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俄國詩歌集

俄國詩歌集

發布時間: 2021-01-29 01:25:26

㈠ 有哪些優秀的俄國詩歌

普希金《致恰達耶夫》,《高加索的俘虜》,雷納耶夫《致寵臣》

㈡ 俄國《青年》 詩歌

青春的秘密 文/馬雅可夫斯基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們迷上了 草地和版小舟, 又開始 喧囂和權胡鬧, 用燒酒 灌漱 咽喉。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們 在春天的良夜裡, 裝模作樣 擺弄時裝, 讓喇叭形的裙子 拖曳在 林蔭道上。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們感到 血液里發癢, 但卻在愛情里 浪費著 朝陽一般 生命的火光。 難道 這是青春? 決不是! 光是 十八歲 還很不夠。 那些人—— 才算得青年, 他們 能代表 所有的孩子 對年老稀疏的 戰斗隊伍說: 「我們要改造地上的生活!」 青年—— 這是一個稱號—— 獻給 那些加入 戰斗的青年共產國際的人。 獻給那些 為了把勞動日 變得愉快 輕松 而戰斗著的人!

㈢ 俄國愛國主義詩人及代表作

普希金,全名: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歷5月26日出生於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得堡)是俄羅斯著名的文學家、最偉大的詩人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始創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他諸體皆擅,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以普希金詩篇作腳本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鮑里斯·戈都諾夫》、《黑桃皇後》、《魯斯蘭與柳德米拉》、《茨岡》等等,無一不是偉大的音樂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詩被譜上曲,成了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還有的作品還被改編成芭蕾舞,成為舞台上不朽的經典。 普希金-代表作品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裡。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普希金作品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並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後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麼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於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這首詩問世後,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原文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首詩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條,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我的墓誌銘

在這兒安葬著普希金;他和年輕的繆斯,
還有愛情和懶惰,共同度過了愉快的一生,
他沒有做過什麼好事,可是就心靈來說,
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一八一五年

(注)這首詩是普希金十六歲在彼德堡的皇村中學讀書時寫成的,當時正盛行寫作這種幽默體的墓誌銘。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裡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一八二五年

註:這首詩是寫在三山村主人奧西波娃的十五風的小女兒的紀

念冊上的。

紀念碑

Exegi monumentum (1)
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
在人們走向那兒的路徑上,青草不再生長,

它抬起那顆不肯屈服的頭顱
高聳在亞歷山大的紀念石柱(2)之上。

不,我不會完全死亡——我的靈魂在遺留下的詩歌當中,
將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長和逃避了腐朽滅亡——
我將永遠光榮不朽,直到還只有一個詩人
活在這月光下的世界上。

我的名聲將傳遍整個偉大的俄羅斯,
它現在的一切語言,都會講著我的名字,
無論是驕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孫,是芬蘭人,
甚至現在還是野蠻的通古斯人,和草原上的
朋友卡爾梅克人。

我所以永遠能為人民敬愛,
是因為我曾用詩歌,喚起了人們善良的感情,
在我這殘酷的時代,我歌頌過自由,
並且還為那些倒下去了的人們,祈求過寬恕同情。(1)

哦,詩神繆斯,聽從上帝的旨意吧,

既不要畏懼侮辱,也不要希求桂冠,
贊美和誹謗,都平心靜氣地容忍,

更無須和愚妄的人空作爭論。
——一八三六年

(1)拉丁文,引自古羅馬大詩人賀拉斯的一首頌歌的第一句,意為「我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2)亞歷山在紀念石柱,高二十七公尺,一八三二年建於彼得堡的冬宮廣場,至今猶存。當一八三四年十一月舉行的揭幕典禮時,普希金因為不願參加,曾避離彼得堡。

