、雄偉險峻的美景所吸引而產生的歡樂的心情。 8、(略)
7. 初中語文古詩
木蘭詩
8. 一首詩怎樣配上一幅畫(圖片)初中美術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
9. 中學生必背古詩50首
學而時習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敏於事而慎於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孔子首倡學思並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名言。孔子語聽言觀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謹於言而敏於行耳。」(《論語集注》)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名言。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按字義,文,文采;質,質朴;彬彬,雜半之貌。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於此一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於文,亦不主張偏勝於質;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
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名言。孔子在承認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對鬼神既不輕慢亦不要予以親近,這與其在日常生活、社會活動中強調先人事,後鬼神(《論語·先進》:「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子名言。此句猶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應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體現孔子所倡導的「恕」之道,亦即關於「仁」的實踐途徑與方法。以己所欲譬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標准,即從積極意義上實踐「仁」其低標准則是推己所厭及他人而不惡加,即從消極意義上實踐「仁」(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認他人之價值,關心他人之生存與發展,從又一側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義特徵。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其句意謂傳述舊章而不創作,對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與「好古」,系孔子對終其一生之教學與學術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時亦體現出其整理歷史文化遺產的原則及其對上古文化的基本態度。所謂「不作」,朱熹認為孔子「其事雖述,而功則倍於作矣」(同上)。然後世學者認為實際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名言。其句意謂:默默將所見所聞記於心間,發憤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學生不知疲倦。孔子於此所舉三事:其一,重在言識(記憶),不在言默,所謂「多聞,質而守之」(《禮記·緇衣》),「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論語·述而》),其二、三,則表達了孔子於求知學問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熱忱,同時也是孔子從認識和方法對「學」與「教(教誨)」的合理總結。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名言。意謂:以不義手段佔有的財富與官位,對於我如同天際的浮雲。又見《論語》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里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孔子於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貴的具體原則,即須合於「義」與「仁道」,違此而獲,則被視如過眼煙雲之不足取。同時亦表明其於清貧生涯甘之如飴、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與襟懷。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孔子名言。其句意謂:發奮用功連吃飯也不記得(學有所獲),便高興得忘了憂慮,連入老境也未覺察。此實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辭。《禮記·表記》:「子曰:『《詩》之好仁如此。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其一生好學不倦,倡導積極有為,對所創立學說的實現孜孜以求,「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禮記·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強不息,終老不疲與明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名言。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與此義同。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
孔子名言。朱熹引謝上蔡注曰:「士窮見節義,世亂識忠臣。」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名言。
民無信不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此即孔子對子貢問政之答。民信之與足食足兵為孔子治邦強國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無信;民信則為本。此也即與孔子的殺身成仁,孟子的捨身取義有相通這處。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孔門名言。語出《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魯哀公所問「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時所言。也即是發揮孔子「政在使民富」(《說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認為,民富在於薄稅斂。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雖令不從。」儒家一貫認為: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漢書·公孫弘傳》)「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於天下。」(《淮南子·主術》)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路》:「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是儒家一貫的處世態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論語·憲問》)後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正義》引解:「慮之不遠,其憂即至,故曰近憂。」而人宜遠慮歷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此即施「仁」於人。朱熹注曰:「責己得厚,故身益修;責人薄,故人易從,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論語集注》)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名言。《論語》凡四見,旨同而文小異。《學而》載:「子曰:『不患人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為不必擔心別人不知我,該擔心的是我不知人。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孔子名言。意謂不因某人之言中聽而舉薦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棄其言。孔子這種穩重、全面的舉人之術、聽言之法為後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名言。儒家都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實施「仁政」。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0. 初中語文的所有古詩以及賞析
詩歌鑒賞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注釋(可以藉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
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下面是對初中一些詩詞名句的賞析:
一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這兩句詩用詞形象生動,詩中有畫。一個「合」字,表現了綠樹環抱相擁的情態,突出了村邊綠樹的茂盛。一個「斜」字,形象地描畫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遠伸向遠方的景象,富有詩情畫意。
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運用比喻、設問、誇張的修辭方法將無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盡,形象地寫出了愁之深。懷念故國之情,情思更為深厚,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這句詩 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郁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四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此句中「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的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盡」字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此句寫出了詩人坐在船上舉目所見的景色變化,寫出了詩人與故鄉依依惜別的感情。
五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這是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句。 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的迷路的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優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當人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是欣賞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於開拓,發奮前進,那麼,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六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這兩句詩形容詩人行蹤飄忽不定與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採用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方法,浮雲和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給人生動的形象感,富有感染力。
