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摘花椒詩句

摘花椒詩句

發布時間: 2021-02-01 12:09:36

A. 描寫夏日摘花椒的詩句

摘花椒
最熱不過三伏天,
頭戴斗笠汗透衫。
顆顆美人羞赧色,
針刺手麻放一邊。
2016-7-25

B. 關於花椒的詩句有哪些

  1. 《花椒》

    朝代【宋】作者【劉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專露白,曬屬時嬌映夕陽紅。

    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殿中。

    鼎餗也應知此味,莫教薑桂獨成功。

  2. 《擬吳儂曲(三首)》

    朝代【明】作者【於謙】

    憶郎憶得骨如柴,夜夜望郎郎不來。

    乍吃黃連心自苦,花椒麻住口難開。

  3. 《摘花椒》

    朝代【無】作者【佚名】

    最熱不過三伏天,頭戴斗笠汗透衫。

    顆顆美人羞赧色,針刺手麻放一邊。

  4. 《隴南花椒賦》

    朝代【現代】作者【陳鄭雲】

    大紅袍兮味中王,溫而辛兮麻又香;

    烹菜餚兮增美味,治疾病兮促健康;

    花椒名兮譽中外,銷東亞兮揚國光;

    利經濟兮高效益,廣種植兮致富強!——出自

  5. 《木皮散人鼓詞》

    朝代【清】作者【賈鳧西】

    你看那遠在兒孫又報應,五國城捉去的是誰的根芽?

    康王南渡嚇破了膽,花椒樹上的螳螂爪兒麻。

C. 形容花椒的詩詞

俗語:全是生薑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花椒
年代:【唐】 作者:【劉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殿中。
鼎餗也應知此味,莫教薑桂獨成功。

三峽花椒」的傳說

遠在洪水泛濫年代,大禹率領著千軍萬馬疏通了長江三峽,慘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紛紛回歸了故土,開荒播種,重過田園生活。
在治水大軍中,有一位跟隨大禹的老郎中,帶著一個小孫女,這姑娘長得花顏月貌,聰明過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著爺爺四處奔波,為治水民工和當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峽,正要轉移到別的地方,這里卻鬧流行眼病。一個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爺倆的治療下,終於眼病好了,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種疾病的人陸續不斷,花椒見此情景,不忍心隨爺爺轉移而離開這里,便向爺爺提出留在三峽。爺爺念她十三四歲,人小體弱,放心不下,堅持要她跟隨遠征。花椒決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給爺爺說情,大禹見這天真無邪的小姑娘有一顆為民之心,十分喜歡,但要當場考考她的醫術,就提出幾種疑難病症要她處方,她都能對答如流按症施葯。接著讓她獨個一人醫治了一個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給治好了。爺爺見了點頭稱是,大禹滿意地說服了花椒的爺爺,將她留在三峽了。
花椒送走了爺爺和治水大軍,她跟以往同爺爺出診一樣,身背小葯箱,走東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長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當地百姓個個喜歡她,稱花椒為「神醫姑娘」。後來,由於這一帶森林密集,土地潮濕,濕熱性眼病廣泛流行,嚴重地區,人們挨家挨戶病倒呻吟不止,有的還害瞎了眼。見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過來,於是就發動大家尋找一種開白花、結小子、味麻性烈的葯物來治療,療效十分顯著,治一個好一個,從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葯。人們為了採摘方便,便將此種樹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後,為了預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餚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紅籽兒,日長天久,這小紅籽兒就成了調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風味——麻辣味。
從那時起,一代一代流傳至今。後人們為了紀念花椒姑娘,便把這無名的小紅籽兒稱為「花椒」。

