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背古詩
⑴ 你給老師背古詩,老師說你沒聽課怎麼答
你可以這樣回答老師:對不起老師,由於是線上聽課,我不是太理解,所以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⑵ 如果你在手機上想讓老師教你背古詩你該怎麼說
你可以注意文明禮貌,比如說敬愛的老師,我想請您教我背古詩可以嗎?
您的聲音,對我的學習是一種督促和啟示。
⑶ 通過跟老師學背古詩可以體會到什麼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誦讀,是語感形成的基礎,是分析、研討語言的前提,是積累語言、培養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說的是朗讀與理解的關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量的積累會產生質的飛躍,誦讀是有聲的藝術,它不是靜寂的字元。讀之以情、讀之以趣、讀之以理、讀之以思、讀之以法,在讀中領悟其樂趣,實踐證明,誦讀可以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豐富的內涵,體味到其韻外之致,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在讀中還古詩以生命、活力。
關鍵詞:傳統 語感 積累 興趣 方法 創新 以人為本
一、經典是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僅從《詩經》算起就有三千多年了,這期間涌現出群星燦爛的詩人,創造出浩如煙海的詩篇。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人們可以從這些優秀詩篇中領略祖國山河的壯美,了解民族歷史的演變,感受漢語表達的豐富和美好,吟誦古詩能陶冶人們的情操,為審美打下基礎。尤其是古詩文的語言,是文化內涵最豐富的語言,是形式最優美的語言,是最具靈性和想像力的語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語言。學習這種語言,是學習中華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徑。
中國的古詩文流傳了千百年,積淀了中華傳統的思想、情感、審美和智慧,學習它可以使學生體悟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倫理道德和審美情趣,這些既有助於學生深化對社會、自然、人生的認識,也有助於學生認識、發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二、背誦是兒童的天性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的「總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並要求小學生背誦優秀古詩文60篇(段),此外還推薦了70首古詩文背誦篇目。《課標》中特別還強調了積累的重要,「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明確規定了各年級的課外閱讀量,列出古詩文推薦篇目八十首,而記憶便是一種積累。
依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一個人的記憶力發展是自零歲開始,1至3歲即有顯著的發展,3至6歲其進展更為迅速,6至13歲則為一生中發展的黃金時代,至13歲為一生記憶力之最高峰,以後最高只能保持此高點,往往20歲以後,心境若一不平衡便有減退的可能。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記憶的東西可能終生不忘。把握這一關鍵期,少記點廣告詞,多背點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與修養,滋養心靈,以增強人文底蘊,提高綜合素質。
三、激發興趣,探究方法
1、古詩文與日常工作結合激發興趣
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背誦古詩文對學生而言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要使學生有興趣堅持下去,就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努力為他們創設古詩文誦讀的時間、空間,完善各項措施。
l 定時間。我利用一個晨讀時間定為新詩介紹,每周五下午輔導班為交流欣賞,每課課前兩分鍾、每個中午都有十分鍾的集體誦讀。學生在久而久之中逐步形成爭先競背的好習慣。
l 造氛圍。班級人手至少一本《中華經典誦讀本》;黑板一角開辟「每周一詩」,午間練字內容選擇名詩名句……讓學生處處都能見到古詩文,讀背古詩文,在耳濡目染中保持背誦古詩文的興趣。
2、加強方法指導,保證誦讀質量
開展古詩文誦讀絕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靈活多樣,幫學生巧背。「三分詩,七分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誦讀對閱讀古詩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德國學者克司和伊瑟爾的接受美學認為:作品本身如果不經過閱讀理解,就沒有任何意義,就永遠成為沒有生命的,死的語言材料,只有依靠讀者在讀的過程中主動地挖掘,才能實現文本意義的發生。 有人說:「朗讀如同賦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
l 熟讀成誦法。即讓學生多讀,可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直面經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樣、水到渠成』。要多鼓勵,不要強迫」。 可採取激將法、爭章法、小組奪魁、建立班級誦讀明星榜等等。輔導孩子們「誦」出味道來,而不是一味地背誦。碰到學生發音不準確,就親自給學生做示範,交給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形成積累,逐步養成整體感悟的能力。
l 聯系擴充法。即將所學的某一首古詩詞,與其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同時誦讀其他有關「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楊萬里的《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系起來,既可擴大知識面,又可在對比誦讀中提升感悟能力。 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
