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糕古詩
A. 描寫年糕的詩句
「滿洲跳神祭品有飛石黑阿峰者,粘穀米糕也。色黃如玉,味膩如脂,慘假油粉,蘸以蜂蜜頗香渚,跳畢,以此偏饋鄰里親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可見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滿族的小吃品種了。
《國札札記》中「羞邊之食,糗餌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
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B. 吃年糕的習俗和哪位歷史名人有關
一、聽說關於年糕還有一個傳說,在春秋時期,以奉祀伍子胥的功績。因為是在過年時製作的食品,就把它叫作年糕,沿襲至今。年糕有三種顏色象徵著金銀,年糕又稱作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他寓意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
四、此後,每到寒冬臘月,就准備年糕,一來表示對伍子胥的懷念,二來可供在送舊迎新的春節與親朋好友分享。所以,蘇州年糕的造型與城磚相似,而且煮後不膩,干後不裂,久藏不壞。
據說年糕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吳國都城(現江蘇省蘇州市)傳遞到四面八方。寧波一帶民間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人們還用年糕印板壓成「五福」、「六寶」、「金錢」、「如意」等等形狀外觀。
C. 求幾首關於年糕的詩詞
[長相思]年糕
過小年, 到大年, 戶戶家家年糕甜,歡迎喜慶天。 翻舊篇,開新篇,歲月流傳事變遷,幸福留世間!
臘望打年糕,吾今舉棒操。
族兄來協力,頃刻笑聲高!
D. 關於千年糕的古詩有那幾首
年糕精緻點春心,夜景繽紛除舊歲。——佚名
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回,藉以祈歲答稔。——佚名
過小年, 到大年, 戶戶家家年糕甜,歡迎喜慶天。 翻舊篇,開新篇,歲月流傳事變遷,幸福留世間!——佚名
臘望打年糕,吾今舉棒操。族兄來協力,頃刻笑聲高!——佚名
瑞雪紛飛梅含笑,家家戶戶打年糕。香甜軟嫩添喜氣,前程遠大步步高!——佚名
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沈兆
糕名飛石黑阿峰,味膩如脂色若琮。香潔定知神受餉,珍同金菊與芙蓉。——沈兆
吃力不討好——阿王抄年糕。——佚名
年糕年糕年年高——乾隆
幸福是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年糕;幸福是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佚名
E. 關於「年糕」的詩詞有哪些
年糕精緻點春心,夜景繽紛除舊歲。——佚名
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內。義取年勝年,容藉以祈歲稔。——佚名
過小年, 到大年, 戶戶家家年糕甜,歡迎喜慶天。 翻舊篇,開新篇,歲月流傳事變遷,幸福留世間!——佚名
臘望打年糕,吾今舉棒操。族兄來協力,頃刻笑聲高!——佚名
瑞雪紛飛梅含笑,家家戶戶打年糕。香甜軟嫩添喜氣,前程遠大步步高!——佚名
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沈兆
糕名飛石黑阿峰,味膩如脂色若琮。香潔定知神受餉,珍同金菊與芙蓉。——沈兆
吃力不討好——阿王抄年糕。——佚名
年糕年糕年年高——乾隆
幸福是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年糕;幸福是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佚名
F. 吃年糕的來歷
年糕的來歷:
關於春節年糕的來歷,有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在遠古時期有一種怪獸稱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餓了就捕捉其他獸類充飢。可到了嚴冬季節,獸類大多都躲藏起來休眠了。「年」餓得不得已時,就下山傷害百姓,攫奪人充當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後來有個聰明的部落稱「高氏族」,每到嚴冬,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時,事先用糧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條條,撳成一塊塊地放在門外,人們躲在家裡。「年」來到後找不到人吃,飢不擇食,便用人們製作的糧食條塊充腹,吃飽後再回到山上去。人們看怪獸走了,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慶幸躲過了「年」的一關,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準備了。這樣年復一年,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因為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目的為了喂「年」度關,於就把「年」與「高」聯在一起,稱作為年糕(諧音)了。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傳說:
據說年糕是從蘇州傳開的。它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幫助闔閭奪了吳國王位,並幫助他整年經武、強盛國勢,但後來闔閭志得意滿,命令伍子胥築「闔閭大城」以顯示他的功德。
城垣建成後,吳王闔閭駕崩,夫差繼承王位,聽信讒言,伍子胥力諫吳王拒絕越國越王勾踐的求和,遭到嫌棄並被賜死。伍子胥自刎後,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姑蘇城團團圍住,這些糯米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於是在伍子胥的家人主持下,分給城內飢民,大家暫時度過了飢荒。蘇州人敬仰伍子胥的愛國憂民的精神,此後,每到寒冬臘月,就准備年糕,一來表示對伍子胥的懷念,二來可供在送舊迎新的春節與親朋好友分享。所以,蘇州年糕的造型與城磚相似,而且煮後不膩,干後不裂,久藏不壞。
參考網路:http://ke..com/subview/26942/16966910.htm#1_1
G. 吃年糕是為了紀念誰
紀念伍子胥
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國都。那時諸侯稱霸,戰火連年。吳國為防敵國進襲,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