(注)這首詩是普希金一八三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在彼得堡的石島寫成的,距離他因決斗而死,只不過半年多的時間。他在這首詩中寫出了自己的崇高志向和使命,為自己一生的詩歌創作作了一個最後的總結,而且預言了他的名字將永不會被人們遺忘。他說他的紀念碑,不是用人工所能建成的,它要高聳在一八三二年彼得堡冬宮廣場上建立的沙皇亞歷山大的紀念石柱之上。但這首詩在普希金逝世之後不能按原文發表,而是經詩人茹科夫斯基修改過的。如「亞歷山大的紀念石柱」改成了「拿破崙的紀念柱」,如「我在這殘酷的時代,歌頌過自由」,就改成為「是因為我的詩歌的生動的優美對人民有益」,從而貶低了普希金原詩的革命戰斗精神。

致凱恩

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現了你,
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
有如純潔之美的精靈。

在無望的憂愁的的折磨中,
在喧鬧的虛幻的困擾中,
我的耳邊長久地響著你溫柔的聲音,
我還在睡夢中見到你可愛的面影。

許多年過去了。狂暴的激情
驅散了往日的夢想,
於是我忘記了你溫柔的聲音,
還有那天仙似的面影。

在窮鄉僻壤,在囚禁的陰暗生活中,
我的歲月就那樣靜靜地消逝,
沒有神性,沒有靈感,
沒有眼淚,沒有生命,也沒有愛情。

如今靈魂已開始覺醒:
這 時在我的面前又重新出現了你,
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
有如純潔之美的精靈。

我的心狂喜地跳躍,
為了它,一切又重新蘇醒,
有了神性,有了靈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淚,也有了愛情。
——一八二五年

註:安娜·凱恩( 1800 —— 1879 )是普希金的女朋友。普希金在一八一九年二十歲時,第一次在彼德堡奧蘭寧(當時任藝術學院院長和公立圖書館館長)的家裡和她想見,那時她才 19 歲,已經嫁給一位五十二歲的將軍。詩中的第一句,即指這次初見而言。當普希金一八二五年年被囚禁在他的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時,凱恩來到鄰近的三山村探望她的親戚奧西波娃,又與普希金再次相見。凱恩離開三山村的這一天,普希金送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第二章給她,其中就夾了這首詩,署的日期是「一八二五年七月十九日」。俄國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曾把這首詩譜成歌曲,成為俄國最有名的一首情歌,一直流傳至今。

致恰阿達耶夫

愛情、希望和平靜的光榮
並不能長久地把我們欺誑,
就是青春的歡樂,
也已經象夢、象朝霧一樣地消亡;
但我們的內心還燃燒著願望,
在殘酷的政權的重壓之下,
我們正懷著焦急的心情
在傾聽祖國的召喚。
我們忍受著期待的折磨
等候那神聖的自由時光,
正象一個年輕的戀人
在等待那真誠的約會一樣。
現在我們的內心還燃燒著自由之火
現在我們為了榮譽的心還沒有死亡,
我的朋友,我們要把我們心靈的
美好的激情,都獻給我們的祖邦!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羅斯要從睡夢上蘇醒,
在專制暴政的廢墟上,
將會寫上我們姓名的字樣!
一八一八年
(注)恰阿達耶夫(1794——1856)是位俄國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和政論家,一八二一年參加十二月黨人的秘密團體「幸福同盟」。一八三六年因為發表了著名的《哲學書簡》,其中批判了俄國的農奴制度,發揮了反對沙皇暴政的思想,被沙皇尼古拉一世宣布為精神病患者,遭受到嚴厲的迫害。

一朵小花

我看見一朵被遺忘在書本里的小花,
它早已乾枯,失掉了芳香;
就在這時,我的心靈里
充滿了一個奇怪的幻想:

它開在哪兒?什麼時候?是哪一個春天?
它開得很久嗎?是誰摘下來的,
是陌生的或者還是熟識的人的手?
為什麼又會被放到這兒來?

是為了紀念溫存的相會,
或者是為了命定的離別之情,
還是為了紀念孤獨的漫步
在田野的僻靜處,在森林之蔭?