l 想像入境法。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像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再現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如讀《出塞》,試圖讓學生化身唐代詩人:登上塞外關城,明月下,望著遼闊的荒野,會想起什麼呢——秦築長城、漢衛邊關、唐……為了戍守邊境,這關城,從秦漢到現在,灑下了多少徵人戍卒的血汗?戰爭卻為什麼連年不斷……只要充分發揮想像,就能較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
l 表演激趣法。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我精心設置導語,引導學生進入想像空間。比如,在學習清代詩人袁枚的詩作《所見》時,我假扮大詩人袁枚:「有一天,我在書房研墨作詩,忽然感到天氣悶熱難耐,於是,我就手搖扇子出來散步。走到一個樹林邊,我馬上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那麼,詩人究竟看到了什麼?請學生自由讀詩文。」這樣,學生在好奇與想像中去閱讀本詩,就會使想像的畫面具體、形象起來。這時,老師在讓學生初讀的基礎上出示詩歌掛圖,使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與眼前的畫面相對照,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情景講述,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背誦方法之一。學生入情入境的背誦表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詩內容,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還有限時背、輪換背、接龍背、據意背、據畫背、抄寫背、聽記背、問答背等多種形式,靈活而富有變化。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一定能給學生帶來更多背誦的樂趣。
學生的記憶是驚人的,然而單調乏味地機械重復,只會使學生的誦讀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只有採取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巧記巧背,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量更大的積累。
3、展示創新,追求實效
l 月月有展示。每月第四周周五輔導班是我班古詩文活動展示的時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把自己這一段時間在古詩文誦讀方面的收獲向老師和同學匯報。以小組為單位舉行的古詩擂台賽,將古詩詞的誦讀活動推向高潮。這是一次全面展現各個小組古詩詞誦讀情況的比賽。各小組做以充分的准備,為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加快背誦的速度,我常常藉助光碟、卡片等創造一些別開生面的娛樂比賽游戲,其中的編「謎」猜「謎」游戲,就特別富有情趣。「觀畫猜詩」、「「觀題誦詩」、「詩句接龍」、「撲克牌」猜「謎」游戲,他們往往樂此不疲。這樣,在輕輕鬆鬆的氣氛里,達到了對所誦詩文溫故而知新的目的。誦讀熱情被激發起來。比賽結束後,新一輪古詩文背誦的序幕也被拉開了。
l 首首有評價。有檢查才會落實,有測評才會促進。我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背誦的詩文內容、相關故事、體會收獲等;不定期開展背誦對抗賽、詩文知識競賽、詩文抄寫評比等,既能檢查背誦情況、鞏固背誦成果,又能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調動背誦的積極性,使之持久深入地堅持下去。
我規定學生每背一首古詩就獎勵一個笑臉圖片,湊齊10個,獎星星一個,5個星星為該生家長發喜報。這種精神鼓勵遠遠勝於物質獎勵,它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使家長主動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給孩子以輔導和督促。
「古詩文誦讀卡」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在此基礎上,我班還開展了古詩達標升級活動,首先根據學生的實際背誦水平設三級,背過一級詩者為「小詩人」,背過二級詩者為「小詩聖」,背過三級詩者為 「小詩仙」。學生背過了規定的篇數之後就可以自動晉升到高一個級別。有的學生甚至嘗試著自己寫古詩,雖然不很成熟但足以顯示出同學們對古詩文濃厚的興趣。這一獎勵措施的實施,調動了學生誦讀古詩的熱情,全班呈現出你追我趕、快樂誦讀的感人局面,常常是課前課間我一走進教室就被學生團團圍住,朗朗的誦詩聲不絕於耳。
l 多媒體中尋樂趣。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把古詩文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學生對已積累的詩句,自創繪畫作品或搜集繪畫作品的自配詩句,在家長的幫助下巧妙地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融於其中,異彩紛呈,奪人耳目。創造能力、想像力使課堂內外的學習生動起來,學習就變得不再枯燥。
分類誦讀和配樂朗誦也是學生所喜歡的誦讀方式之一。所謂詩歌分類誦讀,就是把反映同一主題的詩歌歸為一類,集中講解並背誦。比如,在二年級的誦讀教材中,教育學生珍惜光陰、勤奮學習的詩篇就有《明日歌》、《今日詩》、《金縷衣》等6首;而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則更多,如《望天門山》、《曉日》、《山行》等。把這些詩篇歸為一類,集中講解,有利於學生記憶和背誦。如果再根據詩歌所反映的不同主題,來選取反映同一主題的古箏樂曲與之相配,更會調動學生誦讀的熱情。如《望天門山》等組詩,老師的配樂范讀,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曠達、悠遠的藝術境界,從而使學生在陶冶性情的同時有意模仿,更加喜歡誦讀。