這天,吳王擺下盛宴慶賀。席間群臣縱情酒樂,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見此情景,國相伍子胥深感憂慮。他叫來貼身隨從,囑咐道:「滿朝文武如今都以為高牆可保吳國太平。城牆固然可以抵擋敵兵,但里邊的人要想出去也會同樣受制。
如果敵人圍而不打,吳國豈不是作繭自縛?忘乎所以,必至禍亂。倘若我有不測,吳國受困,糧草不濟,你可去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隨從以為伍子胥酒喝多了,並未當真。沒過多久,國王駕崩,夫差繼承王位,聽信饞言,賜伍子胥自刎。
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粉做「城磚」,(就是年糕樣子的由來)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稱作年糕了。
(7)吃年糕古詩擴展閱讀: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的像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
明朝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要想做出好的年糕,最重要的是注意水和油的運用。除此,糯米粉是否純也很重要,一般市場上買的糯米粉大多是摻雜了別的米粉,所以吃起來不夠軟糯。
年糕應直接用糯米做,為的是保正年糕的純正度和原汁原味。做年糕很簡單,年糕可以做成很多種口味,但都是在最基本的原味年糕上加入個人喜歡的其它材料,如紅棗等。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H. 吃年糕的習俗與誰有關
伍子胥
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國都。那時諸侯稱霸,戰火連年。吳國為防敵國進襲,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
這天,吳王擺下盛宴慶賀。席間群臣縱情酒樂,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見此情景,國相伍子胥深感憂慮。
他叫來貼身隨從,囑咐道:「滿朝文武如今都以為高牆可保吳國太平。城牆固然可以抵擋敵兵,但里邊的人要想出去也會同樣受制。如果敵人圍而不打,吳國豈不是作繭自縛?忘乎所以,必至禍亂。倘若我有不測,吳國受困,糧草不濟,你可去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
隨從以為伍子胥酒喝多了,並未當真。沒過多久,國王駕崩,夫差繼承王位,聽信饞言,賜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粉做「城磚」,(就是年糕樣子的由來)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稱作年糕了。
(8)吃年糕古詩擴展閱讀
關於年糕的來歷,有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在遠古時期有一種怪獸稱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餓了就捕捉其他動物充飢。可到了嚴冬季節,獸類大多都躲藏起來休眠了。「年」餓得不得已時,就下山傷害百姓,攫奪人充當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
後來有個聰明的部落稱「高氏族」,每到嚴冬,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時,事先用糧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條條,撳成一塊塊地放在門外,人們躲在家裡。「年」來到後找不到人吃,飢不擇食,便用人們製作的糧食條塊充腹,吃飽後再回到山上去。
人們看怪獸走了,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慶幸躲過了「年」的一關,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準備了。這樣年復一年,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因為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目的為了喂「年」度關,於就把「年」與「高」聯在一起,稱作為年糕(諧音)了。
I. 關於年糕的詩句
「滿洲跳神祭品有飛石黑阿峰者,粘穀米糕也。色黃如玉,味膩如脂,慘內假油粉,蘸以蜂容蜜頗香渚,跳畢,以此偏饋鄰里親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可見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滿族的小吃品種了。
《國札札記》中「羞邊之食,糗餌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
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J. 吃年糕是為了紀念古代哪個人
關於年糕的由來,只是個傳說,並未得到史實的核實 年糕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國都。那時諸侯稱霸,戰火連年。吳國為防敵國進襲,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這天,吳王擺下盛宴慶賀。席間群臣縱情酒樂,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見此情景,國相伍子胥深感憂慮。他叫來貼身隨從,囑咐道:「滿朝文武如今都以為高牆可保吳國太平。城牆固然可以抵擋敵兵,但里邊的人要想出去也會同樣受制。如果敵人圍而不打,吳國豈不是作繭自縛?忘乎所以,必至禍亂。倘若我有不測,吳國受困,糧草不濟,你可去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隨從以為伍子胥酒喝多了,並未當真。沒過多久,國王駕崩,夫差繼承王位,聽信饞言,賜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這時那位隨從記起伍子胥從前的囑咐,便急忙召集鄰里一起來到相門外掘地取糧,當挖到城牆下三尺深時,才發現城磚是用糯米粉做的。頓時人們激動萬分,朝著城牆下跪,拜謝伍子胥。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粉做「城磚」,(就是年糕樣子的由來)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稱作年糕了。春節的大年初一的早點人們講究吃年糕,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