據《武階備志》記載:紅女祠初建於唐代。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女,如花似玉,勤勞善良,名叫紅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她心靈手巧,剪鳥能飛入雲端,畫花會引來蜂蝶。但不幸的是丈夫年幼無知,婆婆、小姑子又常常虐待她。日子長了,紅女想娘,就央求小姑子:「你上樓去問問婆母,我想看回親娘,讓去不讓去?」小姑子捎話:「娘叫你種完三石六斗椒籽再去。」紅女就天天早出晚歸去種。誰知種完後,婆婆卻改口說:「叫種南山,誰叫你種北山?」逼紅女一顆顆撿出來改種到南山。紅女就每天跪在地里,邊撿邊哭訴,感動了觀音菩薩,立時:遮天蓋地的寒雁、喜鵲、鴿子,都來幫她撿,改種到南山。婆婆又說:「等菜籽花兒遍地開了,滿山黃了,花椒紅了,紡斷鐵錠再去。」紅女就白天勞動,晚上紡線,不住地哭著。忽然看見穿紅肚兜的善財童子端坐梁脊,口中念念有詞,一眨眼錠兒就斷了。婆母覺得奇怪,自言自語道:「莫非誰在暗中幫她,一哭就幫,一哭就了事?」便不懷好意地說:「你愛哭就哭滿三缸眼淚。」紅女一聽,越想越傷心,不由淚如連珠,哭著哭著,哭困入夢時,天空出現了腳登祥雲的龍女,她飄然而來,給她拭淚,把淚水用手指對著三口缸輕輕一彈,缸就滿了。紅女夢醒一看,缸真的滿了。婆母翻著白眼,瞪了大半天說:「去!」。誰知語音未落,小姑子又拿來一根鐵扁擔,讓她擔斷了再走。紅女無奈,跳崖自盡。墜崖時忽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紅女隨風飄落於五鳳山麓石岩洞中(現水濂洞正殿),坐化成神,青黃龍伴護。王母知女轉世,特使雲霄、瓊霄、碧霄迎接紅女復歸碧落,紅女說:「我久居俗世,人間多災多難,不忍永落苦海,求住人間拯救萬民。」王母恩准,三霄助紅女福佑四方,後人立祠祀女,塑造出慈祥英俊的菩薩永坐水濂洞。後來,人們發現,在五鳳山出現了滿山遍野的花椒樹苗。這種因紅女點種而得名的大紅袍花椒,具有葉青、皮紅厚、口黃籽黑、油重味麻、香鮮等特點

很久以前,有位美麗孝順的女孩姓花名嬌,為救治重病的父親上山找葯.路遇一白鬍子老者指點,攀越只有老鷹才能飛過的懸崖絕壁,穿越毒蛇才能穿越的荊棘叢林,以及經受飢餓與孤獨,狼群嚎叫等的折磨,好容易才從虎豹護衛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種香料,將其拌如菜中,救治了父親.可隨著患病的人數越來越多,加之香料又被損壞,善良且孝順的花嬌從此立志不嫁,修煉成仙化作香料樹,拯救了病中之人,讓其重獲生命.人們為了紀念她,變把這棵樹叫做花嬌.隨著時間的流逝,花嬌的故事廣為流傳,花嬌漸漸變成花椒.

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為漂亮的花嬌在修煉時,歷經歲月和風霜的洗禮,讓她變成了麻子.傳奇的花椒,既除六肺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好極了.於是做菜放花椒在四川流行開來.

花椒古今(轉帖)
??
??案:周末於窗外種了三棵花椒樹,正處於興奮中。然興奮之餘味尚未散去,無意間又於「中華文史網」中看見署名為林蒲田之《花椒古今》一文,於是未猶豫便打開網頁一看,讀後很有些收獲,其文字簡明扼要,其內容豐富多彩,頗符合吾之口味,故轉帖留作資料。此文轉錄於「中華文史網」,作者林蒲田,文章後有註明「資料來源:《農業考古》2004年第1期」字樣,無需質疑,原文最初當是刊登於此的。

D. 秋天的雨的古詩諺語

很高興為你解答
關於秋天的諺語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立了秋,掛鋤鉤.
立了秋,把扇丟 .
立秋三天,寸草結籽.
立秋三天,遍地紅.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一場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蔥,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秋後加一伏.
秋耕深,春耕淺.
秋後的蚊子,飛不了幾天.
秋後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立秋後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立秋之日涼風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嗖嗖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在一頭
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
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秋不涼,籽不黃
立秋十天遍地黃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一場秋雨一場寒
十場秋雨要穿棉
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
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六月立秋緊'丟丟',七月立秋秋里游.(閩南)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蘇
關於秋天的古詩句
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4、《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6、《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7、《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9、《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11、《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2、《漁家傲》【宋】范仲淹 望採納,謝謝

E. 描寫乾燥的詩句

描寫秋天的諺語

八月雷聲發,大旱一百八。

八月冷,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

八月南風二日半,九月南風當日轉。(雨)

八月十五雁門開,小燕去,大雁來。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白露白茫茫,無被不上床。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

白露砍高梁,寒露打完場。

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水

白露下雨,路干即雨。(不幹路)

雷打秋,冬半收

雷打秋,冬半收

立了秋,把扇丟

立了秋,把扇丟。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立了秋,掛鋤鉤。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在一頭

立秋後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蘇)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立秋三天,遍地紅。

立秋三天,寸草結籽。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立秋十天遍地黃

朝立秋,冷颼颼

吃了重陽糕,夏衣打成包。

風風涼涼,晴到重陽。

過了白露節,夜冷白天熱。

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倒。

家家吃蘿卜,疾病哪會有!

