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古詩兩首
⑴ 古詩兩首詠柳春日怎樣上好
PPT課件給你了,自己融會貫通吧:)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福建莆田市城廂區教師進修學校翁美水
教學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過程:
一、主題引路,導入內容。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今天就讓我們去尋找春天的足跡。
1、播放有關春天的圖片(課件出示伴音樂),學生欣賞。
2、學生說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3、背誦已經讀過的有關春天的古詩。
師:春天的桃紅柳綠、草長鶯飛引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贊嘆,讓我們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再一次走進春天。(板書課題:詠柳、春日)
【優美的圖片,悠揚的音樂,教師引領學生賞春天、說春天、誦春天,將學生引入詩意的課堂,使學生初步體驗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體誦讀,觸摸意象。
1、自由練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續讀古詩,思考交流:這兩首古詩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描寫和贊美春天的景色;不同點:1、作者是不同朝代的,2、所寫的事物不同:詠柳是寫――初春二月的柳樹,春日是寫――春遊所見的景色。
【初讀詩歌,目標明確。教師提出讀書要求,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讀的要求由讀正確、通順到讀出詩的大概內容,讀的有層次,讀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分步解讀,感受意境。
(一)學習《詠柳》。
1、讀詩賞畫,畫中品詩。
(1)出示《詠柳》詩句,指名讀詩後讓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像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綠絲絛」——柳技的綿長和柔軟;「春風似剪刀」——運用設問加比喻,把春風比做一位能工巧匠,歌頌了充滿生機的春光。
(3)齊誦整首詩。
【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抓住「碧玉」、「綠絲絛」,感悟作者筆下柳樹的美麗和高貴;抓住「春風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機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2、引導對比,體會心境。
(1)師:在賀知章的筆下,柳樹是如此的美麗、高貴,春天是這樣的生機、神奇。可是,古代詩人寫了許多有關柳樹的詩歌,它們又是怎樣的情形?再來看其中的一首。(出示白居易的《 青門柳》「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2)師:在這首詩中,詩人眼中的柳樹怎樣?心情怎樣?請大家先自讀古詩,了解大意,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這是一首折柳贈別詩,因「柳」與「留」諧音,離別贈柳表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所以,這里的柳是別離之柳,表達了詩人傷春嘆別之情。
(3)師:同是柳樹,在不同人筆下,有不同的畫面和形態。賀知章為什麼會感覺到柳樹的美麗和春天的美妙神奇呢?這當然和他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有關。
介紹作者寫作的背景,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唐天寶三載,賀知章奉詔回鄉,百官送行。坐船經南京、杭州,順蕭紹官河到達蕭山縣城,越州官員到驛站相迎,然後再坐船去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其時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發,春意盎然,微風拂面。賀知章如脫籠之鳥回到家鄉,心情格外高興,忽然他見到了一株高大的楊柳,在河岸邊如鶴立雞群,英姿勃發,一時興發,就提筆寫了《詠柳》一詩,成為千古絕唱。
3、師生合作,引讀詩句。
課件出示古詩插圖,配樂引讀。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青翠欲滴啊!——生讀:碧玉妝成一樹高。
師: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生讀: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生讀:不知細葉誰裁出
師: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生讀:二月春風似剪刀
4、小結:
【對比賞讀,寫作背景的及時補充,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有助於學生感悟「同物同景不同『詩』」 的原由,使學生在對比中更加深刻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二)學習《春日》
1、理解詩意,體會心情。
(1)過渡:賀知章將對萬物萌發、百花爭艷的春天的贊美集於柳樹一身,柳樹成了春的使者,春的化身。那麼,朱熹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
學生自讀吟誦,根據注釋理解詩意。
(2)師:知道詩人朱熹在春日裡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依據是什麼?找出詩中的詞句說明。
(尋芳——踏青賞花,看花觀景,春遊時心情肯定很高興;無邊——一望無際,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萬紫千紅——什麼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2、想像畫面,誦讀詩句。
師:朱熹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能不高興嗎?引讀——「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欣賞到萬紫千紅的春色,心情怎能不好?引讀——「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此時你就是踏春賞春的朱熹,看到那萬紫千紅的景色,你想怎樣吟誦此詩來表達此時的心情呢?(引讀整首詩,讀出「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
【立足於對文本的整體把握,通過自讀理解後再來解讀朱熹的心情,也就找到了本詩的教學重點及情感基點。學生的反復吟誦,想像畫面,與語言「親密接觸」讀出了詩人的心境,讀出了詩人的情感】
3、用心品詩,感悟哲理。
師: 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心裡非常高興,這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這首詩還有它的深層意義,不了解朱熹就讀不出詩的真正內涵。
