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詩詞
㈠ 給點高中的詩詞文言文之類的,多點
你好,我碰巧剛剛整了一份,裡麵包括
《長恨歌》《湘夫人》《擬行路難》《蜀相專》《書憤》
《一剪梅》屬《春江花月夜》《夜歸鹿門歌》《夢游天姥吟留別》《登岳陽樓》《菩薩蠻》
《旅夜書懷》《揚州慢》《將進酒》/李白
《閣夜》《李憑箜篌引》《虞美人》《蘇幕遮》
《過小孤山大孤山》
《庖丁解牛》《莊子》;《項羽之死》《阿房宮賦》
《伶官傳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附件已經上傳,望採納
㈡ 古詩詞大全苟子勸學
勸學
朝代:先秦
作者: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君子性 一作:君子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塊是冷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的一般的標准了,即使又曬幹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並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後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經》上說:「你這個君子啊,不要總是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
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順著風喊,聲音並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藉助舟船的人,並不善於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作窩,還用毛發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裡,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裡,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起因的,榮辱的降臨也與德行相應。肉腐了生蛆,魚枯死了生蟲,懈怠疏忽忘記了做人准則就會招禍。太堅硬物體易斷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縛,與人不善會惹來怨恨,乾柴易燃,低窪易濕,草木叢生,野獸成群,萬物皆以類聚。所以靶子設置好了就會射來弓箭,樹長成了森林就會引來斧頭砍伐,樹林繁茂蔭涼眾鳥就會來投宿,醋變酸了就會惹來蚊蟲,所以言語可能招禍,行為可能受辱,君子為人處世不能不保持謹慎。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於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沒有刻苦鑽研的心志,學習上就不會有顯著成績;沒有埋頭苦乾的實踐,事業上就不會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達不到目的地,同時事奉兩個君主的人,兩方都 不會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時看兩樣東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而聽清楚。螣蛇沒有腳但能飛,鼫鼠有五種本領卻還是沒有辦法。《詩》上說:「布穀鳥築巢在桑樹上,它的幼鳥兒有七隻。善良的君子們,行為要專一不偏邪。行為專一不偏邪,意志才會如磐石堅。」所以君子的意志堅定專一。
古有瓠巴彈瑟,水中魚兒也浮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拉車的馬會停食仰頭而聽。所以聲音不會因為微弱而不被聽見,行為不會因為隱秘而不被發現。寶玉埋在深山,草木就會很潤澤,珍珠掉進深淵,崖岸就不會乾枯。行善可以積累,哪有積善成德而不被廣為傳誦的呢?
學習究竟應從何入手又從何結束呢?答:按其途徑而言,應該從誦讀《詩》、《書》等經典入手到《禮記》結束;就其意義而言,則從做書生入手到成為聖人結束。真誠力行,這樣長期積累,必能深入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學到死方能後已。所以學習的教程雖有盡頭,但進取之願望卻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畢生好學才成其為人,反之又與禽獸何異?《尚書》是政事的記錄;《詩經》是心聲之歸結;《禮記》是法制的前提、各種條例的總綱,所以要學到《禮經》才算結束,才算達到了道德之頂峰。《禮經》敬重禮儀,《樂經》講述中和之聲,《詩經》《尚書》博大廣闊,《春秋》微言大義,它們已經將天地間的大學問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學習,是聽在耳里,記在心裡,表現在威儀的舉止和符合禮儀的行動上。一舉一動,哪怕是極細微的言行,都可以垂範於人。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已,怎麼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古人學習是自身道德修養的需求,現在的人學習則只是為了炫耀於人。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賣弄和嘩眾取寵,將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所以,沒人求教你而去教導別人叫做浮躁;問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對的,君子答問應象空谷迴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禮經》、《樂經》有法度但嫌疏略;《詩經》、《尚書》古樸但不切近現實;《春秋》隱微但不夠周詳;仿效良師學習君子的學問,既崇高又全面,還可以通達世理。所以說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其次就是崇尚禮儀了。若上不崇師,下不尚禮,僅讀些雜書,解釋一下《詩經》《尚書》之類,那麼盡其一生也不過是一介淺陋的書生而已。要窮究聖人的智慧,尋求仁義的根本,從禮法入手才是能夠融會貫通的捷徑。就像彎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領子,向下一頓,毛就完全順了。如果不究禮法,僅憑《詩經》《尚書》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測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錐子到飯壺里取東西吃一樣,是辦不到的。所以,尊崇禮儀,即使對學問不能透徹明了,不失為有道德有修養之士;不尚禮儀,即使明察善辯,也不過是身心散漫無真實修養的淺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來向你請教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回答;前來訴說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追問;在你面前談論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參與;態度野蠻好爭意氣的,別與他爭辯。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禮義之道的,才給予接待;不合乎禮義之道的,就迴避他;因此,對於恭敬有禮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宗旨;對於言辭和順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內容;態度誠懇的,才可與之論及道的精深義蘊。所以,跟不可與之交談的交談,那叫做浮躁;跟可與交談的不談那叫怠慢;不看對方回應而隨便談話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謹慎地對待每位前來求教的人。《詩經》說:「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贊許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駕馭車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沒能走完,這也不能算是善駕;對倫理規范不能融會貫通、對仁義之道不能堅守如一,當然也不能算是善學。學習本是件很需要專心志致的事情,學一陣又停一陣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為少而壞的行為多,桀、紂、拓就是那樣的人。能夠全面徹底地把握所學的知識,才算得上是個學者。
君子知道學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誦讀群書以求融會貫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師益友來實踐,去掉自己錯誤的習慣性情來保持養護。使眼不是正確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確的就不想聽,嘴不是正確的就不想說,心不是正確的就不願去思慮。等達到完全醉心於學習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聲,嘴好五味那樣,心裡貪圖擁有天下一樣。如果做到了這般地步,那麼,在權利私慾面前就不會有邪念,人多勢眾也不會屈服的,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活著是如此,到死也不變。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堅定不移,有堅定不移然後才有隨機應對。能做到堅定不移和隨機應對,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時天顯現出它的光明,大地顯現出它的廣闊,君子的可貴則在於他德行的完美無缺。
㈢ 誰知道古詩詞《〈荀子〉一則》
《荀子》一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版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權,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這個嗎?
1.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2.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4.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5.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6.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7.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10.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1.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12.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13.「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
14.學習需要日積月累,成就事業也需要積累,不懈地努力奮斗。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微小到偉大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5.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16.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於量變的積累。
17.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18.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9.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20.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21.天道酬勤。
22.勤奮是成功之母,懶惰乃萬惡之源。
23.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
24.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才。——華羅庚
㈤ 一些擁有千古名句和比較流行的詩詞歌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苟子》)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玩物喪志。(書經)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士為知己者死。(史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回答者:霂颺女 - 舉人 四級 11-19 12: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2.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中庸)
