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是古詩
1. 陌上桑 是漢樂府中的一首什麼詩
這詩是漢樂府抄中的名篇襲,屬《相和歌辭》,寫採桑女秦羅敷拒絕一「使君」即太守之類官員調戲的故事,歌頌她的美貌與堅貞的情操。最早著錄於《宋書·樂志》,題名《艷歌羅敷行》,在《玉台新詠》中,題為《日出東南隅行》。不過更早在晉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經提到這首詩,稱之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題名,以後便成為習慣。「陌上桑」,意即大路邊的桑林,這是故事發生的場所。因為女主人公是在路邊採桑,才引起一連串的戲性情節。
《陌上桑》故事很簡單,語言也相當淺近,但有個關鍵的問題卻不容易解釋:詩中的秦羅敷到底是什麼身份?按照詩歌開場的交代是一個採桑女,然而其衣著打扮,卻是華貴無比;按照最後一段羅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這位夫人怎會跑到路邊來採桑?蕭滌非先生《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是這樣看的:「末段為羅敷答詞當作海
3. 陌上桑是什麼詩
《陌上桑》選自《漢樂府民歌》,是一首(五)言樂府詩。從表達方式看專,是一首(敘事)詩,記敘屬了(羅敷嚴詞拒絕使君無理要求)的故事。
陌上桑
作者:佚名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4. 陌上桑是不是古詩文
《陌上桑》是北宋詩人文彥博創作的一首詩歌
5. 《陌上桑》古詩詞
你是想問什復么?原詩還是制譯文?網路都有介紹,很具體的,詩是這樣: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6. 有陌上桑古詩嗎
陌上桑⑴
日出東南隅⑵,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善)專蠶桑⑶,採桑城南隅屬。青絲為籠系⑷,桂枝為籠鉤⑸。頭上倭墮髻⑹,耳中明月珠。緗綺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⑼見羅敷,脫帽著帩頭⑻。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⑽觀羅敷。
使君⑾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⑿?「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⒀羅敷:「寧可共載不⒁?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⒂。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⒃,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⒄,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盈盈⒅公府步,冉冉⒆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1]
7. 陌上桑漢樂府的古詩是什麼意思
日出東南隅①,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②,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善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③。
頭上倭墮髻④,耳中明月珠。
緗綺⑤為下裙,紫綺為上襦⑥。
行者⑦見羅敷,下擔捋髭須⑧。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悄頭⑨。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⑩。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注釋①隅(yú):方位,角落。
②好女:美麗的女子。好,古代指女子容貌姣好。
③籠鉤:一種採桑時用來鉤桑枝的工具。
④倭(wō)墮髻(jì):發髻歪向一側,似墮而非墮,東漢時一種流行的發型。
⑤緗綺: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織品。緗,杏黃色。
⑥襦(rú):短襖。
⑦行者:路人。
⑧捋(luō)髭(zī)須:撫摩著胡須。髭,嘴上邊的鬍子;須,下巴處的胡須。
⑨著峭(qiào)頭:(只)戴著包頭發的紗巾。峭頭,束發用的紗巾。
⑩但坐觀羅敷:只是因為看見羅敷那麼美麗的緣故。但,只。坐,因為。
五馬立踟躕(chíchú):五馬,指太守所乘之車套駕的五匹馬。踟躕,徘徊不前。
姝(shū):美麗的女子。
謝:這里是「敬問」,「請問」的意思。
寧可共載不:是否願意跟他一同坐車回去一何愚:怎麼這樣愚蠢。一何,何等,怎麼這樣。
居上頭:在前列。指地位高,受人尊敬。
何用識夫婿:憑什麼認出我的夫婿呢?何用,用何,憑什麼。
白馬從驪(lí)駒:白馬,指她丈夫騎的自馬。從驪駒,隨從騎著黑色小馬。
黃金絡馬頭: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
鹿盧劍:以玉鑲飾為轆轤狀的佩劍。
朝大夫:朝廷中的高等文官。
侍中郎:皇帝的侍從文官。
專城居:作為一城的長官(如太守)。
為人潔白晰:為人,指人的形象、容顏。潔,凈。白皙,指皮膚潔白。