l 溝通中展空間。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以古詩文為主的藝術節活動。學生在一次次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鍛煉了能力、展示了風采,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習的樂趣。堅持開展誦讀會。與家長加強溝通,在全班提出「我把古詩文帶回家」、「和父母一起讀詩」等等倡議,請家長參加學校誦讀活動,使家長了解誦讀活動與成果,爭得家長們的大力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看來,只要我們教給學生閱讀古詩的方法,他們就不會再為古詩閱讀而頭痛,而能夠通過反復朗誦,深入體會,來理解出古詩的主要內容,感受出古詩的藝術形象,領悟出古詩的思想感情。既培養了主動誦讀的習慣,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實效。
3、教學融合,突出特色
l 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先讓學生自由讀詩文,教師可適當范讀。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這樣讀起來!因為一切語言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而文化教養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習」而已。
l 熟讀古詩、自悟自得。我們贊同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組織者對古詩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一解就變成了標准答案, 這恰恰是古詩文教學的弊病。教學中,應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並讀給同桌聽,通過熟讀慢慢體會詩的意境。如教學《小兒垂釣》時,我們引導學生用讀詩文的形式來回答問題,反復誦讀。問:「蓬頭稚子」干什麼?答:蓬頭稚子「學垂綸」。問:「誰」側坐莓苔草映身?答:「蓬頭稚子」 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時誰「遙招手」?誰「怕得魚驚不應人」?通過聯系古詩的上下文並結合看圖,讓學生熟讀自悟一些內容。在熟讀的基礎上,然後質疑問難。有的提出 「學垂綸」是不是「學釣魚」的問題,足見他們已能自讀自悟,教師順勢請他們查字典印證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讓他們愉悅。還有的提出:平常說「招手」是請他過來的意思,他怕「魚驚」為什麼還請「問路人」過來呢?隨即讓同學們展開討論,不難得出 「招手」是「擺手」的意思。通過熟讀,質疑解疑,大家自然能體會出詩中小孩的專注與天真爛漫,達到自悟自得。
l 適度講解,誦讀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既是詩人對宇宙萬物關懷的感情,也表現了詩人的品格、修養和懷抱。
如果老師能把詩歌中感人的力量傳述出來,對於提高少年兒童的資質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結束《古風》的教學時,適度講解:此詩題目也作《憫農》憫有哀憐的意思,還作憂愁解釋。作者李紳在唐朝元和年間考取進士,後來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宰相,但他對生活在下層的老百姓還是很同情的,因此在他的不少詩歌中都不同程度的流露出這種關心百姓的感情,這在封建社會的士大夫中是難能可貴的。至此,再以誦讀方式來體會古文聲韻之美、情感之美,學生就能讀得聲情並茂了。
l 展開想像,悟意明理。根據詩的內容,引導學生想像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學生才能進入古詩優美的情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登鸛雀樓》,可以啟發學生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悟意明理,再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或把你站在高處觀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話寫出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又能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l 適當延伸,拓展誦讀。 如果我們培養出的學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蘇東坡、李清照……從來沒有讀過、聽過詩經、唐詩、宋詞,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如果寫作文,有了唐詩宋詞的功底,文章就會放出光彩。因此,教學古詩文時應抓住時機激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適當延伸,拓展誦讀面,擴大儲存量。如教學《古風》做總結時,可以提示學生:我們所學的《鋤禾》也是李紳所作,也名《憫農》。《鋤禾》既表現了作者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又告誡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我們祖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還有許多像《憫農》這樣膾炙人口的詩文正等著你們去誦讀呢!這樣就自然將誦讀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四、積淀智慧,誦讀人生
實踐證明我們把古詩文誦讀活動與日常的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課內指導、課外延伸
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語文教學中見實效
l 對背誦課文的幫助。鍛煉了記憶力及對語言文學規律的認識,使背誦課文顯得更加輕松。
l 對課文中的古詩、古文的理解與記憶有直接好處。
l 對自己的寫作幫助較大,對於較好的學生,有的可直接引用語句為文章添色,有的則學習古文的描寫方法,有的可借鑒其思想內容。如學到《坐井觀天》成語時,孩子們出人意料的用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思想。
2、思想行為中看變化