九月九,大夫抄著手,

九月九,無事不在河邊走。(風大)

九月雷收口。

九月陰一冬溫,九月晴一冬冰。

描寫秋天天氣的諺語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

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

中秋前後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

蘿卜青菜保平安、上床蘿卜下床姜

不勞醫生開處方,秋天蘿卜寒人參

補冬不如補霜降

秋冬耕地如水澆,開春無雨也出苗

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飯

秋收打穀又犁田,來年又是豐收年

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後似烤火

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關於立秋的諺語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立了秋,掛鋤鉤。

立了秋,把扇丟。

立秋三天,寸草結籽。

立秋三天,遍地紅。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一場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蔥,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秋後加一伏。

秋耕深,春耕淺。

秋後的蚊子,飛不了幾天。

秋後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立秋後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立秋之日涼風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嗖嗖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在一頭

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

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秋不涼,籽不黃

立秋十天遍地黃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一場秋雨一場寒

十場秋雨要穿棉

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

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六月立秋緊'丟丟',七月立秋秋里游。(閩南)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蘇)

F. 有關夏天摘花椒的詩詞

然冒出了這句話。我們把教室里搞得一團亂,還好最後收拾好了,要不然第二天也不知道怎麼跟楊老師解釋。
就這樣,那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我心裡可依舊忐忑不安。我要做一個自律的人,老師在和不在都表現

G. 關於辣的詩句有哪些

  1.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雲中君。——王維《輞川集·椒園》

註解:

①椒:花椒。

②桂:肉桂,常綠喬木,其皮可做香料。「桂尊」指盛桂酒(切桂泡酒即成桂酒)之尊(樽)。帝子:《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相傳湘夫人為堯女,故稱「帝子」。

③杜若:香草名。《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④椒漿:《九歌·東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漿」。王逸注:「以椒置漿中也。」漿,薄酒。瑤席:形容席子光潤如玉。

⑤下:使下。雲中君:雲神。

2.丹刺罥人衣,芳香留過客。幸堪調鼎用,願君垂採摘。——裴迪《輞川集二十首·椒園》

作者簡介:

裴迪(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詩人,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裴迪的詩作雖然不多,但他是裴氏最有成就的詩人,他以他的作品豐富了盛唐詩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閑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其中《漆園》一首:「好閑早成性,果此諧宿諾。南山北垞下,結宇臨欹湖。

3.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椒聊之實,蕃衍盈掬。
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國風·唐風·椒聊》

翻譯:

花椒子一串串,繁多采滿一升。他那個人兒呀,高大與眾不同。一串串花椒呀,香氣遠遠飄動。

花椒子一串串,繁多采滿一捧。他那個人兒呀,體態粗壯厚重。一串串花椒呀,香氣遠遠飄動。

4.酒飲清光滑辣,果餐軟美香甜。——王哲《西江月》

翻譯:對著月光飲酒感覺酒很辣,吃著果子感覺非常香甜。

5.搗香篩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帶雨渾。——蘇軾《新釀桂酒》

詩人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1][2]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H. 搜集有關描寫秋天的古詩、諺語、文章、

關於秋天的諺語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立了秋,掛鋤鉤。
立了秋,把扇丟 。
立秋三天,寸草結籽。
立秋三天,遍地紅。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一場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蔥,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秋後加一伏。
秋耕深,春耕淺。
秋後的蚊子,飛不了幾天。
秋後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立秋後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立秋之日涼風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嗖嗖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在一頭
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
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秋不涼,籽不黃
立秋十天遍地黃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一場秋雨一場寒
十場秋雨要穿棉
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
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六月立秋緊'丟丟',七月立秋秋里游.(閩南)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蘇

