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千里詩詞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於勤,荒於嬉。—版— 韓 愈《進學解》
3、一權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7、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8、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曹 植《贈白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 列傳》
1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1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 甫《望岳》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㈡ 表達打勝仗的古詩詞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㈢ 形容大勝的詩詞
廊罷機務,崇文聊
1、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2、收功報天子,版行歌歸咸陽。
3、六盤山權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4、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5、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㈣ 相隔千里心不離的古詩
1、《浪淘沙》來(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源萬里沙,浪淘幾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有所思》(唐)沈佺期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歲期。美人曠延佇,萬里浮雲思。
園槿綻紅艷,郊桑柔綠滋。坐看長夏晚,秋月生羅幃。
3、《關山月》(唐)盧照鄰
塞垣通碣石,虜障抵祁連。相思在萬里,明月正孤懸。
影移金岫北,光斷玉門前。寄書謝中婦,時看鴻雁天。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5、《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 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 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㈤ 但願人長久全詩詞
原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自:宋代·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釋義: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5)勝千里詩詞擴展閱讀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
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之日起到現在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己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風歸去」之想。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
㈥ 關於大氣磅礴的古詩詞有哪些
1、《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大江浩浩盪盪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傑。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2、《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3、《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4、《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代: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譯文:您難道不曾看見嗎?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著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雲天。輪台九月整夜裡狂風怒號,到處的碎石塊塊大如斗,狂風吹得斗大亂石滿地走。這時匈奴牧草繁茂軍馬肥,侵入金山西面煙塵滾滾飛,漢家的大將率兵開始征西。
將軍身著鎧甲夜裡也不脫,半夜行軍戈矛彼此相碰撞,凜冽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馬毛掛著雪花還汗氣蒸騰,五花馬的身上轉眼結成冰,營幕中寫檄文硯墨也凍凝。敵軍聽到大軍出征應膽驚,料他不敢與我們短兵相接,我就在車師西門等待報捷。
5、《古從軍行》
唐代: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譯文:白天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台,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曠野雲霧茫茫萬里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著無邊的沙漠。
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胡人士兵個個眼淚雙雙滴落。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拚命奔波。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㈦ 古詩詞中比較霸氣的詩句有哪些
1、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殘月。
出處:宋趙匡胤《詠初日》
原文: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譯文:太陽剛出來陽光盛大的樣子,千山萬水像火花迸發。
一輪紅日頃刻間沖上廣闊天空,逐退群星和殘月。
賞析:詩人以紅日初升自況,以群星、殘月比喻當時的各個割據勢力,並以紅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徵自己鏟平割據、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氣勢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動,是一篇述志之作。
2、大風起兮雲飛揚。
出處:漢劉邦 《大風歌》
原文: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譯文: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賞析:劉邦一篇述志之作,劉邦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出處:宋李清照 《夏日絕句》
原文: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賞析:這首詩,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
4、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出處:清 譚嗣同 《獄中題壁》
原文: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譯文:看到有人家就上門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為、梁啟超能像張儉一樣受到人們的保護。也希望戰友們能如杜根一樣忍死待機完成變法維新的大業。
我橫刀而出,仰天大笑,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侖山一樣的雄偉氣魄。
賞析:沒有比鮮血更艷麗的桃花,沒有比就義更浩然的正氣。革命就要流血,世代如此。
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處:唐 王昌齡《從軍行》
原文: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賞析:上一句把戰斗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㈧ 有關雄心壯志的古詩詞
1、就義詩
明代:楊繼盛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譯文
我本為浩然正氣而生,僅為國而死,浩氣當還於太空,雖我將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萬代照耀後世。
生平早有報國心,卻未能報國留下遺憾,留下忠魂作厲鬼仍要為國除害殺敵作補償。
2、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代: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譯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里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台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4、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譯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卻看不見,新結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
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現在已經白發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裡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
5、對酒
清代: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譯文
不吝惜很多錢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換酒也算得上豪邁,
革命者要充分愛惜自己的生命,拋灑鮮血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