3.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6.苛政猛於虎。(禮記)
7.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8.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9.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經)
10.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家經)
11.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12.知恥近乎勇。(禮記)
13.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1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遠。(易經)
15.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書經)
16.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17.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準。(禮記)
19.皇皇不可終日。(禮記)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書經)
21.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人。(禮記)
2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2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2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25.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
26.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27.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
28.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29.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
3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
31.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
32.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
33.季孫之憂,不在?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孔子)
3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子)
36.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37.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41.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45.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孔子)
4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8.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孔子)
49.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子)
50.士可殺不可辱。(孔子)
51.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孔子)
52.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孔子)
54.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孔子)
55.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孔子)
56.當仁不讓於師。(孔子)
57.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孔子)
58.損者三樂:樂驕東,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孔子)
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孔子)
6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孔子)
6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6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
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64.識時務者為俊傑。(孔子)
65.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孔子)
6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6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6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70.敏於事而慎於言。(孔子)
71.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7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7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74.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7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7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77.朝聞道,夕可死矣。(孔子)
7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7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80.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論語)
8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論語)
8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
83.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84.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
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86.聽其言,觀其行。(論語)
8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88.吾日參省吾身。(曾子)
89.貧而無怨,富而不驕。(論語)
90.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孔子)
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子)
9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孔子)
9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95.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
96.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7.智者不惑,仁者不優,勇者不懼。(論語)
98.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99.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0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02.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孟子)
10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104.養心莫善於寡慾。(孟子)
10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孟子)
10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0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
10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109.如欲平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孟子)
1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矣。(孟子)
111.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112.楊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
113.挾泰山以超北海,非不為也,而不能也。(孟子)
114.為長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為也。(孟子)
11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1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1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118.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孟子)
11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120.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121.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孟子)
122.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
12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孟子)
1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周)
1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126.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127.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周)
1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周)
12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莊周)
130.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
131.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132.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
133.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晏子)
134.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1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6.流言止於智者。(荀子)
137.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老子)
138.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39.千里之提,潰於蟻穴。(韓非子)
140.置之死地而後生,(孫子)