關於秋天的古詩句

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4、《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6、《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7、《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9、《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11、《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2、《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3、《秋波媚》【宋】陸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14、《秋月》【宋】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15、《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16、《秋風引》【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17、《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贈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
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懷》【唐】杜牧
孤舟天際外,去路望中賒。貧病遠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21、《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3、好段: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個多霧的黎明溜來,到了炎熱的下午便不見蹤影。它踮起腳尖掠過樹頂,染紅幾片葉子,然後乘著一簇飛掠過山谷離開。
再過一兩夜,秋霜在月下布滿山谷,然後退回到北面群山那邊稍作停留,好讓金黃的初秋溫柔地撫慰大地。輕微的茴香氣息彌漫在天空中。還有金菊的芬芳氣味。霧氣翻騰,被九月的月色沖破,露出一片蔚藍色的天空。
秋天,那永遠是藍湛湛的天空,會突然翻臉而露出險惡的顏色,熱帶台風夾著密雲暴雨,洪水潛流著,復甦的草原又泛起點點蒼蒼的顏色。然而,台風暴雨一閃而過,強烈的氣流依然抖動著耀眼的波光。這時,只有北來的候鳥知道這張溫暖的床眠,那飛翔的天鵝、鴻雁和野鴨,就像一片陰深的雲朵,使這兒顯得更蒼郁了。
不知道從多久起,彷彿一場緊張的拼搏終於漸漸地透出了分曉,田野從它寬闊的胸膛里透過來一縷悠悠的氣息,斜坡上和壩子上有如水一般的清明在散開,四下里的樹木和莊稼也開始在微風里搖曳,樹葉變得從容而寬余。露水回來了,在清晨和傍晚潤濕了田埂,悄悄地掛上田間。露嵐也來到了壩子上,靜靜地浮著,不再回到山谷里去。陽光雖然依舊明亮,卻不再痛炙人的脊樑,變得寬懷、清澄,彷彿它終於乏力了,不能蒸融田野了,也就和田野和解了似的;……秋天來了!
撲入車窗的景色,使我生發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觸。那碧天的雲,蠻荒的山,被秋霜洗黃的野草,儼然像一位飾著金色麗紗的處女,裸露著奶黃色的胴體,在蕭瑟的秋風中婆娑起舞,展現著消魂的倩姿。佇立在山顛的秋陽,宛如一尊威武的戰神,抖落血染的戰袍,濺在草叢中,滲入山下的小溪,泛著數不清的漣漪,嗚咽地向外流淌,從古流到今,從遼遠的過去流向那茫茫的未來。
秋,不是常說是金色的嗎?的確,她給大自然帶來了豐碩的果實,給包括人在內的眾多生物賞賜了無數得以延續生命的食糧。
秋雨打著她們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著大地。已經是深秋了,森林裡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裡。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雲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於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凋敝的顏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燼,這是千萬座山風都披著紅毯的旺盛的國土。那滿身嵌著彈皮的紅松,仍然活著,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歡騰,白望在稻田裡緩緩飛翔。
當峭厲的西風把天空刷得愈加高遠的時候;當陌上呼頭的孩子望斷了最後一隻南飛雁的時候;當遼闊的大野無邊的青草被搖曳得株株枯黃的時候—一當在這個時候,便是秋了,便是樹木落葉的季節了。
秋後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
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於是,山谷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游盪;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和夜色混為一體,但不久,又被月亮燭成銀灰色了。
將圓未圓的明月,漸漸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雲,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彷彿籠起一片輕煙,股股脫脫,如同墜人夢境。晚雲飄過之後,田野上煙消霧散,水一樣的清光,沖洗著柔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麼幽黯,銀河的繁星卻越發燦爛起來。茂密無邊的高粱、玉米、穀子地里,此唱彼應地響著秋蟲的唧令聲,蟈蟈也偶然加上幾聲伴奏,吹地翁像斷斷續續吹著寒茄。柳樹在路邊靜靜地垂著枝條,蔭影罩著蜿蜒的野草叢叢的小路。
……月亮上來了,卻又讓雲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里,像個鄉下姑娘,羞答答的。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真有點兒!雲越來越厚,由他罷,懶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個秋夜,刮點西風也好。雖不是真松樹,但那奔騰澎湃的「濤」聲也該得聽吧。
西風自然是不會來的。臨睡時,我們在堂中點上兩三枝洋蠟。怯怯的焰子讓大屋頂壓著,喘不出氣來。我們隔著燭光彼此相看,也像蒙著一層煙霧。外面是連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世間里。
蔚藍色的天空。在深秋時節,一塵不染,晶瑩透明。朵朵霞雲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魚鱗的微波,碧綠的江水,增添了浮雲的彩色,分外絢麗。
涼爽清明的秋夜裡,明亮而發紅的火星在星空中為我們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來每晚八點鍾以後,火星就從東南方的地平線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個星星都亮,不論你在哪裡,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國的落葉,渲染出一派多麼悲壯的氣氛!落葉染作金黃色,或者竟是朱紅紺赭罷。最初墜落的,也許只是那麼一片兩片,像一隻兩只斷魂的金蝴蝶。但接著,便有嘩嘩的金紅的陣雨了。接著,便在樹下鋪出一片金紅的地毯。而在這地毯之上,鐵鑄也似的,豎著光禿禿的疏落的樹乾和枝椏,直刺著高遠的藍天和淡雲。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的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描寫秋天的文章