(1)了解作者朱熹。(學生交流師作適當補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繼孔孟之後的儒家大師和理學家。他最重要的一本書就是《四書章句集注》,這本書是過去科舉考試中的標准答案所在、必讀的一本書,它影響了中國的士人的命運600年。他的詩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簡練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壯麗秀美和詩人的遠大胸懷,常於朴實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2)抓住重點,感悟詩理。
泗水——在山東的曲阜,從曲阜的北面流過,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孔林、孔廟、孔府所在的那個地方。我們讀《論語》的時候就知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那麼他看到這個「川」就是泗水,孔夫子是在這個地方教他的門徒的,也就是說這里即聖人之地。
勝日尋芳——實際上告訴我們他在春日尋找的這個「芳」,這個芬芳的東西是孔孟之道的芬芳、是人間的聖人之學的芬芳。(補充朱熹所處的時代背景。)
萬紫千紅——他找到了一種充滿希望的景象,也就是找到了民族精神和人生意義。他的這首詩,在從容沉著的風景描寫之中,透露的是一種自信和喜悅。
【了解朱熹的生平及時代,了解詩中有特別意義的地點和景物,既豐富了學生的積累,也有助學生理解詩中的深層含義。】
4、對比賞讀,感悟春美。
師:朱熹眼中的春天是萬紫千紅的,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古人筆下有不少寫春贊春的詩,你可借用詩人的詩來贊美春天(吟誦課前收集到的詩句。)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些詩句,讓我們一起來讀出春的美。(課件出示,配樂誦讀。)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於門萬戶中。—盧道悅;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本詩沒有具體寫某一物,比較抽象,適時的拓展,能豐富學生的表象,讓學生真正感悟到春的萬紫千紅。】
四、總結延伸,升華主題。
師:春天在每個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在詩人賀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綠、高貴、神奇的——引讀《詠柳》;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萬紫千紅的、富含哲理的——引讀《春日》;
在其他別的詩人眼中春天是怎樣的呢?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課外再找描寫春天的古詩閱讀,體會詩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課末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春天的古詩,將語文教學的空間延伸到課外,培養了學生的搜集能力、自主閱讀的能力】
⑵ 小學語文各冊要求背誦的課文及段落
冊 別
要 求 背 誦 的 課 文 及 段 落
一年級
上 冊
按照課後要求背誦的課文。
一年級
下 冊
按照課後要求背誦的課文。
二年級
上冊
第1課:《秋天的圖畫》。 第2課:《黃山奇石》。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第4課:《古詩二首》。第5課:《一株紫丁香》。第9課:《歡慶》。第10課:《北京》。 第11課:《我們成功了》。《識字5》。第23課:《假如》。第25課:《古詩二首》。第26課:《紅領巾真好》。第27課:《清澈的湖水》。第30課:《我是什麼》。第33課:《活化石》。
二年級
下冊
第1課:《找春天》。 第2課:《古詩二首》。第3課:《筍芽兒》最後兩節。第5課:《泉水》。第6課:《雷鋒叔叔,你在哪裡》。第9課:《日月潭》。第10課;《葡萄溝》。 第12課:《北京亮起來了》。第17課:《古詩二首》。第18課:《雷雨》。第20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28課:《丑小鴨》最後一節。
三年級
上冊
第1課:《我們的民族小學》。 第9課:《古詩二首》。第11課:《秋天的雨》。第13課:《花鍾》。第18課:《盤古開天地》。第19課:《趙州橋》。第21課:《古詩二首》。 第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第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
三年級
下冊
第1課:《燕子》。 第2課:《古詩二首》。第3課:《荷花》。第5課:《翠鳥》。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第一小節。第11課:《畫楊桃》最後兩節。第13課:《和時間賽跑》。 第21課:《太陽》最後一節。第25課:《太陽是大家的》。第29課:《古詩兩首》。第31課:《女媧補天》。
四年級
上冊
第1課:《觀潮》。 第3課:《鳥的天堂》。第5課:《古詩兩首》。第6課:《爬山虎的腳》。第7課:《蟋蟀的住宅》第5、6小節。第13課:《白鵝》。第15課:《貓》。 第18課:《頤和園》。第20課:《古詩兩首》。第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第3、4小節。第31課:《飛向藍天的恐龍》第4小節。
四年級
下冊
第1課:《古詩詞三首》。 第2課:《桂林山水》。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第17課:《觸摸春天》。第19課:《生命 生命》。第21課:《鄉下人家》。第23課:《古詩詞三首》。 第27課:《魚游到了紙上》。
五年級
上冊
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第5課:《古詩詞三首》。第6課:《梅花魂》。第13課:《釣魚的啟示》第3小節和最後兩小節。第五組《綜合性學習》中的《2、有趣的諧音》和《5、贊漢字》。第19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最後兩小節。第21課:《圓明園的毀滅》。第22課:《狼牙山五壯士》。 第25課:《長征》。第26課:《開國大典》第5—9小節。
五年級
下冊
第1課:《草原》。 第3課:《白楊》。第5課:《古詩詞三首》。第8課:《童年的發現》第1—4小節。第10課:《楊氏父子》。第14課:《再見了,親人》。第16課:《橋》。 第22課:《人物描寫一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第25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第26課:《威尼斯的小艇》。
⑶ 查找有諧音的古詩兩首、對聯兩幅,笑話一個。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晴)卻有情。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東坡屍(詩)
憐(專蓮)子心中屬苦
離(梨)兒腹內酸
某女乘車下車後,司機說:美女,你相機(像雞)。女怒:你他媽像鴨。車走,女醒悟追車喊:大哥,我像雞,我像雞…
⑷ 李白的古詩二首
七絕·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七絕·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⑸ 29課古詩兩首里"七夕"又稱什麼,傳說是誰和誰在鵲橋相會的日子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少女節
女兒節
魁星節
曬書節
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傳說是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