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人稱呼
1. 古詩詞稱謂男人
劉郎,阮郎,檀郎,君子,閣下,王孫,檀奴,君,卿,詩經中還可以叫比自己大點的叫伯,楚辭里還可以叫美人(真不知道屈原怎麼想的,又帶花有打扮的,還叫男人美人)
2. 古詩詞里怎樣稱呼女子
姝、娃、媛、姬、媼等。
1、姝
意思:泛指美女,也指年輕的姑娘。
出自:南朝·郭茂倩《陌上桑》:「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譯文:使君派人去,問是誰家的姑娘。
2、娃
意思:初義為「美女」,後為孩子。
出自:唐·李賀《梁公子》詩:「題書賜館娃。」
譯文:題名書寫送給店裡的小姐。
3、媛
意思:美女,
出自:春秋·無名氏《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譯文:展這樣的人啊,國家的約定啊。
4、姬
意思:古時對婦女的美稱,也稱美女。《鴻門宴》:「貪於財貨,好美姬,」
出自:漢·司馬遷《鴻門宴》:「貪於財貨,好美姬。」
譯文:貪戀財物,喜歡女色。
5、媼
意思:老婦人的通稱,也泛指婦女:。
出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媼,女老偁也。」
譯文:
3. 求古詩、文言中的特定稱謂
1、親友間特定稱謂: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姐、舍弟、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別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別人兒女稱:令郎、令愛(令嬡)。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統稱:男稱須眉、女稱巾幗。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學校稱:寒窗、雞窗。
同學稱:同窗。
2、百姓稱謂:
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
3、職業稱謂:
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
《師說》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干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
《柳敬亭傳》中的「優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優」,亦稱優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的藝人,後亦稱戲曲演員。
4、朋友稱謂: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
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
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
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於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
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5、年齡稱謂:
襁褓:本義指嬰兒的被子,後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周晬:指嬰兒周歲。
垂髫: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始齔: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發: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知命、半百: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順、下壽:六十歲。
古稀、中壽:七十歲。
期頤:一百歲。
重開:指兩個花甲,即一百二十歲。
雙慶:兩個古稀,即一百四十歲。
4. 古詩中過世的人的叫法
一、等級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駕崩、山陵崩等。
2、薨: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祿:士死曰不祿。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
6、圓寂:佛教用語,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語,指所幻想的超脫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稱(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端坐死亡。
三、避諱及謙稱
9、百年以(之)後:死亡的委婉說法。
10、見背:(書面語)指長輩去世,委婉的說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11、婉詞,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詞,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詞,稱人死。
14、歸天:填溝壑: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例如: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觸龍說趙太後》。
四、褒貶
15、犧牲: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了自己的生命。
16、就義:為正義事業而被殺害。
17、見閻王:指死,含有貶義。
18、蹬腿:(蹬腿兒)指人死亡(含詼諧意)
19、一命嗚呼:指死(含詼諧意)
20、見鬼:指死亡或毀滅。例如:讓這些害人蟲見鬼去吧。
21、翹辮子:死(含譏笑或詼諧意)。例如:袁世凱做皇帝沒幾天就翹辮子了。
五、中性
22、歿:(書面語)死。
23、殤:(書面語)沒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敗。
25、亡故:死去。
26、斷氣: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於名譽、地位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帶有點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於年老體衰而死亡(區別於病死)
30、升天:稱人死亡(迷信)
31、壽終正寢: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將就木:壽命已經不長了,快要進棺材了。
35、晏駕:君主時代稱帝王死。
5. 所有古人的稱呼
丈夫的稱呼
倍倍爾在《婦女與社會主義》一書中談到古代雅典婦女時說:「對丈夫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稱『老爺』;她是丈夫的僕役。……丈夫可以把她當作奴隸出售。
可見古希臘的男人的職責也在於管教女人,而且還管得極有尊嚴。都叫「老爺」啊!名正則言順,看來不僅我們中國人懂這個道理啊!
再來看看國人對丈夫的稱呼吧。看看我們聰明的老祖先是如何正名的,以及這個「名稱」是如何流變的。
1良人
古時叫丈夫「良人」,好聽吧!從中我們不難看到古代丈夫們光輝高大的形象,估計那時的男人們是說有貪污腐敗,泡小蜜的吧。 古詩里就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良人」一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從這兒可以看出當時男女地位大抵還是比較平等的,但這種不加區別也給夫妻間稱呼帶來很多不便。
2 郎
所以再後來就根據「說文解字」,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別;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了李白 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義山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又隔蓬山一萬叢」,花間詞中有「問郎花好儂顏好」 。「郎」多親切的稱呼阿!