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疆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 《涼州詞》)
從詩歌的意象上看,葡萄酒、夜光杯、琵琶聲,意象鮮明,有著濃郁的邊塞色彩和鮮明的軍旅生活特徵;從感情角度來看,詩人以明快的語言,豪放的筆調表現了一群將士征戰前的悲壯心情,激起征戍將士的無限感慨;從用詞上說這里的「催」字用的精妙,轉折突然,將士正欲開懷暢飲,琵琶弦音急促,又催出征,令人陡升感慨。
八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這是馬致遠散曲的代表作之一.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它字字寫秋光秋色,又字字寫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緊緊扣住「思」字,含蓄深摯地表達了「天涯淪落人」'的凄寂、苦悶和無法解脫的「斷腸」之情。
九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
這一句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 作者在這里以「沉舟」「病樹」自比,說明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前進的,舊的事物一定會被新生的事物所代替,我們的眼光不應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應為它們的死亡而傷感,我們應把希望信心寄託在新的、正在發展的事物上,並熱情歌頌它們。藉以表現作者積極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十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這句詩寫作者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願。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十一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
這兩句詩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十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
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
十三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次北固山下》)
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十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使至塞上》)
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一「直」一「圓」都用得逼真傳神,難以言其妙處。
十五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詩人相信自己總會有一天高掛雲帆,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
十六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
這兩句以春景寫冬景,運用比喻、聯想,既寫出詩人欣喜之情,有表現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
十七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相見歡》)
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寫出離愁之深。
十八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這里的「浮雲」指困難、挫折、障礙等。「不畏浮雲遮望眼」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怕困難、挫折。「自緣身在最高層」有高瞻遠矚的氣概。
十九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從寫作手法賞析:是人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出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從抒發感情賞析:抒發了詩人期望統一祖國的宏願,表現了詩人寬廣博大的胸懷。
評價主旨類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語言特點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語言風格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朴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
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 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
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 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類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它
構思精巧
新穎 獨樹一幟 別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
頗具匠心
感情細膩 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
曲折
層次分明
一氣呵成:
琅琅上口
人教版初中十首重點古詩詞賞析題
一、觀書有感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應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1、這是一首 名詩。全詩以 作比,形象地表達了 。
2、從修辭手法上來講,詩歌第一、二句使用了 的修辭手法,其中「天光」、「雲影」指
。
3、詩歌第三、四句引申出一個成語,它是 。它的意思是 。
4、本詩的第三和第四句寓意深刻,內涵豐富,你的理解是什麼?你能從中獲得什麼啟示?
二、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1、閱讀本詩,你認為本詩的詩眼是 。解詞:「憐」 。
2、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 景物;運用了 的表現手法,寫出了西澗環境的清幽寧靜。
3、這首詩歌煉字上十分講究,請自選一處進行賞析。
4、、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結尾兩句的優美意境。
三、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1、詩歌前兩句用了 的修辭手法。組合了諸多景物,構成了獨具韻味的江南夏夜之景。
2、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語言清新,含蓄而有韻味。
3、試著揣摩詩中主人公當時是什麼心情?詩歌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四、野 望
唐 王績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採薇。
1、解釋:徙倚
2、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這首詩歌是王績的代表作。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
B、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
C、頜聯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蕭條、靜謐,觸發詩人彷徨無依之感。
D、頸聯寫秋野動景,於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尾聯中詩人面對這些平日里相識的人們,對著他們以長歌抒發自己的苦悶心情。
3、試著翻譯「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五、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全詩採用 的寫法,表達了詩人 願望。
2、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色。
B、「濟」即「渡」,「欲濟」句是說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即閑居,「聖明」指太平盛世。
D、最後兩句中借用了「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的古語。
3、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後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二聯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三、四聯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之意。
D、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4、「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筆力千鈞,歷來為後人稱道,請試著賞析。
六、黃鶴樓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黃鶴樓」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請列舉出其他兩座名樓: \
2、對詩中語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去」是離開的意思;「返」是回來、歸來的意思。
B、「悠悠」飄盪的樣子,是說白雲在天上飄來飄去。
C、「晴」在詩中是日光的意思;「歷歷」是分明的樣子。
D、「萋萋」指草茂盛的樣子。「鄉關」指故鄉。
3、本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你怎麼看出來的?
4、就「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兩句展開想像,作150字左右的描寫性文字。
七、秋詞
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解詞:排 詩情
2、對下列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 一改傳統秋詞的凄涼情調,贊美了秋天的開闊明麗,反映出詩人樂觀情緒和不屈的鬥志。
B、詩歌第一、二句寫詩人對秋天的獨特感受,一個「悲」字寫盡歷代詩人逢秋之心境,一個「春」字點出富有朝氣,充滿生機與活頁紙力,恰與前句的「寂寥」形成鮮明比照,;
C、詩歌第三、四句借景抒發詩人昂揚進取的精神。更讓人體會到一種「鯤鵬展翅九萬里」的遠大志向。
D、本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寫景再抒情,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3、古代詠秋的詩歌不多,本詩在中國詩史上可謂鳳毛麟角,聯系詩歌內容,你能從本詩的閱讀中得到什麼啟示?
