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英勇獻身的詩句
Ⅰ 贊美大刀隊員英勇獻身的詩句
去766找,肯定有!
Ⅱ 給英勇獻身的大刀隊員的詩句
我自橫刀向天笑,留取肝膽兩昆侖。
Ⅲ 描寫烈士英勇獻身的詩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Ⅳ 獻給抗戰中英勇獻身的戰士的詩句
《西征歌》
「紅旗招展,槍刀閃爍,我軍向西征; 大軍浩盪,人人內英勇,日寇心膽驚容。 紀律嚴明,到處宣傳,群眾齊歡迎; 創造新區,號召人民,為祖國戰爭! 南方紅軍,已到察綏,眼看要出關; 西征大軍,夾攻日本,趕快去會面。 日本國內,黨派橫爭,革命風潮湧, 對美對俄,四面楚歌,日寇死不遠。 緊握槍刀,向前猛進,同志齊踴躍, 殲滅日寇今田部隊,我軍戰斗好, 摩天高嶺,一場大戰,驚碎敵人膽, 盔甲槍彈,勝利無算,齊奏凱歌還。 同志們快來高高舉起勝利的紅旗, 拼著熱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鐵騎縱橫滿洲境內,已有十大軍, 萬眾蜂起,勇敢殺敵,中國收復矣
Ⅳ 形容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大隊隊員的古詩句
出塞
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胡字改倭字,玉字改薊字就行
Ⅵ 關於革命烈士英勇獻身的名言(急!!!)
敵人只能砍下我的頭顱,卻不能動搖我的信仰。--方誌敏
Ⅶ 獻給英勇獻身的士兵們的古詩
陳陶的《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Ⅷ 用什麼詩句可以形容在抗戰斗爭中英勇獻身
形容在抗戰斗爭中英勇獻身的烈士的詩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用魯臧克家的話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Ⅸ 描寫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詩
《五律·挽戴安瀾將軍》
現代:毛澤東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譯文: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中華大地時,國難當頭,亟須仁人志士奮起抵禦侵略者,戴安瀾將軍受命於危難之中。
戴安瀾將軍所率領的二〇〇師,軍事裝備先進,武器精良,被稱為機械化的部隊,在抗擊日本侵華戰爭中,英勇善戰,不畏強敵,戰功赫赫,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大滅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威風。
東瓜之戰中,將軍率領將士浴血奮戰,拚死相守,終於堅守住了東瓜重鎮,阻撓了日寇的進攻進程。繼之又在棠吉之戰中,率領將士從日寇手中奪回了棠吉。
一代抗日英傑竟然命喪緬北戰場,將軍雖壯志未酬,卻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了自己的凌雲壯志,死得其所,死而無憾。
(9)描寫英勇獻身的詩句擴展閱讀:
1、寫作背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2月,日軍為切斷盟國援華物資的重要運輸線――滇緬公路,向當時為英國殖民地的緬甸大舉進攻。應英國政府要求,國民政府派遣遠征軍約十萬人入緬作戰。遠征軍同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給敵人以重大打擊。
這次作戰,遠征軍主力二零零師長戴安瀾部奮勇搏殺,表現最為突出。5月,開始撤回國內。在撤退途中,戴安瀾的部隊遭到敵人伏擊,戴安瀾被流彈擊中,身負重傷,不幸於5月26日殉國。噩耗傳來,舉國悲痛。同年秋。
戴安瀾將軍追悼會在廣西全州舉行。國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濟深主持國葬儀式。中央領導人毛澤東特送輓詩,對這位抗日有功的將領深表哀悼。這首詩根據1943年戴安瀾將軍追悼會輓聯輓詩登記冊刊印。另題為「海鷗將軍千古」。
2、作品鑒賞
首聯:「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中華大地時,國難當頭,亟須仁人志士奮起抵禦侵略者,戴安瀾將軍受命於危難之中,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率部遠征,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抗日的《採薇》詩篇。
頷聯:「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戴安瀾將軍所率領的200師,軍事裝備先進,武器精良,被稱為機械化的部隊,在抗擊日本侵華戰爭,大滅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威風。
「勇」,勇敢,勇猛;「奪」,奪取,用強力獲得,意即戴安瀾將軍所率領的200師靠英勇善戰,勇敢頑強,掃除了日寇的囂張氣焰。「虎羆」,代指日本帝國主義。抗日戰爭中,日寇在中國實行「三光」政策,使無數生靈塗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其行為如虎羆一樣兇殘。
頸聯:「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東瓜之戰中,將軍率領將士浴血奮戰,拚死相守,終於堅守住了東瓜重鎮,阻撓了日寇的進攻進程。繼之又在棠吉之戰中,率領將士從日寇手中奪回了棠吉。「驅倭」,驅逐倭寇。「棠吉歸」,使棠吉回歸。
尾聯:「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一代抗日英傑竟然命喪緬北戰場,將軍雖壯志未酬,卻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了自己的凌雲壯志,死得其所,死而無憾。
一個「竟」字,說明詩人對戴安瀾將軍戰死沙場出乎意料,對其英年早逝不無惋惜之情。「也」,此處作副詞,表「同樣」之意,意即雖英年早逝,但同樣沒有違背抗日的偉大志向。
全詩以戴安瀾將軍率部人緬抗日為題材,以緬南東瓜之戰、緬中棠吉之戰以及緬北遭遇伏擊、不幸犧牲為線索,歌頌了戴安瀾將軍的抗日偉績和反侵略的英雄氣概。為了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獻身,長歌當哭,英名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