金色之秋


它如同一個信使俏無聲息的來到了人間。霎時間植物開始轉向凋零,沒有了夕日的綠色,然而卻老
練了許多,似乎向人們展示著豐收在望的秋景。瞧,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了紅紅的臉頰,稻海
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冬瓜披上了白白的紗布,茄子披上紫色的袍子,這時菊花含苞待
放,正准備給秋天增添生機色彩。樹葉黃了,秋風一吹飄飄悠悠在空中飛舞,好象一位位少女在跳舞,又
好象報告人們秋天來了。這時農民全身心投入秋收之中,大雁派著整齊的隊伍在藍藍的天空中向南飛去。


秋天的月色更令我魂牽夢索。當夜幕完全降臨時侯,明鏡般的月亮已垂懸在天空上,如冰的冰清
瀑布般傾瀉在廣袤大地上。夜空像一隻深藍色的玉盤。幾顆時隱時現的小星星像鑽石般點綴在玉盤四周。
月光下,樹木,房屋,田野和山巒,都彷彿變成了襁褓中的嬰兒,溫順地躺在碩大無比的搖籃里。


秋月輕盈地升起,像一位披著輕紗的仙女。在幾朵潔白雲絮里,飄飄悠悠的穿來穿去;又像是小
姑娘,羞羞答答地在雲絮里躲來躲去„„


啊!秋天真是豐富多採的的。哦,秋天又是另人難忘的!!!
秋天的聲音(1)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到了秋天。
我喜歡閱覽秋天的景色。更喜歡傾聽秋天的聲音。
只要你仔細一聽,就能聽見許多你不知道的聲音。比如青蛙刨土做窩的聲音,表示它要去冬眠了。聽,麥田上,拖拉機的隆隆聲,一捆捆麥子隨著這隆隆聲送向遠方;一捆捆希望隨著這隆隆聲送向遠
方;一捆捆理想隨著這隆隆聲送向遠方。農民們在田地說笑著。
聽,果園里,一車又一車的蘋果運出了村莊,一車又一車的葡萄運出了村莊。農婦們一邊打著水果,
一邊說說笑笑。
聽,天空中,小鳥在嬉戲,大雁在南飛,老鷹時隱時現,還不時發出叫聲。
聽,樹林里,熊在沙沙吃著東西,以便冬眠時不被餓死;松鼠也在忙碌著,它們在准備過冬的食物,
還不時發出「嘰、嘰」的叫聲來。樹上樹下,樹葉沙沙落地,好象在說:「樹媽媽,謝謝您把我養大,明
年春天再見。」
聽,秋天的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天上,地下,水裡,以及人們居住的村莊里。
秋天的聲音是美妙的,是高亢的,但是,同時又有低沉的音樂襯托著。一首首動聽的小曲,交織在一
起,形成了一首秋天的贊歌。
啊,秋天的聲音,我喜歡,我贊美!它使這個金黃的、忙碌的、豐收的世界顯得更富有生機。
啊,我喜歡秋天,我更喜歡秋天的聲音!

秋天的聲音(2)

秋,是一個繁花凋零,安靜的季節。詩人筆下的秋,有時是凄涼的,有時是歡快的。安靜,是秋的主
旋律,但秋,又是熱鬧的。


在秋天的校園中,成熟的果子從高不可攀的大樹上「啪」的一聲落下來,給金秋添了份收獲。在秋天
的任何一個角落,秋葉慢慢從各種樹上緩緩飄落,從此開始了飄零的生活。輕輕的聲音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卻是秋日樂曲的主旋律,給凄秋添了份傷感。晚秋時,菊花綻放的聲音在這偌大的世界響起,它與落葉開
始了二重奏,它給晚秋帶來份美麗。


落葉,總是引發人惆悵的東西,見到落葉,就總有一種凄涼的感覺。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
戚戚。」雖然詩人李清照描寫的是初春的景色,但放在秋天,總覺也不為過吧。

落葉的聲音,我總也聽不夠。我喜歡葉落時聲音的輕巧,也同樣喜歡花開時的身影的清麗。

菊花,一種時而給人以高貴,時而還人以清高的花朵。民間流傳著「梅蘭竹菊四君子」

這樣一句話。梅蘭竹都有一種堅韌的性格,但菊花開放在秋日不像梅花在嚴冬綻放;生長在花盆與花園里,
不像蘭花在石縫間不屈;只需盛開,也像竹子一樣沖破層層難關。但菊花更多地能展現她的清雅與她的美
麗。


菊花開放的聲音,噓!聽,很輕,很輕,喂喂!同學,我是要你用心去「聽」。用心去「聽」在這喧
囂世界上用耳朵所聽不到的聲音,就像果實落地,秋葉凋零,菊花綻放,還有許多許多。


來吧!同學們!春天,讓我們聆聽小草破土的聲音;夏天,讓我們傾聽荷花開放的聲音;冬天,讓我
們探聽雪花落在你身上的聲音。用心去聽,會聽到更加生動的聲音
!