他是否還活著,她也還活著嗎?
他們現在棲身的一角又在哪兒?
或者他們也都早已乾枯,
就正象這朵無人知的小花?
—— 一八二八年

㈣ 蘇聯著名作家詩詞

No.1:克雷洛夫——使寓言突破道德訓誡界限的「反叛者」

克雷洛夫是俄國著名的寓言作家,詩人,與伊索和拉·封丹齊名。他通過將寓言內容與現實緊密聯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實的語言風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訓誡的界限,成為了諷刺的利器。他通過寓言這一體裁將俄羅斯民間的生動朴實的語言引入俄羅斯文學,為俄羅斯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代表作:《大炮和風帆》、《剃刀》、《鷹與雞》

No.2:亞歷山大·普希金——「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他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被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代表作:《上尉的女兒》、《葉甫蓋尼奧涅金》

有人將上世紀80年代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在那個文化全面復甦、新思潮風起雲涌的年月,普希金給予我們的遠不是幾首歌詠愛情與友誼的詩篇的熏染,關於自由、關於正義、關於理想、關於生活,我們都能從他那真摯飽滿、激情四射的歌唱中得到最形象、最動人的答案。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普希金是一段揮之不去的美好的集體記憶,是一筆無法割捨的精神財富。

No.3: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里-亞諾夫斯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

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里-亞諾夫斯基筆名果戈里,是俄國偉大的批判主義作家,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自然派,即以批判的態度對俄國專制農奴制度現實進行直接反映的一派作家。他善於描繪生活,將現實和幻想結合,具有諷刺性的幽默,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代表作:《死魂靈》、《欽差大臣》

《死魂靈》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創作發展的頂峰。別林斯基高度贊揚它是「俄國文壇上劃時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於俄國文學過去以及現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時又是高度藝術的作品。」

No.4: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世界文學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位偉大詩人。他不僅是俄國文學史上,而且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萊蒙托夫鮮有直接意義上的政治抒情詩;社會政治課題通常融人到他的哲學和精神思考體系中。這在萊蒙托夫19世紀30年代初創作的詩歌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代表作:《大貴族奧爾沙》

㈤ 跪求俄國詩人葉賽寧詩集!

葉賽寧 (1895-1925)是俄國詩人。他出生在梁贊省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在教會師范學校讀書時開始寫詩。1912年赴莫斯科,當過店員、印刷廠校對員,兼修一所平民大學的課程,並開始文學創作。
1915年,葉賽寧去彼得堡會見了著名詩人勃洛克,這對他的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191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同年應征入伍,一年後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葉賽寧的詩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寫了長詩《同志》(1917)、《變容節》(1918)、《約旦河的鴿子》(1918)等著名詩作。1919年,葉賽寧參加意象派並成為代表人物,寫出《四十日祭》(1920)等詩篇。1921年,他離開意象派。同年與美國舞蹈家鄧肯熱戀成婚,並與之出遊歐美諸國,不久兩人因關系破裂而離異。 1924年,葉賽寧出版詩集《莫斯科酒館之音》,而後又寫出組詩《波斯抒情》(1924)、 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詩集《蘇維埃俄羅斯》 (1925)等著名作品。1925年9月,葉賽寧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結婚。11月因精神病住院,並完成長詩《黑人》和最後的詩篇《再見了我的朋友,再見……》。
12月28日,葉賽寧在列寧格勒一家旅館悲劇性地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1925年12月28日凌晨,在列寧格勒一家旅館里,俄羅斯著名抒情詩人謝爾蓋·葉賽寧用一條皮帶結束了自己年僅30歲的生命。噩耗傳開,舉國哀慟。

㈥ 俄國 《青年》 詩歌

青春的秘密抄 文/馬雅可夫斯基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們迷上了
草地和小舟,
又開始
喧囂和胡鬧,
用燒酒
灌漱
咽喉。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們
在春天的良夜裡,
裝模作樣
擺弄時裝,
讓喇叭形的裙子
拖曳在
林蔭道上。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們感到
血液里發癢,
但卻在愛情里
浪費著
朝陽一般
生命的火光。
難道
這是青春?
決不是!
光是
十八歲
還很不夠。
那些人——
才算得青年,
他們
能代表
所有的孩子
對年老稀疏的
戰斗隊伍說:
「我們要改造地上的生活!」
青年——
這是一個稱號——
獻給
那些加入
戰斗的青年共產國際的人。
獻給那些
為了把勞動日
變得愉快
輕松
而戰斗著的人!