古詩文經典中深蘊做人的道理,對學生的啟示是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淺顯、明了的句段,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種子、有些學生變了,在自己的日記、周記本上出現了一些古詩文座右銘,在日常交往中也偶爾會引經據典,在自己寫下「內心感觸」時也會以它作老師開導自己。雖然只是出現在為數不多的學生身上,但也說明古詩文的學習、背誦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已畢業的學生回到母校來看望我,也都會不約而同地談到誦讀古詩文的受益,不但豐富了知識儲備,為中學學習打下基礎,而且還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以致影響到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
學生按進度多數都能完成古詩文讀本所要求的篇目,每背下一首古詩或者古文,同學們都在「古詩文伴我成長」記錄表上登記。誦讀古詩文成為孩子學習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學生或家長紛紛反映誦讀活動對語文的正面影響。
3、誦讀數量上出成果
如今,學背古詩文已成為孩子們一種愛好。在孩子們誦讀古詩文的感染和帶動下,學生家長也一起誦讀,真可謂是其樂融融。在豐富多彩的誦讀、表演、展示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加深了對古詩文的理解,感受到了古詩文的韻律美,而且明白了「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美與高尚在孩子們心中得到了統一,習慣與品德在孩子們身上形成。現在大多數孩子都能背將近100首古詩文。這雄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積淀,是孩子們受益終生的財富。評選出的「小標兵」每期都有增加, 「小博士」所背篇目也較多,有的同學能夠提前讀到下一集,並短時期背完。
讀經典古文,不僅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在孩子身上重煥生機,心靈接受著高尚道德情操的洗禮,同時也是我更為深刻的認識到「讀書是從業之基,道德乃做人之本」。我國的古典詩文包涵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美德與情操,是融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等諸多知識的結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同時,經典古詩文又是中國文化的最好載體。孩子們從小接觸古詩文,必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優秀的傳統文化必將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將幫助他們完善自身人格修養、提高文化品味,打下良好的基礎。
4、社會效應中寄希望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的處世原則,王冕的「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等等。這些警世名言,或是一種規范、或是一種精神、或是一種品質,學生在觀賞、誦讀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的受到了教育,達到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效果。
活動贏得廣大家長的支持,家長對此持積極支持的態度,在反饋中他們多次提到:學校、老師能夠如此重視、抓緊此項活動,確實是有遠見、有品位、重修養、重全方位教育的體現。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每天利用一點業余時間誦讀古詩,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記憶力,提高了文化修養,同時,還可以從詩中學會如何做人的道理,長此以往,受益匪淺。還有一位家長還將與孩子一起誦讀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等詩句結合個人人生感悟的深入理解講給孩子並與我探討,讓我越來越體會到「教學相長」的內涵。在與孩子共同誦讀過程中。我不僅榮獲最受學生歡迎的輔導員,還曾獲「天津市古詩文誦讀優秀輔導員」「全國古詩文誦讀優秀輔導員」稱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我還越來越體會到「教書育人」四字的內涵是無窮無盡的,做人做事做學問只需一顆平常心、責任心就可獲得人生最大的快樂。捧著這沉甸甸的認可與期望,欣喜之餘思考得更多的是今後如何把這項活動開展得更好。
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帶著這份特殊的快樂與收獲,我將繼續與孩子們一起誦讀。讓古詩文對孩子們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養的形成、語文能力的培養等諸多方面,繼續發揮它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孩子一生受用不盡;讓那些積淀著智慧結晶、映射著理性光輝、濃縮著豐富情感、蘊涵著優美意象的古詩文熏染學生的靈魂,從而加厚他們的文化底蘊,提升他們的品性靈氣。力求教會學生讀詩、讀書、讀人生。讓經典誦讀落到實處。
⑷ 老師讓背古詩,沒背過,罰寫檢討書500字
其實沒必要的,老師只是想抓個典型,不會認真的。
但你也不要不給他面子(具體得看你這位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給你些建議:
1、找老師好好說說談談,態度要好。
2、盡快把課文背下來,之後的事就好辦了。
3、真是要寫的話,給你個檢討書模板吧。
XXX。今天我懷著愧疚和懊悔給您寫下這份檢討書,以向您表示我對_______這種不良行為的深刻認識以及再也不______的決心。
早在我踏進校門,老師就已三申五令,一再強調______ 關於______的事情,我覺得有必要說一說。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________雖然我知道這種行為也是不對的,但是我還是做了,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而且也是應該向老師做出這份書面檢討,讓我自己深深的反省一下自己的錯誤。 對不起,老師!我犯的是一個嚴重的原則性的問題。我知道,老師對於我的________也非常的生氣。我也知道,對於學生_________是一項最基本的責任,也是最基本的義務。但是我卻連最基本的都沒有做到。事後,我冷靜的想了很久,我漸漸的認識到自己將要為自己的沖動付出代價了。老師反復教導言猶在耳,嚴肅認真的表情猶在眼前,我深為震撼,也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事已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錯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檢討,認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錯誤:思想覺悟不高,本人對他人的尊重不夠,以後我將對老師有更多的尊重.對重要事項重視嚴重不足。平時生活作風懶散,如果不是因為過於懶散也不至於如此。為了更好的認識錯誤,也是為了讓老師你能夠相信學生我能夠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錯誤,保證不再重犯,我將自己所犯的錯誤歸結如下:_________1.思想上的錯誤:2.行為上的錯誤:3.對同學和自己的影響上的錯誤:
我特提出以下幾點改正意見,好讓自己和老師同學督促自己改正我的錯誤:_____________
希望老師能夠給我一次改正的機會,並且真心的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教誨以及全面貫徹落實老師的教育方針。同時希望老師在往後的時光里能夠監督我,提醒我。我一定不會再讓老師失望了。
XXXX學生
X年X月X日X時特此檢討
以上這些都得視具體情況而定了,主要在於你的老師,其實沒有一個老師會真正要求學生做這樣無聊的事情的,有時老師也是沒辦法,因為畢竟要教學質量嗎!所以得相互體諒才對,最好的方法和途徑是把課文背下來,然後跟老師說說。
⑸ 自己在猿題庫里背古詩老師知道我背了嗎
肯定知道的
⑹ 感覺我被老師盯上了,語文古詩有一次沒背之後默古詩背古詩老師就要抽我,還有今天物理答錯了一題物理老師
一般老師只盯上兩種學生,非常出色的和非常差的。
一般出色的學生,是不介意被老師盯上的。
所以……
⑺ 小學老師要求背誦古詩詞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有: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附錄
語文課程標准研製組
一、關於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
《課程標准》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合計240篇(段)。此處僅推薦古詩文120篇(段),其餘部分(也包括中國現當代和外國優秀詩文)可由教材編者和任課教師補充推薦。
1~6年級(70篇)
1.江南(江南可采蓮)漢樂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詠鵝(鵝鵝鵝)駱賓王
4.風(解落三秋葉)李嶠
5.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
6.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
7.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
8.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
9.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王昌齡
12.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王維
15.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
17.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20.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李白
21.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
22.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高適
23.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杜甫
25.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
26.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
27.遊子吟(慈母手中線)孟郊
28.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
29.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賈島
30.楓橋夜泊(月落鳥啼霜滿天)張繼
31.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
32.塞下曲(月黑雁飛高)盧綸
33.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
34.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
35.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
36.池上(小娃撐小艇)白居易
37.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38.憫農(鋤禾日當午)李紳
39.憫農(春種一粒粟)李紳
40.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41.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
42.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
43.樂游原(向晚意不適)李商隱
44.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
45.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胡令能
46.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范仲淹
47.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王安石
49.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蘇軾
5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蘇軾
52.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
5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蘇軾