I. 關於花椒的詩詞,歌賦,諺語,俗語等等

俗語:全是生薑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花椒
年代:【唐】 作者:【劉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殿中。
鼎餗也應知此味,莫教薑桂獨成功。

三峽花椒」的傳說

遠在洪水泛濫年代,大禹率領著千軍萬馬疏通了長江三峽,慘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紛紛回歸了故土,開荒播種,重過田園生活。
在治水大軍中,有一位跟隨大禹的老郎中,帶著一個小孫女,這姑娘長得花顏月貌,聰明過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著爺爺四處奔波,為治水民工和當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峽,正要轉移到別的地方,這里卻鬧流行眼病。一個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爺倆的治療下,終於眼病好了,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種疾病的人陸續不斷,花椒見此情景,不忍心隨爺爺轉移而離開這里,便向爺爺提出留在三峽。爺爺念她十三四歲,人小體弱,放心不下,堅持要她跟隨遠征。花椒決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給爺爺說情,大禹見這天真無邪的小姑娘有一顆為民之心,十分喜歡,但要當場考考她的醫術,就提出幾種疑難病症要她處方,她都能對答如流按症施葯。接著讓她獨個一人醫治了一個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給治好了。爺爺見了點頭稱是,大禹滿意地說服了花椒的爺爺,將她留在三峽了。
花椒送走了爺爺和治水大軍,她跟以往同爺爺出診一樣,身背小葯箱,走東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長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當地百姓個個喜歡她,稱花椒為「神醫姑娘」。後來,由於這一帶森林密集,土地潮濕,濕熱性眼病廣泛流行,嚴重地區,人們挨家挨戶病倒呻吟不止,有的還害瞎了眼。見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過來,於是就發動大家尋找一種開白花、結小子、味麻性烈的葯物來治療,療效十分顯著,治一個好一個,從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葯。人們為了採摘方便,便將此種樹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後,為了預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餚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紅籽兒,日長天久,這小紅籽兒就成了調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風味——麻辣味。
從那時起,一代一代流傳至今。後人們為了紀念花椒姑娘,便把這無名的小紅籽兒稱為「花椒」。

據《武階備志》記載:紅女祠初建於唐代。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女,如花似玉,勤勞善良,名叫紅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她心靈手巧,剪鳥能飛入雲端,畫花會引來蜂蝶。但不幸的是丈夫年幼無知,婆婆、小姑子又常常虐待她。日子長了,紅女想娘,就央求小姑子:「你上樓去問問婆母,我想看回親娘,讓去不讓去?」小姑子捎話:「娘叫你種完三石六斗椒籽再去。」紅女就天天早出晚歸去種。誰知種完後,婆婆卻改口說:「叫種南山,誰叫你種北山?」逼紅女一顆顆撿出來改種到南山。紅女就每天跪在地里,邊撿邊哭訴,感動了觀音菩薩,立時:遮天蓋地的寒雁、喜鵲、鴿子,都來幫她撿,改種到南山。婆婆又說:「等菜籽花兒遍地開了,滿山黃了,花椒紅了,紡斷鐵錠再去。」紅女就白天勞動,晚上紡線,不住地哭著。忽然看見穿紅肚兜的善財童子端坐梁脊,口中念念有詞,一眨眼錠兒就斷了。婆母覺得奇怪,自言自語道:「莫非誰在暗中幫她,一哭就幫,一哭就了事?」便不懷好意地說:「你愛哭就哭滿三缸眼淚。」紅女一聽,越想越傷心,不由淚如連珠,哭著哭著,哭困入夢時,天空出現了腳登祥雲的龍女,她飄然而來,給她拭淚,把淚水用手指對著三口缸輕輕一彈,缸就滿了。紅女夢醒一看,缸真的滿了。婆母翻著白眼,瞪了大半天說:「去!」。誰知語音未落,小姑子又拿來一根鐵扁擔,讓她擔斷了再走。紅女無奈,跳崖自盡。墜崖時忽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紅女隨風飄落於五鳳山麓石岩洞中(現水濂洞正殿),坐化成神,青黃龍伴護。王母知女轉世,特使雲霄、瓊霄、碧霄迎接紅女復歸碧落,紅女說:「我久居俗世,人間多災多難,不忍永落苦海,求住人間拯救萬民。」王母恩准,三霄助紅女福佑四方,後人立祠祀女,塑造出慈祥英俊的菩薩永坐水濂洞。後來,人們發現,在五鳳山出現了滿山遍野的花椒樹苗。這種因紅女點種而得名的大紅袍花椒,具有葉青、皮紅厚、口黃籽黑、油重味麻、香鮮等特點

很久以前,有位美麗孝順的女孩姓花名嬌,為救治重病的父親上山找葯.路遇一白鬍子老者指點,攀越只有老鷹才能飛過的懸崖絕壁,穿越毒蛇才能穿越的荊棘叢林,以及經受飢餓與孤獨,狼群嚎叫等的折磨,好容易才從虎豹護衛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種香料,將其拌如菜中,救治了父親.可隨著患病的人數越來越多,加之香料又被損壞,善良且孝順的花嬌從此立志不嫁,修煉成仙化作香料樹,拯救了病中之人,讓其重獲生命.人們為了紀念她,變把這棵樹叫做花嬌.隨著時間的流逝,花嬌的故事廣為流傳,花嬌漸漸變成花椒.