㈦ 有什麼好看的俄國作品嗎推薦你喜歡的,小說,詩集都OK。

普希金的詩集就挺好的~俄國很多著作都是講革命時期的事,比如鋼鐵版是怎樣煉成的,權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母親,高爾基的三部曲,這幾部都不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比較內涵,也是好書……還有就是戰爭與和平。希望可以幫到你~

㈧ 俄國詩歌的太陽

普希來金
普希金是俄國著名源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
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文學各個領域都有很突出的貢獻(詩歌,小說,戲曲,通話)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所以稱他為俄國詩歌的太陽一點都不過分。
(就拋開歷史意義來說,單論文學水平,我個人也覺得他是俄羅斯至今最傑出的文學家,沒有之一。更不要是他是開創者的身份)
他的詩歌很好看,對於愛情,對於生活,讀他的詩歌很容易吸收。易懂,藝術性又很高。

㈨ 《俄羅斯詩歌史》txt全集下載

俄羅斯詩歌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一、民間詩歌回
早在有文字答記載之前,每個民族都曾有口頭流傳的詩歌、童話和傳說。這樣的口頭創作在有了文字之後,仍然繼續存在。這種民間的口頭創作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反映了自古以來人民的生活習俗、思想感情、信仰和理想。我國魯迅先生非常重視民間文學。他指出,詩歌起源於勞動,起源於民間。我國經文人采錄加工而流傳的《子夜歌》、《讀曲歌》、《竹枝詞》、《柳枝詞》和許多山歌、野曲,都具有「剛健、清新」的特點。魯迅著《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1934)高爾基曾說,「語言藝術起源於民間口頭創作」。參見:Русскоенародноепоэтическоетворчество,изд.《Просвещенце》,М.,1954,с.3俄國從18世紀開始有人采錄民間詩歌。如丘爾科夫收集出版了四卷《民間詩歌集》、列夫申出版了《俄羅斯童話》和帕拉奇 里伏夫的《俄羅斯民間詩歌集》等。19世紀十二月黨人和普希金都極重視民間創作。普希金本人曾採集大量的詩歌、童話和民間傳說。30—40……

㈩ 俄羅斯詩歌中的白樺

《白樺》是俄國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綉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麼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徵。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白 樺 (葉賽寧)

有一株白樺,
立在我窗旁,
覆蓋著積雪,
像披著銀霜。

毛茸茸的枝上
冰凌兒掛滿。
像雪做的衣邊——
流蘇閃閃。

白樺籠罩著
夢似的寂靜,
金色的火星
在雪花上躍動。

朝霞懶懶地
照在它四周,
將更多的銀屑
灑遍枝頭。

《伏爾加格勒的白樺》
瑪•阿伽希娜 詞
格•波諾瑪倫珂曲
1、
你也在這俄羅斯長大,
那裡,田野森林如畫。
我們每支歌里有白樺,
白樺,家家戶戶窗下。
每年春來綻放出新芽,
它們迎風舞動枝椏。
但在伏爾加格勒的白樺,
一見它就心如刀剮。
2、
是從遠處運來的白樺,
種下,靜聽羽草喧嘩。
白樺度過怎樣的歲月,
在那伏爾加格勒炮火下,
它在久久惦記俄羅斯,
它在懷念林區老家。
躺在白樺樹下的人們,
你不妨問問它們吧。
3、
樹下,草地沒有被踐踏,
地下,沒有人來回答。
但是士兵他多麼盼望,
有人常常哀悼著他!
就像妻兒來為他哭泣,
你也生來是一名戰士,
你怎能會不理解他!
4、
你也在這俄羅斯長大,
這里,也是白樺的家...
如今無論你身在哪裡,
你會記得我的白樺,
你看,堅忍挺拔的樹干,
你看,默默舞動枝椏。
長在伏爾加格勒的白樺,
你永遠也忘不了他。
(1967年)