54.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李清照
55.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陸游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陸游
57.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范成大
58.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范成大
59.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楊萬里
61.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朱熹
62.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林升
63.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
64.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
65.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高鼎
66.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
67.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於謙
6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鄭燮
69.所見(牧童騎黃牛)袁枚
70.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龔自珍
7~9年級(50篇)
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 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4.曹劌論戰 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6.出師表 諸葛亮
7.桃花源記 陶潛
8.三峽 酈道元
9.雜說(四)韓愈
10.小石潭記 柳宗元
11.陋室銘 劉禹錫
12.岳陽樓記 范仲淹
13.醉翁亭記 歐陽修
14.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15.愛蓮說 周敦頤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17.關雎(關關雎鳩)詩經
18.蒹葭(蒹葭蒼蒼)詩經
19.觀滄海(東臨碣石)曹操
20.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潛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灣
23.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李白
25.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國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劉禹錫
32.觀刈麥(田家少閑月)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李賀
35.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杜牧
36.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李商隱
38.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42.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蘇軾
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45.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陸游
46.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47.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張養浩
50.己亥雜詩(浩盪離愁白日斜)龔自珍
二、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課程標准》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外現當代童話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國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西遊記》、施耐庵《水滸》、老舍《駱駝祥子》、笛福《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羅曼·羅蘭《名人傳)、高爾基《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三、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詞的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
短語的結構:並列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補充式。
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復句(限於二重)的類型:並列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條件復句。
常見修辭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⑻ 老師說背古詩不能理解意思怎麼回事
主要還是得靠你對古詩文內容的理解,只有理解意思了,才能更好的背誦,才能更好的聯繫上下文.
⑼ 今天上語文課,那老師抽背古詩,背部出來要抄好幾十遍
現在老師都是這樣的,私底下送老師東西的同學,自然得到包庇,我們班一個人天天打架,藏別人東西,老師頂多批評一句,但是如果其他人這樣做,老師會請家長。
⑽ 六年級老師為什麼總讓背古詩而且還是沒學過的
答:背古詩,可以在上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減輕負擔,因為這些古詩,可能初中,或者高中要背。