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為漂亮的花嬌在修煉時,歷經歲月和風霜的洗禮,讓她變成了麻子.傳奇的花椒,既除六肺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好極了.於是做菜放花椒在四川流行開來.

花椒古今(轉帖)

案:周末於窗外種了三棵花椒樹,正處於興奮中。然興奮之餘味尚未散去,無意間又於「中華文史網」中看見署名為林蒲田之《花椒古今》一文,於是未猶豫便打開網頁一看,讀後很有些收獲,其文字簡明扼要,其內容豐富多彩,頗符合吾之口味,故轉帖留作資料。此文轉錄於「中華文史網」,作者林蒲田,文章後有註明「資料來源:《農業考古》2004年第1期」字樣,無需質疑,原文最初當是刊登於此的。
全文轉錄於下:

花椒古今·林蒲田

花椒。以其獨特的香味和麻味,並且有去除異味的作用,而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生活申的重要調料。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人們就知道食用花椒了。

花椒,古名椒、椒聊等,屬芸香料,是我國原產的一種干、枝、葉、實具濃郁辛香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它最初野生於我國中西部,現在廣泛分布我國南北各地。果皮名椒紅,種子名椒目。由於果皮暗紅,密生粒狀突出的腺點,猶如細斑,花椒之名由此而來。《詩經》中就有「有椒其馨」的詩句。

我國花椒的利用,最初是作是敬神的香物。這見於《詩經·陳風·東門之枌》:「穀旦於逝,越以酸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詩里諷刺那帶著飯鍋遠行的女巫,竟不務以椒供神之業,而將花椒贈送人。直到戰國時期《離騷》:「巫咸將夕將兮,懷椒糈而要之。」說的是巫咸神將於今晚降臨,我准備花椒飯供他。說明當時楚人仍然慣用花椒亨神。同時楚人又首開椒酒之風,並用花椒合泥塗室,取其溫暖又能消除惡氣。這就是《九歌·東皇太一》雲:「奠桂酒兮椒漿」和《九歌·湘夫人》所記:「播芳椒兮盛堂」的情景。

以椒入酒。是荊楚風尚。漢代崔寔以《四民月令》載:「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癸己無日》詩中寫道:「西地東風勸椒酒,山頭今日是春台」。以椒塗室,亦是古楚民樸素利用之舉,但到漢代,漢室後宮用花椒塗四壁,大修「椒房」,《漢官儀》記載:「皇後以椒塗壁稱椒房,取其溫也。」椒房從此得名,另有一說,是取花椒多子之意也。明代和尚宗林《花椒》詩雲:「欣欣笑口向西風,噴出玄珠顆顆同;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宮中;鼎餗也應加此味,奠教薑桂獨成功。」上半首寫花椒樹結實情況,下半首是贊美花椒的香氣,一是可以塗在皇室後宮的壁上,二是作調料能與生薑、肉桂媲美。

花椒作為濟世葯物和調味佳品,首見於三國時代陸璣《毛詩草木疏》:「椒聊之實……蜀人作茶、昊人作茗,皆合煮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狀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葯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腸最佳香。」花椒入葯最早見於成書於秦漢時期我國最早的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認為花椒可以「堅齒發」、「耐老」、「增年」。李時珍曾用「椒紅、茴香、棗肉」治癒一位年高七旬老婦的腹瀉病,這位老婦有五年的病史,「百葯不效」。