謝爾蓋·亞歷山大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成分的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范學校,之後隻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應征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19年參與發表意象派《宣言》,後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實生活的回歸。1921年與鄧肯結婚,第二年出遊歐美各國,1923年返回蘇聯,並發表文章批判美國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婭結婚,11月住院治療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寫了絕命詩:「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遠銘記我心間。/命中註定的分離,/預示著來世的重逢。//再見吧,我的朋友,不必話別無須握手,/別難過,莫悲戚——/這世間,死去並不新鮮/活下去,當然更不希罕。」28日拂曉前自縊於列寧格勒一家旅館,時年三十歲,正是孔子所說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後的冬天,他的墳頭一聲槍響,對他無限鍾情而又被他一再錯過的別妮斯拉夫斯卡婭為他殉情而死,據說葉賽寧絕命詩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創作發生了根本轉變,他歌頌革命,贊揚工人階級,但從根本上他並不理解革命和蘇維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盪不羈、玩世不恭的「葉賽寧氣質」,這方面的代表作是組詩《莫斯科酒館之音》(1921——1923)。「葉賽寧氣質」很容易讓人想起浪漫主義時代包孕兩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別是「拜倫式英雄」,它們大致可以看作同一個詩人在不同時代的表現。「葉賽寧氣質」其實是「鄉村最後一個詩人」在時代變遷中發現自己站在時代發展的對立面的獨特表現。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認為:「葉賽寧對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對待一個童話,他像王子伊萬騎著灰狼漂洋過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鄧肯,如同抓住了火鳥的尾巴。他的詩也是用童話的手法寫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他詩中最珍貴的東西是家鄉的風光,那是俄羅斯中部地帶,梁贊省,處處是森林,他像兒時那樣,用使人眩暈的清新把它描繪了出來。」 葉夫圖申科(1933—— )則把他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詩歌是一種土生土長的現象。葉賽寧的音韻放射著俄羅斯土地結構中所特有的那種礦物的神奇光彩。葉賽寧的詩歌是俄羅斯大自然,俄羅斯語言(包括童話、歌謠、鄉村民歌、諺語和俗語、遠古時代部分流傳下來的咒語、哀歌、儀式歌曲)所獨有的產兒。」 他們對葉賽寧的把握無疑是極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正是「葉賽寧氣質」在其詩歌創作的兩種不同表現。而他之所以被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正是由於葉夫圖申科從深層次上把握住了導致「葉賽寧氣質」的成因:出於對俄羅斯鄉村的執著眷戀而不能認同現代文明的強大推進及其對鄉村的破壞。如果說普希金是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為爭取民族自由鼓與呼的詩人,那麼葉賽寧無疑在有意無意之中充當了一個時代的「反面角色」,他強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時代的地域文化,高爾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時就認為他死於城鄉文明的沖突,這個判斷是相當深刻的。葉賽寧與白銀時代的其他詩人不同的一點是,在十月革命之後他沒有流亡國外,象吉皮烏斯等人那樣發誓與十月革命勢不兩立。除了與鄧肯出遊的那兩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羅斯土地上。然而,現實的發展越來越讓他感到痛心:「在蔚藍色田野的小徑上,/很快就會出現鋼鐵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麥,/只剩下一些干癟的籽粒。//陌生的死氣沉沉的打穀場,/給你唱的歌不會使你獲得生命!/只有那些馬匹和燕麥/將為年老的主人憂傷。」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鐵馬」(即火車)與活馬競賽的典型場景來體現這種沖突。和他生活在同時代並有交往的帕斯捷爾納克對葉賽寧充滿了理解的同情:「葉賽寧的風景詩的地位,在他的作品為現代大都市的迷宮取代了。一個當代人的孤獨的靈魂在這個迷宮里迷失了方向,破壞了道德,他描繪的正是這種靈魂的激動的,非人的悲慘狀態。」
當然,如果把葉賽寧之死僅僅歸結於城鄉沖突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詩人懊悔不已,如果說他以前的放盪是由於翻轉了天地的風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變要把我引向哪裡」造成的,那麼,賴依赫和他分手後,他「繼續往下墮落」就不能不說與婚姻破裂無關了。在他自殺的前一年,他還寫了《給一個女人的信》向賴依赫傾訴衷腸。歌德說: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那麼,失去引領之後會怎麼樣呢?不能否認葉賽寧的墮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種結局。他與美國舞蹈家鄧肯的那段閃電戀情不無浪漫又充滿酸辛,他們以閃電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閃電般的速度各自走開。在眾人羨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撫摸愛情的創傷。他的第三次婚姻還不到半年,詩人就告別了塵世。
這里撇開作品來談詩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義。而我以為葉賽寧之死正是困擾現代人的根本難題,不管他是一個天生的文明人,還是一個經過轉換之後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與時俱進還是夢回唐朝,他已經不可能躲過葉賽寧遇到的這些問題。葉賽寧之死是種種因素作用於詩人心靈以至郁結為精神危機的必然結果。在他之前,也有詩人自殺的情況,但是詩人自殺現象卻是從他這兒開始的。時間永是流駛,歲月依舊循環,而自從葉賽寧宣稱「我是鄉村最後一個詩人」之後,純粹的抒情詩已經達到了它的顛峰,同時也走到了它的盡頭。