3 郎君
但單音節詞似乎太甜膩了,大約除了個別那時的「小甜甜」,如鄭袖,鉤弋之流,眾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還是羞於叫出口(哎,偶們的mm和那些生猛的夷女就是不可同日而語啊)。於是就在前頭或尾後加一個字變雙音詞,即「郎」字後面加一個「君」字;在「娘」字後面加一個「子」字,成了表示親昵的「郎君」,「娘子」。(註:起先,「娘子」一詞僅用青春妙齡的少女。大約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稱呼。)妻子稱丈夫為「郎君」,是對丈夫的雅稱(讓人想起金庸筆下的「金色郎君」,呵呵。。。)
丈夫稱妻子為「娘子」,是對妻子的愛稱。
4 官人
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時代。在夫妻間的稱呼上,也是稱謂較多的朝代。宮延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至今,民間仍對新婚夫妻戲稱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 西門大官人。從這個稱呼也可看出隨著宋代理學的興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個新台階啊。官當人是管人嘛,那家裡的官人當然就是管家裡的老婆了哦。
5 老爺
老爺, 僅限於官宦人家對老公的稱呼。其在家中的尊貴地位不言而喻。
6外人,外子
在宋代,妻子也有稱自己的丈夫 「外人」的,再文雅點的就叫稱做外子」,丈夫則稱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還稱「內人」。在別人面前,對妻子的謙稱還有「賤內」、「家內」;這都是那時的小資和偽小資們最喜歡喜歡的叫法了。潘金蓮mm稱西門慶gg一定是甜甜的一聲「偶官人」:但李易安mm稱照明城gg(不好意思,應是趙明誠gg)則一定是「外子」。
7 相公
看過京劇,越劇,黃梅戲的話,你一定會對裡面不時就有的,拉長了聲音的一聲嬌呼「相――――――公―――」,印象深刻。也可見這個稱呼古時之流行。這比 「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諱,眾老婆們最後怕是要叫「皇公」了的哦!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達到極盛。
然而泰極否來,近代以來,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況愈下,從對丈夫的稱呼中也可明顯看出。
8,先生
「先生」, 近代以來,也稱「丈夫」為先生 .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這兩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義似乎還是「老師」。《辭海》「先生」目下載:「《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也引申為對年長有德業者的敬稱。有時,也泛用為對人的敬稱。」由此可見,這一稱謂,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對象之外,是隱含著職業、年齡方面的因素的。換言之,所謂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學識而又年庚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帶有仰慕尊崇的意思。從中尤可見男性的尊嚴。至今在海外華人中和港台地區還在廣泛使用。
9 愛人
「愛人「 這一稱謂最早見於新文學作品之中。上世紀20年代初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纍》中,就有「九嶷山的白雲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
我的愛人喲,你什麼時候回來喲。「在小說中、情書中,更是多見。但那時沒有被廣泛地用於對妻子或丈夫的稱呼。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用「愛人」這一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裡的」、「做飯的」等有歧視色彩的稱謂;而解放前在國統區使用的 「先生」、「太太」、「小姐」,又顯出「資產階級」的色彩。於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
但是,海外華人拒絕使用「愛人」稱謂。一位朋友說,他去英國留學,每當他說起自己的妻子時,使用國內的稱呼「我愛人」,使得人家以為他在談論「情人」. 因其直譯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 而且在日語中 漢字「愛人」也是指「情人「. 愛人,愛人,愛時披在肩、不愛丟一邊。呵呵。。。。。。所以現在也用得少了,年輕人已很少再用這個詞了。
10男人
男人, 這是最有歸屬感的叫法。通常必須加上定語,謂之「我男人」。
可惜僅見於通常極具團隊精神的鄉下女人口中。
11 我們家那口子
帶有一種隱秘的親熱味道!但其中已無尊敬的意思。
12 孩子他爸
最隱蔽,委婉的叫法。但在目前這么個紛繁復雜的時代,這個稱呼太缺乏准確性了,極不嚴謹。要知道她孩子的爸極可能並不是她老公的哦。 建議堅決棄用!