4、對我們寫作而言,這首詩歌能從中獲得怎樣的啟示呢?,
八、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這首詩歌感情沉鬱,主要以抒懷為主,抒發了詩人 的思想情感。其中這首詩中表達詩人思想核心的一個字是 。
2、解詞:清發 逸興
3、關於這首詩歌的賞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全詩充分體現了詩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懷才不遇消極避世的心態。結構上的大跨度跳躍與詩人的情感變化相一致。
B、開頭即以兩個散文式的句子寫出了內心的煩惱和憂愁。
C、「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兩句借景抒情,由極端的苦悶而轉入壯闊的境界。
D、「蓬萊文章建安骨」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寫登樓引發的感慨,抒發了詩人高潔的志向追求,將昂揚情緒推向了高潮
E、「抽刀斷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寫壯志難酬的悲慨。
4、將詩歌的開頭兩句譯成現代漢語。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5、你怎樣理解李白詩歌中的「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1、這首詩中,「浮雲」一詞的寓意是什麼?
2、這首詩歌的後兩句和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的 「 , 。」有異曲同工之妙。
3、詩人善於把抽象事理寓於具體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答案參考:
一、
1、借景喻理 方塘 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
2、比喻 書中的內容。
3、源頭活水 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4、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或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或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等。啟發是: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
二、
1、獨憐 喜愛 愛惜。
2、茂密的綠樹、鳴囀的黃鸝、岸邊的幽草、奔流的澗水。 動靜結合
3、如:一個「幽」字、一個「深」字,暗暗地融入了詩人的感受,配以「生」字和「鳴」字,就把景物寫活了;第三句在「春潮」與「雨」之間用一「帶」字,好像雨是隨著潮水來的,把本不相屬的兩種事物緊緊地連在一起;用一「急」字寫出了潮和雨的動態;一個「自」字描繪出舟在潮、雨中任其橫浮的情景。
4、當夕陽西沉、暮色降臨時分,西澗的潮水拍擊著兩岸,一場春雨被風裹挾著,急驟地飄落在水面上;這時,連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見一葉小舟系在渡口邊,隨著澗水的涌動,橫浮在那裡。
三、
1、C
2、詩人當時等待客人未至,心情焦躁不安。或者也許是一種非常平靜的心情,因為友人失約必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阻礙他不能如期赴約,詩人定能理解友人的為難之處,便也沒想著去責怪,而更願意神遊於窗外的大自然美景,願意享受這份孤寂之美。詩歌是通過一個細節描寫「閑敲棋子」表現出來的。
3、對偶。
四、
1、徘徊
2、D
3、提示:這句的翻譯必須使用互文的修辭手法。例:每課樹、每座山都披上了秋天的色彩,都披上了落日的余暉。
五、
1、借景抒情 表達了詩人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願望。
2、B
3、C
4、例:這句詩句採用誇張的寫法,一「蒸」一「撼」形象地描寫出洞庭湖的壯闊景象。湖中水氣蒸騰,籠罩著雲夢沼澤,湖水洶涌澎湃,使得天搖地動,好象臨湖的岳陽城也被搖撼的動了起來。從中也體現出詩人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
六、
1、岳陽樓 滕王閣
2、C
3、本詩書法了詩人懷念故鄉的思想感情,我從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看出來.
4、示例: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漢水平原黃鶴樓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在風的吹動下,那披著綠衣的生靈也會慢慢地跳起舞來,顯得那樣快樂活潑。再向黃鶴樓的東北角望一望,那彷彿是一個世外桃源。在那個美麗的鸚鵡洲上,鮮嫩的芳草長得極其茂盛,讓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撫摸,聞著它,似乎也正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芳香。
七、
1、沖擊 詩人的志氣。
2、D
3、詩中「一鶴」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只鶴頑強奮斗,沖向雲霄,才沖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徵。人一旦有了志氣,有了奮斗的方向,有了不屈的精神,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做成功的呢?
4、可從選材不落窠臼,創新等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
八、
1、懷才不遇 愁
2、形容詩風清新秀麗 飄逸豪放的興致
3、A
4、拋棄我而離去的,是那無可拘留的昨日時光;擾亂我不得安寧的,是眼前諸多的煩惱和惆悵。
5、李白的「愁」不是閑愁逸恨,不是消極無為,不是無所事事形成的,是因為他有雄心壯志,有興邦濟世的抱負,這種苦悶更體現了李白的積極進取精神。
九、
1、「浮雲」 是比喻義,是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