另一個簡介
謝爾蓋•亞歷山大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范學校,之後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一名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19年參與發表意象派《宣言》,後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實生活的回歸。1921年與鄧肯結婚,第二年出遊歐美各國,1923年返回蘇聯,並發表文章批判美國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婭結婚,11月住院治療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寫了絕命詩:「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遠銘記我心間。/命中註定的分離,/預示著來世的重逢。//再見吧,我的朋友,不必話別無須握手,/別難過,莫悲戚——/這世間,死去並不新鮮/活下去,當然更不希罕。」28日拂曉前自縊於列寧格勒一家旅館,時年三十歲,正是孔子所說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後的冬天,他的墳頭一聲槍響,對他無限鍾情而又被他一再錯過的別妮斯拉夫斯卡婭為他殉情而死,據說葉賽寧絕命詩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在俄羅斯廣袤的國土上,生長著一種平凡得極不平凡的樹。它是如此的平凡:田野里山林中.隨處可見,觸目盡是I它又是如此的不平凡:既有楊柳的嬌柔與婀娜多姿,也有青松的秀直與剛勁挺拔.陰柔美與陽剛美是如此罕見地和諧完美地統一於它一身!它那秀勁挺拔的樹幹上,詩意般地圍裹著一層厚厚的、白光閃閃的銀色。多麼純潔的銀色!它使你聯想到純真的愛、聖潔的愛、晶瑩的詩、神聖的理想……它的根須深深地扎入腳下的土地,在這喧鬧的塵世,它盡情地默默地蓬勃著自己那蔥蘢的綠意。它的枝椏節節向上,戲掬流雲,似乎溝通了另一個靈的世界!它植根於這一世界,卻又像神遊於另一個世界。它似乎屬於另一世界,這更使它閃爍著一種神秘又迷人的光芒!這種平凡而神奇的樹,它的名字叫一一白樺!
就像中國人喜歡松竹梅、日本人熱戀梗花、加拿大人鍾情紅楓,俄羅斯人酷愛自樺。俄羅斯人熱愛腳下的土地,熱愛現實生活,但又有一種強烈的超越意識,他們關注未來,冥思彼岸,熱心地探索人類的命運之謎;他們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集陽剛美和陰柔美於一身。這,只要看看眾所周知的俄羅斯文化的著名代表人物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葉賽寧、艾特瑪托夫就知道白樺是俄羅斯人的精神家園的寄託。

