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江詩句
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是關於長江的詩句嗎
是的。
蘇軾的《念奴嬌
⑵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的四句詩哪個是遠景哪個近景
看山有色,近看西湖深是蘇見德江孟浩然的詩句
⑶ 關於遠景的詩句
峨眉山月歌中寫遠景的詩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專歌》①,屬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注】①本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所作。
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⑷ 「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擊流」出自那首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註解】: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稱賞的詩界名士,曾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贈詩稱譽之。漫遊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開放的盛唐文人的風尚,寓居湖北安陸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旅遊經歷。因此他在武昌名樓——黃鶴樓,送別詩界名士——孟浩然,去游歷江左名城——揚州(古時稱為廣陵),面對著把名樓、名士、名城聯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備」的旅遊盛事,他詩情勃發,對世界的感覺是色彩明麗的,渾無絲毫感傷。開頭兩句本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目的地,但這種交待被「煙花三月」這個鮮麗的意象感覺化了。李白不是有過一個「夢筆生花」的故事嗎?想不到作為他的天才之象徵的做夢中筆頭生花,竟生成了送別時的三月煙花,贏得前人稱此句為「千古麗句」。天空也被明麗的世界感覺所感動了,它變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順流行進的「孤帆遠影」,何嘗有一絲孤獨感和蒼涼感?它牽引著的是海闊天空的生命嚮往。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名樓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恆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詩人的旅遊豪興的詩化象徵。
⑸ 會種春江遠景古詩
北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óu hāo)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曉景》是他的畫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蔞蒿:一種生長在窪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葯) 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
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
指魚逆江而上。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句解竹外桃花三兩枝這是一派和煦的風光
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生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
江春水中,鴨兒在嬉戲;江水回暖的訊息,它們首先感知到了。鴨知水暖,光憑畫是體現不出來的,詩卻表達出來了。其實豈是鴨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詩人這樣寫是為切合畫上風物,實際上也是表達他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和禮贊。唐人有「花間覓路鳥先知」的詩句,與此句異曲同工。這句詩極富哲理,現在我們指某一新的情況或消息被人預先知道時,便往往引用這一句。
蔞蒿滿地蘆芽短
萬物逢春氣象新。江邊,生長茂盛的蔞蒿鋪滿了地面,蘆葦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來。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詠景物,而是詩人通過細致的觀察貼切地實寫出這兩種植物的情態,沒有一字是閑筆。清人王士禛在《漁洋詩話》中贊賞這句詩說:「坡詩……非但風韻之妙,亦如梅聖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無一字泛設也。」
正是河豚欲上時
宋詩人梅堯臣描寫這種景象雲:「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詩的前三句是描寫惠崇畫里的景物,這最後一句則是即景生情的聯想。作者這樣寫就把整個畫面勾勒得更為完美了,給人以嚴冬已盡、春到人間的喜悅。作者不僅入乎畫內,而且出乎畫外,把畫上所無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現出來。如果詩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則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後一句的處理,不但使全詩靈動鮮活,也使詩和畫的意境都被大大地豐富了。
⑹ 一首和長江有關的古詩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出自唐代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古詩譯文: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6)遠景江詩句擴展閱讀:
長江發源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⑺ 峨眉山月歌中寫遠景的詩句是什麼
峨眉山月歌中寫遠景的詩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專①,
峨眉山月半屬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注】①本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所作。
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⑻ 渡荊門送別描寫長江遠遠景景的詩句是
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描寫長江遠遠景景的詩句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⑼ 古代描寫遠景的詩
峨眉山月歌中寫遠復景的詩制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注】①本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所作。
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