14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
142.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老子)
143.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孫子)
144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145.遠水不救近火。(韓非子)
146.掛羊頭賣狗肉。(晏子)
14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148.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149.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150.輕則寡謀,驕則無禮(國語)
151.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152.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左傳)
15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154.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
155.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156.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呂氏春秋)
157.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15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59.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160.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左傳)
161.貪天之功,據為己有。(左傳)
162.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63.香餌之下,必有死魚。
164.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左傳)
165.行千里者半九十。
16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167.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荀子)
168.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C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D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E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士為知己者死。(史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苟子》)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W
玩物喪志。(書經)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㈥ 關於勵志的古詩詞
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4、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6、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7、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9、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0、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12、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13、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14、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5、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7、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18、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現代人的心聲啊)
1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2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21、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2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2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25、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26、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2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28、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30、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孔子)
31、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32、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3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最愛)
34、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35、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37、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38、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39、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41、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4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43、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4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㈦ 求幾首古詩.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C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D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E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士為知己者死。(史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苟子》)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W
玩物喪志。(書經)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X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學無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
Y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於》)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秦觀)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香(劉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Z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游)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竹直心虛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師!
-------------------------------------------------------------
一封書信只為牆,讓它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默無言,心事重,萬千情思。
繞結心頭,咫尺相近天涯遠
從何開口?欲說還羞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萬般回首化塵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斷天涯無際,凄涼無語悲傷
只為兩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狀
貧,不是恥辱;賤,才是真正地恥辱
滴水之恩,定當湧泉以報
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夜深風雨歸何處,西月窺人到半窗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靜以修身,檢以養德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夕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但得柔情消俠氣,此生長願伴妝台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經多世事心長愜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㈧ 荀子墓的歷代詩詞題跋
《 核舟記》的作者 明朝詩人李曄專程來蘭陵拜謁荀子墓,見荀子墓孤寂荒專涼,感慨萬千,曾賦詩一屬首:
古冢蕭蕭鞠狐兔,
路人指點荀卿墓。
當時文采凌星虹,
此日荒涼卧煙霧。
卧煙霧,
秋黃昏,
蒼蒼荊棘如雲屯。
野花發盡無人到,
惟有蛛絲羅墓門。
道光21年(1841年)清政府曾補建荀子墓碑一座,
光緒30年山東巡撫周馥立「楚蘭陵令荀卿之墓」碑。
1977年被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保護單位,蒼山縣革委會另立保護標志碑一座。
㈨ 關於學習的詩詞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早知今日讀回書是,悔作從來任俠非。
擊石乃有答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十年未稱平生意,好得辛勤謾讀書。
吾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陸游《解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車胤囊螢學,孫康映雪讀。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㈩ 六年級下冊必背的荀子寫的古詩勸學
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雜詩》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版《冬夜讀權書》3、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誨曹師等詩》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5、書中有女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勸學詩》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古今賢文》7、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絕句》8、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賈島《劍客》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長歌行》10、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