白樺為何總在俄羅斯的詩歌中出現?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花草樹木。牡丹是中國的國花,梅、蘭、竹、菊深得中國文人墨客的喜愛而被稱為"花中君子"。
俄羅斯人也有自己鍾愛的花木。人們通過文學創作傾注對花木的情感、表達自己的願望,隨著文化和歷史的積淀,這些花木便被打上了鮮明的民族文化烙印。比如菊花在東西方人眼裡所象徵的意義截然不同。中日兩國對菊花抱有相似的東方式的美學欣賞目光。中國人用菊花象徵不畏嚴寒、晚節高標的品格。唐朝有一首詠菊抒懷的詩,詩中寫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日本人將菊花視為太陽的化身,十六瓣的菊花是皇室的徽號和國徽的圖案。但是西歐和俄羅斯人卻用菊花來象徵人生苦短和死亡。菊花以黃色居多,黃色在俄羅斯人看來是背叛、分手的象徵,出於這些觀念,人們很少用菊花裝飾美化居室或饋贈親朋好友,只在喪禮或祭悼亡靈時使用。
按照俄羅斯古老的傳說,每一種花木都蘊含著神奇的力量。在俄羅斯民俗中,花木常常被視為同人類一樣的活物,它們也有感覺,也會呼吸,彼此之間也可以交流。它們不受鞭撻、不受砍伐、不受凌辱,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同草木花卉相關的習俗和信仰。當代俄羅斯作家И .Ракша 認為俄語здравствуй(你好)一詞與樹木有關:此詞的第一個字母з是前置詞с(和……在一起)的變體,詞根драв ,來自де -рево(樹木),因此,俄語「你好」的意思是只要和樹木在一起,就會身體健康,就會一切順利。這種說法雖為一家直言,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樹木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的地位。
那麼,俄羅斯人到底喜歡哪些花草樹木呢?
白樺(берёза )最能激發俄羅斯民族美好的感情,是他們熱愛的一種神聖的樹(священноедерево )。
其一,白樺樹是吉祥幸福的化身。人們習慣在民間悼亡節(復活節後第七個星期四)這一天將發芽的白樺樹種在房前屋後,插在田間地頭,姑娘們頭戴白樺樹枝編的樹冠,舉行一系列的悼念活動來消災避邪,祈求幸福安康、豐收興旺。
其二,白樺在俄羅斯人的眼中是春天和愛情的信使,是純潔、苗條的少女的化身,它也可以喻指少婦或年輕的母親。如Вчерабыла червоннаякалина ,атеперьсталабелаяберёза .(昨天還是一位紅顏少女,如今卻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婦。)
其三,由於白樺有著美麗、純潔、執著的品格,它又成為俄羅斯的象徵,是祖國和故鄉的化身,它常常出現在遠方遊子的思鄉夢中,它每每勾起遊子的懷鄉之情。當人們從遠途歸來,看見白樺就會想到溫馨的家。從古至今白樺和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古時人們在白樺樹皮上書寫記事,這使俄羅斯璀璨的古代文化得以保存;洗蒸汽浴時白樺樹條帚是俄羅斯人最喜愛的洗澡工具;在春天,人們喜歡到森林去採集白樺樹汁作飲料喝;白樺樹下是戀人們約會的地方,是他們愛情的見證。
【補充材料】
一、歷史原因
1.白樺和蒼鷹的城市
1703年4月14日,年輕的沙皇彼得一世為了建造一座新的要塞,巡視了涅瓦河口的所有島嶼,最後他看中了一個叫"兔子島"(也叫歡樂島)的島嶼。16日,彼得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人們將一隻裝有聖徒安德烈·彼爾沃茲萬內伊遺骸的石匣子埋在土裡,石匣子的蓋上鐫刻著一行字:"1703年5月16日,按照耶穌基督聖諭,偉大的沙皇和偉大的公爵、全俄羅斯的君主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為帝都聖彼得堡奠基。"彼得命令砍伐下兩顆小白樺,埋在兩個坑裡,作為未來城門的標志。正在這時,一隻翱翔在島上空的蒼鷹突然疾速而下,落在了白樺樹幹上。彼得高興極了,認為這是上天示慶的意思,因為他知道,當年也是一隻飛鷹向拜占廷皇帝指示建都君士坦丁堡的。從此,白樺、蒼鷹和沙皇就成了俄羅斯最神聖的三位一體了。
