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兒童剝蓮蓬的詩句
A. 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詩句
最喜小來兒亡賴,溪頭源卧剝蓮蓬。
釋義: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出自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清平樂·村居》。
一、原文: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二、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1)描寫兒童剝蓮蓬的詩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B. 哪句詩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此句出自宋代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全詩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亡 通:無)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裡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2)描寫兒童剝蓮蓬的詩句擴展閱讀:
賞析:
這首詞 ,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
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嚮往這樣的農村生活 ,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並非是作者主觀想像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卧」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
表現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像補充餘地。
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C. 寫出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的詩句
1.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3.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版學種瓜.
分別出自:
1.所見
【清權】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2.清平樂 村居
【南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3.四時田園雜興
【南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編輯完才發現樓上已經有人回答了,並不是抄襲.
D. 描寫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的詩句有: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意思是: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出處《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
全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翻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4)描寫兒童剝蓮蓬的詩句擴展閱讀: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
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E. 寫兒童剝蓮蓬時姿態的詩句
溪頭卧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①
辛棄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回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⑤溪東,中兒正織⑥雞籠。最喜小兒無賴⑦,溪頭卧剝蓮蓬。
注釋
①村居:選自《稼軒長短句》。清答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②茅檐:指茅屋。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④相媚好:互相說喜愛要好的話。
⑤鋤豆:鋤掉豆田裡的草。
⑥織:編織。
⑦無賴:這里是頑皮的意思。
古詞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PGN0352.TXT/PGN>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卧著剝蓮蓬玩。
F. 關於兒童剝蓮蓬的詩句
描寫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的詩句有: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意思是: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出處《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
全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翻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6)描寫兒童剝蓮蓬的詩句擴展閱讀: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
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G. 辛棄疾關於兒童剝蓮蓬的詩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白話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7)描寫兒童剝蓮蓬的詩句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
H. 表現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的古詩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I. 寫兒童剝蓮蓬的詩,放風箏的詩,捕蟬的詩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J. 哪一句詩句寫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出自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原詩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專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屬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音同無)
賴,溪頭卧剝蓮蓬.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這首小令,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詞人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