13 老闆(or 領導)
現在全國到處都叫老闆,連由的研究生叫自己的導師都曰「老闆」,就是這么爛的稱呼,丈夫們享用的機會都不多,更多的時候倒是稱自己的老婆做老闆和領導的。
14 老公―――卻原來就是太監。
老公, 最後來說說這個目前最流行的叫法。
老公這詞最初卻就是太監。這宦官吧 , 古代官名稱為寺人、黃門、貂璫。尊稱內官、內臣、中官、中貴;卑稱內豎、閹宦、太監、閹人。民間則俗稱老公,李自成進北京後,即有「打老公」一說(《棗林雜俎》)。如是看來,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監。
不知女人呼叫老公時,是否骨子裡潛意識就想過,這眼前的男人,就真還有些太監的味道?
所以,以後請各位」老婆們「改改口才好。否則,似乎在說偶們華夏男性,正呈現被閹割的趨勢。
妻子:
皇帝稱老婆叫鋅童;
宰相稱老婆叫夫人;
文人稱拙荊;
雅士叫執帚。
商賈稱賤內;
士人叫妻子。
酸秀才稱娘子;
莊稼漢叫婆姨。
有修養的人稱太太;
普通人叫老婆。
年輕人稱媳婦;
老頭子叫老伴。
不結婚時稱女朋友;結婚後叫對鼻子。
北方人稱孩他娘;
南方人叫伢他媽。
大陸上稱愛人;
台灣叫內子。
喝過洋墨水的稱達令;
土生土長的叫那口子。
捨不得老婆的人稱心肝;
闊別老婆的人叫寶貝。
對老婆親熱時稱親愛的;
對老婆厭惡時叫那娘們。
河北人稱為家裡的;
河南人稱為屋裡頭的;
四川人稱老婆叫堂客
那些偏遠之處的稱呼就更有趣了:
焐窩的,暖腳的,在一塊睡覺兒的,
吃飯一張桌兒的,
睡覺一個窩兒的,
下田一塊坡兒的,
死了埋到一個坑兒的,
煮魚蒸肉一個鍋兒的.....
本人認為對丈夫的稱呼還有,、老頭、當家的、老不死的,以及許多自己喜歡的稱呼,哈哈,喜歡就好啊。
6. 古詩詞里怎樣稱呼女子
①、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
②、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諾z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③、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隱《馬嵬》:「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如唐代高適《塞下曲》:「盪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
⑥、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⑦、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
⑧、巾幗.本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婦女的代稱.如清代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古詩詞中美女的別稱
佳人:《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麗人: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玉人:謝枋得《蠶婦吟》:「不信樓頭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仙子: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嬌娘:李賀《唐兒歌》:「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空作唐字.」
妖嬈:李商隱《碧瓦》:「他時未知意,重迭贈妖嬈.」
姝麗:柳永《玉女搖仙佩》:「有得許多姝麗,擬把名花比.」
驚鴻:陸游《沈園》:「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碧玉:萬楚《五日觀妓》:「西遊漫道浣春紗,碧玉今日斗麗華.」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紅顏: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袖:韓《邊上看獵贈元戎》:「紅袖擁門持燭炬,解勞今夜宴華堂.」
紅粉: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偶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稀.」
傾國: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傾城:李商隱《北齊》:「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
7. 人民在古詩中最初的叫法
《說文》「氓,民也。」
《國風·衛風·氓》應該是最早提到這個意思的古詩。
8. 古詩中詩人怎麼稱呼自己
很多稱呼的,如「余」「吾」「予」等
9. 對古詩人王昌齡都有哪些稱呼
王昌齡,字少伯,又稱"太原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並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
10. 古詩里工人一般怎麼稱呼
稱謂:指人們因親屬或其他關系而建立起來的稱呼、名稱。稱謂的使用,多種多樣。古詩,古文中經常出現的人的各種稱謂意思往往不同,單個查找又十分費勁,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齊全的稱謂文學常識,希望能幫到大家!
人的稱謂:
(一) 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 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 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 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 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 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謙稱:
1、 自稱: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稱: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 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敬稱:
1、 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2、 對將軍:麾下
3、 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 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 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 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杜甫」為「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特殊稱謂:
1、 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