聖彼得堡要塞在四個月內就建成了,因為彼得一世除了擔心強大的瑞典人入侵外,他還渴望通過聖彼得堡這個窗口,讓俄國面對世界。1703年11月,第一艘外國商船——滿載鹽和葡萄酒的荷蘭船進入聖彼得堡港灣。
聖彼得堡要塞最初是土壘起的,1706年改建為石頭的,城高9米,寬20米左右,四面環水。在要塞里首先建起了紀念聖徒彼得和保羅的木教堂(1712年改建為石建築),即現在聞名於世的彼得保羅教堂。它和俄羅斯傳統的教堂不一樣,鍾樓上有一高高的尖頂。這是根據彼得一世的意願建造的,他要模仿歐洲的教堂尖頂,又要讓這尖頂高出他在歐洲所看到的一切教堂尖頂。在建造時,彼得一世就曾多次帶領外國使節登臨高塔,眺望未來城市的全景。教堂建成後,歷代沙皇(除去在莫斯科死去的保羅二世和在十月革命後被槍殺於葉卡捷林堡的尼古拉二世)全都被安葬於此教堂內。前幾年,尼古拉二世的遺骸也被遷葬在教堂里,為此還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
經過20多年的建造,聖彼得堡終於在沼澤、灌木叢和兔子出沒的河灣港汊地區聳立了起來。盡管這里水災頻繁、氣候潮濕、冬季漫長,但它在彼得一世的眼裡卻是"天堂",因為從這里可以看到世界,可以面對世界,可以與世界交往。彼得一世深知建造這個新首都的艱辛,於是就給這座新城起了個意味深長的名字——聖彼得堡。"聖"源於拉丁文,是神聖的意思;"彼得"源於希臘文,是石頭的意思;"堡"者源於德文和荷蘭文,是城堡的意思。因此,這個由數種文字組成的"聖彼得堡"的本意就是"神聖的石頭城市"。以石頭代替木材來建造房舍在當時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也是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標志,彼得顯然是期望這"神聖的石頭城市"能使封閉的、落後的俄國"推門達五湖,開戶納四海"。
就在新冬宮成為皇家宮廷時,俄國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鼎盛時期,葉卡捷林娜二世於1762年7月6日開始執政。女皇向歐洲學習和仿效之風超過了她的先人,於是法國、義大利風格的建築藝術和各種石雕遍布聖彼得堡。由法國著名雕塑家法爾孔等人設計的"彼得大帝像"於1782年8月7日聳立在涅瓦河畔的參政院廣場上。由於普希金的詩句,這尊"青銅騎士"像就成了不朽聖彼得堡的永恆象徵。
二、地理原因和生物本身功能的優勢
1.地理原因
樺木族可能發生於白堊紀,第三紀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溫帶與寒帶。中國山東山旺及遼寧撫順均有化石發現。花粉化石最早見於晚白堊世。其後,在歐亞大陸也大量發現。
2.生物原因
白樺學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屬樺木科樺木屬,分布於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及華北高山地區;垂直分布東北在海拔1000m以下,華北為1300-2700m。蘇聯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及日本北部亦有分布。
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白樺枝葉扶疏,姿態優美,尤其是樹干修直,潔白雅緻,十分引人注目。孤植、叢植於庭園、公園之草坪、池畔、湖濱或列植於道旁均頗美觀。若在山地或丘陵坡地成片栽植,可組成美麗的風景林。
基於以上原因,所以我認為白樺樹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