將花椒葉、實作為不可代替的調味品,還見於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其葉及青摘取,可以為菹,干而末之,亦足充事。」明代米捕《救荒本草》:「采嫩葉煤熟,換水浸淘凈,油鹽調食。顆(粒)調和百味俱香。」由於花椒作調料能可以增添菜餚的淳香,去腥增鮮,使菜餚味道格外香美,自古至今,花椒與我國人民的生活一直緊密聯系。民間傳說,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山東孔府,午餐時食慾不振,當時滿桌山珍海味的菜他都吃不下,隨行人員急得團團轉,恰好這時有人送來一些新鮮的綠豆芽,廚師在無可奈何之下,隨即炒了一盤「油潑花椒豆芽」獻上去。方法是先將鮮嫩綠豆芽用開水焯一下,而後用幾粒花椒爆鍋,再把豆芽下鍋炒幾下即起鍋。乾隆從未見過這黑色的花椒粒,就問隨行人員道:「這黑色的東西是何物?」答曰:「是花椒,用來提味的。」乾隆出於好奇,隨手用筷子夾了一些嘗了嘗,頓覺這道菜清香淡雅,脆爽可口,馬上胃口大開,食後,大加稱贊。從此,「油潑花椒豆芽」便成為孔府一款開胃名菜。另外,四川麻婆豆腐和麻辣豆腐,主要調料之一是花椒。

花椒作為一種香料,是烹飪中著名的調味佳品,因其用量極大,名揚海內外,為中國傳統的重要出口物質,到明代我國花椒內銷日盛,並因鄭和下西洋,而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我國花椒以栽培種為主的現代分布格局,即因之而逐步地形成。法國潛水員雅克。丘馬,在模里西斯海岸的一次潛水中,發現了一艘366年前沉沒的荷蘭船,很巧,船倉里有花椒、肉豆蔻等香料。把它們打撈上來一聞,嘿!它們至今仍然保留著自己的香味。所以說,花椒的香味,至少可保留366年。

花椒抗乾旱、耐瘠薄,根系發達,適應能力強,是山區造林綠化的優良樹種,具有顯著的保持水土作用。花椒樹生長周期短,一般定植2—3年即可開花結果,一般栽種三年的花椒樹,如管理得當,每株可年產花椒O.5公斤以上,經濟效益可觀。由於花椒屬於灌木和小喬木,樹形為叢狀,樹冠小,根系淺,枝條密,病害少,又不分泌對果樹生長有抑製作用的物質。而且樹體上下密長著堅硬的刺,做果園綠籬牆最為經濟合適,它既能與果樹同步生長和結果,又不與之爭水、爭肥、爭光,況且少互傳病蟲害,不用精心管理,就可得到經濟和防護效果。

花椒除了果皮是小餐大宴不可缺少的調味佳品外,種子黑亮清香,可榨油,椒油既可食用,又能作為肥皂、油漆、潤滑等工業用油。頂尖、幼葉、嫩枝還可採摘下來作蔬菜,是當今走俏的純天然食品。花椒樹干質地堅硬,突起別致,是製作手杖、傘柄、雕刻工藝品的珍奇選材。花椒樹根,芳香耐朽,是難得的根雕藝術上乘用材。若獨出心裁用花椒樹製作盆景,則別具風韻。上盆2—3年便可在觀賞者面前展示枝葉繁茂,樹青果紅,似花團錦簇的神采,既與眾不同,又具自我保護能力。

J. 有關立冬的詩句或諺語

《立冬》

唐代: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早冬》

唐代: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立冬》

宋代: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代: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立冬聞雷》

宋代:蘇轍

陽淫不收斂,半歲苦常燠。

禾黍飼蝗螟,粳稻委平陸。

民飢強扶耒,秋晚麥當宿。

閔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縮。

薈蔚山朝隮,滂沱雨翻瀆。

經旬勢益暴,方冬歲愈蹙。

半夜發春雷,中天轉車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驚哭。

平明視中庭,松菊半摧禿。

潛發枯草萌,亂起蟄蟲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種不入土,春餉難滿腹。

書生信古語,洪範有遺牘。

時無中壘君,此意誰當告。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代: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日作》

宋代:陸游

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立冬節齋宿竹宮悼姚高士》

宋代:程公許

金鯽魚猶涵藻澗,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轉眼皆泡幻,勘破須饒老作家。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増。

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

浪影生千疊,沙痕沒幾稜。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立冬後風雨》

宋代:劉敞

冷雨欲成雪,高風催過雲。

流光隨袞袞,吹萚共紛紛。

此去天地閉,向來金石焚。

敝貂寧獨恨,四序欲平分。

《煙雨館立冬前一日》

宋代:葛紹體

已過重陽種菊花,留連秋色帶霜華。

休言明日朔風起,腸斷天涯人懷家。

《立冬道中》

宋代:高登

黃茅時節瘴煙深,人在山凹第幾重。

梁竦負才徒感慨,嵇康賦性本疏慵。

此生自斷天休問,吾道頻年世不容。

會脫幘巾還自隱,鹿門妻子慣相從。

《立冬日贈張直夫》

宋代:呂本中

參差寒葉樹,林鳥獨依棲。

發變心同素,年遲日向西。

一水通晨夕,三山隔海溪。

尚憶魯儒席,南樓攜手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