鬑鬑(lián):胡須疏長的樣子。
盈盈公府步:盈盈,步履輕盈,舉止大方。公府步,做官者踱的方步。
冉冉:同「盈盈」。
殊:出色,與眾不同。
【解釋】太陽從東方升起,照在我秦家的樓上。秦家有位美麗的姑娘,本名叫羅敷。羅敷喜愛養蠶採桑,常常在城南採桑。(她)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的提手。頭上梳著倭墮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穿著黃色絲綢做成的裙子,紫色的綾子做成的短襖。過往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用手捋著胡須注視她;青年人見著羅敷,脫下帽子,只戴著紗巾炫耀自己;耕田的人忘記了他的犁耙,鋤地的人忘記了他的鋤頭。回來後互相抱怨生氣,只是因為貪看了羅敷。
太守乘車從南邊來了,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下屬前去詢問這是哪一家的美女。「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羅敷。」「羅敷多大年紀啦?」「20歲還不到,15歲又有餘。」太守無禮地問羅敷:「願意同我一起乘車回去嗎?」羅敷上前回答說:「太守你怎麼這樣愚蠢!你有自己的妻子,我羅敷也有自己的丈夫。看那東方一千多個騎馬的人,我的夫婿在最前列。怎樣辨認我的丈夫?騎著白馬,後面跟著數個騎黑色小馬的那個人就是他;用青絲拴著馬尾,金黃色的籠頭戴在馬頭上;腰中佩著鹿盧劍,價值上萬。(他)15歲在太守府做小官;20歲就在朝廷里做大夫;30歲擔任皇帝的侍衛官;40歲成為一城之主。外表英俊皮膚白凈,長著飄冉的胡須。舉止大方踱方步,神態瀟灑顯從容。在座官員數千人,個個誇我丈夫非同一般。」
8. 《陌上桑》詩詞鑒賞
這詩是漢樂府中復的名篇,屬《制相和歌辭》,寫採桑女秦羅敷拒絕一「使君」即太守之類官員調戲的故事,歌頌她的美貌與堅貞的情操。最早著錄於《宋書·樂志》,題名《艷歌羅敷行》,在《玉台新詠》中,題為《日出東南隅行》。不過更早在晉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經提到這首詩,稱之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題名,以後便成為習慣。「陌上桑」,意即大路邊的桑林,這是故事發生的場所。因為女主人公是在路邊採桑,才引起一連串的戲性情節。
9. 陌上桑是什麼詩體裁
《陌上桑》抄是中國漢樂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劇色彩的漢族民間敘事詩。一名《艷歌羅敷行》,見於《宋書·樂志》;又名《日出東南隅行》,見於南朝徐陵的《玉台新詠》。
陌上桑屬於《相和歌辭》,寫採桑女秦羅敷的美貌與操守,以及反映了漢代社會制度即春興季節太守出行勸課農桑。最早著錄於《宋書·樂志》,題名《艷歌羅敷行》,在《玉台新詠》中,題為《日出東南隅行》。本詩一直以來被誤解為太守調戲羅敷,而被羅敷義正言辭地回絕,其實這是誤讀。這首詩其實是漢代社會制度的一個縮影,太守作為地方最高長官,在春季時行所主縣,勸民農桑,振救乏絕。從詩文中可以看出,秦羅敷顯然是一個貴婦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禮節上的不合理,羅敷明確地指出,表現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禮節的大家女子。
10. 古詩《陌上桑》的內容
《陌上桑》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最早見於南朝沈約編撰的《宋書·樂志》,題為《艷歌羅敷行》。南朝徐陵編輯的《玉台新詠》也收載了該詩,題為《日出東南隅行》。趙宋時的郭茂倩編輯《樂府詩集》,將該詩收入《相和歌辭》。曹操也曾寫過《陌上桑》,但其內容與漢樂府的並不相同。另外,近代胡蘭成寫過一篇文章《陌上桑》。 作品譯文 太陽高掛在東南角,照到了我秦氏的樓房。秦家有位美麗的姑娘,她的名字叫羅敷。羅敷喜愛養蠶採桑,經常到城南角採桑。青綠色的絲繩系在籃子上,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墮馬髻,耳上掛著明月珠環。下穿淡黃色的裙子,上穿紫色的短襖。路上行人看到了羅敷,放下擔子撫摩髭須。少年看到了羅敷,就脫下帽子整理發巾。耕田的忘了犁耙,鋤地的忘了鋤頭。耕鋤者歸來相互抱怨耽誤了勞作,只因看羅敷(的美貌)。 太守從南方騎著馬走了過來,五匹馬拉的車徘徊不前。太守派個小吏前往問是誰家的女子,回答說:「秦家有位美麗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羅敷。」太守又問:「請問羅敷今年幾歲?」小吏回答說:「二十歲還不到,卻比十五歲要大些。」太守問羅敷:「能與我坐一輛車走嗎?」羅敷上前對太守說:「太守怎麼這么愚鈍!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羅敷有自己的丈夫。" "東方出現了一千多車騎,我的夫婿就在最前頭。用什麼來辨識我的丈夫?那白馬後面跟著黑色的小馬。馬尾上系著黑色的絲帶,馬頭用黃金絲支撐的網狀物兜著。腰中佩著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歲就做了府中的小官,二十歲在朝為大夫。三十歲官拜侍中郎,四十歲做了一城的太守。夫婿有潔白的皮膚,臉上長著疏朗的胡須。從從容容地邁著方步,在府衙里慢慢走著。在座有幾千人,都說我的丈夫與眾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